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华-肾移植临床实践指南-上海-2012[1].3
- 格式:pdf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3
《实用肾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即将出版发行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1(33)4
【摘要】由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刘金祥、绍兴县中心医院葛孟华主编,浙江省
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陈江华教授作序的《实用肾脏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一书即将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总页数】1页(P504-504)
【关键词】诊断学;肾脏病;出版;发行;鉴别;县中心医院;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肾脏病鉴别诊断学》出版 [J],
2.《外科病理鉴别诊断学》中文译本出版发行 [J],
3.《实用临床医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专著系列——实用临床电生理学》即将出版 [J],
4.《实用临床医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专著系列——实用临床电生理学》即将出版 [J],
5.《实用临床医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专著系列——实用脑电地形图学》即将出版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更新(完整版)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排斥反应、移植肾死亡和原发疾病复发相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排斥反应、移植肾死亡的发生风险越来越低,但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原发病可能在接受肾移植后发生复发,引起血清肌酐升高、蛋白尿和血尿等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移植肾组织学损伤,严重影响移植肾远期预后。
2024年8月23日,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在2019版指南的基础上,发布了最新(2024版)的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肾移植受者,特别是肾病复发的患者。
本文共整理了31条建议,以飨读者。
一、AAV相关建议推荐意见1:移植肾血管炎(AAV)肾损害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AAV尚处于活动期未达完全缓解、肾脏移植时临床完全缓解时间<1 年、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受者等(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2:AAV完全缓解1年以上再行肾脏移植,移植后定期监测并评估AAV活动状态(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3:移植肾AAV肾损害复发的治疗原则同非移植人群,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抗CD20单克隆抗体、血浆置换等治疗(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二、抗GBM病相关建议推荐意见4:建议高度重视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移植前血清抗GBM抗体阳性、移植后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5:尚未明确移植术前预处理措施可以减少抗GBM肾炎复发,建议肾脏移植前抗GBM抗体转阴12个月(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6: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需借鉴自体肾抗GBM肾炎的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环磷酰胺、激素冲击等(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7:移植肾抗GBM肾炎复发时移植肾预后极差,尚未明确肾移植受者抗GBM肾炎复发预后的影响因素(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移植】肾移植麻醉的围手术期管理最早记载的肾移植麻醉是1954年,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完成的世界首例同卵双胞胎的活体肾移植手术。
迄今为止,肾移植手术麻醉已有近60年的历史。
随着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麻醉新技术、外科手术以及新药物等也得到了发展与应用,进而推动了肾移植麻醉的发展。
但由于供肾的严重缺乏,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等待供体时间延长,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全身脏器功能受损,这对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主要从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肾移植患者的麻醉管理等三方面进行讨论。
1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1.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肾脏是人体调节机体液体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红蛋白水平的主要脏器,同时也是清除血循环中药物和毒素的过滤器。
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将引起全身脏器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高容量负荷、高压力负荷和高浓度的肾素-血管紧张素,患者最终出现高血压和心肌病,它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约占50%。
(2)血液系统疾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血液透析致血细胞反复丢失,尿毒症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以及铁、叶酸、维生素B6和B12缺乏等,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会出现肾性贫血,通常Hb 50~80 g/L,HCT15%~25%。
血小板黏附功能下降,出血时间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可以正常。
(3)呼吸系统疾病:高容量负荷使患者出现肺充血,引起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4)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肾排出水、电解质和游离酸的能力下降,患者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高氯血症和髙钾血症。
(5)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酸分泌量增加、pH下降。
此外,肾功能衰竭患者还存在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骨质疏松等。
2. 肾移植麻醉的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保障术中患者安全显得非常重要,主要的措施有:(1)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机制的情况并尽可能纠正。
陈江华教授团队获201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终末期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患者主要依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三种肾脏替代治疗生存。
各种肾脏替代治疗均存在技术局限和瓶颈,目前患者长期生存率尚不理想。
由陈江华教授主持完成的“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在肾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三大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建立了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预警和无创性诊断技术,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技术,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技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系列技术,无菌无热源透析用水技术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交叉感染防控技术并开发了相关产品;腹膜透析分级网络管理技术等。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项目组创建了以肾移植为核心的肾脏替代一体化治疗体系,实现了从单一技术为治疗手段的医疗模式转变为以患者利益和疗效最大化为目的的个体化医疗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总页数】1页(P23-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J], 温宣;
