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大学生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7
广西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作者:杨静洁苏臻何慧龙凡吴奕醇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8年第1期[摘要]由于发音部位和发音习惯不同,方言很容易影响英语发音,要掌握比较纯正的英语发音就有必要对本地方言及英语的语音系统有一定的了解。
广西方言语音体系属性及英语标准发音体系的属性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普通话、广西方言与英语发音可以分析广西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调查发现,广西方言与英语发音有明确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广西方言;英语发音;影响[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10-03一、什么是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二、标准的英语发音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英语语音不仅是学好英语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对外语言交流的基础。
世界上任何两种语言只要相互接触,就会存在影响,因此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向丽梅,2012:30)[1]首先,掌握好了英语语音的正确发音能够增强学者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学起英语来更有动力,并且有勇气用外语跟朋友、同学交流,大胆地开口练习,促进英语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标准的发音能够提高听力能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才能在听听力或者对话的时候准确辨别出其要表达的单词或者句子,从而理解意思。
再次,正确的英语发音有助于背单词。
英语单词里面的发音基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发音标准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发音来拼写单词、背诵单词,并且能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最后,发音的正确性还会影响阅读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对词汇的考验,同时也是对语感的考验,正确的英语发音有利于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阅读的理解能力。
母语对壮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及对策探究【摘要】众所周知,母语和所要学习的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是造成学生学习目的困难的最大阻力,这是因为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从母语继承的语言习惯会极大地妨碍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的形成。
由于语音是表达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语音特点的分析比较能够掌握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壮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受到的母语影响给予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具体的分析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母语壮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干扰对策语言是人与人联系与沟通的纽带,由于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之前一直使用母语与周围的人们交流,因此其对母语的语法规则十分熟悉,再加上各类语言之间拥有天然的联系和共性。
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总是不由自主的将对母语使用的习惯移动到目的语的学习使用中,这样母语的发音习惯对学生英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很大。
壮族学生由于独特的母语发音口音,因此学习英语发音时具有更加困难,具有独特的发音特点。
本文结合教育经验,对壮族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研究壮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英语发音时,要面对众多的问题。
首先是来自于自身母语和方言的影响,由于人类学习语言都是具有经验性的,这一特点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尤为突出。
学习母语时首先从小时候就开始模仿大人的发音与说话,接着在长时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渐形成。
因此当人们在掌握了母语的发音之后,再学习英语,就会将母语的发音经验转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此时修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就比较难,成为阻碍壮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主要障碍。
壮族学生由于受自身方言的影响,对音素的发音比较困难,而正确的音素发音是使对方听懂的首要步骤,因此加强壮族学生的正确音素发音的教学和培养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学生总是容易混淆元音中的长短音,这是因为汉语中没有类似的长短音,导致学生很难从母语的基础上形成对英语长短音的理解,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混淆两者之间的联系。
