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文档
●定义
NSTEACS国际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主要为心脏肌钙蛋 白(cTn)]测定结果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后者与前者其发病机 制和临床表现相当,但严重程度不同。其区别主要是缺 血是否严重到导致心肌损伤,而且可以定量检测到心肌 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由于现代cTn检测的敏感度提高, 生物标志物阴性的ACS(即不稳定性心绞痛)越来越少 见。
●危险分层
建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生命体征和体检发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 给出初始诊断和最初的缺血性及出血性风险分层(Ⅰ,A)。
一、临床表现 除临床统一使用的风险特征如高龄、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外,发病时的临
床表现能高度预测早期预后。患者的胸痛症状频繁发作,就诊时心动过速、 低血压、心力衰竭和新出现的二尖瓣反流,提示预后不良,需尽快诊断和 处理。 二、心电图表现 发病初的心电图表现与患者预后相关。 三、生化指标 虽然hscTnT和hscTnI的诊断准确性相当,但hscTnT的预后价值更大。cTn 升高及其幅度有助于评估短期和长期预后(Ⅰ,B),就诊时hscTn水平越 高,则死亡风险越大。对心肌梗死患者,可在3天或第4天检测1次cTn,评 估梗死面积和心肌坏死的动态变化(Ⅱb,B)。应用经过选择的新型生物 标志物,尤其是B型利钠肽,可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Ⅱb,B)。
三、诊断方法
1. 心电图 特征性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下移、一过性ST段抬高和T 波改变。如果患者症状复发或诊断不明确,应复查12导联心电图(Ⅰ, B)。如果怀疑患者有进行性缺血而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论不确定, 建议加做V3R、V4R、V7~V9导联心电图(Ⅰ,C)。
2. 生物标志物cTn是NSTEACS最敏感和最特异的生物标志物,也是诊 断和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之一。cTn增高或增高后降低,并至少有1次 数值血风险评估 (一)评分工具 建议使用确定的风险评分模型进行预后评估(Ⅰ,B)。常用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