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CAREER HORIZON

教育教学研究

职业时空 2011年8月

?94

?

收稿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杨曦婷(1985-),女,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原理。摘要: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有一系列重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颁布的一系列贴合时代背景的报告和法令上。共同的特点有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教育结果;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教育机会均等和卓越,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是教育要针对个人发展和贴近时代要求,力求公平。

关键词: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特点;启示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脉络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教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联邦教育部、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了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并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成果《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骤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制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标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据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而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基本素质。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在19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式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的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教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为教育目标之一,并宣称到2000年“美国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994年,克林顿又签署了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革法案》。1993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具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步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好准备。为所有儿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所有学生享受中学后教育和终身教育。

2001年,基于美国全国对“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部在国家教育目标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提出了美国教育发展的使命和四大战略目标。但由于半年后“9?11”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国家战略发生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杨曦婷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一些重大变化,最终终止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实施。

布什政府于2002年1月8日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为了全面贯彻该法案,教育部重新编制并发布了《2002——2007战略规划》。它对美国教育新战略框架进行了更为精细的构建。教育的战略目标从之前的四项变为六项:创建一种成就的文化、改进学生的成就、发展安全学校培养学生坚定的品格、把教育转变为基于证据的领域、提高接受中学后及成人教育的机会与质量、建立卓越的管理。“9?11”后美国教育战略的走向更为清晰也更为完整。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特点

1.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强调教育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时局的变化使得美国开始对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产生忧虑。通过对基础教育的反思,美国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回归基础”的教育改革运动,旨在保证培养出质量上和数量上都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从此,重视教育质量成为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面向所有儿童,帮助所有学生提高学业水平始终是美国教育追求的战略目标。

2.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

美国在推进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同时,在教育改革方面逐渐形成了市场取向的思路,特别是在教育管理自由化倾向方面上有所体现。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下放教育管理权、推动学校竞争与办学模式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在不改变公立学校性质下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开放家长对其子女的择校权。除了公立学校外,可供选择的学校还有:“公立学校私人(管理公司)经营”、实验新教育模式的“特许学校”、“家庭学校”、“个别教育学校”。设立“学校凭证制度”,学生凭借“学校凭证制度”申请将州政府资助转到所选的私立学校。

3.教育机会均等和卓越,注重教育的公平性美国教育发展战略为全面落实宪法赋予的公民教育权,全面推行教育机会均等进行了努力。教育理念从“效率至上”逐步转到重视“公平与平等”,从强调“国家处在危险之中”到重视“我们的孩子处于危险中”。1983年的教育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强调“国家处在危险之中”。1985年,维护学生利益全国联盟(NCAS)《通向卓绝的障碍:我们的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报告认为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处于危险中”:贫困家庭儿童、有

CAREER HORIZON

教育教学研究

第7卷?第8期 职业时空

?95

?

色人种、残疾人和女童,成千上万年轻人连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度教育都享受不到;提高学校标准不会使这些学生受益,反而造成更多的学生退学。建议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这使教育问题从国家中心移至“以人为本”,突出了对公民教育权的尊重。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1)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到2020年,初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继续教育充分发展、更加完善。

(2)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大量涌现。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教师队伍学历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继续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同等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结合,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学有所教的教育“立交桥”。面向全民、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网络覆盖全国,学有所教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4)教育活力明显增强。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政府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法律实施监督体系更加完善、运行更加有效,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地方政府探索区域教育新模式,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办有特色,社会家庭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开放多元、选择多样、有序高效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5)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受教育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教育机会公平得到充分保障。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缩小,弱势群体得到特别关注。

(6)教育经费保障有力。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有效。教育经济来源稳定,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各级政府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三增长”和“两提高”。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2020年达到20%左右,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2020年达到5%。全社会教育总投入占GDP的比例2020年达到7%以上。

(7)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高校创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20—59岁主要劳动年龄组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目前的初中提高到高中水平;新

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由现在的高中提高到大学专科水平;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源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每百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到3000人左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2]