英语语音教学中的母语迁移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在发音、语音规律等方面出现错误或变异的现象。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音准确性,也影响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对母语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语音水平,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
一、母语迁移现象的表现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音变异:学生受母语的影响,会出现英语语音的错误或变异。
中国学生在发音时往往会出现元音清浊音的混淆,或者辅音的轻重音区分不清等。
2. 语音规律错误:母语中的语音规律往往与英语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出现错误的语音规律应用,比如连读、重音、元音变异等。
3. 语音转换差异:母语与英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学生在进行语音转换时往往按照母语的习惯进行,导致发音不准确或不自然。
以上这些表现都表明了母语对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找出其规律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1. 母语惯性:母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语言,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将母语的语音规律带入到英语学习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母语迁移现象。
2. 学习环境: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学生往往更多地接触到中文而非英文,这也加剧了母语迁移现象的产生。
由于缺乏英语语音的正宗环境,学生很难形成纯正的英语语音。
3. 教学方式:在一些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略了语音的训练。
这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语音的重视程度不高,容易出现母语迁移现象。
针对母语迁移现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进行应对:1. 母语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学生的母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分析两者的异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2. 语音训练强化: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训练和练习,提高他们的语音准确性和自然性。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化,英语交流越来越广泛,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音系统的比较, 指出汉语几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诣在使高职学生学会区别英汉两种语言各自不同的发音特点,帮助摆脱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语音;负迁移;影响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但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最大障碍则是母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本文从母语迁移作用的角度论述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探讨方言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实质问题,以便有效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及影响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发音方法和辨音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语言社团的习惯制约, 是很难改变的。
在我国,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特别是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则更为严重。
2.英汉语音系统比较语言具有地域性特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语法特点,汉语普通话与英语在元音和辅音方面存在的发音差异主要有:2.1元音方面对照英语元音和汉语普通话韵母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比汉语分得细,其中很多音在汉语里找不到对应的成分。
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用汉语中近似的音去代替,不知不觉地把汉语的发音习惯带到所学的英语中去。
比如说,学习者在读英语音标[i:]时,会以汉语拼音“i”或汉字“依”的音位来发。
虽然这两个音位有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分别在两种语音体系中有明显的区别,即英语音标中[i:]舌前部向上抬起的程度要高于汉语拼音“i”,口型变化也比较大。
另外,英语中的[Λ]这个元音,很多人也念不好,往往念成[a:]。
问题在于舌位太低,口太开了。
还有[ǽ]这个元音,人们也常出错。
他们的舌位放得不够低口张得不够开,因而把[ǽ]和[e]混淆了。
因此,在学习英语元音时,不能简单地用汉语中近似音去代替,而应掌握好发每个音时发音器官中的舌、唇及牙床的活动情况。
392019年26期总第466期高等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壮族大学生英语辅音发音的问题及对策文/周伟之 刘含璐【摘要】壮族大学生英语发音受壮语方言语音影响较重,英语发音中辅音发音错误较多。
通过对发音共性问题的纠正既能增强其英语交流能力,又能增强其学好英语的自信。
【关键词】壮族大学生;辅音;发音【作者简介】周伟之(1989-),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医学英语;刘含璐,右江民族医学院。
不发音。
比如“lite”/la ɪk/ ,“bite”/ba ɪk/ 中的/t/音忽略;“find”/fa ɪnd/,“mind”/ma ɪnd/ 中的/d/音忽略;“factor”/’fækt ə/ ,“actor”/’ækt ə/中的/k/音忽略;“lime”/la ɪm/,“game”/ge ɪm/ 中的/m/音忽略等等。
