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90
简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从古至今,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建筑有所发展,但仍没有太多的创新,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它们以其特殊的形式闻名遐迩,在宫殿的布局中,稳重、高雅是普遍的特点。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完善发展的时期。
秦始皇建国后,他封封大小诸侯,建立朝代,推行大规模的政治统一,同时大力推行兴建城池,以抗御外敌,因此古代建筑在此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筑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风格,如唐代的式样,隋代的式样,它们在色彩、细节、融汇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也都具有独特的风格,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四、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911年)
在这个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建筑作品,其中以宋代和明代的建筑最为突出,它们的建筑艺
术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得淋漓尽致。
五、近代、现代时期(公元1911年—今)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新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以“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建起了许多新式的建筑,从而使中国建筑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城规122 江海洋1120110087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一、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穴居穴居的发展历程:居住面高度变化平面形式变化房间数量变化表面装饰变化\二、夏商周社会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
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
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
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
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今天可能是一个皇帝,明天也许就会沦为一名俘虏,一个异族的奴隶。
中国古代宫殿一、夏商遗宫夏商的宫殿已初具宫殿的模型,土木成为建筑主原料1、夏宫遗迹·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一号宫殿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东西108米、南北100米,东北部折进一角。
在整个庭院范围用夯土筑成高出于原地表0.4~0.8米的平整台面,可见为在湿陷性黄土地上建大屋而不致沉陷,此时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
庭院北部正中为一座略高起的长方形台基,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四周有檐柱洞,可复原为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大型殿堂建筑。
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
2、殷墟残宫商朝的建筑艺术更为成熟,建筑群组织更加严密、系统,建筑类型更加多样化·殷墟宫殿区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
50余座建筑遗址分“宫殿、宗庙、祭坛”三组,宏伟壮观。
其中宗庙区规模宏大,布局严饬,规划有序,是殷墟都城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中心,体现了中国商代都城建设的水平,其都邑建设格局、规划原则承前启后,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八百年大周,八百年周宫1、西周定礼制西周时君权已凌驾于族权、神权之上,宫殿位于王城中央最重要的位置,将太庙和社稷挟于左右,中国宫殿的总体格局已大体初定。
据《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城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岐山宫殿岐山宫殿甲组遗址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建筑。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三列房屋的东、西各有南北的分间厢房,其南端突出塾外,在堂的前后,东西厢和室的向内一面有只廊可以走通,整体平面呈日字形。
岐山宫殿是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已有相当成熟的布局水平。
堂是构图主体,最大,进深达6米,堂前院落也最大,其他房屋进深一般只达到它的一半或稍多,院落也小,室内和院落一般都有合宜的平面关系和比例。
2020届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轮练习及解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的重点定位于近代中国社会婚俗变化的点上,其实质上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出题者设置了一个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却又贴近生活。
2、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点睛:2018年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
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
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3、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