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2)教案 (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6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教案新生命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体的生殖细胞(3)了解人类的受精过程。
2、情感目标:(1)揭开人的诞生过程和双胞胎的奥秘,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和重点:(1)精子和卵子的形态结构。
(2)人体的受精的实质及受精的场所。
教学过程:一、精子和卵子[引入]:教师将问题引到本课主题(新生命的诞生),并说这与男性所产生的精子与女性所产生的卵子有关。
[图片演示]:精子和卵子图片。
[学生讨论]: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讨论精子和卵子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人的生殖系统你知道卵和精子是从那里来的吗?——是由人的生殖系统产生的.(2)子宫的作用:是孕育新生命的场所.三、受精[录象播放]:受精过程的录象。
(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3)教师解说:受精: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1)能够接近卵子的精子有很多个,但能钻入卵子的精子只有1个,最终,卵子和精子形成一个受精卵.(2)当精子和卵子结合以后就形成了受精卵,新生命就从这里开始了。
(3)受精卵形成后,一面——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称怀孕)[提问]: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那么受精的实质是什么?[幻灯片演示]:受精的实质使学生明白受精的实质是精子细胞核与卵子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
[讨论]:你从媒体所知道的,避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措施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另外一种避孕措施:结扎输精管或结扎输卵管。
四、双胞胎是怎么回事?(参考资料《精讲精练》P52)五、巩固练习1. 人的生命周期的起点是()A.胎儿 B.受精卵 C.婴儿 D.卵细胞2.人的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和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的场所分别是()A 卵巢、子宫B 输卵管、子宫 C输卵管、输卵管 D 卵巢、输卵管3.下列能体现受精作用的是()A 许多精子到达女性的生殖器官内B 许多精子接近卵细胞C 一个精子的头部钻入卵细胞D 一个精子核和卵细胞核相融合。
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和分娩的基本过程;(2)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技能目标:(1)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母亲十月怀胎并分娩诞生新生命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母亲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2)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诞生的开端,使学生明白严肃对待两性行为应该是终身遵循的道德规范,即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性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1、受精的实质、受精的场所2、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教学难点1、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共存、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兼用的教学策略。
课前查找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以小组合作方式展示预习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感悟,提升。
教学思路预习内容从“与家人互动”开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亲切感;再通过独立完成知识点、与同伴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小组的在课堂上的展示,充分分享合作的喜悦,教师给予点评,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动画课件(受精与受精卵的分裂);录象(受精过程、分娩过程、试管婴儿);幻灯片(精子与卵子结构图、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图片等)预习内容:1、家庭采访题——请你和你的家人共同完成:(1)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心情和饮食有什么要注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在母亲肚子里的第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血型_________,妈爸的血型__________,你长得更像谁?(4)从母亲怀孕到你的出生共经历______________月;(5)刚出生的你,体重是____________千克;2、自主预习题——请你独立完成:一:受精与妊娠(1)什么是受精?(2)受精的场所在哪里?受精的实质?(3)受精卵与胚胎的不同?“怀孕”在科学上称为?(4)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5)避孕的方法?(男性有哪些?女性有哪些?)二、胚胎的发育(6)受精后第几周出现胎盘?(7)胚胎的血液与母亲的血液相连通吗?(8)胎盘起什么作用?脐带连接着谁?(9)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为什么?(10)胚胎第几周具人形?从哪周到哪周称为胎儿?三、分娩与养育(11)从受精到胎儿出生需多久?胎儿就是婴儿吗?(12)胎儿又是怎样从母体内娩出来的呢?(13)婴儿刚出生时要大哭一声,否则就会夭折。
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主题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教案教学内容1.充分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充分了解人类的受精、妊娠、胚胎发育、分娩和养育过程。
3.知道人的发育所要经历的几个时期和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4.知道人衰老的实质和死亡的标志。
师生相互认识入学试卷讲评知识讨论:1.说出人的一生要经过四个生长时期。
2.自己处于哪一个生长时期,有什么特征。
3.自己如何做有利于在该时期的身心健康发展。
【知识点1】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1)精子是雄性生殖细胞,卵细胞是雌性生殖细胞。
(2)精子和卵细胞的比较:精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长度约为,形状像蝌蚪,有尾巴,能游动;卵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其直径约为,球形,不能游动。
2.人的生殖系统(1)功能:繁衍后代。
(2)重要结构: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主要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一个健康男子每天能产生上亿个精子,一个有生殖能力的女性每28~30天产生一个卵细胞。
3.受精与妊娠(1)受精:当具有生殖能力的男女发生性行为后,精子和卵细胞会在输卵管中结合,这个过程就叫受精。
(2)妊娠:受精卵形成后,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壁,这时我们就说女性怀孕了,也称妊娠。
4. 胚胎的发育(1)胚胎主要在子宫内发育。
①植入子宫前的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受精卵中的卵黄,植入子宫后的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气全部来自母体,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母体排出体外。
②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③胚胎在母体内孕育9个月后产出。
(2)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的胎儿叫婴儿,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典型例题】例1:从生殖结果来看,精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A.细胞膜B.细胞质C.尾部D.细胞核解析: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各不相同,细胞核内含有大部分遗传物质,作用最大,从生殖结果来看就是看遗传信息在哪,所以选D。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教案新生命的诞生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走向成熟1.3动物的生长时期1.3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复习:什么是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有何意义?2、引入:而新个体是通过生命周期的哪个生长时期产生的?各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一样吗?二、新课教学(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有性生殖的概念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的生命周期,你在课本图中试着填出人的生殖过程。
