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教案1
- 格式:pdf
- 大小:135.87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艺术特点。
2、了解民间美术特有的形式语言及其中的寓意。
3、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与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的造型特点、象征寓意。
2、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民间美术所具有
的价值。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剪纸在节日中的应用)过年除了贴窗花之外,还会给家里做哪些装饰?(贴对联,贴年画等)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民间美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二)新课
1、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运用于日常生活和节日活动中,起到装饰的作用,并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情感。
2、民间美术的分类及特点
(1)剪纸:
按艺术形式分为: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按图案样式:单独剪纸、团花剪纸、综合剪纸
(2)年画
中国四大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
展示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品《白蛇传》,感受作品中的色彩。
展示山东杨家埠年画作品《赐福生财灶王》,讲解灶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风俗,便于理解作品。
对比山东杨家埠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请学生说出它们各自的色彩特点。
(3)刺绣
四大名绣:苏州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粤绣。
展示苏绣与粤绣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3)戏具
(4)玩具
风筝:联系学生童年记忆,是否玩过或自己制作过风筝。
1。
美术七年级上册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了解结的来源和类型,掌握结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增强沟通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学生普遍在小学都没接触过美术,没有基础,有待加强。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结编织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结的来源及在生活中的装饰意义,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导入1.出示联通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选用结作为联通的公司标识是由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演变而来。
回环贯通的线条,象征着联通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的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以及联通事业的无以穷尽,日久天长。
2.多媒体展示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情结。
活动2【活动】来源及意义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
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3【讲授】平结的编结法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
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
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民间美术教案本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并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本课分为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教师提前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包括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和制作课件等,并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
课前,将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
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导入,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本课的目的。
然后,由六个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民间美术展厅,并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最后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和最佳自创作品。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研究民间美术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年画。
年画是一种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用以在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
据传,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历代不衰。
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课时数: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有关民间美术的知识,观察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2.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欣赏能力,引出民族自豪感。
3.绘出所喜爱的纹饰图案,组合成一幅吉祥图。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如何表现吉祥如意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图片,ppt,CAI光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1.福寿天宫(《小财神》,文门神的一种,一版用于临近门口处。
又名福寿天官,福寿拱照德望高,财子寿全又温和,慈祥好善可恭敬,富贵繁荣得惠泽。
表达人们求财纳福的心理和追求。
)第一课时教师的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整顿纪律。
二、指导观察。
1.你能说说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中体现了喜庆、吉祥、满足的特点?(连生贵子,2.观察范图中哪里采用了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3.你从书中发现了哪些纹饰?三、课堂延展:参加小组讨论:以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为例,说说如何表现吉祥的主题。
四.课堂评价。
总结教学,鼓励优良。
五.课外作业。
课后观察其他民间美术图案,结合今天所学的欣赏知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观赏范图,感受民间美术的特征。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课本图案。
三.回答自己的理解及看法。
四.讨论:结合书中所介绍的欣赏知识,如何欣赏民间美术图案及纹饰,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等一.整顿纪律,检查学具。
二.听取学生课外观察情况汇报。
及时指导总结。
三.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描绘各种纹饰。
四.课堂练习:画一幅民间美术纹饰,巡查辅导。
五.作业评价展示。
以鼓励为主,指出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评价。
六.课堂评价:一、汇报课外观察到的民间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二、学习进一步认识纹饰。
三、练习用色彩描绘美术纹饰,可参照课本。
四、自评,互评。
五、交流感受。
板书设计: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一、体验特点二、表现手法三、美化生活教学后记:能初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民间美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找出身边的民间美术。
初中了解民间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提高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2.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或图片。
2. 学具:剪刀、彩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民俗音乐,引导学生思考: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民间美术。
3. 引出课题:了解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知(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教师分析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艺术样式的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2. 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信息,如民间美术的历史、地域特点等,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拓展。
初中欣赏民间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所创造的美术作品。
2. 民间美术的种类:包括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玩具、面具、风筝等。
3. 民间美术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构图自由、形式多样、寓意深刻;使用民间特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寓意、夸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作品的名称、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
3.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欣赏民间美术》。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刺绣等,并简要介绍作品的特点和寓意。
2. 学生认真观察作品,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构图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独特美。
三、作品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挑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3.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搜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民间美术教案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
2.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绘画工具:纸、铅笔、颜料、画笔等。
3.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间美术?它的特点有哪些?
