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分析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85.02 KB
- 文档页数:3
腹膜透析的现状与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余学清一、腹膜透析的历史PD是治疗ESRD)的重要肾替代疗法之一。
20年代初,在动物实验中就发现腹膜具有透析膜的功能。
1923年德国医生Ganter首次将腹透用于人体,一直到50年代腹透仍是尿毒症治疗的最后选择。
60年代,Maxwell 和Boen等相继发展了瓶装透析液和简单的透析装置。
70年代,Tenckhoff和Schecter发明了Tenckhoff管,1975年Popovich等首次提出了CAPD概念,1次/3-4 病人月, CAPD的开展一度又陷入低谷。
1980年末和90年代,Stephen Vas确定腹膜炎诊断和治疗原则,提出'连接后冲洗'的概念,O型, Y型) 等技术的引入使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对残余肾功能和尿素清除率重要性得到普遍重视的认识。
CCPD),NIPD), TPD) 的开展,也明显提高了腹透的方便性和改善了透析效能。
60年代开展了PD疗法,70年代开展了CAPD治疗,80年代CAPD治疗在国内已具规模化,90年代以后透析液,管道技术逐渐与国际接轨,充分性、营养、超滤和溶质转运等问题逐步被重视。
迄今为至, 腹透在中国的开展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受经济、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的影响,对腹透治疗的选择仍有误区,国际上先进的PD方法、技术尚未广泛采用,故与国际上腹透开展较好的国家比较我们仍差距明显。
二、腹膜透析的现状目前CAPD和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APD)己占了全球透析患者的15%左右, 但腹膜透析的开展地区差异很大。
在ESRD患者腹膜透析治疗中,墨西哥占总透析患者的95%, 中国香港占78%, 北美占30-45%, 欧州占25-40%左右, 中国CAPD 大约为10%,APD在欧美国家开展,约20-30%,但在发展中国家比例较低。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管道系统不断更新和新型腹膜透析液的不断出现,腹膜透析患者人数不断攀新。
不同年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孟丹;许义;王菲【摘要】目的探讨比较老年人(≥65岁)与年轻人(<65岁)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115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分成年轻人组(<65岁)72例及老年人组(≥65岁)4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KDQOL-SF,SAS自评量表的填写.同时收集了患者的合并症及生化值.结果尽管老年人生理上处于劣势,但其生存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均优于年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应该是可以扩大到维持性腹膜透析的适应证中.应该摒弃对患者年龄的偏见和个人偏好,给予不同年龄段患者以同样的透析方式选择机会.【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8【总页数】3页(P171-173)【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生存质量;护士教育;调查;临床护理【作者】孟丹;许义;王菲【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 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据统计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多[1],故针对终末期肾病的确切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也愈发需要能满足临床需求。
各级医院透析中心都竭尽全力,仍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透析疗法已向家庭透析扩展,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即是可以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患者可以居家进行的。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势必带来这类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在不断攀升,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透析可行性进行相关研究评估很有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17年1—12月,采用便利取样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共115例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狼疮性肾炎的效果和生存率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狼疮性肾炎应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情况。
方法:选取终末期狼疮性肾炎8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对照组,n=40)与采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观察组,n=40)生化指标和生存率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血尿酸无差异(P>0.05);观察组1年、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终末期狼疮性肾炎采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终末期狼疮性肾炎;腹膜透析;营养指标;生存率狼疮性肾炎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可对全身多系统构成累及,是重要的引发终末期肾病的因素。
免疫抑制剂长期服用,是临床对本病治疗的常见措施,但有较高的腹膜炎几率,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腹膜透析为现阶段对残余肾功能进行保护的重要治疗技术,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发挥着显著作用[1]。
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终末期狼疮性肾炎的病例,应用腹膜透析技术展开治疗,观察其效果及生存率情况,旨在指导临床,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终末期狼疮性肾炎80例,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
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4-81岁,平均(52.7±7.9)岁;对照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5-82岁,平均(52.9±7.6)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首次应用透析方案治疗;○2语言、认知正常,神志清楚;○3对本次实验结果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腹膜透析禁忌者;○2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3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3 方法对照组:本组病例应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
第1篇一、实验背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一种通过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透析液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的肾脏替代疗法。
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腹膜透析过程,探讨腹膜透析疗法在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探讨腹膜透析在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方面的效果。
3. 评估腹膜透析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透析液、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尿素、肌酐、尿酸等模拟血液成分的试剂。
2. 实验设备:透析袋、透析管、注射器、恒温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
2. 实验操作:a. 将实验组小鼠的腹膜切开,暴露腹膜。
b. 将透析袋通过透析管与腹膜腔相连,向腹膜腔注入透析液。
c. 在恒温箱中维持透析液温度恒定。
d. 对照组小鼠进行常规饲养。
3. 数据采集:a. 实验前,分别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指标。
b. 实验结束后,再次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指标。
c.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2. 实验组小鼠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 腹膜透析疗法能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
