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密度定量分析技术在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577.46 KB
- 文档页数:3
29脂肪肝为临床高发肝脏病变,而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日常饮食习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生人群日趋年轻化。
若患者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容易造成病情进展并引发肝硬化,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对脂肪肝加强诊治,此次研究旨在探究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脂肪肝患者的诊断效果,现做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由在我院接受脂肪肝检查的患者中随机纳入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有精神系统疾病、急性炎症、严重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均不得纳入研究范围。
此次研究纳入女性67例,男性71例,年龄23至76周岁,平均(46.9±5.7)岁。
1.2 方法询问患者是否有饮酒史并记录每日饮酒量,同时进行血黏度、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并行血压、体重、身高等测量。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结合患者体型等具体情况调整探头频率并依照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增益调整。
告知患者接受检查前12小时不得进食,检查时调整患者姿势为左侧卧位或者仰卧位,多切面检查其肝脏,同时对肝脏回声情况进行观察。
应用常规方法扫查肝脏,主要扫查内容包括肝脏内部回声情况、包膜、边界、大小以及形态等,观察内部回声强弱差异、是否均匀以及肝脏内部管状结构的清晰状况和肝脏轮廓清晰状况[1]。
1.3 判定标准脂肪肝诊断标准:肝脏部位可见点状弥漫型高回声,回声强度较周边脏器高或者可见局灶性高回声;肝脏内管道结构较为模糊,可见显著减弱的远场回声;肝脏边缘模糊且有明显肿大现象。
轻度脂肪肝:可见明显增强的前场回声,后场回声未见明显变化,肝脏内管结构清晰可见;中度脂肪肝:可见明显增强前场回声以及明显减弱的后场回声,可见结构模糊的肝脏内管结构;重度脂肪肝:可见明显增强的前场回声以及明显减弱的后场回声,部分患者无回声,肝脏内管结构不可见[2]。
分析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罗明珠,石 琍(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沙坪坝 400030)【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脂肪肝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20例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按其程度分轻、中、重脂肪肝,轻型为175例,占脂肪肝总数56%;中型为105例,占脂肪肝总数36%;重型为40例,占脂肪肝总数8%。
结论超声检查脂肪肝准确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无创伤,是敏感性高的常规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脂肪肝;诊断;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过量摄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机会越来越多,轻度脂肪肝患者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常在超声体检中发现,经过及时治疗可逆转恢复正常,而部分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预后凶险。
我院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发现的320例脂肪肝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的320例腹部超声检查患者,年龄25~70岁之间,其他常规体检内容包括:内、外、妇(女性)、五官、血脂、肝功能、心电图、X线等,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
1.2 检测方法仪器为美国GE公司LoGIQ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3.5 MHz及LOGIQ200黑白B型超声诊断仪,带有灰阶数值的测定功能,探头频率3.5 MHz,超声检查时采用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肝脏进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全面仔细扫描肝脏的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是否均匀、后轮廓显示情况、管状结构的变化等。
1.3 诊断标准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仅具备第①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①项加其余一项及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
本文脂肪肝病例均为弥漫性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按回声衰减程度,脂肪肝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实质回声密集,增强,后场回声减弱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尚清晰;②中度: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或轻中度增大,前场回声增强后场衰减,管状结构走向模糊,尚可辨认;③重度:肝脏增大,形态饱满,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衰减明显,甚至无回声区,管状结构难以辨认。
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检查的68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接受腹部肝胆脾胰器官等检查,所得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年龄组脂肪肝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观察其B超影像学资料。
结果68例患者中轻度脂肪肝21例,中度脂肪肝30例,重度脂肪肝17例;脂肪肝检出率及准确率均为100%;超声下可表现为实质回声细密增多增强,肝脏轻度或中度增大,肝静脉管径变细,血流频谱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结论脂肪肝可预防及诊治,通过超声准确诊断,能够对脂肪肝特点程度准确反应,使用价值显著。
标签:超声检查;脂肪肝;诊断;临床意义脂肪肝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发的以肝脏脂类物质积蓄为病理改变的,是一种以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较大程度改变,脂肪肝发病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正常肝脏含脂肪5%[3],脂肪肝时肝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肝细胞脂肪蓄积量超过5%或者在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变大于30%,就称之为脂肪肝。
肝细胞内出现大量的脂肪颗粒。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脂肪肝患者轻度时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疲乏感,而脂肪肝患者多数较胖。
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乏力、隐痛等症状,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会出现脾肿大和肝掌现象,部分患者肝功能甚至受到损害[1]。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容易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从而引起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过多。
同时,还有少数患者产生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四肢麻木等。
脂肪肝经治疗后,可逆转恢复正常,长期脂肪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诊断及治疗对于预防减少肝坏死及肝硬化有着重要作用。
笔者为探讨脂肪肝的有效诊断手段,对我院收治的68例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根据超声声像图特点,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并分型。
研究脂肪肝产生的病因,旨在提醒人们注意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对6238名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中发现1182例脂肪肝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因调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
结果:在6238名体检中发现脂肪肝病例1182例,占18.9%;轻度脂肪肝298例,占25.2%,中度脂肪肝542例,占45.8%,重度脂肪肝342例,占28.9%;男717例,占60.7%,女465例,占39.3% ;年龄最大者86岁,最小者10岁;30岁以下者126例,占16.6%。
喜食高脂饮食者318例,占26.9%,饮酒超过10年,且每日饮酒量在50ml以上者52例,占4.4% 。
伴高血压者87例,占7.3%,糖尿病65例,占5.5%。
结论:脂肪肝是目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它的发病与高脂肪饮食、长期酗酒、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
此外,与超声技术的广泛应用,阳性检出率的逐年上升有关。
【关键词】脂肪肝;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94-01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中的过度沉积,超过正常肝脂肪含量的5%,它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病变在肝小叶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一般无症状,中重度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甚至肝功能损害等,早期脂肪肝为可逆性,合理治疗后可恢复,但是脂肪肝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坏死则是不可逆转的。
下面将我院自2006年8月~2008年12月超声检查中发现的1182例脂肪肝情况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中1182例脂肪肝为2006年8月~2008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时经超声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得出。
探讨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300例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68例,发病率为22.6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
结论经超声检查对脂肪肝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关键词】超声脂肪肝诊断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16-01临床上脂肪肝的发病原因为肝脏内大量脂肪性病变引起的。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
因此对脂肪肝予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疗效和预后,减少肝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抽取其中的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165例,女135例,年龄23-79岁,平均(45.3±12.5)岁。
1.2 方法1.2.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超声诊断结果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1.2.2 检查方法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在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以及左侧卧位,对受试者肝脏展开自左至右,从上到下全方面的扫描,对肝脏的大小、形态、包膜、边界以及肝区回声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以《实用超声诊断手册》中的脂肪肝诊断标准和《超声医学》中的脂肪肝分型标准为依据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和分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