2.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1)教育必须着眼时代的要求,着眼个人发展。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每一次的变化,在外都是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需要,在内都是由于教育本身的发展。美国的教育改革都是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实施的,而战略规划又是建立在充分的教育发展和对国内外形势的充分估计上,是专家学者审慎的研究结果。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教育最初也是最终都是落在人的发展上,只有具体的个人发展了,国家也才会随之发展起来。而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更多的是抽象而非具体,更多的是全局而非个人。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处处都落实在具体的学生上,更加有学术性和专业性。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2)教育的发展是不断民主化的过程。民主化程度是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准。美国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开放等文化特征的国家,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十分重视教育的平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在教育平等方面往往不只是一个目标或口号,它有相关配套的教育发展目标,确保教育平等的实现。《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的一项教育目标就是:“所有儿童都要接受高质量的和具有适度开放性的学前教育,做好上学的准备;所有儿童必须获得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以便上学时具有健全的头脑和强壮的体格”。《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使命就是“在全国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并推进教育卓越,确保所有的学生和家庭能够在高质量的公立学校之间进行选择”。《2002-2007年战略规划》在目标中提出“缩小学生人群中不同族、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及残障者之间的大学入学及毕业方面的鸿沟”,“加强传统的黑人学院、大学,加强拉美后裔的服务机构和部落宗族学院、大学”。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美国教育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J].外

国中小学教育,2000,(5).

[2] 第一战略专题调研组.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J].教育

研究,2010,(7).

[3] 张志勇.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调整的若干思考[J].教

育研究,2002,(11).

[4] 孙希波,邢爱国.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

示[J].学术交流,2006,(5).

[5] 张亚飞.美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及其实践[J].教育理论研

究,2006,(1).

[6] 陈敬朴.美国教育发展的启示[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

研究版),2003,(10).

[7] 王浒.跨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辽宁高等教

育研究,1999,(1).

[8]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

基础教育政策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9世纪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从1783年美国独立到19世纪末,美国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美国经济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迅速跃居世界经济的前列。美国内战结束后,奴隶制的废除,更是为美国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有了质的飞跃。对此,美国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产生出新的变化。 一教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世纪是美国教育管理制度确立的时期,学区制在18世纪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州教育管理体制得以最终确立,而联邦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式出台。这些管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20世纪美国教育的崛起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平台及基础,对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出重要作用。 1.学区制的兴衰 在马萨诸塞州学区制的影响下,到19世纪中期时,各州纷纷建立学区制度,使学区制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管理的主要制度。学区制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的就近入学,同时也符合了居民自治的愿望,因而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学区制也开始暴露出其不足,即由于各学区的经费投入因学校区所在区域的经济状况而存在事实上差别,这也导致各学区的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出现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为此,美国社会开始对学区制度进行反思,并提出两方面的改革意见。一是削弱学区的职权,如将教师聘任和教材选择的权力从学区上收,以保证学区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等。二是合并学区,通过把许多乡村的地的小学区进行合并使之成为大学区,这样,既便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到19世纪90年代为止,学区合并成为学区制度改革的趋势。 2.州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美国教育管理权利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制度设计是在19世纪完成的。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制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权利,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正是以此为依据,美国社会认为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权利应属于州的政府所有。由此确立了美国的州教育管理体制。1812年到1821年。纽约州设立教育督察长,对全州的初等学校进行管理。这标志着美国州教育管理体制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马萨诸塞州于1837年设立州教育委员会,真正确立起了州教育的全面领导与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其他各州教育委员会的设立。导19世纪下半期,州教育管理与领导体制成为美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该制度也一直延续至今。 3.联邦教育领导体制的形成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发展及启示 一、20世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发展脉络 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育观念不断发展、体制不断变革时局不断变化,美国的教育展战略也相应地有了一系列要的发展。 1985年,美国邦教育部、促进科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等12个机构,启动一项面向21世纪致力于科学知识普及的中小课程改革工程,它代表着美国基础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果《普及科学——国2061计划》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中等教育的目标、步和科学依据,开了美国科学育改革的先河,引起了高的关注。其核心思想是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本素质。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在1991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时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正提出了面向21世纪美国四项教育战略和六条国家育目标,其中科学教育被列教育目标之一,并称到2000年“美国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成绩要世界上名列前茅”。1994,克林顿又签署了此基础上发展的《美国2000年教育改法案》。1993年美国育部提出了《1998——2000年战略方案》。方案提出了三大目标及其体目标和方案,其中三大目标是:助所有学生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业标准,以使他们为成为有