2. 实验结果表明,腹膜透析疗法在清除血液中尿素、肌酐、尿酸等代谢废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3. 腹膜透析疗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和应用。
七、实验结论1. 腹膜透析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
2. 腹膜透析疗法在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
八、实验建议1. 进一步优化腹膜透析疗法,提高治疗效果。
腹膜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徐珺1 吕庆娜1(通讯作者)田嘉欣1 冯秀丽1 张梦香1 王晶1 梁海东1 王嘉林2 徐雪东3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 116023;2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学信息部大连116035;3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 116011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eure,CRF)继续发展将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研究表明,在我国,人口老年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成为促成终末期肾病的高风险因素[1]]。
2001年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USRDS)显示,终末期肾病的患病率每一百万人口达到1400例。
2009年该系统数据统计显示,全美终末期肾病患者总数已超过52.5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77.5万人。
到2030年,预计终末期肾病的人数将达到224万例[2]。
目前,我国患病率已达到300例/100万人口,每年大约新增患者12万人,到2020年患病率将达到1200例/100万人口[3]。
这类人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
我国在2010年进行过统计数据调查,已经有超过100万人[4]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近二十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患者应用了腹膜透析(PD)治疗[5]。
1 生活质量的概念与测量工具1.1 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称为生命质量或生存质量,Cella[6]将生活质量描述为患者各种功能状态之间相比时产生的赞同感和满足感。
大多数学者认为[7],QOL的研究内涵至少应该包括社会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四个方面。
1.2 生活质量的测评工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常用的工具包括: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疾病影响量表(SIF)、幸福度指数、生存质量测量简表、透析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社会支持满意度量、一般幸福度指数、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数等。
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上,腹膜透析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显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被越来越多的腹膜透析患者接受。
然而,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生存质量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这些因素之间并不都是独立起作用的。
因此,应该从多方面、多环节着手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腹膜透析;生存质量;护理;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
由于肾源的限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鉴于治疗方法的特殊性,透析病人面临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生存质量下降。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者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患者生命的维持,而转为更多地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2]。
在无明显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选择何种透析方式对患者生存质量更有利,以及如何提高生存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次研究就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生存质量的概念对生存质量的定义专家们提出了数以百计的概念,普遍被接受的是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研究组提出的概:生存质量(OualityofLife,Q0L)又称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及体验[3]。
在医学领域,这一概念一般包含了3层含义[4]:①生存质量具有文化依赖性,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下;②它是一个包含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多维的概念;③它是被测者自我的主观体验。
2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2.1年龄易春燕[5]等的研究中显示年龄与透析者的生存质量的各个因子的得分无相关性。
但一项对血液透析患者调查显示[6]:开始血透治疗时,年龄<50岁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年龄>50岁组。
影响腹膜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策近年来,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数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腹膜透析作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经济等优点,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体化治疗中首选的治疗方法。
透析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还要通过腹膜透析使病人保持较好的生存质量,并进一步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
1 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现状目前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疾病造成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血色素下降造成的活动耐力下降,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
腹膜透析后病人需要每天透析四次,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与社会的接触,并且需要面对经济,家庭的压力,都会使病人的生存质量下降。
当然不同国家的病人,疾病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美国病人的精神健康得分较高,日本病人生理功能较好但肾病造成的心理负担较大。
我国腹膜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与国外比较会更低一些,这可能与现阶段我们更注重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忽略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有关。
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于腹透病人的生存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
2 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2.1 营养不良营养状况是影响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营养状况还可以影响透析患者体力、食欲,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从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
因此应加强透析患者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2.2 透析充分性透析不充分时,患者可因为乏力、皮肤瘙痒、消化道症状等原因影响其生存质量。
2.3 残余肾功能残余肾功能不仅仅是使透析充分,而且肾脏的内分泌作用是腹透无法替代的。
腹膜透析患者即使仅有很少的残余肾功能,也可以使死亡率降低。
2.4 睡眠质量透析患者存在着睡眠障碍,并与生存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睡眠障碍在血透和腹透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可达到60-80%,表现为入睡困难,容易惊醒。
2.5 心理因素患者肾功能丧失、丧失在家庭和工作单位的地位,丧失经济来源和性功能等导致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