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
- 格式:ppt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16
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剧23三个儿子_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语文课本剧-23三个儿子人教版新课标人物:三个妈妈三个儿子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背景:一口古井、石头、树林、有一条小路通向不远处的房屋时间:一天下午.地点:去打水的路上,井边.画外音:三个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一、妈妈二提着水桶出场,边走边聊天.妈妈一:“媛媛,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呀!”妈妈二:“是呀!天气可真过热的!叶月,我们走快点.”妈妈一、妈妈二:“林大叔,您好呀!”林大叔:“你们好!来打水呀:!”妈妈一、妈妈二:“是呀!”妈妈一:“我那个宝贝儿一天到晚也不能停。
我得多打点水,让他回来痛痛快快地冲个澡.”妈妈二:“可不是吗?我也得多打点水,给我家的宝贝冲个凉.”妈妈三提着水桶急冲冲出场.妈妈一、妈妈二:“杨甄,你好呀!”旁白:这时,迎面跑来一个孩子。
妈妈二:“你们看,那个孩子翻着跟头,真好看!”旁白: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眼睛瞪着看.妈妈一(骄傲地)说:“看,这就是我儿子,怎么样?很厉害吧!翻得像不像车轮一样.”妈妈二、三:“像,真好看啊!”妈妈一:“我的儿子力气也很大呢!宝贝,来来来,给两位阿姨表演一个.”旁白:那个儿子走到水桶边双手提起两桶水。
妈妈二、三惊讶地说:是很有力气,可真是个大力士呀!妈妈一(得意极了!):“是呀!是呀!”画外音: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妈妈二(得意地)说:“瞧,这是我的儿子,歌声赛过黄鹂鸟呢!”妈妈一、三:“是的,真好听呀!画外音:另一个孩子快步跑到妈妈三跟前,叫:“妈妈.”妈妈一、二问:“杨甄,这是你的儿子.”妈妈三(笑着)说:“是的,是我的儿子.”妈妈一说:“天也不早了,我们回家吧.”妈妈二、三:“好吧.”旁白:三儿子相互认识。
三个妈妈转身去提水。
妈妈一、二儿子继续玩耍.妈妈三的儿子快步跑到她跟前,说:“妈妈,让我来.”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妈妈一(骄傲地)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若有所思地)“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手指向第三个儿子.妈妈一、二(气愤地):“什么?难道我们的儿子不出色吗?”儿子一(不服气地):“我的力气多大啊,比他强多了.”儿子二(快步走到老爷爷面前,不服气):“我的歌声多优美啊,你没有听到吗?”老爷爷笑了:“你们这些孩子,就是有再多的优点,但不懂的孝顺父母和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
三个儿子读后感导读:本文三个儿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个儿子读后感(一)我们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儿来好听极了,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二个妈妈问这个妈妈,说:"你的儿子有什么好的呀?"这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打了水,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走着,水桶可重了!三个妈妈也走走停停,胳膊酸了腰也酸了这时跑了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跟斗,一个孩子在唱歌,只有另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怎么样啊?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老爷爷说:"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了一个。
"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像那两个孩子,我们应该学习第三个孩子的品质——孝顺。
三个儿子读后感(二)廉紫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三个儿子》。
我觉得第三个儿子最好,因为前两个儿子不孝敬父母,歌唱的再好,跟头翻得再漂亮,也没用。
现在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不孝敬父母,这样这样是不对的。
我要向第三个儿子学习,多帮助家长做家务,关心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读后感(三)居浩澜今天我学习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的优点。
这篇课文是根据符。
奥谢耶娃作品改写的。
其中有这样的描写: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其实这里只有帮妈妈拎着水桶的孩子的妈妈值得骄傲,另外俩位妈妈不值得。
因为孝敬父母的孩子帮助妈妈减轻负担。
那两个只是把妈妈们迷住了,并没有让妈妈休息,所以那两位妈妈不值得骄傲。
我一定会向他一样孝敬父母,正如三字经中的"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三个儿子读后感(四)今天,我读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我觉得第三个儿子很孝顺自己的父母,我以后也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个儿子读后感三个儿子读后感1我们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儿来好听极了,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二个妈妈问这个妈妈,说:"你的儿子有什么好的呀?"这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打了水,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走着,水桶可重了!三个妈妈也走走停停,胳膊酸了腰也酸了这时跑了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跟斗,一个孩子在唱歌,只有另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怎么样啊?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老爷爷说:"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了一个。
"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像那两个孩子,我们应该学习第三个孩子的品质——孝顺。
三个儿子读后感2我今天读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
读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古时候的一天,有三位母亲到井边打水。
其中,有两个母亲都在夸自己的儿子聪明能干,另一位母亲则沉默不语。
这时候,她们各自的儿子不约而同地来到她们的面前,一个在地上不停地翻着跟头,一个唱着动听的歌儿,他们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
而此时的另一个男孩默默地走到他妈妈身旁,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就往家里走去。
一直坐在井旁的老爷爷看到这个情景不住地向众人夸赞那个帮妈妈拎水的孩子。
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时刻关心他人、体贴他人,要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做个孝顺的孩子。
三个儿子读后感3我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后,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知道《三个儿子》讲的是:第一位妈妈只知道夸奖自己的儿子最棒有力气,第二位妈妈也是表扬儿子歌唱的好听极了,第三位妈妈确没有说话。
三位妈妈打好水准备回家时,第一位儿子、第二位儿子都看见妈妈手中的水桶,还只顾自己玩儿,只有第三位儿子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第三位儿子真懂事。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小编为二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三个儿子》教案设计,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新词。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1.师:喜欢认识新朋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
他们就在我们今天的课文里。
2.揭示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读音。
⑴读带着拼音的生字新词。
⑵读不带拼音的生字新词。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感悟阅读内容。
1.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三个儿子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妈妈要向我们介绍介绍。
听老师读读第1至6自然段,边听边动脑,找找三个妈妈介绍自己的儿子的句子。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生说,师板书。