任感的公民和为进一学习以及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准备。为所有儿童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所有生享受中学后教育和终身教育。2001年,基于美国全国对“教育重要性和教育部在国家教育目标的领导地位”的认识,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2001——2005年战略划》,提出了美国教育发展使命和四大战略目标。但由半年后“9·11”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家战略发生了一些重大化,最终终止了《2001—2005年战略规划》的实。 布什政府于2002年1月8日签署了《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了全面贯彻该法案,育部重新编制并发了《2002——2007战略规划》。它对美教育新战略框架进行更为精细的构建。教的战略目标从之前的四项变为项:创建一种成就的文、改进学生的成就、发展安学校培养学生坚定的品格、把教育变为基于证据的领域、提高接中学后及成人教育的机会与质量、立卓越的管理。“9·11后美国教育战略的向更为清晰也更为完整。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特点 1.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强调教育结 19世纪、20世纪初,由于时局的变化使美国开始对自己“界霸主”的地位产生忧。通过对基础教育的反思,国各界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回归基础”的教育改革运动,在保证培养出质量上数量上都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从此,重视教育量成为美国教育战略规划的核内容,也是美国教育改革的本目标。面向所有儿童,帮助所有生提高学业水平始终是美国教育追的战略目标。

美国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

---------------------------------------------------------------最新资料推荐------------------------------------------------------ 美国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 美国研究生申请热门专业教育(五)教育管理与监督美国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通过向学生们传授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使学生们接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以及领导力等方面训练,学习有效监督管理学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各种设备、在校的教育人员等方法,从而培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等。 一、美国教育(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申请在美国综合排名前 300 的大学里,有 31 所学校开设 29 种教育(教育管理与监督)研究生专业。 1. 录取要求(1)教育(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要求申请者的 GRE 达到 1100 分左右,名校的要求多在1300 分以上,语言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等,其 GRE 要求仅为 800 分;同时,多数学校要求申请者的 GPA 成绩达到 3.0(4.0 满分)以上,部分学校的要求在 3.2以上,如: 鲍尔州立大学等,GPA 一般的申请者可以考虑托莱多大学等,其GPA 要求仅为2.7。 (2)教育(教育管理与监督)专业被录取者的本科专业背景多为英语、教育等文科类专业。 2. 申请材料 TOEFL/IELTS 成绩 GRE 成绩个人简历2-3 封推荐信个人陈述、Essay 成绩单资金证明 3. 录取程序申请者需在申请截止日期(各个学校的截止时间不一样,要密切关注 1 / 9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最初表现为黑人院校的建立与发展。黑人院校主要是指美国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HistoricallyBlackCollegesandUniversities),是专门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开办的两年制初级学院或提供学士学位教育的 场所。绝大多数黑人院校创立于1964年之前,且得到州政 府的认可。由于种族主义的存在,黑人院校成为美国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惟一场所,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代表了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直到20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实行黑人与白人合校,黑人高等教育才突破了“黑人院校”的局限。 在美国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教会、政府、慈善团体和黑人本身都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但种族主义不仅造成了黑人院校作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门场所的存在,而且也制约了其正常发展,最终阻碍了整个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将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一、19世纪上半叶:萌芽期

