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影响因素判读(等温线的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99.50 KB
- 文档页数:5
等温线的判读以等温线的判读为标题,下面将详细介绍什么是等温线以及如何判读等温线。
等温线是描述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曲线。
在热力学中,等温线是指在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其他物理量如压强、体积、摩尔数等发生变化的曲线。
等温线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热力学循环以及物质的性质等。
要判读等温线,首先需要了解等温过程的特点。
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温度不变,因此等温线是垂直于压强和体积坐标轴的曲线。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等温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和特征。
对于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等温线可以表示为PV=常数的曲线。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反之亦然。
因此,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从坐标原点开始的,向右上方递增的曲线。
对于实际气体,等温线的形状取决于气体的性质和状态。
一般来说,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比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更陡峭。
这是因为实际气体在较高的压强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显著,导致体积的变化更加受限制。
因此,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会比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更加接近压强坐标轴。
对于液体和固体,等温线一般呈现为曲线的形状。
在等温过程中,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变化较小,因此等温线的斜率较小。
此外,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等温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如凸起或凹陷。
除了理想气体、液体和固体外,等温线还可以用于描述混合物的相平衡。
在等温条件下,混合物的相平衡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读。
例如,对于二元混合物,等温线可以表示两个组分的相平衡区域。
在相平衡区域内,两个组分的物态可以共存,而在相平衡区域外,只能存在单一的物态。
总结起来,等温线是描述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状态变化的曲线。
通过观察等温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判读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对于理想气体,等温线是从坐标原点开始的递增曲线;对于实际气体,等温线更加陡峭;对于液体和固体,等温线一般呈现曲线的形状;对于混合物,等温线可以用于判读相平衡区域。
等温线的判读一、等温线的应用: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由等值线变化趋势判断或估计某点气温值。
2、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3、判断海陆分布及季节: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4、判断洋流流向及性质:等温线由低纬向高纬弯曲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5、判断地形特点: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闭合的等温线图,内高外低为盆地,外高内低山顶(地)。
二、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常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形地势等下垫面状况、大气运动及天气特征、洋流等等。
1、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2、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3、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
4、等温线越密集表示气温变化越大,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
三、气温的水平分布1 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 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海洋,冬季大陆<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4 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5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6 中国的气温分布:(1)、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温度越低——北方纬度高,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白昼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了寒冷;南方地区受到层层山岭的阻拦,冬季风影响小一些。
气温、降水、雪线与等压线图判读总结等温线图的判读内容1.判读气温分布及变化情况,区分南北半球和海陆分布.2.判读重要等温线经过地区,明确气温的分布大势.3.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4.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关系.5.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影响气温的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半球向南减,北半球向北减)2、海陆分布: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②沿海地区海洋性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内陆地区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3、地形地势(下垫面性质)):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②山地的向阳坡气温高,背阴坡气温低;③同纬度相比,山地的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气温高。
4、洋流:同纬度暖流经过的地区温度高于寒流经过的地区5、大气环流性质不同的气流对气温影响不同。
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一抓;二读;三看看)抓特征:夏季20 ºC ,冬季0ºC读疏密: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疏—温差小看走向:①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东西延伸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②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③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看弯曲:①规律:A高高低低(同纬度或同水平面);B切线法;C大于大的小于小的;D垂线法②地形:与山脉走向和高原边缘、山峰、河谷与山地等③洋流: 寒流向低纬弯曲,暖流向高纬凸出看闭合:闭合曲线多为山峰,盆地,岛屿,城市热岛典型例析:例1: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典型例题】(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练习:(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C.23 D.27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与训练一、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北半球冬季二、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1.判断南、北半球。
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递减,等温线大体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若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则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
2.判断区域温差大小。
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区域内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区域内温差小。
温差大小与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差异相关。
比如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等温线密集,平原地区等温线稀疏,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等温线密集,而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3.看等温线的走向。
根据等温线走向分析主导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大体有三种类型:若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那么太阳辐射(或纬度)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若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说明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显著,海陆分布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若等温线走向与等高线走向(或山脉走向)一致,说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4.看等温线的弯曲状况。
