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1《中国的地形》讲学稿(无答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的地形》讲课稿一、教材剖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地点、领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理所应当了。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色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色,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限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观点,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地点。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经过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实质问题,读图剖析、采集办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培育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议论地势特色对天气、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论地理事物的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对本节的学习,指引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浸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信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要点、难点确实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色和我国的主要山脉,所以中国地形的特色和山脉散布是本课的要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色对天气、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年纪偏小,对一些平时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可以很好的与理论知知趣连结,所以关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进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剖析(说教法)教课不是向学生灌注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课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引者和组织者,教课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课的主体,是教课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 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叙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论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剪发展规律,联系实质安排教课内容。
在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一样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时机,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地理特征和变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
2.教学难点:地形类型的识别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实地考察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形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地形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通过实例讲解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并总结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类型的分布。
地理:21《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教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5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6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教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难点1、引导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二、地形复杂多样教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习。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以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那边高,那边低的问题。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请同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那边高那边低?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同们各抒己见。
生读图、讨论、回答: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同们可以想像一下(教师用手势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一、 地势西高东低〔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
内容涵盖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同时也介绍了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格局,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国的地形特点和地形区的分布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区划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2.教学难点: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学生对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形图、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分析中国地形区的分布,讲解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3.案例分析:以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为例,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地理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学会阅读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形图、地形模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和地形对经济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图的阅读和地形类型的识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地形图、地形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中国地形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地形的分类,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地形的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交通、城市分布等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形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学会识别地形类型。
5.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形模型,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知识的理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地形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地形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掌握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名称、特点、位置及分布
4、掌握主要的山脉名称、分布位置及走向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主要地形区
1、记住地形、地势特点
2、学会读图和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地图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壮丽的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地形地势特点,地形剖面图、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和分布
学法:学会读图和用图去记
基础填空:
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完成表格
3、我国山脉分三种走向。
其中呈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北边的一组是,最南边的一组是,中间的一组是。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最西边的一组是,中间的一组是
最东边的一组是。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弧形山脉主要有,主峰海拔米,它位于和(国家)边境上,是世界最高峰。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4、中华五岳是指、、、、。
5、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6、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是,最大的沙漠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7、聚宝盆——()紫色盆地——()
天俯之国——()鱼米之乡——()8、填出下列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能力训练
1、读下图完成
1)阶梯①②③。
2)山脉A B 。
3)地形区④⑤⑥。
2、读下图完成
1)山脉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地形区A B C 。
E F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