黑人自从被贩卖到美洲大陆,就遭遇着悲惨的处境:奴隶贩子、种植园主和资本家把黑人视作牟取暴利的工具,美国南部各蓄奴州甚至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对那些教授奴隶识字读书的人施予重罚。因此,黑人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教会在对黑人进行奴化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黑人 的聪颖,希望能够从心灵上拯救他们,因此教会在美国北部、中部建立了许多慈善学校,为穷苦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提供免费教育,部分黑人也由此踏上了求知之旅。一些教会团体专门建立了从事黑人教育的学院,如1837年教友派(Quaker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有色青年学院” (1nstituteforColored Youth),对黑人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在教友的捐助下,该校将课程设置从职业教育转向更为广泛的学术教育,1852年该校完全变成了学术性的日校。在其带动下,清教徒、长老会、卫理公会、天主教会等为了训练遵循本派教义的牧师,开始兴建黑人院校,如:1854年长老派(Presbyterians)在宾夕法尼亚州建立阿什姆学院(Asbmunlnstisute,今林肯大学),1856年卫理公会主教会在俄亥俄州建立威尔伯福斯大学(WilberforceUniversity)。此外,一些教反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为黑人提供教育。他们捐款建立了一些高校,其中较著名的埃弗里(C.Avery)大学就是1849年由教友捐款3万元在匹兹堡市建立的。虽然这些学校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与启示初探考点 一、英国的崛起 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 (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 (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 (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 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 (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8.2.1 近现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原因 纵观美国近现代教育,“在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道路上,都是快步向前的,其各级各类学校多属先进”①,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和经济发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善于向欧洲学习,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办学等。② 美国大学学生授职典礼 第一,面对现实建设需要而锐意创新。美国独立后,北部在19世纪初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19世纪30年代,科技和机械的应用也使农业获得了发展。内战后,美国由半农业半工业国迅速转变为工农业都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培养经济建设的各种人才和提高科学技术,因而使人人受教育的公立学校运动兴起,并在内战后迅速发展,使美国成为德国之后第二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文实学校和公立中学更是美国人的创造,都重视职业教育和青年的就业准备,显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特色。内战后的高等教育也重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工科技人才。理工科大学和农业大学的迅速发展加强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发展了美国的应用科学。这说明,美国近现代教育之所以充满蓬勃气概,取得重大成绩,其关键在于它能勇于开创教育新事物,不为传统的历史的包袱所束缚。 第二,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政治革新、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表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一是培养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公民离不开教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美国的建国者们的共识是:愚昧是民主政治的大敌,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命脉;要求政府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大力提倡公民教育。杰弗逊认为:“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如果一个民族期望成为无知的而又是自由的,这种期望不论过去和将来都永远不能实现。”麦迪逊也指出:“一个民众的政府而民众没有知识或者没有学得知识的手段,那它只是笑剧的序幕,或者是悲剧的序幕,或者可能二者兼有。”二是解决社会矛盾也离不开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雄厚,而工人阶级也不断壮大,阶级觉悟日益提高,要求通过教育发展技能来提高经济地位。于是,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寻求一种途径确保对社会的控制和政治上的稳定”,这种途径就是公立教育。另外,人们还希望教育能解决教会和家庭解决不了的问题,“开办一所学校就是关闭一所监视”。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减少犯罪,维持社会安定。三是同化移民更需要教育的力量,美国是移民的国家,内战前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文化较为发达,以新教徒为主,同化问题不算严重。内战后骤然增加的移民主要来自东欧和南欧,民族成份、宗教信仰都很复杂,与早期移民的文化有很大差距。新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教育就成为同化新移民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政府重视支持,移民踊跃参与。美国的建国者都视教育为立国之本,早期政府都支持教育,为以后的政府树立了榜样。联邦国会在1785年和1787年制定的西北土地法令中,要求西北地区新建的城镇留出一个地段来办教育。这是联邦政府支持教育的开始。各州也都把办教育视为政府的责任,先后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对教育的领导,制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来规范教育,通过拨款、征收教育税来举办公共教育。内战以后联邦政府发展教育的措施尤其有力。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毛利法案》,以联邦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的形式资助各州发展农业和工艺教育,以1860年各州的国会议员人数为依据,每个议员拨地3万英亩。各州利用这项土地收入至少要资助一所农工学院。联邦总共赠送了174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69所赠地学院,大大推动了高等教育向实用方向发展。1887年联邦政府颁布了《海琪法》,为赠地学院的应用科研提供经费。1914国会又通过了《史密斯—列弗法》,拨款资助“在人民中传播有关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也就是促进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各州政府也拨款资助州立大学。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对于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张爽:美国崛起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4-10-23 11:50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张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879次点击:我要评论 正是依靠这种自信,美国克服与战胜了种种危机与困难,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崛起梦想。所以,对于当前正在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国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怀疑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成功道路,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只要我们坚定这三个自信,中国梦的实现 在国际政治话语里,所谓崛起就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其实力差距迅速缩小或拉大,从而对整个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也格外受人瞩目。以美国而言,其崛起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从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到“一战”爆发这一阶段,是美国崛起的起飞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面临过种种困难和危机,可以说美国是带着诸多的难题实现崛起的。总结美国崛起的若干经验,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但又面对各种难题的中国而言,大有裨益。 一、美国崛起起飞阶段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难题 (一)行政效率低下与政治腐败 美国一直宣称其有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完美政治制度,并以此而自豪。但实际上,美国崛起起飞阶段的诸多麻烦恰恰来自于其政治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缺陷就是联邦政府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之间权力划分模糊。19世纪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的核心部门是国会,联邦行政部门的规模非常小,甚至小到不能有效履行基本职能。例如,一直到1900年,美国的联邦政府全部雇员人数也只有94000人,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美元,甚至比不上美国铁路公司的规模。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联邦行政部门一直难以承担起日益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不能根据当时的经济趋势相应地制定对策,导致美国经济发展中不断产生危机。同时,由于权力的不平衡,美国国内政治腐败情形相当严重。以最廉洁为指数0、最腐败为指数1为标准,19世纪70年代,即共和党总统格兰特执政期间(1868—1876年),指数创下1.03的历史纪录。在此期间,号称民意机构的国会有12名议员包括众议院议长遭到收受贿赂的指控,这引起民众对立法机关强烈的不信任。除此之外,行政与司法系统腐败的情形也十分严重。行政部门官员通过分配公共职位偷窃国库,通过泄漏与利用内部信息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巧取豪夺等多种办法大肆获取不义之财。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法院,也多次做出不公判决。例如,19世纪末,由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标准石油公司就多次通过重金贿赂法官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赔偿金。 (二)企业垄断和环境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美国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其产权制度对于所有的人都给予同样的保护,但实际上产权的保护是非中性的,制度设计对工商业利益集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爱。例如,美国宪法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原文是:“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是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从而使公司企业可以以“法人”身份行事,把维护产权放在司法判决的核心位置,强调私人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忽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垄断。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垄断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例如,国际收割机公司控制了85%的收割机市场;全国9/10的罐头由美国罐装食品公司出售;美国糖业集团控制着美国全部的食糖市场。同时,商人对利润的过度追求和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企业处理它们导致的煤烟和灰尘,这些煤烟和灰尘被任意排放,特别是在毗邻矿山的地方,矿物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进大气与湖泊河流。空气和水的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三)社会道德严重滑坡 19世纪后期,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与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导致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泛滥,社会道德滑坡情况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把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情形使当时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完全为贪婪所左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对食品、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没有任何监管,食品和药品安全构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例如贪得无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经常销售结核病奶牛生产的奶、低质量的奶,在牛奶中掺水、盐、苏打水等,在脏牛奶上覆盖一层好牛奶,用没有消毒的、敞开的容器运送牛奶等。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在《屠宰场》里描写屠场老板唯利是图,把腐烂发臭的肉当作好肉制成罐头销售,虽然是小说,却被公众广泛认为是事实。 (四)外交的摩擦不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从美国内战结束之后到“一战”之前,美国在世界上处于一种相对孤立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使美国不愿介入外部事务;另一方面,国力快速上升引起了美国和欧洲老牌强国的摩擦。1910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导致出口商品急剧增加,影响了欧洲强国的商业利益。在强盛国力的支持下,美国在美洲极力寻求独大地位也引起了欧洲老牌强国的不满。因而,美国当时和英国、法国、德国等世界主要强国的关系都十分紧张,1889年美国和德国围绕萨摩亚岛屿以及1895年美国和英国围绕委内瑞拉边界划分问题,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2018美国教育管理专业排名USNEWS版

