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十五章动物的运动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知道人体骨的不同形态。
3、识图说出长骨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阐明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有序地观察长骨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提高观察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骨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
2、长骨结构与运动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小结长骨的结构使它既坚固又轻便,非常适于运动,那么骨还有没有其它特点与运动相适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
一、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动物的运动”。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动物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运动着,有的快速奔跑,有的悠闲漫步,有的灵活跳跃。
你知道动物们是如何运动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二、探究
1. 请观察底下的图片,分别说出这三种动物是如何运动的。
(图片展示:猎豹奔跑、猴子跳跃、蜗牛逐步爬行)
2.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请列举至少5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简单描述一下。
3. 为什么有的动物奔跑得比较快,而有的动物挪动比较缓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
1. 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都有其奇特的地方。
你觉得哪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最有趣呢?为什么?
2.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干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
1.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动物,调查一下它的运动习性和生存环境,写一篇小短文。
2. 请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表现,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并写下实验报告。
五、反思
通过今天的进修,你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有哪些新的发现或想法?请写下你的感惟。
六、作业
1. 完成拓展中的第一项任务,写一篇关于你所选择的动物的运动习性和生存环境的小短文。
2. 准备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七、课后反馈
请在下节课上,几位同砚分享一下你们的作业效果,让大家一起进修、交流。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1课时)一、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本节教学中,以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交流和讨论以为主,以教师适时的启发和点拨为辅,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在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后面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骨骼肌组成的。
人体的每块骨都是一个器官。
教材中以长骨为例阐述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
通过实验探究骨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物质组成的,这两大类物质的比例决定着骨的硬度和韧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1)观察辨认长骨的主要结构(2)解释骨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3)说明骨的特性与骨成分之间的关系2.能力(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交流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和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2)关注骨健康,预防骨疾病四、教学重点1.长骨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性五、教学难点1.骨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2.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活动六、教学准备1.准备新鲜的羊长骨、鱼肋骨、鸡的下肢骨以及其他形状的骨。
2.准备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药品和器材。
七、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学生观察、探究、交流和讨论与教师的启发点拨相结合2.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前瞻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作为组织者,教师应该有效地创设丰富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质疑,进而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究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寻求实验的结果,而是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九、教学过程十、问题探讨1.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骼呈现中空疏松、脆弱易骨折等。
骨质疏松是一个缓慢而持续多年的过程,大夫或患者本人对它尚未察觉时,可能发生意外的骨折。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动物的运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运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挪动着身体,寻找食物、逃避危险或者寻找伴侣。
那么,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进修来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
二、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2. 探讨动物的运动与生存的干系;3. 培养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三、导学1. 请同砚们观察底下的图片,看看这些动物是如何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方式有何不同?(插入图片:猎豹奔跑、鱼游动、胡蝶飘动、蜗牛爬行)2. 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几种呢?请同砚们思考并回答。
3. 让我们来进修一下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1)陆地动物:陆地动物主要通过四肢来行走或奔跑,例如:狗、猫、猴子等。
(2)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主要通过鳍或者腹足来游动,例如:鱼、海豚、章鱼等。
(3)空中动物:空中动物主要通过翅膀来飞行,例如:鸟类、胡蝶等。
4.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存有着密切的干系。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动物需要不同的运动方式?四、拓展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钻研它的运动方式,并设计一个展示海报,向同砚们介绍这个动物的运动特点。
2.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人类是如何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来发明交通工具的?举例说明。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探讨了动物的运动与生存的干系,培养了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希望同砚们可以继续关注动物的运动,发现更多有趣的事实。
下节课我们将进修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敬请等候!六、作业1.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2. 撰写一篇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小文章。
以上就是今天的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动物运动的理解。
谢谢!。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2. 掌握动物运动的分类方法。
3. 能够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动物,看看它们是如何移动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动物的运动。
三、学习过程:1. 动物运动的分类:根据动物的运动方式,我们可以将动物的运动分为步行、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几类。
请同学们自行查找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分类。
2. 动物运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存环境的不同,运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多会步行或奔跑,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则会游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呢?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物的速度和灵活性:不同的动物在移动时,速度和灵活性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动物速度快,但灵活性较差;有些动物虽然速度慢,但灵活性很高。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讨论,分析其速度和灵活性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1. 请选择一种动物,描述其运动方式并分析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2. 如果你是一种动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为什么?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其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动物的运动方式是适应其生存环境而形成的,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移动和寻找食物。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动物世界,发现更多有关动物运动的奥秘。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分类及特点;2. 掌握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运动方式;3. 探讨动物运动方式与生存之间的关系。
