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图判读和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47.50 KB
- 文档页数:15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组王振宇【内容分析】气温是气候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而气候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可以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
等温线图属于等值线图中的一种,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图为背景命题较多,正确判读等值线图,并运用等值线所反映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地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方法。
本节课通过合作探究典型例题,总结等温线判读的方法,且分析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具体做题过程中,综合应用,部分解题方法还可用于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中。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必修的学习,已经具备与气温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已经学过等高线图等的判读和应用,214班学生状况较好,学生基础较好,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基础差,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的方法、技巧及内容,并通过练习题来应用提升。
【设计理念】1.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借助多媒体、课堂讨论、作图等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
4.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讨认识,充分体现了地理答题方法和技巧的逐步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2.分析影响等温线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作图,学生理解等温线有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学会根据等温线的分布规律进行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3. 通过合作探究,落实地理高考的四个基本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知识运用获得成就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等温线延伸方向、弯曲、闭合和疏密状况的判读。
2.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引导总结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2.学法:作图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等温线图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图相关因素分析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典型例题】(2016•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练习:(四川省乐至中学2016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文综测试地理试题)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C.23 D.27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甲B.乙C.丙D.丁(甘肃省西昌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2016·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7.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读我国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主要依据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受纬度位置影响,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2)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受地形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现对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实行归纳总结:【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
【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温度值。
【解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同,处于两条等温线间的点温度介于两条等温线间。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季节。
【解析】同纬度地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夏季同纬度地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冬季北半球夏季→七月,冬季→一月南半球夏季→一月,冬季→七月【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海陆分布。
【解析】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的是陆地,气温低的是海洋;冬季气温高的是海洋,气温低的是陆地。
[技巧:在等温线分布图上任意画一条直线(代表一条纬线),与其中任何一条等温线相交,满足“在同一纬度上”这个条件。
然后,在纬线上任取两点,比较出这两点的温度高低,再结合题干条件,推出问题的结论。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温差。
【解析】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地形。
【解析】等温线闭合时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两地相对高度。
【解析】在同纬度地区,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同步练习1.一天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D )A.2时左右B.正午12时C.下午1时左右D.14时左右2.一年当中,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A )A.1月B.7月C.8月D.2月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B )A.6℃B.0.6℃C.0.76℃D.0.67℃4.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D )A.600米B.3 666米C.200米D.2 000米5.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与平原气温相比( B )A.相等B.低C.高D.无法比较6.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
1月七月等温线判读
一月和七月等温线是指在特定时间(一月份和七月份)测量的等温线图。
它们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上相同平均气温的区域,从而揭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
判断一月和七月等温线的方法如下:
1. 收集数据:收集具体时间段内的温度数据,包括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数据。
2. 绘制等温线图:将收集到的气温数据绘制在地图上。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其他绘图工具来绘制等温线图。
3. 等温线解读:根据绘制的等温线图,观察和分析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等温线越密集,表示气温变化剧烈;等温线间距较大,表示气温变化相对缓和。
4. 判断气候类型:根据一月和七月的等温线分布,结合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等温线接近赤道的地区可能属于热带气候,而等温线较为平行的地区可能属于温带气候。
需要注意的是,等温线只是一个表示平均气温分布的指示工具,实际的气候情况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海洋气流、地形等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一月和七月等温线判断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气象要素和气候特征,并参考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相关知识。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温线就是把地图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弯曲曲线一、等温线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气温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因海陆分布的不同随季节而有明显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不同海陆地区会有明显的弯曲。
②受海水对大气温度调节作用的影响,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因海陆位置的不同(即距海远近的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内陆地区,致使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变(夏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增,冬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3、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也因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存在差异,山地、高原气温低于平原、河谷、盆地。
◆受地势高低的影响,等温线在经过山地、高原或盆地时有明显的弯曲,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有的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有的甚至局部弯曲成环状或闭合状)4、洋流性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还因洋流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于其它地区(暖流对所经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于其它地区(寒流对所经地区降温减湿)。
◆受洋流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洋流流经的地方有明显的弯曲5、其它因素(1)坡面性质:同一山体,迎风坡、背阳坡气温低于背风坡、向阳坡(2)地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水域面积小的地区小结:(1)若等温线分布比较平直,则说明等温线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如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就说明冬季影响我国东部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2)若等温线由平直转为弯曲或呈局部闭合状,则等温线可能受到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如高原、山地、河谷、盆地)、洋流或地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陆地上明显弯曲,则受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明显(如南美洲大陆7月气温分布图中20℃等温线走向呈锯齿尖峰状就与南美大陆这一带沿纬线方向沿线地势起伏非常大,河谷、平原、高原、山脉交错相间分布,致使气温差别大有关;我国冬季0℃等温线西段在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4℃等温线西段在经过四川盆地、8℃等温线西段在经过云贵高原时都有明显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