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儿子们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7
二年级语文《儿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不熟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长辈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儿子们》,生字词卡片,PPT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课文封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2)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猜测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3.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2)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亲情主题,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2)学生发表自己对亲情的看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儿子们》教案(精选13篇)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儿子们》篇1一、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
她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
而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生1:我写完作业帮妈妈做过饭。
生2:我在家经常帮妈妈收拾屋子,妈妈还夸过我昵!生3:老师,我们在一年级时,学了《马莎长大了》,您告诉我们要懂事,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家我就给爸爸妈妈打了一盆洗脚水,他们特别高兴。
师: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老师听了很为你们高兴。
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与学生谈话,品味妈妈的艰辛,勾起学生对妈妈亲切的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我们自己试着来读一遍课文,好吗?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2.把你圈画出来的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并把不理解的词放在小组中交流。
3.课文中的生字,你是怎样记的?生1:“井”:水井的井,井底的井。
生2:“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干啥的啥。
生3:“巧”:灵巧的巧。
我用“灵巧”说一句话: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生4:“提”:提东西用手,所以是“扌”字旁。
生5:“桶、痛”:这两个字都有“甬”字。
“木”字旁是水桶的桶,人有病了就痛,所以痛是“疒”字旁。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
轻声读课文,和同学们说一说,文中讲了什么?2.全班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生1: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夸奖自己的儿子。
生2:(反驳)只有两个妈妈夸了,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
师:她为什么不夸自己的儿子,是她的儿子不好吗?生2:不一定,可能她不像那两位妈妈那样爱说吧!生3: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第二个孩子唱歌像黄莺一样好听师:那第三个孩子有什么本事?生4:他把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北师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儿子们》课文、教学设计及练习题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一个妈妈说:“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
老爷爷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第三个妈妈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提着水桶回家,那个老爷爷也站起身,跟在后面。
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三个妈妈得意地对老爷爷说:“您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妈妈爱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去协助妈妈,这样才是真爱妈妈的表现。
2.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2、让学生明白:妈妈爱我们,关心我们,我们也要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去协助妈妈,这样才是真爱妈妈的表现。
一、复习导入师:孩子们,我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理解了好多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
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看你们还认不理解它们。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
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一旁的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儿子们》。
现在,请你们轻轻打开课本,翻到第10页,边默读2至6自然段边思考这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评价自己儿子的?并用横线画出来。
2、师:这三个妈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的?第一个妈妈怎么样?生齐答PPT出示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二年级语文《儿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儿子们》。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情感。
(2)懂得珍惜家庭和睦,传承家庭美德。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情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家庭美德。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出示课文《儿子们》,让学生观察封面,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拼写、解释。
(2)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巩固生字词学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家庭关系和亲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情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二年级语文《儿子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和包容。
(3)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
(3)角色扮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儿子们》课文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3.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儿子们》。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梗概,教师引导梳理。
(2)分析课文人物关系,讨论人物特点。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5. 拓展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演绎课文情节。
(2)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发挥创造力。
(3)教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演技巧。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年级下语文《儿子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儿子们》,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尊敬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儿子们》2.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对你们的爱有多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课文——《儿子们》。
2.课文朗读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生:朗读课文。
3.课文讲解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生1:课文讲述了父亲在临终前,为了让两个儿子学会关爱彼此,故意让他们分家,他们明白了父亲的用心。
生2:我觉得课文中的父亲很伟大,他为了让儿子们学会关爱家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师:很好,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的大意。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1)关键词语:父爱、分家、关爱、生命(2)关键句子:父亲说:“你们要学会关爱彼此,这是我的心愿。
”4.情感体验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表达对父亲的爱?生1:我会紧紧拥抱父亲,告诉他我爱他。
生2:我会为父亲做饭,陪他度过的时光。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你们对父亲的爱。
5.小组活动生:分组讨论,准备表演。
师: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表演。
生:各组同学进行表演,表达对父亲的爱。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父爱的伟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家人,尊敬父母。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
生1:我要好好孝顺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2:我要学会关心兄弟姐妹,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爱。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悟。
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的学习成果付诸实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儿子们与点评9篇儿子们与点评 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该如何做一个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1.认字和写字。
2.教育学生怎样做才是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师:同学们,上一篇课文我们学习了《妈妈的爱》,知道了妈妈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妈妈们给予我们的爱说也说不完。
那作为妈妈的儿女,我们又该怎样来热爱我们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儿子们》(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通过读书了解一下课文中的儿子们是怎样爱他们的妈妈的?你比较喜欢谁?你想做一个怎样的儿子或女儿呢?读书要求:第一遍还是自己自由地试读。
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学生开始自由读书。
)第二遍请同学们把书放好,听老师来读课文,要特别注意听刚才你的那些“生字”、“难字”。
(教师范读课文。
)第三遍请同学们跟自己的同桌互相读一读,你读一段,他读一段,注意对方是否把每个字的音读准了,把每个句子读通顺了。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和个别语句。
)点评:首先,课题导入能够做到承前启后,亲切、自然、简洁。
体现出本套教材本单元的主题即亲情。
其次,该设计把语文课堂的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读书有层次、有效果,每一遍都有训练读书的明确任务。
二、理解课文,循序识字师: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都非常认真,相信你们也在读书中把这篇课文里的生字都认识了,对吗?那么愿意让老师检查一下吗?第一遍:教师出示带着拼音的生字卡,以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读;第二遍:教师去掉每个生字上面的拼音,指名学生读;第三遍:教师打乱生字出示的顺序,让学生领读。
师:你们都已经把今天的生字读准了,那你认为今天这些生字中哪一个比较好写,你能写好吗?谁愿意到黑板前来试试?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写两个。
师:好,我们来看看这些同学的字写得怎么样?我们来鼓励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些建议好吗?(在评价中教师范写个别生字或个别生字中的某个笔画,如“巧”字的“”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