概括:像人那样,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2、动物的受精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如右),提问:下面这些动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吗?追问:这些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3、动物胚胎发育的方式及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胚胎发育的图片:提问:卵生和胎生这两种主要胚胎发育方式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哪里?引导归纳出:卵生和胎生的不同点你能举出常见的一些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吗?补充:卵胎生的胚胎发育方式的具体表现,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动物如鲨鱼、蝮蛇等。
投影出课本上动物胚胎发育的表格投影放在培养皿里的打开的新鲜鸡蛋,让学生观察,认识到卵生动物的卵很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a、体外受精的动物所形成的受精卵一般在什么环境中发育?b、这两种受精方式哪一种更优越(有利于受精卵的形讨论:a、卵生动物的卵比胎生动物的卵要大得多,这对胚胎成)?发育有什么意义?b、胎生和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有什么意义?说说理由.(二)、无性生殖利用多媒体展示变形虫和水螅的生殖过程的录象和图片引导归纳: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的特点问:这两种生殖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与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归纳:像变形虫和水螅那样,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一个母体产生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课堂小结】动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布置作业】作业本B P5-6【板书设计】1.3动物的生长时期(2)(一)、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通过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新生命的诞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都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了解人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3.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知道主要器官的功能。
4.知道受精的过程,场所和妊娠的过程。
2、能力目标(1) 通过视频播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的学习能力(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遵守性道德,懂得保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人体的生殖系统,生命的诞生过程;感悟生命的来之不易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伟大,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生命的诞生自拍的采访视频“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入人都是有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二)受精与妊娠观看受精卵形成视频,阅读课本P4,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描述受精与妊娠的过程。
1.受精的场所在哪里?2.受精卵最后在哪里发育?请同学们小组汇报交流。
(三)精子和卵细胞1.比较精子和卵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精子卵细胞结构大小形状请同学们小组汇报交流。
(四)人的生殖系统读图,小组讨论完成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数量功能结构数量功能睾丸卵巢输精管输卵管阴茎子宫精囊阴道思考与讨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器官中,有些器官的功能比较类似。
请指出与睾丸、输精管、阴茎等男性生殖器官相类似的女性生殖器官分别是什么?(五)性道德对于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在身体发育还不完全,经济尚未独立,不具备法定结婚年龄情况下,随意发生性行为,是不道德、不合法的行为。
四、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
新生命的诞生
【板书设计】
1.1新生命的诞生(2)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受精时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
2.通过胎盘和脐带实现了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
3.婴儿大哭其实是为了启动自己自主的呼吸。
教学反思
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育。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往往始于新奇与疑问。
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怎样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如何创设发觉问题和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情景。
新生命的诞生●理论依据“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当代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倡导的系统设计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
其基本涵义是指“教学应努力将外部的教学事件与内部的学习条件联系起来,旨在为学习者提供一组精心安排的外部活动,用以激发、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加强针对性,力戒见物不见人,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基础,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确定教材的深、难、易度和重点,有的放矢,做到“目中有人”。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初一学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人的诞生过程往往感到神秘,又不敢流露自己的好奇,而父母们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往往对孩子的提问避而不谈,有些父母自己也说不清楚。
有的学生可能会从不正规的途径中去寻找答案,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及时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语言来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新生命的诞生”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七年级)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中第2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命诞生的条件和过程。
本节内容涉及到以下几部分内容1、受精:受精是新生命形成的第一步,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受精过程的参与者是精子与卵子,受精的实质是一个精子头部的核与卵子的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建议学生通过读图、观看录象、观看多媒体动画演示来了解这一过程。
2、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教材主要讲了两个问题(1)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和废物排出的途径:这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对于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看懂“胚胎在子宫内发育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的问题。
课文中胎盘图片不够以说明问题,建议教师寻找胎盘放大图片,最终让学生知道胚胎通过胎盘与脐带与母亲相联系,母亲血液中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胚胎,胚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与脐带进入母亲的血液,最后由母亲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母亲的血管与胚胎的血管并不相通,母亲的血液与胎儿的血液是彻底分开的。
与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有关的一个问题:有些药品的说明书上往往写着“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这是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