此外,英语中的/l/音壮族学生也会常常漏掉或当做/əu/音发出。
/l/音发音时,要求发音者舌尖顶住上颚,唇齿微张,比如“bo ttle”/’b ɒt(ə)l/,“handle”/’hænd(ə)l/,壮族大学生会错发/l/音,读作“/’b ɒt əu/”,“/’hænd əu/”。
二、解决壮族大学生辅音发音问题的对策1.强化基础发音教学。
学校应该开设语音训练课,教师要对学生的英语发音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根据学生的英语发音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任务,深入了解壮族大学生在英语发音时遇到的困难,在课堂实践中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英语发音的技巧和方法,并且积极地总结出英语发音教学的经验。
2.积极引导学生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音教学中,要培养壮族大学生的学习激情,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适当的口语练习引导壮族大学生“开口说”“想要说”的兴趣。
此外,针对学生的练习要迅速地给予评价,多多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在练习中让壮族大学生们树立学好英语的决心和信心。
外语外文展的线索。
理解动画电影中重点单词、句型的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动画的内容,先从整体出发,设计一些简单的任务。
例如在Halloween 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看视频时在表格勾出看到和听到的影片中出现的物品。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细节性的、理解性的任务,让学生深入与视频相关的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动画和影片。
3、模仿朗读扮演,利用动画练说。
会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朗读对于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有声的、口头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熟悉记忆已学的单词、句型,使学习者在口头表达时更容易再现与应用,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动画、影片读英语。
此外还可以模仿其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
在表演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模仿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也可以加上一些道具,更好地再现动画、影片中的场景。
最后在学生完全熟悉对话后,甚至是会背诵对话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配音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说英语的能力。
四、结语总之,英语动画、电影的教学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开拓了一条生动、有趣的学习途径,在培养学生听、说、用英语能力方面突出了它特有的优势,给教师的英语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英语动画片、电影的利用,给学生们提供地道的英语视听材料,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和素养的提升。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英语原声动画电影来辅助教学,相信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愈加浓厚,英语的学习也将成为一件愉快而又轻松的事。
一、引言母语的发音影响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发音影响必然存在。
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学习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母语与英语有着相通的地方,可以增进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加英语学习者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
学习者应利用其踊跃作用,同时避免其不利因素。
[关键词]母语英语学习正负影响一、母语影响英语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愈来愈引发人们的重视。
人们对于这种作用观点也不一致。
但终归有了一些共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肯定有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以为有正负之分,正的影响对外语学习起踊跃作用,能帮忙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
负的则为干扰因素,给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本源之一。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第二语言为英语,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
对比分析研究的代表人物lado把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归于母语与目的语的不同,母语被以为是外语学习进程中错误的来源,是外语学习的绊脚石。
二、母语对英语的踊跃影响1.两种语言之间有共性外语教育很多都在宣传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这种思想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缺乏足够的熟悉,过量地强调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负面作用,错误地以为外语学习就是要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