3.把自己当成妈妈,读一读三个妈妈介绍儿子的话,读出妈妈的语气。
⑴和小伙伴一起练习。
⑵生展示读,师相机指导。
4.分角色朗读第1至6自然段。
5.自读发现:⑴师过渡:三个妈妈说完话,打了水,就拎着水桶要回家了。
在她们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自读课文第7、8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发现?⑵交流反馈: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水很重)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水很重的?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提水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品读这两段话,感受妈妈提水时的辛苦。
6.师:如果你是这三个妈妈,现在心里最希望什么?如果你是这三个妈妈的儿子,你现在会怎么做?让学生抒发自己心里的想法。
7.师过渡:她们的儿子是怎么做的呢?课件播放:三个儿子的表现。
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说些什么? (挖掘学生内心想法)⑵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在文中找找相关句子,并进行朗读指导。
小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教学反思《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脉络,初步体会课文内容的意思。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我在教学的时候,让他们思考:A、有两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孩子的?有一个妈妈却怎样,为什么?B、三个儿子见了自己的妈妈后,分别怎样做的?C、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用这样的一条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我认为这样的课文,是不需要过多的讲解的,学生在我的导语牵引下,紧扣课题去寻找。
经过分层次的读和品,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逐步体会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讲读课文内容,揭示文本主题。
本篇课文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时,我主要是抓住以下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接着以感受“水很重、妈妈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
让学生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妈妈提水很辛苦的词,抓住“走走停停”、“痛”、“酸”、“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进一步体会妈妈们的辛苦。
再引导学生思考老爷爷的话,从而体会只有一个儿子体会妈妈的辛苦,懂得关心妈妈、孝顺妈妈,愿意帮妈妈提水。
三、仿说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他们完成课后的读读说说的练习,让他们仿说句子这样,将学过的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说话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迁移,降低了难度、丰富了语言。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也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点。
《三个儿子》这一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生的潜力,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就能发挥得体。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与渔”,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真实的体验。
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镇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中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图设疑1、创设生活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生:扫地、烧饭、洗碗……(生自由说)师:你们真能干!那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生:夸我很懂事,很乖,已经长大了……(生自由说)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生自由表演)3、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有三位妈妈,两个妈妈在吃力地提水。
生: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在自顾自地展示歌喉(课件导入歌声);一个在翻跟头(课件出示动作翻跟头);最后一个在帮助妈妈提水。
2024精选三个儿子教案8篇三个儿子教案篇1(约1758字)【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懂得要关心父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咱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石头上休息。
瞧,她们正说着话呢!她们在说什么呀?(说自己的儿子)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2—6自然段,找出三个妈妈说自己儿子话,用波浪线划下来。
二、生自由读课文2~6小节,检查反馈1、师:谁来说说,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的呢?找到了吗?假设生A:我找到了这句:“我的儿子即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还有吗?生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生C:“有什么好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读书真仔细,想不想把这几句话读好呢?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介绍你的儿子呢?咱们在小组里先练一练,好吗?生分四人小组练读三个妈妈的话。
三、指导朗读谁想来读读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一人读,示课件采访一下这位妈妈,你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啊?) 师: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呀?那你能读出自豪、骄傲的语气吗?师:(课件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又一个妈妈是怎么说儿子呢?大家评一评,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请一、二组和三、四组同学比赛读,看哪个妈妈更骄傲、更自豪。
小结:两个妈妈都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为什么呀?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位妈妈在说这样的话时会是什么样心情?你有什么想问她的吗?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儿子,一个既聪明月有力气,一个有一副会唱歌的好嗓子,还有一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你们同意他这种说法吗?老师可不相信,明明是三个儿子,怎么又是一个儿子呢?先别急,咱们快速地把7~13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服万老师。
2024年《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024年《三个儿子》教学反思1(约819字)《三个儿子》是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3课。
这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当三个儿子的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其中的道理浅显易懂。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有一篇__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请打开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虽然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了课文,但是,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还是饶有兴趣。
激发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
这样一来让学生从三个妈妈口中得出对三个儿子的初步评价,然后通过后面的学习感受三个儿子的表现,感受到那个“没有什么特点的儿子”却是最懂得体贴、孝敬妈妈的真正的儿子,他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妈妈,这才是真正的儿子的表现。
重视朗读感悟。
