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和作品欣赏绘画[精]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19
1、年画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这些并成为四大年画产地。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总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
它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神仙与吉祥物这是年画的基本题材。
神仙是早期年画的主要表现内容,它在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吉祥物包括狮、虎、鹿、鹤、凤凰等瑞兽祥禽,莲花、牡丹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虚构品,通过隐喻、象征或谐音等手法表示吉利祥瑞的意义,表达辟邪禳灾、迎福纳祥的主题。
(二)世俗生活民间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表现现实生活。
这类题材在年画中少于其他题材。
世俗生活的题材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息劳作,节令风俗,时事趣闻等。
(三)娃娃美人这种题材在民间年画中占有很大比例,表达了人们早生贵子、夫妻和美的良好愿望。
(四)故事传说这一部分大多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笔记小说以及戏曲等,其中戏曲题材比重最大。
这类年画常见的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人们往往通过这类题材增长了知识,并接受了传统的道德教育。
山东潍坊以杨家埠年画为代表。
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
潍坊年画的特点是线条粗放,造型简括,色彩强烈,多用原色。
2、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最初接触民间美术是在我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我们到当地的艺术展览馆参观展览。
那次的展览是关于当地木雕、剪纸和织锦的民间美术作品展览。
我被展览的内容深深吸引,感受到了民间美术所独具的魅力。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展览中的木雕作品——一只栩栩如生、栩栩如实的老虎。
它身姿矫健,神态自若,仿佛真的要扑向我。
在我面前躺着的不是简单的一件艺术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生命。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木雕作品,它远远超越了我过去对民间艺术的印象。
我开始对这个老虎进行仔细的观察。
虎头仰天长啸之时,目光中透露的是欲望和狂野;耳朵竖着,肌肉紧绷着,四肢着地,展示着它强大的力量和勇气。
整个作品雕刻细致,表现老虎毛发和毛纹的细节非常到位,如此精细的雕刻使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创作者对老虎的热爱和深入的研究。
随着我对这件作品的深入观赏,我也逐渐理解了民间美术的核心——它来自于民间,代表着百姓生活的真实体验,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方艺术。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人们通过它,表达对生活、自然与人类的感悟,最终达到思想沟通的目的。
在那次展览以后,我开始对民间美术感到浓厚的兴趣,也渐渐了解了很多关于它的知识。
通过对各种民间美术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欣赏,我知道了民间艺术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和风格,而是综合多种元素,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历史、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内涵。
比如说,织锦是一种以手工编织彩色纱线或丝线为主要工艺的艺术形式。
它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经过多代的传承和发展,织锦生成了多种风格和特色。
像云锦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风格,这种锦织品在工艺、纹样和标志方面都非常独特。
它的加工方式和质感都极为精细,不仅外观漂亮,而且耐久。
同时,云锦中交织的瑞兽、云纹和植物,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精髓。
剪纸是另一种我所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的精髓在于把平面的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并透过在纸张上剪下的空洞形成非常细致、精美的图案。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专题第一篇: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专题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课时:1课时时间:40分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
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
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
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课程心得体会班级统计0901班姓名伍璐璐序号137《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体会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
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得到了一些心得。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欣赏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画中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观赏者得到视觉上的快感,而且可以从它的内容上体验到作品中体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了创造美的意念。
我国的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经过各个时期艺术家艰苦奋斗,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
仅以中国绘画为例,不但指大量传世的卷轴画,还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帛画、漆画、画像砖、画像石、壁画、民间年画等,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
这些举世瞩目的艺术瑰宝,浩如烟海。
因此,了解和欣赏祖国丰富的美术作品,可以使我们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族遗产,领会古代艺术美,从而产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从整体的美术活动过程看,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重要的组成方面,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
如果说,美术创作是创造美术价值的活动,美术作品(即创作成果)是美术价值的载体,那么美术欣赏和接受则是实现美术价值的活动,同时又是反作用于美术创作的活动。
在本质意义上,美术家精心创造各种各样美术作品的目的,决不是纯粹的个人自娱行为,而是通过美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识传达给人们,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和共鸣,使作品达到产生一定社会审美效应的目的性。
而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只能是欣赏。
没有美术欣赏活动,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就都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完成自己的使命。
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