Step 2:讲解
向学生详细介绍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Step 3:示范
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如中国剪纸,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对剪纸的制作过程有直观的了解。
Step 4:实践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实践,如绘制中国年画、糖画等。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
Step 5: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区,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学生自由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了解不同民间美术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Step 6:总结
结合课上的讲解、实践和学生的观察,对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7:巩固与拓展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和实践民间美术,并收集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参加民间美术比赛或组织学校的民间艺术展览,展示自己的成果。
以上为民间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岭南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学习民间美术用色和构图的基础知识;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民间美术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2.学习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3.掌握民间美术构图的基础要素。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线条和色彩表现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主题;2.如何在构图中准确表现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元素。
教学内容一、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1.丰富多彩:中国民间美术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图案和图像,这些图案和图像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构图独特,其中不乏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绘画、雕刻和刺绣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品。
2.民族特色:中国民间美术不仅有着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中不乏通过图案和图像表现民俗、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内涵的艺术品。
二、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1.民间美术用色鲜艳而不失质朴,通常使用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其调和和对比都有明显的特点。
2.在民间美术中,用色往往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和热情;黄色代表快乐和宜人;蓝色代表蓝天和自由。
三、民间美术构图的基础要素1.民间美术的构图多采用对称、重复等方式,寻求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增强整体效果。
例如,将图案、图像等等平均分布在画面中。
2.民间美术中构图的要素较为基础,如几何图形、形象和主题等,通过这些要素使整个构图一致。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和准备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料,如图片、图册等。
2.教师准备相关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等。
二、引入和导入1.教师呈现大量的民间美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模仿绘制简单的民间图案。
三、讲解和演示1.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颜色的情感表现和用色技巧。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寻找身边的实例)?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思考。
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俗的传承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前人留传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文字、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等等,它们无不蕴藏着美。
它健康地发展和延伸着的民族精华,也总是以它与时代相适应的面目存在于社会中,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它最富有中国的民族特色。
“乡土味”是中国民间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这“乡土味”可以概括为“真”与“拙”两个字,民间美术的“真”是一种通过运用“视觉思维”来对客观事物作真实的表现,它突出表现了对象的鲜活的生命征象而不是外表形象;“稚拙美”,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来源于原始艺术,最能体现出人类童年天真憨稚的美感。
中国地大物博,民间美术品种也多如繁星,美不胜收。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在这堂课中让同学们感受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美在民间用不朽”呢?唯一的途径是让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中国民间美术品。
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与艺术特征,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会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确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简述: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太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与艺术精华,灿烂的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统习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中华民间艺术更是蕴涵着华夏民族最基本且最深刻的文化内涵,万物生生不息的民族本源文化基因,了解并传承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美术,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内容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理解这几部分构成。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能力目标:学会初步欣赏民间艺术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________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__节的内容,较深,相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距离较远,学生往往觉得民间美术土、粗、俗,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所以,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应从民间美术的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
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的表现形式、象征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民间美术所具有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今年的春节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大家还记得过年时,过年除了贴窗花之外,还会给家里做哪些装饰?(贴对联,贴年画,风筝等)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么还可以和家人结伴一起踏青放风筝去。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民间艺术。
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艺术。
二、讲授新课民间艺术的概念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________于劳动人民之手,(创造者是劳动人民,并非是达官贵人)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民间艺术的分类大家都知道哪几种民间艺术的分类呢?首先介绍一下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年画。
民间形象纹饰绘画教案中班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民间形象纹饰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民间形象纹饰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间形象纹饰的基本构图和绘画技巧。
难点,如何将民间形象纹饰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民间形象纹饰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了解民间形象纹饰的特点和风格,引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2. 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形象纹饰的概念和历史背景,讲解民间形象纹饰的特点和构图规律,以及绘画时需要注意的技巧和细节。
3. 实践。
让学生用铅笔在画纸上勾勒出民间形象纹饰的基本构图,然后用彩色笔或水彩颜料填充颜色,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民间形象纹饰的绘画过程。
4. 欣赏。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民间形象纹饰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民间形象纹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了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但也发现一些学生在构图和绘画技巧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也要不断激发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让他们通过绘画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间形象纹饰的艺术魅力。