事实上,语言是有共性的,咱们知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语言的共性决定了母语既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也是英语学习中母语的踊跃作用所在。
外语及其文化所传递的信息必需首先通过母语文化过滤,教授或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类语言的、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必需以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背景,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类文化因素,从比较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共性与不同。
许多实证研究显示:英语学习者在认知处置进程中依赖母语思维,特别在写作和阅读进程中。
语言都是相通的,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些地方很相似,比如句子成份和句子结构,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知识,若是能够在学习英语之前,对这些汉语知识有所了解或有所掌握,对英语学习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21卷第1期2007年2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 l of B aicheng Nor m a l College Vo.l 21,No.1F eb .,2007论不同方言的语音特征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许德华,屈爱平,魏丽英(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白城137000)摘要:形成定势的方言语音注定对外语语音学习产生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几大方言的语音特征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诣在阐明方言持有者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语音;方言;迁移中图分类号:H 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118(2007)0120069203收稿日期:2007-01-04作者简介:许德华(1967)))),女,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英语语音学与词汇学的教学研究与多媒体运用;屈爱平(1956)))),女,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和中学英语教学论;魏丽英(1967)))),女,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基础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化。
前 言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
这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提升,但来自汉语方言的语音、语调极大地冲击着英语的发音,给交际带来很多障碍。
本文主要从母语迁移作用的角度论述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来探讨方言对英语学习存在的实质问题,以便利于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1 汉语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及严重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实现交际功能的媒介是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和载体,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为语言的物质材料,语音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其中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它表现为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而且,这种语音系统具有一定的发音方法。
而这种发音方法和辨音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受言语社团的习惯制约的,是很难改变的。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作者:杨海梅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16期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民族语言。
由于民族语言的发音、音调及语言结构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特点,这无疑会对外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即负迁移(语间负迁移指母语对第二语习得所产生的阻碍作用)。
少数民族语言的存在不仅给民族间的语言沟通带来不便,而且对外语学习也会产生障碍。
从这个角度上讲,探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对我国少数民族外语人才的培养,具有其明显的现实意义。
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我所调查地的实际——武定县环州中学,其地处边远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还分布着彝族、傈僳族及小部分满族。
这里语言多样化,在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占重要地位。
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做了调查。
环州中学共有八个班,约380人,采用有层次的抽样调查和走访询问的方式,选取了60份(每班十份)调查问卷,分别对六个班的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他同学以访问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