美国教育管理专业排名。慧德留学整理了2018美国USNEWS教育管理专业排名,想申请的同学快来看看吧。专业排名是硕士申请选校中参考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可以直观的反映该学校在此专业上的地位和知名度。 1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2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4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5 哥伦比亚大学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7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7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9 宾州州立大学公园分校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10 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11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 1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13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14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15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15 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 17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18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 一、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 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但是4月12日南部分裂势力贸然挑起内战,炮轰并占领联邦军队的萨姆特要塞,彻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探究美国崛起的历程 1、美国崛起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a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b经过: 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领导人:华盛顿 d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f 宪法:1787年宪法颁布,三权分立,成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g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h启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 (2)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a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b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转折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结果:北方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e领导人:林肯 f性质:既是内战,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g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H启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整顿农业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 意义: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启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 (4)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原因: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目的:称霸世界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6)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富尔顿发明汽船。 第二次:美国在电力方面领先其他国家;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第三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开始。 启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7)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17年参战,成为战胜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采取中立政策,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卷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成为战胜国。 启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 三、探究美国崛起的原因? 1、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通过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经济发展,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5、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 6、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本土都远离战火,开始都采用中立政策,向战争双方出卖军火,发了战争横财;后期参战,成为战胜国,捞取战利品。 …… 四、探究美国崛起给中国的启示。 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是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制定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制定适时的经济发展策略;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调控;改革创新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先进科技,走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