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疾病危险分层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9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NSTEMI)的危险分层及其处理策略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NSTEMI)危险性明显高于急性ST段心肌梗死(STEMI),但NSTEMI的临床表现较STEMI更难被发现。
当NSTEMI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何快速识别并进行相关对症处理?在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中来自江苏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陈绍良教授从:1.临床评估;2.危险分层;3.处理策略,三方面进行报道。
临床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NSTEMI、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NSTEMI病人的病理机制是由于早期泡沫细胞形成后随着巨噬细胞造成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随之形成一个较大的坏死核。
陈教授建议对于NSTEMI病人我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生化标志物来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预评估。
表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及ACS分类NSTE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又有哪些区别呢?陈教授从以下几方面讲述:•NSTEMI的疼痛时间长、缓解方式有限、放射痛以及更多的伴随症状。
•NSTEMI病人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均合并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NSTEMI病人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1%。
•NSTEMI与UA的心电图改变类似。
分析NSTEMI病人的临床特点发现NSTEMI病人的症状明显重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尤其是重于不稳定性心绞痛不伴有明显心肌标志物阳性的病人。
对于合并血流动力学异常的NSTEMI病人则提示病变血管灌注的左室面积较大伴或不伴有右室梗塞。
NSTEMI病人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0.05mV;•T波倒置≥0.1mV;•假性正常化:原来倒置的T波,一过性转为“正常”;原来压低的ST段,回到了等电位线;•无明显变化:正常或未达到诊断标准。
以左冠多支病变的一个典型病例为例,也说明了NSTEMI心电图的多样性变化性。
在观察NSTEMI病人心电图的变化中,陈教授提出根据心电图的变化,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病变血管所在,即应该注意Wellens综合征和De winter综合征两种特殊类型心电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的危险计分_____(计分总
和)
死亡风险____(查右侧表格)
依据3个时间点(既往病史、就诊时和住院时)9个观察变量所对应的加权后的危险计分在某个体身上的计分总和,在图表由下方总危险计分与出院后6个月内全因死亡风险关系曲线上找出对应的死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预测模型均来自于群体研究资料,尽管该模型可能会提示某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高低,由于该个体同时还会受到一些不明因素的作用,导致其治疗结果又出现一定的偏差。
此外,该模型适用于因ACS住院并活着出院患者,不适用于急诊室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