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英语学习者的民族状况;2.英语学习者初学英语时的状况;3.英语学习者的启蒙教师及学生自己的发音情况;4.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习惯;5.英语学习者对音标的认知情况及负迁移的认识程度。
根据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数据分析(60份调查问卷):1.少数民族有41份,占68.3%;2.其中大部分学生初学英语时间都是在初中,占66.7%,只有少数学生在小学略接触过英语;3.在学习英语过程中,98.3%的学生都是以老师为模仿对象,而大部分老师的英语发音都不是很标准,音标掌握不到位;4.绝大部分学生都很重视英语发音的学习,只有26.7%的学生认为语音对英语学习无太大帮助,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发音有问题,只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发音基本正确;5.学生认为有些音不管怎样都区分不清楚:/e/和/o/ /i/和/i:/ /i/和/e/ /e/和/a/;6.有61.7%的学生没有很好的英语语音学习,少数学生会主动学习语音,但频率很少;7.学生对音标的认知情况很不好,有70%的同学对音标很不熟悉,也没有系统学过语音;8.大部分同学对英语感兴趣,但兴致不高;9.78.3%的学生对自己的语音状况不满意;10.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都存在负迁移的情况,有41.7%的同学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发音问题,他们会迁移的音有:[θ]和[s] [n]和[l] [ei]和[e] [ai]和[a] 等:11.学生认为要克服这种负迁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老师要注重语音的教学,学生应该多强化练习,用英语与别人交流,多看英语节目,听英语广播或磁带、多模仿标准语音,经常纠正自己的发音。
普通话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摘要】当前,普通话和英语口语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来说明普通话对英语口语客观上存在着影响,进而说明普通话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普通话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
最后说明如何利用普通话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来学习普通话和英语口语。
【关键词】普通话英语口语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一、引言有这样一个现象:班级普通话讲得好的学生,英语口语特别是语音发面掌握得很不错;相反,普通话水平不高甚至带着浓重乡音的学生,口语相对来说比较糟糕。
比如说,四川人说英语时,[m uz]听起来往往是[l uz ]。
北方人因为在很多时候讲汉语时不分/v/和/w/,所以部分北方人错误地将L字母/v/说成/w/。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普通话和英语口语之间一定存在密切的关系。
带着疑问,我查阅了一些研究资料。
二、普通话对英语口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一)实验研究1.河南轻工业学院的王友良等多次研究测试发现,家住城市的学生,普通话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其英语口语也好于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
原因在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通过广泛接触广播,电视等媒体有较多的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在这种文化的有声语言的刺激下,他们听辩能力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加强。
在语言交流中能有效排除汉语方言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使其普通语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这种较强的听辩语言能力在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过程中,能够使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克服汉语方言的制约,因此他们在学习语音时难度就小一些,在良好的语音能力基础上,口语水平就提高得快多了。
相反,在农村长大的学生长期处于单一方言环境中,缺乏其他语音系统的刺激,其听辩能力较差,缺乏对不同语音系统的敏感性,同时发音器官也因长期使用同一发言而产生一种定势,在模仿其他语音系统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普通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客观地受到限制。
这种汉语方言的干扰同样会产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张艳莲,石建炜,孙颖等研究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专业本科学生60人为一个实验班,在实验两年后对这些实验对象的普通话与英语口语等级(三级)测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下表)。
壮母语在小学英语习得中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广西崇左主要以壮族人口居多,主要使用的语言为壮语,划分为左江土语区。
于2001年秋季学期始在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2002年秋季始,乡镇所在地小学也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程,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小学壮母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受到了方言的影响,本文力求把教学实践所发现的困惑提出来并寻求更加适合我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案措施。
【关键词】壮母语;小学英语习得;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107-01笔者曾在崇左边陲小镇从教小学英语十五年,发现当地大多数孩子都是地道的壮母语者,上学之前讲地方壮话或者白话。
