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学科教育论文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ERP experiment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gradually spread,and put into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building ERP simulation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especi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of 5 levels to be carried out.Keywords:ERP;Sand table;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Experiment teaching1.引言20xx年文经学院购买了面向会计、经济、管理等主要专业、以模拟体验为主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教学平台5套,2年来教学成绩和效果明显提升,特别是ERP实验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逐步深入开展,学生在模拟体验中体会到了实际应用的乐趣。
目前,以模拟体验为主的ERP仿真软件在国内多所大学的MBA和EMBA教育中受到重视,清华大学、北大大学、上海交通、中国人大等院校的MBA和EMBA中都开设了与ERP相关的课程,一大批高层管理人员已经熟练掌握了ERP 的原理,并投入实际管理和操作运行。
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描述了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过程和教学实施过程,以及实验效果评估、案例分析和教学建议。
在总结了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经管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教学实施、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教学建议、总结、未来发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随着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加,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由于ERP系统本身的复杂性,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一概念时面临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ERP系统,许多高校开始引入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ERP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目前对于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过程,分析教学实施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在经管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于ERP系统的仿真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实际业务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决策,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RP系统是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普遍应用的信息化工具,因此通过ERP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构建思路、构建理论依据、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来对erp 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经管类 erp 实验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81-02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类企业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因此,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相关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已将erp引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实施erp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流程,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erp课程实施教学的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善现有的erp实验教学体系来解决。
1 erp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1.1 复合型教师匮乏erp课程涉及多个专业,借助专用软件来体验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目前在一些高校讲授erp课程的教师,一般是管理学或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也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管理学教师授课主要以管理思想为主,会计学教师以会计核算为主,计算机教师授课则以软件操作为主,导致管理思想和操作技术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
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目前比较少,这严重影响了erp 实验教学的普遍开展。
1.2 课程定位不明确各类高校都制定了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侧重于理论型研究,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灌输erp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有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侧重于实验操作。
而社会所需求的erp人才是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1.3 课程体系不完善高校经管类专业一般包括有物流、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
一些高校在erp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比如:物流专业过分强调供应链的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市场营销方面;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注重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经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对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
二、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使学生掌握经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经管学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如会计实践、市场营销实践、财务管理实践等;(2)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如数据分析、企业模拟、商业谈判等;(3)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比赛等;(4)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实训室等;校外实践主要包括企业实习、社会调查等;(3)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
三、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实践教学计划(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2)将实践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2. 实践教学组织(1)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设立实践教学办公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3. 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2)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基于ERP 实训的经管类专业教学建设研究ERP系统引入学校,作为经管类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为许多高校所尝试。
分析ERP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了基于ERP系统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建设方法。
标签:实训;ERP;教学建设1 引言现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而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这一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应将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人才培养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复合型和开拓型的人才培养。
ERP正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等方法解决社会经济等方面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据计世资讯最新的《2009-2010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ERP软件在国内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87.47亿元,增长率为20.8%,占整个管理软件市场的59.3%。
又据e-works 调查,2009年中国ERP市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中占1.72%,比2008年的1.47%有了较大的增长。
然而据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并且,由于我国高校开设ERP课程的历史较短,对于ERP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针对ER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教学建设的方法。
2 经管类高校ERP教学建设现状分析2.1 ERP概述(1)ERP的形成与发展。
ERP的发展经历了基本MRP、闭环MRP、MRP- II及现在的ERP。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信息处理量不断增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而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信息的集成度要求扩大到企业的整个资源的利用、管理,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
(2)ERP的主要功能模块。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上,以顾客为中心,用系统化的的思想,将企业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集合,为企业管理层、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和运作手段的管理平台,以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的集成化系统。
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摘要】随着企业对ERP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各大高校相继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引入ERP教学,并从完善ERP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开展ERP实验方面的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信息管理、ERP实施与应用人才的需求。
本文重点探讨构建ERP实验教学体系设想及其相配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ERP;实验教学体系;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懂经济、会管理、善运作”的具有较强战略思维、创新意识和市场适应能力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的人才。
而实验教学对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独特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ERP 实验教学因其综合性和实战性强而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本文重点探讨构建ERP实验教学体系设想及其相配套的改革措施。
1 引入ERP实验教学的必要性1.1 传统教学手段及其局限性高校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除理论教学之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改革,产生了一些模拟教学的做法,常见的有:会计电算化教学、上机实训、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
会计电算化是当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软件的操作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电算化是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上机实训是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案例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景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单指向性,即局限在学校课堂范围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标,与企业实际联系不够,模拟程度不强,教学以教师为主角,以书本为标准,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1.2 ERP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式代表,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对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浅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
在阐述了ERP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建立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框架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
在总结了构建体系的经验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专业素质的提升,为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案例分析、构建、设计、经验、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引入ERP系统教学,培养学生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今管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仍存在一定难题,如缺乏系统性、案例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ERP实践教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ERP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构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而通过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构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也能够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经管专业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和教学实施杨文清【期刊名称】《电子世界》【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近几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ERP实验课程逐步普及,并投入实际管理和操作运行。