2.陈才勇教授团队与史家海教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揭示红细胞核浓缩及分化调控机制 [J],
3.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林业产业生产实践中——记房桂干团队“混合材高得率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J],
4.《建筑节能》期刊编委会林波荣教授、朱颖心教授团队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J], 时流
5.赵敏教授参与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移植术患者全麻复苏的回顾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患者的全身麻醉(全麻)复苏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10例肾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送入复苏室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
结果110例患者中纳入统计分析105例,排除5例;术毕即可恢复自主呼吸38例(36.2%),麻醉苏醒时间(28.2±21.3)min,拔管时间(39.4±29.0)min,出室时间(75.8±31.7)min。
结论肾移植术患者全麻复苏需时较长,须做好全麻复苏期各类并发症的防治。
关键词肾移植术;全身麻醉;复苏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全麻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1],而全麻药物经肾脏排泄,决定了肾移植术患者全麻的复苏具有特殊性。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治疗肾移植术患者的复苏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肾移植术患者110例,男7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3.4±13.2)岁。
均采用气管插管(或喉罩)静吸复合全麻,手术时间(151.8±41.1)min,术毕常规麻醉复苏室(PACU)复苏。
1. 2 方法记录患者送入复苏室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出室时间。
记录患者术中肌肉松弛药使用的种类,根据患者肌肉松弛药使用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比较分析。
全麻后>2 h,患者意识仍未恢复,为麻醉苏醒延迟的标准[2]。
2 结果110例患者中纳入统计分析105例,排除5例,其中3例患者苏醒延迟,2例患者气管拔管后血氧饱和度不稳定,再次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一步治疗。
105例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38例,呼吸机过渡辅助通气治疗67例(36.2% VS 63.8%),麻醉苏醒时间为(28.2±21.3)min,拔管时间为(39.4±29.0)min,出室时间为(75.8±31.7)min。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写说明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以逆转或延缓其进展;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制定肾脏病的临床诊治指南,实施肾脏病的规范化诊治,对提高肾脏病诊疗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学会常委、委员和青年委员,以及部分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亲自执笔,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本书编写强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肾脏病临床指南、教科书、专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国内外肾脏病诊治的先进水平,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本书编写中也同时强调实用性,顾及到我国各级医院肾脏病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指导临床医生肾脏病诊治的作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指南》的普及和落实,提高我国肾脏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程度和诊治水平。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多方面征求了肾脏病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多次召开编委和编者会议,对书稿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由责任编者亲自修稿,共同定稿。
但由于肾脏病专业涉及病种较多,一些疾病目前在国际上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前瞻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因此,本书编写更多地是汇集了专家们的诊疗经验和共识,难免存在不足,仅供同道参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集了全体编委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谐、协作和奉献的精神。
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肾脏病学分会2009 年8 月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著者名单主编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常务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侯凡凡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国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莉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汉民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俭勤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白光辉教授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加林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章锁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玫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英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吴华教授北京医院张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金黎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爱平教授济南军区总医院陈建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孟华教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苗里宁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久阳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丽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良宝教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涂卫平教授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梦雅平教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龚智峰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汝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伟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毛海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