到三年级的时候,少数学生的汉语能力还十分低,甚至不会拼读汉语拼音,从没接触过英语。
就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开始英语学习。
壮母语学生还没脱离汉语的困扰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多数小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困难,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感到吃力。
壮母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有客观的跨语言障碍,也有来自家长及学生本人的主观认识偏差。
因此,我区乡镇地区小学英语的教学进度远远跟不上发达城市的步伐,英语教学成绩也相对较差。
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笔者发现壮母语对小学生学习第三语言英语时具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把语言负迁移转化成正迁移。
一、在语音上,壮母语对英语发音的正负迁移分析及对策壮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印欧语系,二者的语音特点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英语发音方面遇到的常见问题集中在辅音的发音上,英语辅音多达28个,而许多辅音在壮母语中基本不存在,这就使得学生感到发音混淆,听力辩音不清的困难。
在实际学习中就有个别学生常使用壮语或者汉语相似的音来标注以帮助记忆新词的读音,更有甚者使用汉语拼音加汉字结合的音去代替正确的发音。
有些地方的壮话发音习惯里把清辅音发音成浊辅音。
如:t,p,k都发成d,b,g的音。
小议壮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韦艳琼【摘要】论文以母语迁移理论为指导,简要分析壮语英语的语音差异,以及由此给壮族学生学习英语带来的难点.以期为提出解决难点的措施略作铺垫.【期刊名称】《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5)003【总页数】4页(P423-426)【关键词】壮族学生;壮语母语;英语;语音;难点;母语迁移理论【作者】韦艳琼【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河池,5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社会经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壮族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群体特征,如英语语音学习难度大,发音带有明显的壮音等。
论文以母语迁移理论为指导,考察壮语母语与英语的音位系统的差异,分析造成壮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困难的原因,以期为壮族学生学习英语略尽绵薄之力。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与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一种交织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Fries和 Lado首次将“迁移”一词引入语言学习领域,提出“学习第外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是很不一样的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适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Fries1957),“在第外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Lado1957)。
从此在外语学习范畴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名词:“母语迁移”。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定义“母语迁移”为“母语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第一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者由于不太熟悉目的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这种现象即为母语迁移。
当两种或多种语言相互接触时,一方不免对另一方或多方产生影响。
所谓影响,具体首先是指语言中的某些成分以借用的形式由借出语言向借入语言转移并引起种种干涉的现象(真田信治,2002)。
在语言学习领域,很多人认为语言迁移只是简单的母语干扰或母语影响。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狭隘的,因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前的任何语言都对目的语学习起作用。
“迁移是目的语和以前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之间异同的影响”(Odlin,1989)。
所以,语言迁移包括目的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言的各种影响。
对外语应该以何种方式习得,长期以来基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外语的教学必须借助母语来实施,依靠母语的组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二是外语教学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尽可能地以发展目标语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地道掌握。
这种长期存在的分歧,主要来自基于不同教学理论而产生的各种教学法。
母语究竟在外语习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本文将主要以日语、汉语和为例,分析母语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对英语发音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1.“日本人说英语很奇怪”,这是外界对日本人英语水平的普遍看法。
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日本人从小到大,一直在学英语,但很多人还是不会说英语,或者说着很蹩脚的英语。