如何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搭建ERP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进行教学实施是论述的重点,特别指出了ERP实验教学平台软件的构建要进行的5个层次。
%In recent years,the ERP experiment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pecialty has gradual y spread,and put into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building ERP simulation plat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is the emphasis of this article,especial y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ware ERP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of 5 levels to be carried out.【总页数】2页(P173-174)【作者】杨文清【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经管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J], 叶海燕2.经管类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以实验经济学课程为例 [J], 李春艳3.经管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J], 叶海燕;4.经管类专业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研究 [J], 黄玉梅5.航海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及教学实施 [J], 庞玺斌;王启福;孙衡;于仁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目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ERP在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模式。
从总结与展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了结论,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推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ERP 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建设,同时也可以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高职院校、ERP、实践教学、教学体系、专业特点、作用、必要性、内容、模式、展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管理类专业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企业管理需求,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需要构建与时俱进的ERP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特点、ERP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ERP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以及ERP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目的意义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目的意义。
构建ERP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类专业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都在使用ERP系统进行管理,因此掌握ERP系统的操作和应用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就接触到实际的ERP操作,提前积累经验,增加职场竞争力。
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ERP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构建思路、构建理论依据、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来对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经管类ERP 实验教学体系
1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各类企业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因此,ERP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相关各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已将ERP引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实施ERP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流程,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ERP课程实施教学的时间较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善现有的ERP实验教学体系来解决。
2 ERP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复合型教师匮乏
ERP课程涉及多个专业,借助专用软件来体验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
目前在一些高校讲授ERP课程的教师,一般是管理学或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也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
管理学教师授课主要以管
理思想为主,会计学教师以会计核算为主,计算机教师授课则以软件操作为主,导致管理思想和操作技术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
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教师目前比较少,这严重影响了ERP实验教学的普遍开展。
2.2 课程定位不明确
各类高校都制定了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侧重于理论型研究,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向学生灌输ERP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有的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侧重于实验操作。
而社会所需求的ERP人才是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校经管类专业一般包括有物流、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
一些高校在ERP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比如:物流专业过分强调供应链的管理;工商管理专业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市场营销方面;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只注重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
事实上,ERP是由供应链、生产制造、财务管理等模块共同组成的一个“协同集成”系统,只有各系统协调工作,相互联系,才能体现出ERP软件的优越性。
然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则是逐个模块单独地操作,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把这些内容全部连贯起来学习,学生也就无法真正理解ERP含义。
因此,各专业应构
建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具备系统性完整性的ERP实验教学体系。
2.4 教学资源缺乏
目前实施ERP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是:合适的教材、适宜的教学案例以及能体现ERP管理理念的实验教学资源极度缺乏。
现在的ERP教材五花八门,但真正能满足要求的教材甚少。
很多教学案例也是教师临时东拼西凑的,没有连贯性。
有些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干脆使用财务软件的实验资料来代替ERP教学案例。
各专业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教学资料单一,与实际业务处理存在很大差距,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显得过于呆板及理想化,故难以真正达到ERP教学的目的。
3 ERP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已的知识,人们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当代建构主义也明确提出了老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让学生面对复杂的学习环境,解决一些真实的,不明确的问题。
3.2 构建基础
(1)明确ERP实验教学目标
ERP教学体系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知识掌握,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ERP的实施过程及企业应用ERP业务流程。
第二是知识运用,要求学生能操作运用ERP软件,逐步熟练掌握ERP 软件的操作技巧。
第三是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高。
(2)优化师资队伍
各高等院校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同时对已有的师资队伍进行优化,加强教师的培训。
可安排教师去实际参与公司企业ERP系统的导入;也可多位老师合作开课,彼此讨论,不断自我学习,共同提高;还可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来讲座,使教师熟悉企业的管理和运转。
这样一来,有利于师资资源的优化互补,也方便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3)适时完善教学资源
在目前ERP实验教学现有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还需在企业经营规则、市场环境、企业合作方式、初始设置等方面引入更多的变化因素,更加真实地模拟企业的经营环境,仿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最好是由相关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搜集企业的第一手实际资料后进行加工整理,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营运情况的各项模拟数据资料。
(4)积极改进教学模式
因为ERP实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并根据教学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
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体验式教学模式。
3.3构建思路
为了保证ERP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提升,可采用阶梯的方式来设置ERP实验课程体系,即从大一到大四可以逐步设置ERP专业模块、ERP软件操作、ERP知识应用、ERP综合模拟四个层次的教学内容。
针对经管类的不同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在第一学年设置相应的ERP功能模块课程,按专业分别完成不同的ERP专业模块的教学,为后期进行ERP软件操作及ERP知识运用奠定基础。
如会计学专业,可以设置《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可以设置《财务管理综合实验》课程等。
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习相关ERP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财务管理、供应链、生产制造等软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相结合进行学习。
在第三学年,可进行ERP知识应用,主要包括ERP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
在第四学年,设置ERP综合模拟课程,该课程主要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为实验资料,按照会计核算与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设计信息化解决方案。
让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进行一次系统的演练,为将
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3.4.1 教学手段
在专业模块课程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如在《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对于比较难的会计业务,教师可先讲解知识要点;对于容易出错的业务,由教师将其展示后,分小组讨论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ERP沙盘课程中,采取手工手段和电子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首先通过手工方式完成任务后来增加对ERP沙盘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电子沙盘,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在ERP综合实验教学中,采用模拟仿真手段与实际操作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即前期模拟企业环境,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模拟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后期,通过去企业实地实习一段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一步体会ERP 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3.4.2 教学方法
在实施ERP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做中学、学中做”的形式来巩固知识,可以灵活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式教学:教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或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掌握基本原理。
(2)互助式教学:在ERP实验教学课程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
各项实验可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在实验中形成“学生问学生,学生帮学生”的课堂氛围。
(3)情景式教学:设置好企业的模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4)竞赛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竞赛的形式来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并对优胜者予以鼓励。
4 结论
通过构建ERP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组织、指导、监控与考核检查等一系列过程活动为主。
同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以“学”为中心转向以“做”为中心,在课堂中感受“做中学”的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接近企业真实运营环境,可有力地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惠芬等.《企业资源计划——ERP》【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 王新玲等.《ERP沙盘企业信息化综合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5
[3] 饶琼丽,袁健雄.《经管类专业开设ERP课程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