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计划的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864.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讲义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一)基本知识体系: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1、对幼儿的研究幼儿园课程是为支持、帮助、引导幼儿学习,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期限内的学习效果,即发展状况的期望。
为了建立合理的期望,必须研究幼儿,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
2、对社会的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让幼儿在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同时,为积极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3、对人类知识的研究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形成判断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的标准,掌握有效的行动方式方法。
知识是课程必不可缺的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与结构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
(4)教育活动目标。
2、课程目标的结构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化、清晰化的形式标准,被人们广泛接受和采用。
这个框架中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发展。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
(三)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识、动作技能的内容。
2、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简述计划的编制原理管理学一、计划编制的基本概念计划编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确定行动步骤、资源配置、时间安排及预期成果的过程。
它是管理过程中的起点,涉及对未来行动的预见和安排。
计划编制不仅包括目标的设定,还包括具体实施措施的确定、资源的调配及进度的安排等。
计划编制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流程,确保组织活动的有序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二、计划编制的原理目标导向原理计划编制必须以组织的总体目标为导向。
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决定了计划的方向和内容。
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能够为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并在实际操作中形成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
目标导向原理要求在编制计划时,必须从组织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出发,明确任务和要求,以确保所有的行动步骤都能为实现目标服务。
系统性原理计划编制需要遵循系统性原理,即将整个计划视作一个系统,各个部分之间应保持协调一致。
系统性原理强调在计划编制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人员等,并将其纳入到计划体系中。
通过系统化的考虑,能够确保计划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减少遗漏和冲突,从而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前瞻性原理前瞻性原理要求在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具备预见性和前瞻性。
即在计划制定时,必须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前瞻性原理强调通过对未来趋势和潜在风险的分析,为计划的实施提供预警,提前准备应对方案,从而降低计划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灵活性原理计划编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
灵活性原理认为,尽管计划的制定需要严谨和详尽,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变化和挑战。
计划应当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以便在出现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策略和措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可操作性原理可操作性原理要求计划必须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即计划中的目标和措施必须具体、明确,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被有效执行。
可操作性原理强调计划的实际可行性,包括资源的可用性、技术的可行性以及人员的能力等,确保计划能够在实际环境中得以实施。
计划的编制原理
嘿,大家知道吗,计划的编制就像是搭积木一样有趣呢!其实这里面有好多原理哦。
首先呀,就像我们搭积木要有个目标造型,计划也得有明确的目标。
你得知道自己最终要建成个什么样的“大厦”,不然东一块西一块地乱搭可不行。
然后呢,我们得一步一步来,这就好比搭积木得从下往上慢慢垒。
计划也得有合理的步骤和顺序,不能乱来。
而且呀,还得考虑到各种因素呢。
就像搭积木时要注意积木的形状、大小是否合适,计划也要考虑到资源够不够呀,时间充不充裕呀,有没有可能遇到什么阻碍呀。
比如说,你计划周末去爬山,那你就得考虑天气好不好,准备好足够的水和食物,还要看看路线难不难走。
这就和计划编制一个道理嘛。