这可能跟日本人的矜持个性有关,让他们开口说外语是比较害羞的事情。
有日本友人对笔者说,英文基本看得懂,但是开头说总觉得很别扭,发音特别难,说出来会被人笑话,干脆不说了。
在日本要找个英语发音标准的人真的比较难,大学里英语写作能力很强的教授,英语发音也不一定标准。
有些应景的学习英语书,甚至用日本的片假名来标注读音,日语的发音与英语发音相差甚远。
还有,日语里降调居多,因此日本学习者在说英语时,经常会忽视句子要求与语境,发音感觉和日本语类似;相关研究表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虽未成定论,有人认为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语系不同而具有相似类型特征的语言,称为“语言联盟”。
英语和日语自然不属于同一联盟,但他们同属于“语言圈”。
壮语语调和英语语调对比分析覃幼莲【期刊名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04(025)001【摘要】在语调语言如英语中,语调的变化表明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而在声调语言如壮语中,声调和音高的变化标志着音位差异.壮语语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对比分析对促进壮语学生的英语教学特别重要,它有助于减少母语迁移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In an intonation language like English, pitch changes indicate attitudinal and emotional meaning, while in a tone language like Zhuang, changes in intonation and pitch mark phonemic differences.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tone in Zhuang and intonation in Englis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facilitat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Zhuang students. It help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总页数】7页(P84-90)【作者】覃幼莲【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广西,玉林,5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3【相关文献】1.英语语调的功能及语调教学 [J], 白心敏2.基于Praat的英语语调可视化自主学习对英语语调习得效果的影响研究 [J], 李斌;王国英;白爱娃3.从课堂的英语语调到交际的英语语调 [J], 伍志辉4.从课堂的英语语调到交际的英语语调 [J], 伍志辉5.英汉语调对比与英语语调教学策略探究 [J], 李贵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壮族大学生母语对英语口语语音的影响研究【摘要】抽样调查表明,壮族大学生英语语音受壮语和汉语影响,容易误读和漏读某些元音和辅音。
壮语中的一些音有利于英语语音的掌握。
对壮族大学生英语语音进行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英语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合理、科学地进行英语教学。
【关键词】壮族大学生壮语英语语音语言迁移一、研究背景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侗台)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1400万。
像其他语言一样,口头壮语有多种方言和土语,主要分为南壮和北壮,南壮、北壮之间颇有差异,现代壮语以北壮为准。
众所周知,大部分壮族人民以壮语为母语,许多壮母语者说普通话呈现一些区域特色,有“夹壮”现象。
作为母语,壮语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有哪方面的影响?有不少研究者也曾对此做过研究,但很少有专门对壮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语音进行调查的,也很少有能系统地、全面地论述当前壮族大学生英语语音情况的论著。
广西民族大学壮族学生所占比例是全国同等学府之最,2008年招收的壮族学生占全校当年统招学生的31.98%,2009年招收的壮族学生占全校当年统招学生的29.58%,面对所占比例如此之大的壮族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其优势,掌握其不足,因势利导,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
二、研究过程(一)调查方法。
在众多的收集语料的方法中,最好的是观察法,即用录音录下交谈双方的对话,然后进行整理、分析。
笔者先设计好调查问卷,由调查者采访调查对象从而进行语料收集,用电脑软件audacityl.3.5Beta记录下整个访谈过程,最后用软件SPSS17.0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自广西民族大学88名学生:男生42人,女生46人;2008级24人,2009级64人。
为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在抽取样本时力争涵盖全区各个县市,同时除体育、艺术和国教三个学院比例较小外,其余均参照各学院总体学生数比,在各学院中抽样。
(三)问卷设计。
为方便统计与分析,问卷以单词形式出现。
所列单词均为大学生常见、常用单词。
为方便电脑软件录音,问卷采用电子稿。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2010年5月中旬到7月初,笔者对样本进行语料收集。
将声音文件转化为文字并不容易,有时要反复多次地听,仔细比对,最后才敲定。
后期工作主要是对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和解释。
1.元音方面。
相对而言,元音的情况比辅音要简单一些。
主要涉及几个易错、易混淆的元音。
如学生们很难分清[e]和[]。
[e]和[ае]是一对让中国英语学习者容易混淆的元音。
学生普遍借用汉语中的e来代替英语读音[e],[]的发音张口度不大。
学生读单词“today”中,[a]很容易丢失,在壮语中除少数方言中存在,大多数地方没有[a]这个音,在[t]和[d]之间加大了[a]读音难度。
调查表明,壮族学生对英语长短音的掌握也是一个难点。
如teacher 中的ea有68.2%学生读为短元音[i],而sit中i读为长元音的比例为19.3%。
单词hot、not中的元音被误读为[u:],good的短元音被读为长元音。
也有许多其他的研究者发现这一现象,如杨雯、罗薇发现壮族学生易于将长音发成短音或短音发成长音。