等温线的弯曲说明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有差异,造成同纬气温高低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分布与海拔高低(海拔低处、山谷气温高;海拔高处、山脊气温低)、洋流分布(暖流经过气温增高、寒流气温降低)。
另外,某些区域强烈的大气活动也是造成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差异的重要原因。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气温高,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低,这就是所谓气温分布的“高高、低低”法则,具体见下表:5.看极值区域。
若区域等温线图中出现闭合曲线,表示存在区域高温中心或寒冷中心,分析区域极值中心,可以了解自然环境特征区,比如陆地上的低温中心往往是山峰或高原,高温中心往往是盆地或谷地。
三、等温线图判读示例【例1】下图所示为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 > b >c,据此回答:(1)假如M所示区域为陆地,N所示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 此图为北半球冬季等温线B. 此图为南半球夏季等温线C.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偏南风D. 此时东南亚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2)假如是等高线图,则A. M、N均表示鞍部B. M表示山谷,N表示山脊C. M处气温低,N处气温高D. M、N均表示河流流向【解析】第(1)小题有两个关键:一是根据题干信息:a>b>c,即越向北,温度越低,判断为北半球。
等温线的判读技巧等温线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变化。
通过等温线,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和热力学过程。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等温线呢?一、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来判断等温线。
比如,物质的体积、压强、密度等性质在等温条件下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这些性质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该等温线是一条水平线。
二、利用等温线的特性等温线有一些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准确判断等温线。
例如,等温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等温条件下的状态,这些点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相变过程。
另外,等温线上的斜率表示物质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斜率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膨胀性质。
三、利用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等温线通常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表达式来判断等温线。
比如,理想气体的等温线可以用维尔斯特拉斯方程表示,通过观察该方程可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四、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判断实验数据是判断等温线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比如,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压强等数据,可以绘制出等温线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五、借助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等温线。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到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提高判断等温线的准确性。
判断等温线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利用等温线的特性、数学表达式、实验数据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准确判断等温线。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取更准确的等温线信息。
通过对等温线的准确判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和热力学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主要依据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受纬度位置影响,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现对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实行归纳总结:【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
【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温度值。
【解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同,处于两条等温线间的点温度介于两条等温线间。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季节。
【解析】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夏季同纬度地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冬季北半球夏季→七月,冬季→一月南半球夏季→一月,冬季→七月【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海陆分布。
【解析】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的是陆地,气温低的是海洋;冬季气温高的是海洋,气温低的是陆地。
[技巧: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个条件。
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温差。
【解析】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地形。
【解析】等温线闭合时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两地相对高度。
【解析】在同纬度地区,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同步练习1.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D )A.2时左右B.正午12时C.下午1时左右D.14时左右2.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 )A.1月B.7月C.8月D.2月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B )A.6℃B.0.6℃C.0.76℃D.0.67℃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D )A.600米B.3 666米C.200米D.2 000米5.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与平原气温相比( B )A.相等B.低C.高D.无法比较6.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
读某区域气温等值线图.回答1.该地区所在半球及当地季节为: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冬季 D.南半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处在10℃以下B.P处在10℃以上C.P处地势低洼D.P处周围广泛分布热带雨林3.Q地与北京气候相比较,一年中A.两地都雨热同期B.Q地气温较高的月份,北京的气温也较高C.Q地受高压控制的季节,北京盛行偏南风D.Q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北京降水也较多从地形上看,以下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8.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可能在A.60~80米B.100~800米D.1800~2000米().丙地纬度比丁地低等温线的走向及原因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列表分析如下:辅助线法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辅助线法适用范围很广,它不仅可以解决各种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问题,还可以拓展到解决其他等值线的弯曲问题。
如图1为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数值上甲<乙<丙,要求判断洋流L的性质。
判断步骤如下:Ⅰ.设L与乙等温线相交于a点,则a点的温度为乙。
Ⅱ.过a点作乙等温线的切线与甲等温线相交于b、c两点,则b、c两点温度为甲;Ⅲ.显然a点温度高于b、c两点(乙>甲),即a点有暖流经过(增温)。
此法看上去很复杂,实际运用起来却非常方便。
同时,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等高线、等压线、等盐度线和等地租线等的弯曲问题。
如图2为等高线分布图,要求判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可依据以上方法作辅助线与等高线相交于b、c点,如果a点海拔低于b、c点,说明此处低于两侧,故为山谷;如果a点海拔高于b、c点,则此处高于两侧,故为山脊。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三、判读要领: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isotherm)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
等温线稀疏,则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相差悬殊;等温线平直,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较少;等温线弯曲,表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很多;等温线是东西走向,表示温度因纬度而不同,以纬度因素为主;等温线和海岸线平行,表示气温因距海远近而不同,以距海远近因素为主。
我国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②夏季风湿润、温暖;冬季风寒冷、干燥气温的空间变化(1)等温线和等温线图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