另外,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就像搭积木过程中可能发现有些地方需要调整,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新情况,那就要灵活地修改计划啦。
总之呀,计划的编制原理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啦!大家以后做计划的时候,就想想搭积木,是不是觉得没那么难啦?哈哈!。
14章编制计划的原理和方法(题库)填空:1、周日妈妈要求大弟和小弟完成一些家务活动,活动项目及所需时间如下表:活动代码活动项目时间/h A收拾房间2 B 做饭1 C 用餐D 洗碗要求从上午9点开始动手,到中午12点以前结束,保证两人能在12点外出参加学校活动。
题目中这样的表格叫做;表中的每项活动叫做;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叫做;2、当两项工作有先后顺序的时候,我们把前一项工作称为后一项工作的,反之把后一项工作称为前一项工作的紧。
3、完成任务的总时间称为。
在工作流程图中。
这样的小圆圈称为,节点之间这样的箭头称为,箭头上面标,下面标。
4、我们把从开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一条路叫做一条,一条路径上各工序的工期的和叫做,长度最长的那条路径叫做。
5、关键路径的长度就是工程的。
6、小明家里来了客人要泡茶给客人有这样几道工序: A :烧水;B :洗茶杯;C :拿茶叶;D :泡茶;E :端给客人;试分析上述工作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小明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最短为min。
7、做西红柿鸡蛋汤有以下几道工序:A :打蛋、搅蛋;B :洗西红柿并切好;C:把西红柿放入水中烧沸腾; D :烧沸腾后倒入鸡蛋并烧沸腾;做这道西红柿鸡蛋汤最少需要min,其中可以并行的是和、?8、黄健同学下午放学后,在晚餐前有以下活动安排.A:乘车回家,B:复习功课,C:听音乐,D: 吃点心,E:做作业,F:洗手洗脸,G:预习功课,试分析上列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整个活动最少需要min,其中可以并行的是和、?9、迅达旅行社安排在国庆黄金周组团去北京游览,旅行社安排小李带队.小李接到任务后,有下列事务安排:A:编制时间表,B:传真安排计划,C:联系北京市旅行社,D:联系旅行车,E:旅行线路编制,F:网络登记机票,试分析上列各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画出整个活动的工作流程图.10、早饭前,妈妈要进行如下活动,A:烧开水B:擦桌椅,C:准备暖瓶和灌开水D:去买早点E:煮牛奶,其中灶台只有一个火头.妈妈怎样安排才能使所用的时间最短11某商场计划进行一场销售1000台平板电视的促销活动,预计有下列工序.A:广告海报制作,B:商品采购,C:展位布置,D:销售,E:活动总结.分析上列各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整个活动的工作流程为。
备注§14.1 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如紧前工作、平行共走、工序、
流程图、节点等;
2.面对具体问题,能正确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新课讲授:
一、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
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下,如何为实施计划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例如:
方案1可以用上图表示,此时显然不能完成任务,方案1不可行。
方案2可行,但是完成任务之时即出门之时,显得比较仓促。
两人合计后,
又提出了方案3和方案4。
备注
方案3可行,而且比方案2节约时间。
方案4可行,更节约了时间。
通过为大弟、小弟设计方案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编制的计划是有
优劣的、可以调整和优化的;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讨论,界定了
紧前工作、平行工作、虚设工作、工序、流程图、节点等概念。
二、基本概念:
1工作明细表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表14-1的表叫做工作明细表。
其中的收拾房间、做饭
等活动叫做工作或工序,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时间叫做工期或工时,完成全
部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总工期。
2工作流程图
我们把图14-1、14-2、14-3、14-4这样的图叫做工作流程图。
圆中的小圆
圈(有时会在圆圈内加上编号)叫做节点。
两个节点之间的箭线表示一项工作,
通常会在箭线的上方方标上工作名称或工作名称的编号,在下方标上工时。
3紧后工作(紧后工序)
在上面的问题中,做饭和用餐这两项工作是相互邻接的、用餐必须在做
完饭之后才能进行,因此用餐可以叫做饭的紧后工作或紧后工序。
备注4紧前工作(紧前工序)
紧后工作所依赖的工作叫做紧前工作或紧前工序。
5虚设工作
当两项工作相邻接时,改变紧前工作的时间将影响紧后工作的时间。
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也会人为地设置一些虚线的工作,这些工
作叫做虚设工作。
(例如图14-3的E,虚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
)
6平行工作
有时多项工作可以同时进行,这些工作叫做平行工作。
例1 王芳放学到晚饭前,有以下几件事要完成:A..乘公交车回家(20min)
B.洗手(1min)
C.淘米(2min)
D.用电饭煲煮饭(45min)
E.写作业(30min
)F.预习(10min)G.收拾文具、书包(3min)H.听英语(10min)。
试分析上
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解:A是各项工作的紧前工作,B是C的紧前工作,C是D的紧前工作,
E是F的紧前工作,F是G的紧前工作,A和H可以同时进行,D和E、D和
F、D和G可以同时进行,是平行工作。
练习1:
张明家来客人了,他招待客人要完成以下几件事:A烧水(10min);B洗茶
杯(3min);C拿茶叶(1min);D削苹果(2min);E泡茶(1min)。
试分析上
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你认为张明完成这些工作最短需
要多少时间?