再如,陈丽勤发现壮族英语学习者对英语长短元音发不准,把[i:]发成[i]或把[i]发成[i:]等。
这用母语迁移理论也似乎难于解释:在壮语中,单元音韵母没有长短对应,均以长音形式出现。
然而,带有鼻韵尾和塞韵尾的元音,普遍形成一长一短相对的格局,如/a:n//an//i:n//in//o:n,/on//u:n//un//w:n//wn/。
笔者认为,导致学生长短音不分的原因是学生套用壮语或汉语中类似的音素来代替英语中的音素。
在汉语中没有长短音的区别,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英语的长短音容易混淆。
应该承认,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英语教师都用汉语作为解释英语的用语,壮族大学生本身也会汉语(第二语言),外语受母语及汉语的双重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英语中的长短音对应,不仅是音长的问题,还存在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的区别,这与壮语中的带韵尾的韵母长短对应不一样。
2.辅音方面。
较多壮族学生难于分清[p,t,k]和[b,d,g],壮语中p、t、k都发不送气音(见表1)。
他们在发英语[p,t,k]时受母语发音习惯迁移,也会发不送气音,如play读成[blei],too读成[du:],can读成[gaen]。
部分学生在习得这一读音现象时,会牢记这一特征。
从而会过度概括涉及送气不送气这一现象,导致矫枉过正,会把本应是[b,d,g]读成[p,t,k],如将boy读成[poi],reen读成[kri:n]。
据分析,在“sit”中有18.2%的学生漏掉[t],对于“but”、“not”、“light´’、“want”,分别有18.2%,28.4%、33%、27.3%的学生遗漏[t]。
对于单词“cook”有10.2%的学生遗漏尾音[k],对于单词“bad”和“bed”分别有33%、40.9%的学生遗漏[d],“correct”第二个[k]被50%的学生遗漏。
吕万英也有过类似发现:几乎各个壮族聚居区的学生都有漏发末音位辅音的现象,如将five、like和tent读成[fai]、[lai]和[ten]。
起初这样的结果使研究者很不解。
在壮语中,可以在音节后的辅音是三个鼻音和p、h、t、d、k、g,而没有辅音[v]作韵尾的情况,严格来说壮语中没有[v]这个音,壮语中的v属于双唇浊擦音。
这也许可以说明白遗漏[v]的原因——壮语音节后没有这个音。
对于[p,t.k´b,d,g]就很难解释了。
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音结尾而壮语中有。
如果有迁移,那应当是正迁移,壮族学生应当能更成功地读出音节后的辅音,特别是[b,d,g]应当更成功。
但分析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研究者作了很多细心的考查才解开其原因。
在壮语中,塞声调的第七调音节以-p、一t、-k作韵尾,第八调的音节以-h、-d、-g作韵尾。
如前所述,在壮语中发p、b、t、d、k、g时声带不振动,不送气,而且韵尾辅音只有成阻阶段而没有除阻阶段。
这势必导致人们在读这些音时,听者只能听见元音部分的停止,而不能听见像英语音节后的[p,b,t,d,k,g]的声音。
正是母语负迁移的因素,导致壮族大学生们容易遗漏音节后的辅音。
在所采集的语料中,也存在音节前[h]遗漏的现象。
壮族人民说普通话发h并无困难,但上思、来宾、柳江、都安、武鸣、靖西、忻城、上林、百色、东兰、马山、凌云、凭祥、河池等县市部分人有时会将一些字中的h、x声母丢掉,如将“花、坏、婚、慌”读成“wa”、“wai”、“wen”、“wang”。
在读hear、hair时会将[h]遗漏,可能与上面情况相似,也可能与之不同,因为在这两个单词中没有u这个元音。
但与壮族学生不送气的发音习惯一定是相关的。
还有一些辅音容易遗漏,如40%的学生将“size”中的[z]遗漏,在单词“girl”中将[i]遗漏学生比例为25%,在单词“usual”中为352%。
分别有I0.2%和11.4%的学生遗漏“cats”和“birds”的[ts]、[dz]。
壮族学生容易遗漏这些音是因为在壮语中没有这些音的存在,而且因为壮语韵尾特殊的发音方式的影响,他们读这些音有困难。
当出现某些读音时,学生易于漏读或误读。
如学生读shoe时,将sh读成[s],usual的[3]常被读成[s]、[d3]或[j],在单词zoo中,也常有学生读成[s]。
出现问题最多的当属question,学生很难读出辅音连缀cstf]。
在汉语中,也很少有辅音连缀,相比较而言,壮语的辅音连缀现象还是存在的。
但因为学生发[tr]遇到困难,所以[stf]也存在困难。
学生出现漏读、误读的主要原因是,在壮语中没有[t]、[z]、[3]、ctr]、[ts]、[dz]这类辅音存在,学生借用母语中的语音或是英语中其他比较容易发的音替代从而产生错误。
有的读音在汉语中有严重迁移,但在英语中没有那么严重。
如与汉语拼音r相似的[r]。
在来宾、忻城、贺县等地的人常将普通话的r读成y,他们难于分清下列读音:ri-yi、rou-you、run-yun。
而在横县、邕宁北部、田东、田阳、百色.田林、凌云和凤山等地,r会读成l,人们难以区分ru—lu、ran-lan、re—le。
在调查中,几乎没有学生会将英语的[r]读成[j].只有一些学生将[r]读成[l]。
本调查表明,对一些音素的读法,正迁移确实也起一定的作用。
比如,[e]就很少为学生读错。
在大部分的壮语区,人们将s发为[O]齿间擦音。
这个音在汉语及其方言中是没有的,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容易错发。
而调查显示,很少壮族学生将这个音读错。
另一个很少出错的音是[6].一方面,是由于与[e]有相似性,另一方面,在一些壮语方言区就存在用[6]代替[r]的现象。
汉语中韵母有以n、ng结尾的现象,没有m结尾的情况出现。
壮语中存在以m、n、ng结尾的韵母。
大部分南方的学生发[IJ]这个音时会出现问题,容易用[n]来代替。
而在本次调查中很少出现[m,n,lJ]的错误。
三、结论及教学启示调查表明,由于受壮语的影响,壮族学生英语口语呈现出一些区域性特色。
元音中[e]和[ze]较难分清,在爆破音之间的[a]易于丢失。
尽管壮语中也存在带韵尾的韵母长短对应,但大部分壮族学生仍难以分清英语长短音。
辅音方面,受壮语塞音不送气的影响,学生难于分清[p,t,k]和[b.d,g],同时出现在音节后的这六个音容易遗漏。
还有一些易于遗漏和误读的音,如[i]、[z]、[3]、[Lr]、[ts]、[dz]。
[r]易被部分学生读成[1]。
由于壮语中存在某些音素,壮族学生读这些读音较其他学生好些,如[0]、[6]和[m,n,D]。
正确掌握语音,不仅对口语有重要意义,对于听力和朗读等都不可或缺。
认识问题有利于解决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宜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真实的语言。
涉及一些壮族学生容易出错的读音时,教师应适当讲解发音规则,对壮英语发音与汉语和壮语发音进行一定的比较,以减少负迁移和增加正迁移,促进学生掌握语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