任意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温度都相等。
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叫做等温线图。
在分析等温线图时掌握下列一般规律: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一月气温变化:从1月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1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具有下列几个特点:①等温线较密,北半球与南半球相比更密,说明冬季各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大。
②热带以外的区域,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可见北半球的陆地比海洋冷,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陆暖于海。
③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等温线急剧地向北极凸出,这正好反映了暖流对气温的影响,象黑潮、阿留申暖流、墨西哥湾巨大的增暖作用。
在属于夏季的南半球,寒流的影响增强了,将等温线远远地推向赤道方向。
④最低温度出现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大陆上,亚洲东北部和格陵兰特别寒冷。
最暖区域通过澳大利亚中部、南非和南美的南回归线附近。
(3)七月气温变化:从7月份海平面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7月世界的气温分布具有以下的特点:①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夏季各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
你好:关于等温线的内容如下:1.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判断依据:(1)同图幅中: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
(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
结论:(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2.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等温线为闭合---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3.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判断依据: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结论:("高高低低"规则)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在看完了这些内容,明白了吗?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提出,我们共同探讨。
世界气候类型的读图判断、学习所属温度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地区及大陆的西岸终年高温,干燥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四季分明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地区的大陆西岸(40°~6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降水均匀(终年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纬40°~60°之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相对集中于夏季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北部(50°N~55°N或65°N)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寒带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降水少冰原气候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全年酷寒,降水稀少高山高原气候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随高度的增加,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由于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及受纬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变得复杂多样。
等温线的判读一、判读要领: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A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B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二、等温线曲折多变的原因1.如果等温线比较平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的递减方向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低,说明纬度高低是决定气温的主要因素。
这种现象在海洋中表现的十分明显。
2.在大陆中部,如果等温线夏季向高纬度弯曲,冬季向低纬度弯曲,则说明夏季陆上的气温高于海上的气温,冬季相反。
这是因为海陆差异和冷空气的浸入(冬季)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中现象在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表现的比较突出。
3.对照地形图可以发现: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的地区,气温值里高外低的是盆地,气温值外高里低的是山地。
4.在大陆内部的局部地区,如果冬季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说明冬季气温比其两侧同纬度的地区高,对照地形图就可以发现此处位于冷空气的背风坡,山脉对冷空气的浸入起了阻挡作用,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的秦巴山地)。
5.高山地区的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6.冬季在温带大陆的西岸,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夏季在热带大陆西岸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其走向均几乎呈南北方向,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究其原因,对照洋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前者沿岸有暖流通过;后者沿岸有寒流通过。
7.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气温的递变速度越大,两地的温差也越大。
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与训练一、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图解纬度等温线大体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原因: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相同(不考虑其它因素)海陆分布等温线在东西方向上发生弯曲。
冬季:陆地温度低,等温线凸向纬度低的方向,海洋相反;夏季:陆地温度高,等温线凸向纬度高的方向,海洋相反。
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陆地地形与海拔高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脉或高原:等温线走向与山脉走向、高原的边缘平行;山地区域等温线向纬度低的方向凸出;山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低周高;盆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高周低洋流暖流经过的区域:等温线向纬度高的方向弯曲;寒流经过的区域:等温线向纬度低的方向弯曲大气环流与天气系统寒潮:降温作用使等温线向纬度低的方向弯曲图略人类活动城市热岛: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高周低图略二、等温线图判读的基本知识1.判断南、北半球。
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递减,等温线大体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若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则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
2.判断区域温差大小。
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区域内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区域内温差小。
温差大小与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差异相关。
比如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等温线密集,平原地区等温线稀疏,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等温线密集,而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3.看等温线的走向。
根据等温线走向分析主导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大体有三种类型:若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那么太阳辐射(或纬度)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若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说明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显著,海陆分布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若等温线走向与等高线走向(或山脉走向)一致,说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4.看等温线的弯曲状况。
等温线的弯曲说明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有差异,造成同纬气温高低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分布与海拔高低(海拔低处、山谷气温高;海拔高处、山脊气温低)、洋流分布(暖流经过气温增高、寒流气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