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及其意
- 格式:ppt
- 大小:5.95 MB
- 文档页数:44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经管人才,各高校纷纷加强经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现将自己在经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往往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
4.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二、实践教学中的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沟通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与团队成员、企业员工和导师进行沟通。
这使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
通过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5. 拓展人际关系实践教学使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
第1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经管院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的意义1. 深化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提高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3. 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涵盖了道德、心理、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全面能力的人才。
4. 增强就业竞争力:实践经历是求职者简历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二、经管院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经管院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待优化。
2. 实践资源不足: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师资力量支持,但部分院校实践资源相对匮乏。
3.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意识,对实践教学参与度不高,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三、经管院实践教学策略1.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实践教学师资力量。
3.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4. 提高学生实践意识:通过举办实践活动、讲座、论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机会。
四、经管院实践教学成效1. 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了职业素养。
2. 就业竞争力增强:实践经历成为学生求职时的亮点,就业率逐年提高。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经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价三个方面对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
二、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 实践教学目标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使学生掌握经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4)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经管学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如会计实践、市场营销实践、财务管理实践等;(2)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如数据分析、企业模拟、商业谈判等;(3)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如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孵化、创业比赛等;(4)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3.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实训室等;校外实践主要包括企业实习、社会调查等;(3)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外实践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
4.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2)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
三、经管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1. 实践教学计划(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2)将实践教学计划纳入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2. 实践教学组织(1)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和监督;(2)设立实践教学办公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3. 实践教学评价(1)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2)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日益旺盛。
经管类专业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前我国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各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设了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2. 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随着国家对高校实践教学投入的加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
一方面,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前沿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加大了对实践教学软件、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逐步壮大为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各高校纷纷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
此外,高校还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
二、存在问题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未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虽然实践教学资源逐渐丰富,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实践教学软件、设备等设施落后,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3.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此外,教师实践能力培训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4.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管工融合”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目的及建设策略研究作者:董振宁,张德鹏,赵习频,陶雷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2期董振宁,张德鹏,赵习频,陶雷(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笔者通过比较研究理工科实验教学目的后,指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目的是通过模拟教学,培养学生对管理活动具体内容的认识。
然后提出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即重视软件建设、实验教学流程要逼真、不能把企业管理软件运用于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多样化、重视教师培训、将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关键词: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教学目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95-03“管工融合”指的是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创新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
管工融合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对文科学生而言,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虽同为知识传授的一种方式,却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经管类教学中引入实验环节,可以弥补当前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多以理工科为主,一谈起实践教学,言必称某工程技术专业,忽略了以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为探索客体的文科实践。
实验教学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却非常缓慢。
这些质疑声的存在,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目的不明确,功能定位不够清晰。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进一步影响了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本文将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传统理工学科实验特点的比较,结合理工学科实验教学的功能定位,研究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进而提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