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第二期)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31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及应用一、专题讲解1.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2.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3.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1月等温线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2题。
1.a、b、c、d四地中冬季降雪最多的可能是A.d B.C C.b D.a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A.地势东南高西北低B.东南部地势起伏大C.山东半岛地势平坦D.西部地区大部分沟壑纵横下图为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甲、乙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
读下图,完成3—4题。
3.导致该地当日25℃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B.海拔C.气压D.坡向4.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M、N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A.上午,M地的谷风比N强B.M、N两地日照时间相同C.下午,N地的山风比M弱D.M、N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
据此回答5—6题。
5.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C.太阳辐射D.地面状况6.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D.地形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B.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C.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D.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8.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B.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C.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D.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下图示意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
读图析图能力——等温线图的判读一、掌握判读技巧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3(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典例](2014·杭州质检)下图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解说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纬度)(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冬季:内陆向低纬凸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山地垂直高度)(5)暖流:向高纬凸寒流:向低纬凸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6)盆地闭合曲线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7)山地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气温垂直递减地势高(8)锯齿状分布(南美洲7月气温图)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地势高低起伏大°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
(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
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与应用分析一、判断南、北半球 1、判读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从地球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
2、应用分析【例1】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哪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分析】根据图中指向标,图示地区等温线大致由南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
二、判断温差 1、判读规律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2、应用分析【例2】读我国部分地区1月均温(℃)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温差大小。
【分析】第(1)题:1月代表我国冬季,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特征可知,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冬季,我国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南方;②冬季,我国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③冬季,我国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
第(2)题:从甲、乙两地等温线疏密度看,甲地等温线较乙地密集,所以甲地气温差异比乙地大。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1、判读规律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进行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前首先要明确: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
从纬度因素来看,全球气温总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从海陆因素来看,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从地面状况来看,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反之则高,热容量小的地区增温快,热容量大的地区增温慢。
具体判定方法如下:一、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等温线数值从北向南递增,南半球反之。
二、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和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相反。
三、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为洋流流向,向高纬凸出为暖流,向低纬凸出为寒流。
四、判断地形名称: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受地形(盆地或山地)影响多形成暖热或寒冷中心。
暖热中心等温线度数比寒冷中心高。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
盆地: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
五、判断山脉走向和山体高度,等温线向高温凸起的方向为山脉的延伸方向。
根据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温差(℃)÷0.6℃×100米,可求出山体的高度。
六、根据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1、冬密夏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温差大;海洋表面性质单一,温差小。
七、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1、与纬线平行: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3、与等高线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八、判断锋面:在大气层中的垂直截面上,从地面向上出现的连续温差值最大的连线处为锋面的位置。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等温线就是把地图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弯曲曲线一、等温线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气温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因海陆分布的不同随季节而有明显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不同海陆地区会有明显的弯曲。
②受海水对大气温度调节作用的影响,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因海陆位置的不同(即距海远近的不同,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内陆地区,致使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变(夏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增,冬季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3、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也因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存在差异,山地、高原气温低于平原、河谷、盆地。
◆受地势高低的影响,等温线在经过山地、高原或盆地时有明显的弯曲,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有的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有的甚至局部弯曲成环状或闭合状)4、洋流性质: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还因洋流性质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于其它地区(暖流对所经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于其它地区(寒流对所经地区降温减湿)。
◆受洋流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洋流流经的地方有明显的弯曲5、其它因素(1)坡面性质:同一山体,迎风坡、背阳坡气温低于背风坡、向阳坡(2)地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水域面积小的地区小结:(1)若等温线分布比较平直,则说明等温线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如我国东部1月份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就说明冬季影响我国东部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2)若等温线由平直转为弯曲或呈局部闭合状,则等温线可能受到海陆分布、地势高低(如高原、山地、河谷、盆地)、洋流或地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在同纬度的陆地上明显弯曲,则受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明显(如南美洲大陆7月气温分布图中20℃等温线走向呈锯齿尖峰状就与南美大陆这一带沿纬线方向沿线地势起伏非常大,河谷、平原、高原、山脉交错相间分布,致使气温差别大有关;我国冬季0℃等温线西段在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4℃等温线西段在经过四川盆地、8℃等温线西段在经过云贵高原时都有明显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