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医师通常需要搜集患者的体液、组织和其他生物样本进行检测,以确定其身体状况和指导治疗方案。
这些检测项目涵盖了常规生化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等基本检查,以及更专业的检查,如肝功能、免疫学检测、血脂检测等。
这些检测项目的结果和意义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常见临床检验项目的意义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进行检测的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
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疾病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如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是指对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项目。
这些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葡萄糖、胆固醇等。
通过生化指标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诊断和治疗。
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乙型肝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生化指标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他们的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指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等的临床检验项目。
这些检测项目包括抗体水平、白细胞亚群分析和淋巴细胞功能等。
通过免疫学检测,医生可以确定特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指导抗体治疗方案。
传染病检测传染病检测是指针对疾病病原体的检测项目,包括常见的病毒检测、细菌检测、真菌检测等。
通过传染病检测,医生可以早期发现感染性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避免疾病的继续传播。
临床检验结果的意义临床诊断医生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组织和其他生物样本,可以获得大量有关身体状况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疾病预后临床检验结果也可以为疾病的预后提供信息。
例如,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检测血清中的心肌酶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梗的大小和对心脏造成的损伤,进而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治疗监督对于许多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治疗效果需要持续监测。
临床检验与医学检验有什么区别?检验是临床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能够通过标本判断其病情发展情况,也是现代医学研究重点。
许多人听过“临床检验”、“医学检验”等词汇,对于其个别字眼不同并没有清晰认知,甚至认为医学检验等同于临床检验。
虽然临床检验、医学检验都与检验有着不可分割的区别,但二者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标志着检验学科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而言是从医学检验向临床检验方向发展。
医学检验与临床检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让大家明白二者区别。
一:临床检验是什么?临床检验的含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而传统检验医学是由免疫学、微生物学、血液学等多个部分共同构建而成,也是我国医疗的重要基础。
临床检验是建立在检验医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各个医学基础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而成,具有检验综合性,涉及学科多。
在90年代迎来了大发展阶段,内容更是增加了统计学、光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内容。
我国针对检验学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医学高校开始建立相应的学科,促进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
目前,临床检验医学快速发展,已经从检验学科中逐渐分离,甚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下我国临床检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1)分析生物基础;(2)临床输血学;(3)临床检验质量管理;(4)临床检验医学基础;(5)人体寄生学;(6)临床生物化学;(7)实用诊断学;(8)临床血液学;(9)临床免疫学;(10)临床微生物学。
研究我国临床检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吉林医学院是我国第一个设置五年制临床检验医学系的医学院,该建设成果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弥补了我国检验学科中临床医生对医学检验理解欠缺问题;第二,改变了医学检验中由临床医生负责的现状;第三,培养了大量的检验人才。
此外,我国重庆医科大学设置了本硕连读的检验医学专业,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检验教学的纵深性。
早期,我国检验学科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仪器规模、设备信息、人才储备均不足,但随着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检验学科有着突破性发展。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医学检验技术,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结果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监护、疾病预防和研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的内容和应用。
一、血液检验技术1、血液常规检验技术血液常规检验技术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是血液的基础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健康状况。
2、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凝血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等指标。
3、血型鉴定技术血型鉴定是临床检验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可以揭示出体内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特点,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与荷尔蒙反应等。
二、尿液检验技术1、尿常规检验技术尿常规检验技术是用于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和尿路感染状况的指标,包括尿量、pH值、比重、蛋白质、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
2、尿液镜检技术尿液镜检技术是用于发现和诊断尿液中各类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指标,同时也可以发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等指标。
三、生化检验技术1、血脂测定技术血脂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血液中脂肪代谢状况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测定。
2、肝功能检测技术肝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等的测定。
3、肾功能检测技术肾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测定。
四、免疫检验技术1、CRP检测技术CRP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情况的指标,可以通过检测CRP的浓度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炎症状态。
2、免疫球蛋白测定技术免疫球蛋白测定技术是用于评估体内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等指标的测定。
临床检验的制度引言:临床检验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领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以规范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介绍临床检验的制度。
一、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是临床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检验设备、试剂、标本采集、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各个环节。
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实施计划,并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
