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70.14 KB
- 文档页数:2
《多彩的民间》教案《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彩的民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1、找吉祥图案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
2、分析作品,讲解剪纸的特点3、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
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
(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
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2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
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
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传统的剪纸、泥塑、版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也有现代民间艺术的新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他们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
2.难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讨论法: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类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版画等,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版画等,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魅力,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可以选择剪纸、泥塑、版画等形式。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3.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4.能够运用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文化内涵;2.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2.如何进行民间美术创作。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经验分享法;3.观摩法;4.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够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间美术;2.民间美术的特点;3.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古代中国的木雕和造型艺术品,并让学生对比现代艺术品的外观和手工艺术品的外观,探讨民间艺术的定义与特征;2.让学生从书本中深入了解中国民间的艺术品并进行分析;3.让学生思考民间艺术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贡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2.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
教学内容1.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介绍;2.民间美术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介绍。
教学过程1.让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2.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3.组织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是否掌握;2.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是否理解;3.学生进行的民间美术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美感。
七、教学资源1.《美术四年级上册》;2.石膏原材料、木质原材料等制作工具。
八、教学时间安排总共需要3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欣赏·评述教学策略:本课以视频导入的方式,引出民间美术的概念,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八种民间美术形式,每种形式以介绍种类和形式为主,旨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此基础上,感知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表现手法,认识纹饰。
教学思路:作为美术课程,强调视觉感知的特征,以大量的形象展示为主要手段,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我国的民间美术种类非常的丰富,内涵深厚,分布广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形式和种类,围绕课题,强调一个丰富多彩性。
课件中安排的八种常见民间美术按照近似平面和立体的形态分为两大类型,通过课件幻灯片进行分别介绍。
(但不强调哪些是平面类,哪些是立体类。
)同时,结合问题设定,锻炼学生的思考归纳的能力。
课程拓展意在使学生明白,课程所介绍的内容只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学探究。
本课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材分析:鉴于课时和学生年龄段的情况,本课通过安排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间美术,知道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常见种类,激发学生关注民间美术现象和文化的意识。
按照课题主旨,内容上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色彩醒目,风格多样的现状。
学情分析: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生活中有接触民间艺术的形式,但不能够区分哪些是民间美术。
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不够全面,为此本课以常见的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学用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用具:美术课常规用品,水彩笔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爱民族文化和美术的意识。
重点对民间美术常见的八种形式,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选材,色彩的特点,了解判断民间美术作品常见的3种表现手法,概括常见纹饰。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剪纸、泥塑、年画、布艺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了解民间美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民间艺术的决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基本的了解。
他们在三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创作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提高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民间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培养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2.难点:运用民间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示范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提高美术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交流、探讨,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各种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准备示范作品及创作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美术用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一种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如剪纸、泥塑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包括传统的剪纸、泥塑、木雕等民间艺术形式,也包括现代民间艺术的新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民间美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是,对于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画面、亲身体验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民间美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
2.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民间美术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
2.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体验法:学生参加民间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民间美术作品、制作工具、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剪刀、彩笔、纸张等创作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特点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岭南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学习民间美术用色和构图的基础知识;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民间美术的主题和意境。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2.学习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3.掌握民间美术构图的基础要素。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简单线条和色彩表现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和主题;2.如何在构图中准确表现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元素。
教学内容一、民间美术的表现特点1.丰富多彩:中国民间美术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图案和图像,这些图案和图像形态各异,色彩鲜艳,构图独特,其中不乏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绘画、雕刻和刺绣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品。
2.民族特色:中国民间美术不仅有着古老而厚重的文化底蕴,而且还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其中不乏通过图案和图像表现民俗、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内涵的艺术品。
二、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1.民间美术用色鲜艳而不失质朴,通常使用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其调和和对比都有明显的特点。
2.在民间美术中,用色往往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红色代表吉祥、喜庆和热情;黄色代表快乐和宜人;蓝色代表蓝天和自由。
三、民间美术构图的基础要素1.民间美术的构图多采用对称、重复等方式,寻求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增强整体效果。
例如,将图案、图像等等平均分布在画面中。
2.民间美术中构图的要素较为基础,如几何图形、形象和主题等,通过这些要素使整个构图一致。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和准备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料,如图片、图册等。
2.教师准备相关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等。
二、引入和导入1.教师呈现大量的民间美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并引导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2.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并让学生模仿绘制简单的民间图案。
三、讲解和演示1.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用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颜色的情感表现和用色技巧。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课内容丰富,既有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也有具体的创作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历史、种类和特点,提高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同时,通过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他们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只限于表面,对民间美术的深层次内涵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种类和特点,提高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
2.难点:对民间美术的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为学生提供纸、笔、颜料等创作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学习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民间美术的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欣赏和创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美术作品、制作工具等。
2. 学具:剪刀、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工艺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美术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
六、板书设计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2. 内容:-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民间美术的欣赏和创作七、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民间美术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巧。