初中走进民间美术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热爱,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2. 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
2.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引导学生思考: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习俗和活动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1. 教师展示各种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如剪纸、年画、刺绣、泥塑等。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如装饰性强、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等。
3. 教师分析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民间美术在节日庆典、习俗活动中的应用。
环节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所选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环节四:成果展示1. 各组学生向全班展示本组研究的民间美术形式,分享研究成果。
2. 教师点评各组的展示,给予肯定和指导。
环节五: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强调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环节六:课后作业1. 学生收集家乡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间美术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识别和欣赏各种民间美术形式。
小学美术《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点;2.学习如意吉祥的图案和符号的含义;3.创作一幅具有如意吉祥元素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二、教学准备1.PPT:介绍中国民间美术和如意吉祥元素的幻灯片;2.艺术工具:画笔、彩色墨水、画纸;3.范例:展示一些中国民间艺术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艺术品,引入中国民间美术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到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2. 知识讲解(10分钟)老师用PPT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图案的简约性、色彩的鲜艳和寓意的深远。
然后重点介绍如意吉祥元素,解释每个图案和符号的含义。
3. 讨论与分析(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如意吉祥图案,以及为什么。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如意吉祥的理解和想法,以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例如,如意的基本形状和寓意。
4. 创作艺术品(30分钟)学生使用画笔和彩色墨水创作一幅具有如意吉祥元素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如意图案,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涂抹颜色和图案。
老师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以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作能力。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创作时的想法和感受。
其他同学可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和赞赏。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6. 总结(5分钟)老师归纳整理学生们在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并强调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和如意吉祥元素的特殊意义。
四、扩展活动1.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互联网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间美术和如意吉祥元素的知识;2.学生可以用其他材料(如布料、纸板)来创作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并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展览活动;3.学生可以组织小组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年级的同学共同创作中国民间美术作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如意吉祥元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创作艺术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初中年画美术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各地的习俗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年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各地的习俗特点。
2. 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年画。
教学难点:1. 理解年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创作具有个人特色和民间风格的年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年画的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年画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初中年画美术。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播放年画的发展历程视频,让学生了解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各地的习俗特点。
2. 教师讲解年画的形式、内容、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年画。
三、示范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幅自己创作的年画作品,并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2.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年画。
四、学生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年画的理解和创意,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向大家展示并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审美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年画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年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各地的习俗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作年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年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2.掌握民间年画的绘制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间年画的传统意义和现代发展。
2.认识民间年画的绘制技巧和艺术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图片资料:民间年画的典型作品图片。
2.实物资料:墨水、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
3.教学软件:PPT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让学生观看民间年画的图片,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2.向学生介绍民间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第二步:学习民间年画的绘制方法
1.向学生介绍民间年画的绘制工具和材料。
2.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毛笔、墨水和宣纸绘制简单的年画元素。
第三步:了解民间年画的意义
1.让学生讨论民间年画的传统意义和现代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生活。
第四步:实践操作
1.让学生自行绘制一幅简单的民间年画作品。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添加创意元素。
第五步:总结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2.总结民间年画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绘制民间年画时的表现和技巧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对民间年画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体会。
六、拓展延伸。
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教案
课题: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第二章原创的生命之河)
课时:1课时
主讲:梁荣耀
一、教学目的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图案的色彩、构成、工艺和吉祥寓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含义表现形式,从作品的选材、构图、形状、
色彩等方面欣赏。
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给学生愉悦的审美教育。
②教学难点:结合当地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说明
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准备
教具:民间美术作品教学图片(课件)、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学具:收集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民间的美术吗?他们又代表着哪些寓意?春节,舞龙、舞狮、贴门神,用来辟邪!贴对联、年画,用来祈求美好的一年,如莲花和鲤鱼寓意连年有余,倒贴“福”字寓意福到等。
在结婚、生日宴上,是否见到一些以鸳鸯、喜鹊、百合、桃子、莲子等图案的服饰、食物。
百合寓意百年好合,莲子寓意连生贵子,桂子早生贵子等等。
(学生回答)――(欣赏部分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云南葫芦丝名曲伴奏)
什么是民间美术?