1.1 校准与验证:临床检验设备的校准和验证是质量控制的首要任务。
实验室应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装置的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工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1.2 质控样本:实验室每日应使用内外质控样本进行质控,以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质量控制图:实验室应根据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制作质量控制图,及时发现异常值并进行纠正。
二、标本采集制度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标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标本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标本采集制度。
2.1 标本采集人员的培训:实验室应定期对标本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标本采集技术和操作规范的意识。
2.2 标本采集容器和保存条件:实验室应指定标本采集容器和保存条件,并对其进行验证和监控,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3 标本采集程序:实验室应制定标本采集程序,详细规定标本采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标本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是临床检验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1 设备的日常维护:实验室应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3.2 设备的验收与管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的验收标准,并对设备进行验收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准确性。
3.3 可追溯性:实验室应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记录进行管理和归档,以便追溯和分析。
实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实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是指在实际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对各项检验项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注意事项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指导。
通过编制和推广实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可以提高检验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准确性,并保证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1、血液标本采集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清洁手部,确认标本采集器具是否干净。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穿刺部位应该干净、无红肿及其他异常表现。
(3)术后观察: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血等情况。
2、尿液标本采集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清洁器具,要准备适量的尿液采集杯。
(2)尿液收集方法:提醒患者首先清洁外阴区,然后采集中段尿。
(3)尿液标本的保存:保存在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
3、粪便标本采集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清洁手部,准备好质量较好的便盆和刷子。
(2)标本采集方法:使用刷子将标本刮入便盆,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3)标本保存:保存在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避免阳光直射。
二、常用检验项目操作规程1、血常规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将血液标本放置于无菌容器中,准备好血细胞计数仪器。
(2)仪器操作:在使用前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清洗。
(3)标本检测:将标本放入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标本质量良好。
2、尿常规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准备好尿液标本,准备好尿液分析仪器。
(2)仪器操作:在使用前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清洗。
(3)标本检测:将尿液标本放入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标本质量良好。
3、血糖检测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准备好血液标本和血糖仪器。
(2)仪器操作:在使用前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清洗。
(3)标本检测:将血液标本放入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标本质量良好。
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1、标本运输安全(1)标本包装:将标本放入密封的容器中,防止标本泄漏。
(2)标本存放:将标本存放在反应区域内,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2、实验室设备安全(1)设备检修: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24年版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是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归类与代码》进行分类排列的,共涵盖了临床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清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学检验、病理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多个方面的检验项目。
1.临床化学检验:-血浆空腹血糖测定-血清肌酐测定-血清尿酸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血浆丙肝病毒学检测-血浆人免疫缺陷病毒学检验2.免疫学检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检测-血清甲肝病毒抗体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血清风疹抗体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3.血清学检验:-血型鉴定-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测定-血清甲胎蛋白测定-血清癌胚抗原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4.生化检验:-血清总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测定-血清总铁测定-血清尿素氮测定-血清丙胺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血清天冬酰胺测定5.微生物学检验:-细菌培养及鉴定-泌尿道细菌培养及鉴定-眼及泪液微生物培养及鉴定-骨髓细菌培养及鉴定-肠道细菌培养及鉴定-血培养及鉴定-耳朵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6.病理学检验:-细胞学检测-体液学检测-化学试剂检测-酶学检测-毒物学检测-微量分析-病毒学检测7.血液学检验:-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液形态学检查-血沉测定-血凝方面检测以上只是部分临床检验项目,该目录还涵盖了更广泛的项目,并细分了不同的代码和分类。
这个目录是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检验时的重要参考文件,可以帮助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了解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采样和检测。
临床检验服务方案简介临床检验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液等体液进行检测,以发现潜在的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机构需要设置一套完善的临床检验服务方案。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临床检验服务方案的内容和要点,帮助医疗机构全面了解临床检验的相关服务,并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支撑。
临床检验服务方案的内容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临床检验的重要步骤,它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样本采集应该首先遵循规定的采集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样本采集的安全和卫生。
具体来说,医疗机构应该制定规范的样本采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采集区域的消毒、样本容器的标识与分类等方面得到妥善的处理。