例2 妈妈早上起床至上班前要做以下几件事:A洗漱(10min);B吃早饭
(10min);C整理床铺(5min);D煮鸡蛋(15min);E洗碗(5min)。
试分析
妈妈完成全部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设法使妈妈完成全部
工作的时间最短。
解:A,B,E之间存在先后关系,D,B,E之间也存在先后关系,其中
D与A、D 与C是平行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妈妈完成全部工作用时最短的工作流程图如下图(其中C,A 顺序可调换)。
问题解决:妈妈下班买菜回到家,有以下几件事必须完成:A淘米(2min);
B用电饭煲煮饭(45min);C洗手(1min);D洗菜(10min);E炒菜(15 min)
;F从冰箱中取鱼(1 min);G炖鱼汤(30 min);H吃晚饭(20 min)。
试分析
妈妈上述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设法使妈妈完成全部工
作的时间最短(有两个灶头)。
备注练习2
做:“西红柿蛋汤”有以下几道工序:A破蛋(1 min);B洗西红柿并切好
(20 min);C水中放入西红柿加热至沸腾(3 min);D沸腾后倒入鸡蛋加
热(1 min)E搅蛋(1 min)
(1)分析上述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
(2)做这道“西红柿蛋汤”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紧前工作、平行工作、虚设工作、工序、流程图、节点等
概念。
要求同学们对于具体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
课后作业:教与学新方案P134-137
学习指导用书P88的1、2
练习:
根据下面的工作明细表,画出工作流程图,指出哪条路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备注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键路径、关键工作灯概念,要求同学们能借助工作流
程图找出关键路径。
课外作业:书本第136页习题1,2
§14.3 网络图备注
教学目标:
1.理解网络图的概念,能判断网络图是否符合规则;
2.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各项工序的先后关系,制作网络图。
教学重点:网络图的概念和制作规则
教学难点:网络图的概念和制作规则
新课讲授:
一、探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很多流程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流程图有以下特征:每一项工作用编有号码的两个节点表示;两个工作间按它
们的内在逻辑关系邻接,在表示每一项工作的箭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标有工作名
称和工期。
这样的图叫做双代号逻辑网络图,简称网络图。
2、一个网络图必须具有两个功能:
(1)能完整而系统地反映工程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2)能够确切而有逻辑地表示工程各方面的内在关系。
(3)
3、绘制网络图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规则:
(1)从开始节点处罚,按照工作的流向从左到右绘制,直到终止节点。
箭线应尽量
体现从左到右的走向,避免出现逆向箭线和回路。
图中只能有一个开始节点和一个终
止节点。
(2)按照工作明细表构造网络图,由工作明细表提供的各项工序间的紧前关系信息,
遵循绘制网络图的基本规则,从局部到整体边调整边修改,作出反映整个作业流程情
况的网络图。
(4)节点同意编号。
在表示节点的圆圈内,统一用正整数编号,一个节点一个号,
按照工作的流程号码由小到大,开始节点的号码最小,终止节点的号码最大。
例1判断下列网络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规则:
A C B
(1)①→②→④→③
2
D 0
1
B 3
2
A 1C 44
判断下列网络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规则。
(1)
问题解决:备注小刘夫妇打算搬家,他们制定了搬家计划的工作明细。
(1)请填写表14-5中“紧前工作”一栏。
(2)根据工作明细画出网络图。
(3)试列出从开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所有路径,指出哪条路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完成搬家工作的最短总工期。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图的归纳特征、网络图概念、网络图功能、
绘制网络图的基本规则、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步骤。
课外作业:书本第141页习题1,2
§14.4 横道图备注
教学目标:
1、了解横道图的历史、概念
2、能读懂现成的横道图;
3、会绘制横道图,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用计算机绘制。
教学重点:制作横道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横道图的方法
新课讲授:
一、探究:在前面编制展览会计划的问题中,我们采用网络图表示了整个工作
流程(如图14-11)。
网络图能清晰地表述工作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是对于执行者而言,这样的图有
时不太容易看得懂。
将网络图图14-11改画为图14-12,你能读得懂吗?
像图14-12这样的图叫做横道图,也叫甘特图。
它是1917年由美国人甘特发明的。
在实施计划时,为了让执行人员更容易读懂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时间进程,一般会采
用横道图来显示项目计划。
例1;某项工程的网络图如图14-13(单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