导学内容:一、动物运动的基本分类及特点1. 动物运动的基本分类:动物运动主要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类。
主动运动是指动物自身主动进行的运动,如跑、跳、飞、游等;被动运动是指动物被外力推动或引导进行的运动,如被风吹动、水流推动等。
2. 动物运动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动物的运动”导学案一、预习目标:(用时1分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模式图3、骨骼肌的组成4、躯体运动的形成5、动系统与杠杆的比较二、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提示,阅读课本内容,归纳要点,解答相关问题。
1、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①_____2、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②_____①__________3、关节的组成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4、关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肌肉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6、肌肉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7、屈肘时______收缩,_______舒张;伸肘时______收缩,_______舒张。
8、运动系统中,关节相当于杠杆中的____;骨相当于____;肌肉起着___的作用。
9、一句话概括运动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的意义在于:有利于_______,以适应_______的环境。
三、思考:1、肌肉是附着于同一块骨上的吗?2、动物运动时只有运动系统参与其中吗?四、活动:屈、伸肘,感觉两组肌肉的变化。
五、课堂练习。
1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________,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__。
后者可绕过________连在不同的骨上。
2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________的控制和调节。
当骨骼肌受________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________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3下列骨骼肌附着骨的模式图正确的是()4 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C.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D.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5 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
富山中学师生共用导学稿(3)科目:生物 单元:5单元15章 课型:新课 课题: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第2课时) 执笔人: 李红玉 审核人:张书祥 班级: 八年级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2了解骨.关节和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培养学生探究生物问题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
学习难点: 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学习重点: 躯体运动的形成学前测试:填空:1骨膜中含有( ).( )和( )等,其中( )为骨提供营养,( )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也可以与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2填出下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和含量.1、将一根羊骨浸入稀盐酸中24小时后,风干,骨将( ) A .变重、变硬 B .变重、变软 C .变轻、变硬 D .变轻、变软2、哺乳动物骨的成分与人类近似,现在取某种哺乳动物的骨2.4克,放在酒精灯上煅烧, 煅烧至只留下灰白色粉末,称其重量为1.6克,该动物约处于( ) A.老年期 B.幼年期 C.成年期 D.不可确定3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 A 、滑液 B 、关节软骨 C 、韧带 D 、关节囊 4、下列各项中,对骨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由上皮组织构成的膜 B .骨膜是一层位于骨表面的坚韧的结缔组织膜 C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D .骨膜内血管中的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5、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A .减轻关节的重量B .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C .增强关节头与关节面的联系D .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6、小明常背单肩书包形成双肩发育的不平衡,这是因为小明此时骨的特点是( )A 、有机物含量超过三分之一B .有机物含量不到三分之一C .有机物和无机物相等D 、成骨细胞不断产生新的骨质 7、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 )A .有机物不到1/3B .有机物超过1/3C .红骨髓减少D .骨密质减少 8 将一根猪的腿骨纵剖开,观察到骨端内和骨髓腔内的骨髓均为红色,这只猪是:( )A 、老母猪B 、幼年猪C 、大公猪D 、成年猪 9 质地致密坚硬的骨质大部分位于( )A 、长骨的两端B 、长骨骨干的中央C 、长骨骨干的周围D 、短骨和扁骨中预习导学: 1人体有(_ )块骨,全身的骨由( )构成骨骼.人体的骨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1.人体有_______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和()合作探究:、认识骨骼(15页人体的骨骼图,阅读16页)1、中轴骨包括()()()和()等。
第2节动物运动的形成
【学习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明确关节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性。
【自主探究】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骨连结有三种形式:(如)、(如)、(如), .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3、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关节面又分为和。
其表面覆盖着的关节软骨作用
是。
4、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两端的是肌腱,中间的是。
5、骨骼肌有受刺激的特性。
6、人体最大的“钙库”是。
【合作探究】
1. 肱二头肌属于(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2. 骨骼由( )组成。
A. 骨和骨连结
B. 骨和关节
C. 骨和骨骼肌
D.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3. 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二者均收缩
D. 二者均舒张
4. 骨骼肌分布时,至少要跨越几个关节?(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不一定
5. 颅骨间的连结属于( )。
A. 关节
B. 半活动的
C. 不活动的
D. 活动的
6. 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 )。
A. 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B.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可以繁殖后代
D. 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运动
7. 脊椎动物的头部,惟一一块能活动的骨是( )。
A. 脑颅骨
B. 面颅骨
C. 上颌骨
D. 下颌骨 [来源:学+科+网]
8. 下列动物中,没有关节结构的是( )。
A. 鲸
B. 蚯蚓
C. 丹顶鹤
D. 乌龟
9. 下面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B. 骨骼肌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C. 骨骼肌受到的刺激正常情况下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D. 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
10. 下列哪种结构与增加关节牢固性无关?( )
A. 关节软骨
B. 关节囊
C. 韧带
D. 关节外肌肉
1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的叙述,准确的是( )。
A. 由骨、关节、骨骼肌组成
B. 由骨骼、骨骼肌组成
A. 由骨骼、骨连接、骨骼肌组成 D. 由骨、骨连接、肌肉组成
12、某人右上肢瘫痪,是由于()
A、肩关节和肘关节不够灵活
B、肌肉内的血管受损
C、支配上肢的神经受损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受到损伤
13.右图是关节模式图和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 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二者相对的面上有一层⑤,是________,
具有减少________,缓冲________的作用,属于________组织;
(2)②是________,由________组织构成;
(3)③是________,内有________。
(4)由图可以看出,关节结构具有既___ _____又_____ ___的特点。
(5)当你做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6)如果你直臂提一桶水,容易感到累,这是因为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双臂放松,自然下垂时,这两组肌肉都处于状态。
(7)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8)由图中可知道,肱三头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能确定
14.人体的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者协调的配合,在________支配和其他系统辅助下完成的。
【巩固延伸】
青少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