2. 撰写一篇关于民间美术的欣赏文章,字数不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四年级学期:上册版本:岭南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教学难点:1. 民间美术的种类繁多,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
2.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属于哪种美术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民间美术作品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教师讲解民间美术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创作方法。
3.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实践创作(15分钟)1. 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讲解民间美术知识和实践创作,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岭南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掌握水墨画、刻版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基本技能。
3.发挥自己的创意,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创作。
4.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欣赏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2.民间艺术形式介绍–水墨画:特点、历史和现在的应用–剪纸: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刻版画:特点、历史和现在的应用3.民间艺术的制作–水墨画:自然风景的描绘–剪纸:自己喜欢的形状和色彩的组合–刻版画:自由创作自己的主题和内容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了解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掌握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使他们了解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学习内容:1.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学习方法:1.课堂上结合PPT图片和视频来进行授课。
2.在课堂上布置研究型作业,引导学生去查找和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
具体步骤:1.观看老师精心准备的PPT,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老师使用实例来向学生展示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布置作业,在本周内每位同学自行选择一个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来展示,并做一份研究报告。
第二课时:水墨画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历史和现在的应用。
2.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能。
学习内容:1.水墨画的特点、历史和现在的应用。
2.水墨画的基本技能。
学习方法:1.老师现场示范水墨画的基本绘画技能。
2.学生模仿老师的绘画动作,相互比较对比彼此的作品。
具体步骤:1.教师用PPT简单介绍水墨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老师通过现场绘画进行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的绘画动作进行模仿。
3.课后老师收集所有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并进行讲评。
第三课时:剪纸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民间美术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感受各种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
2.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欣赏我国各类民间美术作品,如年画、剪纸、泥塑、布艺等。
2. 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 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难点:运用民间美术技法创作出具有特色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显示屏、教学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或图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泥、布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作品的名称。
2. 学生分享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印象。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年画、剪纸、泥塑、布艺等。
2. 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的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间美术作品的寓意和创作背景。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一种民间美术技法的制作过程,如剪纸、泥塑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技法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多彩的民间美术1. 欣赏与分析年画、剪纸、泥塑、布艺等特点:线条、色彩、构图等寓意与背景2. 实践与创作选择民间美术技法制作过程与技巧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作业设计:1. 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民间美术的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尝试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件民间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各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并且每一个类型都有详细的介绍和图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历史、特点和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对民间美术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深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价值。
2.使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和特点。
3.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亲手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价值在哪里?2.新课导入: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历史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民间美术类型,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4.实践环节:让学生亲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体验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民间美术的定义、历史、分类和特点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特色与表现形式。
2.学习并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民间美术的特色与表现形式。
2.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的创作能力的培养。
2.学习并运用基本技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搜集收集到一些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来让学生观看,并让学生就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同时讲解民间美术的特色和表现形式。
2. 学习技法
学习并体验岭南地区常见的民间美术技法,例如:
1.扭纸花瓣技法
2.剪纸技法
3.编织技法
4.刺绣技法
学生自行选择一种技法并尝试运用。
3. 创作实践
以所学的技法为基础,让学生自行创作一个民间美术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完成创作。
4. 作品欣赏
集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从中发掘出优秀作品,并让优秀作品展出。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巩固学生的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
1.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特色与表现形式的理解程度。
2.评估学生所掌握的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3.评估学生自主创作的作品质量,包括技法运用和创意的发挥。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在运用多种技法方面还不够自如,需要加强技法的体验和实践。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哎呀呀,你知道吗?咱们国家的民间美术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藏着无数让人惊叹的宝贝。
就说那剪纸吧,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里,那简直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他们拿着小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就出现啦!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比如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摇头摆尾的小金鱼;还有漂亮的花朵,像是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清新淡雅的百合花。
难道你不觉得这很神奇吗?还有那精美的年画,色彩鲜艳得不得了!画上的人物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好像在对着你笑呢!过年的时候,把年画贴在墙上,家里一下子就有了浓浓的年味儿。
这难道不比那些冷冰冰的现代装饰画更让人感到温暖吗?再看看那精美的刺绣,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图案,那叫一个细腻!就好像是在布上画画一样,只不过这“画笔”是细细的绣花针。
绣出来的花鸟虫鱼,仿佛随时都能从布上飞出来、游出来。
你能想象到那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民间艺术展览,看到了一位老爷爷在现场制作竹编。
那修长的竹子在他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孩子,乖乖地变成了各种精美的篮子、箩筐。
我好奇地问老爷爷:“爷爷,您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呀?”老爷爷笑着说:“孩子,这可需要耐心和细心哟,一点点琢磨,一天天练习,才能有今天的手艺。
”我不禁感叹:“哇,这得付出多少努力呀!”还有捏面人的艺人,他们的手指就像会跳舞一样,几下子就能捏出一个可爱的孙悟空、漂亮的小公主。
小朋友们围在旁边,眼睛都看直啦,嘴里不停地喊着:“叔叔,再给我捏一个!”那场面,热闹极了!民间美术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乐趣。
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品,让人觉得遥不可及,而是贴近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我们可不能让这么棒的民间美术被遗忘呀!我们应该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它们,不是吗?。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上课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
(三)、讲授新课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
生:(1)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
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3)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4)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
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丨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学生能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包括剪纸、泥塑、木雕、年画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其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民间美术的元素进行创作,如制作剪纸、泥塑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并能够将其与现代美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民间美术作品集、示范材料等。
学具:剪刀、彩纸、泥塑工具、画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岭南地区的民间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通过PPT课件和示范,讲解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3. 观察:让学生观察民间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美。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创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鼓励。
板书设计1.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2. 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民间美术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作品,要求具有个人特色。
2. 写一篇关于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2.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
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组图,欣赏图片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点评: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