付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必成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孙雪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雪梅副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吴镝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何娅妮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张宏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晓农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惠萍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林洪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季大玺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赵明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胡伟新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锋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责任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景红教授解放军第八十五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学术秘书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目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第二章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第三章慢性肾炎综合征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第五章无症状血尿第六章无症状蛋白尿第七章微小病变肾病第八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第九章膜性肾病第十章IgA 肾病第十一章系膜增生性肾炎第十二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第十三章膜增生性肾炎(附致密物沉积病)第十四章新月体性肾炎(附Goodpasture 综合征)第十五章狼疮性肾炎第十六章紫癜性肾炎第十七章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第十八章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第十九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附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第二十章HIV 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一章肝肾综合征(附肝硬变相关性肾损害)第二十二章血栓性微血管病第二十三章高血压肾损害第二十四章缺血性肾病第二十五章糖尿病肾病第二十六章肥胖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七章脂蛋白肾病第二十八章肾淀粉样变第二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第三十章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第三十一章 Alport 综合征第三十二章薄基底膜肾病第三十三章Fabry 病第三十四章纤维样肾小球病第三十五章妊娠高血压肾损害第三十六章急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七章慢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八章马兜铃酸肾病第三十九章尿酸性肾病第四十章返流性肾病第四十一章梗阻性肾病第四十二章多囊肾病第四十三章肾小管性酸中毒第四十四章尿路感染第四十五章肾结核第四十六章尿路结石第四十七章急性肾衰竭第四十八章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第四十九章肾移植的内科问题第五十章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第五十一章肾性贫血第五十二章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第五十四章水电解质紊乱第五十五章酸碱平衡失调第五十六章慢性肾衰竭的用药原则和给药方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概述】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以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肾脏移植受者HUA的发病率为25%~84%,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男性、免疫抑制剂、利尿剂、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下降、遗传基因、代谢综合征、移植前透析时间和移植前HUA等。
HUA不仅可影响移植肾功能,导致尿酸性肾病,还增加了痛风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影响移植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HUA的诊治在不断进展,还存在众多争议,针对肾脏移植受者何时开始启动降尿酸治疗,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 UA)控制的目标值,是否需要长期进行降尿酸治疗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专家通过全面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明确推荐强度,形成《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诊疗指南》。
一、指南形成方法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 Registra tion f or T ran sPAREnc y,PREPAR E)上以中英双语注脏注册号:PREPARE-04CN157 �指南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定:首先通过指南专家会议对临床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选择出本指南拟解决的10个临床问题,涉及肾脏移植受者HUA和痛风的临床诊治两大方面。
证据检索与筛选:评价小组针对最终纳入的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 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 and outcome, PICO)的原则对其进行解构,并根据解构的问题检索:M E DLINE (Pub M ed入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主要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HUA/痛风领域的相关指南。
藥物服用之注意事項及使用原則1、免疫抑制劑如果您沒使用免疫抑制劑,有可能會發生排斥反應,甚至會因慢性排斥而再度失去這個腎臟。
所以在往後的日常生活裡,必須仰賴1~3種免疫抑制劑來預防排斥反應的發生。
免疫抑制劑藉由干擾白血球的功能,使您的免疫系統變弱,也因為如此,您的白血球無法在體內正常的對抗細菌、黴菌、病毒、原蟲,而增加感染的危險。
多樣的免疫抑制劑合併使用,將有效的預防排斥反應產生。
移植外科醫師會為您選擇合適的處方。
以下將介紹您可能會使用到的免疫抑制劑的種類及使用原則。
A.P r o g r a f(T a c r o l i m u s,F K506)-普樂可復作用:阻止淋巴細胞對移植器官產生排斥反應。
副作用:1.顫抖、頭痛、抽搐、四肢麻痛感、耳鳴2.口唇周圍麻木感、味覺改變、噁心、腹瀉、食慾降低3.嗜睡、表達困難、精神紊亂4.臉潮紅、搔癢感、脫髮5.高血壓、高血鉀、高血糖、低血鎂B.C y c l o s p o r i n(N e o r a l, S a n d i m m u n e)-環孢靈作用:用來抑制T-淋巴球的活性,治療其他藥物無效的慢性排斥。
副作用:最常見的為腸胃障礙、顫抖、耳鳴、高血壓、男性化特徵、牙齦增生、多毛症等現象產生C.M y c o p h e n o l a t e A c i d(M y f o r t i c)-睦體康作用:預防及治療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
副作用:痛、嘔吐、白血球、血小板減少。
16D.P r e d n i s o l o n e-類固醇作用:預防及治療器官移植後的發炎反應,可調節各種免疫或非免疫性的組織反應,又可穩定肺部的微細血管循環。
副作用:1.失眠、情緒不穩(暴燥,情緒化)2.肌肉無力、萎縮、骨骼脆弱、疏鬆、傷口癒合慢3.臉腫脹(月亮臉)、水份、鹽份滯留(足踝腫脹)、容易瘀傷/皮膚變薄、粉刺/皮膚炎4.視力模糊(通常發生在長期使用的病患)5.食慾增加/體重上升6.高血壓(因水份滯留)、高血糖7.胃刺激/胃潰瘍8.感染率增加E.M y c o p h e n o l a t e M o f e t i l(c e l l c e p t)-山喜多作用:預防及治療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