文中有很多描写具体、优美的段落,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对文中人物有更深入的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朗读、理解“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句话,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体会人物情感,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为下文感受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做好铺垫,感情理解水到渠成。
本课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本课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但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又走过场的现象,有些学生没有投入去读,因为时间关系,也就没有更细致地指导、引领,需要下一步注意。
2024年《三个儿子》教学反思2(约1523字)“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这是上学期我让小朋友们背诵的三字经中关于孝敬家长的经文。
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案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案1教材分析:《三个儿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课的内容。
课文写了三个儿子看到他们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时的不同表现。
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自己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从而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字音、字形,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学会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型练习说话。
3、理解老爷爷的话“我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启发教育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喜欢)今天,老师要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儿歌《好妈妈》,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播放歌曲《好妈妈》3、师:欣赏完这首儿歌,能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呢?4、生交流。
5、师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妈妈呀!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老师从歌曲导入和学生的生活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检查生词,初读课文并质疑1、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词的掌握情况,请看大屏幕,大家还认识它们吗?(1)生小声地读一遍(2)抽学生认读(3)开火车读2、师:同学们真棒,词语读得真准确!接下来,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个地方是你最不明白的?3、生读课文后交流。
4、师:对呀!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老师也搞不明白,为了弄清原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学习课文,相信等学完了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的!【设计意图:安排这一环节目的是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为线索展开分析,培养的学生敢于质疑,能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个儿子》读后感《三个儿子》读后感1小朋友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三个儿子》,其实今天写的《三个儿子》与我们课文的《三个儿子》无关,听了我讲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财主有三个儿子,他请先生教儿子们念书。
才念了几天,他们便说学会了。
财主觉得儿子们很聪明,就出了个问题,让他们各自回房间章。
结果老大在睡觉,他说:“李白梦中成诗。
”老二在撕书,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老三在吃墨水,他说:“肚里有墨水,才能写出好__。
”财主看到三个儿子的表现十分伤心。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捧腹大笑,财主的三个儿子没有真正理解先生的话,以为自己什么都学会了,其实学得是一知半解,所以闹出了大笑话。
我们一定不要向财主的三个儿子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
《三个儿子》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三个儿子的故事》,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三个儿子,老人为了让他们多一些人生历练,便让三个儿子出门去,回来时把各自做的最得意的事说给他听。
三个月以后,三个儿子都回来了。
他们各自把自己遇到的事说给老人听。
有一个人把一袋珠宝放在大儿子那里,当那个人找他要的时候,大儿子都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
二儿子救了一个落入水中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送给他厚礼,他没有收下礼物。
三儿子看到一个人躺在山顶上,只要一翻身就会掉下去摔死,他走近一看,那个人竟然是他的仇人,可是,他没有记仇,反而救了那个人。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拿。
我们还要多帮助别人,帮了别人不求别人的回报。
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那样就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
《三个儿子》读后感3这个星期五是我上教研课的日子。
一早起床,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久违的太阳也出来了。
啊,一个大晴天!我的心情也随着这好天气开朗起来。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踏着轻松的脚步走进教室,和小朋友一起学习23、三个儿子,引导他们探讨、交流,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
三个儿子读后感 三个儿子读后感一 我们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妈妈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谁都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 儿来好听极了,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二个妈妈问这个妈妈,说"你的 儿子有什么好的呀?"这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 打了水,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走着,水桶 可重了!三个妈妈也走走停停,胳膊酸了腰也酸了这时跑了三个孩子,一 个孩子翻跟斗,一个孩子在唱歌,只有另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怎么样啊?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老爷爷说"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了一个。
" 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像那两个孩子,我们应该学习第三个孩子 的品质——孝顺。
三个儿子读后感二 廉紫 今天我们学习了 23 课《三个儿子》。
我觉得第三个儿子最好,因为前两个儿子不孝敬父母,歌唱的再好,跟头翻得再漂亮,也没用。
现在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不孝敬父母,这样这样是不对的。
我要向第三个儿子学习,多帮助家长做家务,关心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读后感三 居浩澜 今天我学习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的优点。
这篇课文是根据符。
奥谢耶娃作品改写的。
其中有这样的描写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 车轮在转, 真好看! ……其实这里只有帮妈妈拎着水桶的孩子的妈妈值得骄 傲,另外俩位妈妈不值得。
因为孝敬父母的孩子帮助妈妈减轻负担。
那两个只是把妈妈们迷住了,并没有让妈妈休息,所以那两位妈妈不 值得骄傲。
我一定会向他一样孝敬父母,正如三字经中的 "孝于亲,所当值,融 四岁,能让梨" 三个儿子读后感四 今天,我读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我觉得第三个儿子很孝顺自己 的父母,我以后也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