同时,还需要对采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采集技能和质量意识。
检验分析检验分析是临床检验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对各种体液进行分析,以获取相关的检测结果。
针对不同的检测目的,检验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需要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和仪器设备。
在检验分析方面,医疗机构应该注重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通常情况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要求医疗机构对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样本质量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检测,以确保检测过程的科学、规范和精准。
结果解释和报告结果解释和报告是临床检验的最终环节,它通过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说明,向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结果解释和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以保证解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具体来说,结果解释和报告应该注重与临床实际的结合,对检测结果的含义、临床意义以及诊断和治疗上的指导意见等方面进行逐步说明。
这需要医疗机构的检验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临床经验,同时也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合适的培训和信息支持。
临床检验服务方案的要点精准和规范临床检验需要精准和规范,这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和安全的主要要求。
医疗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程和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检测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准性。
精品文档
闽东卫校13级检验专业《临床检验》第一轮出科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 )
A 、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B 、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C 、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
D 、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
E 、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
2、ICSH 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 )
A 、EDTA-K 2
B 、EDTA-Na 2的其他盐
C 、双草酸抗凝剂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3、凝血象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6
D 、1:8
E 、1:9
4、RBC 的报告方式( )
A 、X106
B 、X109
C 、X1010
D 、X1011
E 、X1012
5、ICSH 推荐血沉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 、潘氏法
B 、魏氏法
C 、温氏法
D 、血沉率
E 、自动血沉仪法
6、正常女性血红蛋白的参考值为( )
A 、131~172g/L
B 、113~151g/L
C 、180~190g/L
D 、110~120g/L
E 、160~180g/L
7、网织红细胞分为( )型 A 、1 B 、2 C 、3 D 、4 E 、5
8、严重感染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 A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 B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C 、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
D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E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
9、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 )
A 、凝血因子VIII
B 、凝血因子XI
C 、凝血因子XII
D 、凝血因子XIII
E 、凝血因子IX
10、给一患者作白细胞计数,取血20ul 加0.38ml 稀释液,计数4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为126个,求
该患者的白细胞数为( ) A 、12.6 x 109/L B 、6.3 x 109/L C 、5.6 x 109/L D 、3.2 x 109
/L E 、以上都不是
11、分类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 )
A 、尾部
B 、头部
C 、体尾交界处
D 、体部
E 、头体交界处
12、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 ) A 、化脓性胆蘘炎 B 、急性胰腺炎 C 、阑尾炎 D 、心肌梗死 E 、各种病毒感染 13、粒细胞缺乏症是指中性粒细胞数量为( )
A 、0
B 、偶见
C 、小于0.1×109/L
D 、小于0.3×109/L
E 、小于0.5×109/L
14、在疾病进展期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常提示( )
A 、预后不良
B 、预后良好
C 、机体抵抗力强
D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 、白细胞总数高 15、血小板计数首选的稀释液是( )
A 、高铁氰化钾
B 、复方碘
C 、草酸铵
D 、复方尿素
E .稀盐酸
16、PT 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
A 、手工法
B 、粘度法
C 、电流法
D 、光学法
E 、凝血仪干化学法 17、关于交叉配血,不正确的是( )
A 、主侧为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
B 、次侧为受血者红细胞加供血者血清
C 、常用盐水配血试验
D 、盐水试验可检出不相配的IgG 血型抗体
E 、同型配血时,主、次侧出现溶血现象是血型不合的表现 18、作细菌培养用尿液标本基础要求是( ) A 、无菌操作的导尿 B 、清洁尿道口后的中段尿
C 、晨尿
D 、随机尿
E 、24小时尿 19、成人少尿是指每小时尿量低于( )
A 、7ml
B 、17 ml
C 、27 ml
D 、37 ml D 、47 ml
20、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通常为( )
A 、6.8mmol/L
B 、7.8mmol/L
C 、8.8mmol/L
D 、9.8mmol/L
E 、10.8mmol/L
21、高浓度VitC 可使多项干化学指标出现假阴性,除了( )
A 、酮体
B 、胆红素
C 、葡萄糖
D 、亚硝酸盐
E 、血红蛋白
22、反应肾小管病变严重程度的是( )
A 、细胞管型
B 、蜡样管型
C 、透明管型
D 、脂肪管型
E 、颗粒管型
23、柏油样便可见于( )
A 、细菌性痢疾
B 、肛裂
C 、胃出血
D 、阿米巴痢疾
E 、门脉出血 24、目前OBT 特异性、敏感性均较好的是( )
A 、联苯胺法
B 、邻联甲苯胺法
C 、单克隆胶体金法
D 、还原酚酞法
E 、孔雀绿法
25、脑脊液标本常用采集部位是( ) A 、第三、四脑室 B 、第3~4腰椎间隙 C 、第4~5腰椎间隙 D 、小脑延髓池 E 、硬脑膜下腔 26、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是( ) A 、外观混浊 B 、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 C 、葡萄糖含量正常 D 、蛋白质明显减少 E 、可找到抗酸菌 27、漏出液LD 与血清LD 比值常小于 A 、0.2 B 、0.3 C 、0.4 D 、0.5 E 、0.6 28、WHO 将精子活力分为( ) A 、5级 B 、4级 C 、3级 D 、2级 E 、1级 29、白带外观呈豆腐渣样提示为( ) A 、宫颈息肉 B 、子宫内膜炎 C 、老年性阴道炎 D 、滴虫性阴道炎 E 、念珠菌性阴道炎 30、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 ) A 、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B 、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 C 、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 D 、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 E 、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 二、名词解释 1、 核左移
2、 网织红细胞
3、 潜血试验
4、 Pandy 试验
5、 线索细胞
三、填空题 1、真空采血法又称为 ,采血器为封闭式,主要有 和 两种。
2、根据浆膜腔积液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可分为 和 。
3、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决对值 或消
精品文档失的一种征象。
4、尿蛋白定性试验常用的方法有、、。
5、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包括、、、、。
6、漏出液形成主要原因有、、
、。
7、按形态特征,异性淋巴细胞可分为、、和三种。
四、问答题
1、影响血沉的因素有哪些??
2、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