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学生回答)。
民间美术的特征?
1、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
泉;2、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在劳动生产之余制作的,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3、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
4、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5、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6、善于大胆想象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
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生回答)
民间图案的语言——寓意纹样
寓意纹样以某种形象或几个形象,通过谐音、假借、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
寄托美好的愿望。
所以,这些寓意图案被称为“吉祥图案”。
方法有三:
谐音法——以音象形的表现手法。
谐形法——将某一形象进行简化作为代表。
象征法——借某一物象来表示一个概念,使人产生联想。
民间美术的分类,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①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面
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②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展示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文羊皮画。
)
③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展示江苏苏州周庄彩色剪纸:十二生肖、脸谱等。
)
④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等。
(展示湖南湘西凤凰蜡染画。
)
⑤陶瓷:包括日用陶器与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
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⑥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如傩面具)、脸谱、花会造型等。
⑦风筝纸扎:包括各种风筝、花灯、各种纸扎。
⑧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展示民间饰品中国结)
⑨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
等。
⑩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制玩具等。
五、艺术实践(课后作业)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品种繁多,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民间美术资源十分丰富。
1基本要求:同学们搜集民间美术的实物和资料,还可访问民间艺人。
2教高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自制具阳江本土特色的风筝。
六、课堂练习:
民间图案的语言——寓意纹样
象征法练习:
桃子――长寿、石榴――多子、鸳鸯――爱情、牡丹--富贵
松树――长青不老、喜鹊登梅――喜事临门
综合练习:
事事如意――两个柿子、如意(僧人传道时记写要点用物)。
(事事)“柿”和“事”谐音。
平安如意――以如意插入瓶中表意。
瓶与平安的“平”谐音。
连年有余――过新年的时候,家家挂一张儿童抱鲤鱼的年画,既表达欢庆之情,又图来年吉利。
莲与鱼,莲与连,鱼与余。
鸳鸯戏荷――鸳与鸯不愿分离的属性,喻夫妻关系的恩爱。
福寿双全――蝙蝠(与福谐音),桃子(代表寿),两个古钱(喻双全)。
金玉满堂――(金鱼数尾)金鱼,由鲫鱼演化而成的观赏鱼类。
鱼与(余)同音,隐喻富裕、有余。
言财富极多。
喜在眼前――喜鹊取(喜)字、铜钱(前)同音。
龙凤呈祥――龙凤为最高吉祥物。
龙:头似牛,角似鹿,眼似鬼,耳似牛,
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阳东一中美术科组梁荣耀
07.11.1
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教后反思
本节课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造,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图案的色彩、构成、工艺和吉祥寓意。
同时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含义表现形式,从作品的选材、构图、形状、色彩等方面欣赏。
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美,给学生愉悦的审美教育。
结合本地民间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如风筝、漆器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说明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
民间美术的分类、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通过生动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其的认识更加透彻。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与学
生的能动性,在民间图案的语言——寓意纹样里作了大量的练习,同学们踊跃回答,课堂气氛融洽。
在讲述民间美术的分类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民间美术工艺品实物,如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文羊皮画、湖南湘西凤凰古城蜡染、江苏苏州周庄十二生肖彩色剪纸等,这些实物是教师在过去的采风活动中所收藏的民间美术品,这环节大大加强学生的好奇心与认识,真正感受到民间美术所带来愉悦的审美教育。
而本节课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因内容繁多时间略显仓促,在提问学生时不能采取个人回答方式,过快的欣赏速度让学生感觉跑马观花,不能精品细看,在教学互动上未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来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望在下次能有所提高与改进。
阳东一中美术科组梁荣耀
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