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逻辑推理能力考试大纲p
- 格式:docx
- 大小:13.46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部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5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0分)1.评论者:许多历史学家断言,他们本人在论述历史问题的时候,像任何自然科学家一样,是客观的,很少受到伦理道德的或者美学的先入之见的影响。
我们显然不能接受这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因为很容易找到一些错误的历史论着,这些论着表现出作者在思想观念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先入之见。
这位评论者的推理是有缺陷的,因为他A.错误地认为许多强调方法论的历史学家打算彻底消除先入之见。
B.理所当然地认为自然科学家所提出的客观性要求应当适用于其他领域。
C.不适当地认为一切具有意识形态的历史学着作都是错误的。
D.理所当然地认为某些带有先入之见的历史着作是那些声称自己是客观的历史学家写的。
2.最近的一项调查询问了新闻系学生喜欢阅读的报道类型,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关注政治和民生类型的问题,并且难以容忍现今大众喜爱的关于时尚和明星八卦类型的报道。
所以,当今追逐时尚和八卦的报道倾向是建立在对大众兴趣错误的假设之上的。
以下哪项陈述最准确地描述了上述论证中的缺陷A.它把对一个事物的有利条件视为促成这个事物的充分条件。
B.它所依赖的样本群体的看法几乎不能支持该论证的结论。
C.它基于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进行推论,结论没有可信性。
D.它将一个现象可能导致的结果当成了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3.2015年7月14日,欧元区经过艰难的谈判,希腊债务危机暂时得到平息。
如果希腊债务危机得不到解决,将会对欧元区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但希腊只有进行广泛改革,才能重返经济发展的道路。
希腊或者减少福利,或者实现经济大幅发展,否则,债务危机将是难解之题。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陈述必然为真A.如果希腊减少福利,或者实现了经济大幅发展,则可以解决债务危机。
B.如果希腊债务危机得到合理解决,就不会对欧元区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C.如果希腊要解决债务危机,但还无法实现经济大幅发展,就必须减少福利。
D.如果希腊不减少福利,或者不能实现经济大幅发展,将会对欧元区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GCT(逻辑分析)3(总分:50.00,做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政府对基本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是对出售的每一罐食用油征税两分钱。
税务纪录显示,尽管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且税法执行有力,食用油的税收额在税法生效的头两年中还是显著下降了。
如果正确,最有助于解释食用油的税收额下降的一项是 ( )(分数:1.00)A.很少家庭在加税后开始生产他们自己的食用油B.商人在税法实施后开始用比以前更大的罐子售油C.在食用油税实行后的两年,政府开始在许多其他基本商品上征税D.食用油罐传统上被用作结婚礼物,税法实施后,用食用油做礼物增多了2.过去,我们在道德宣传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高调,以致于不少人口头说一套,背后做一套,发生人格分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考,有的学者提出,我们只应该要求普通人遵守“底线伦理”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哪一选项作为“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 (分数:1.00)A.底线伦理就是不偷盗,不杀人。
B.底线伦理是作为一个社会普通人所应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C.底线伦理不是要求人无私奉献的伦理。
D.如果把人的道德比作一座大厦,底线伦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3.杰克、奎恩和罗伯特三人,一人是经理,一人是军官,一人是教师。
现在只知道,罗伯特比教师的年龄大,杰克和军官不同岁,军官比奎恩的年龄小。
请根据以上的条件,确定他们三人的各自身份:(分数:1.00)A.杰克是经理,奎恩是军官,罗伯特是教师。
B.杰克是军官,奎恩是教师,罗伯特是经理。
C.杰克是教师,奎恩是军官,罗伯特是经理。
D.杰克是教师,奎恩是经理,罗伯特是军官。
4.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都关心下属的福利,所有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都很开明;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的所有管理人员不是能干的管理人员。
由此可以推出( )(分数:1.00)A.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关心下属的福利B.有些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不开明C.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开明D.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要方面开明5.环境学就有关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的高昂费用,提出应通过评估各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以决定保护哪些动物。
MBA/MPA/MPACC/GCT联考逻辑必记考点直言命题1.矛盾关系:全肯与特否;全否与特肯;单肯与单否。
2.下反对(至少一真):特肯与特否3.给出全称或单称命题为真,判断其他命题真假,按常识去做即可。
给出特称命题为真,其矛盾命题为假,其他命题不能确定真假。
4.直言命题的负命题转化:(排除法)负命题就是否定一个命题后得到的命题;直言命题的负命题等值于其矛盾命题。
命题的负命题转化成等价命题方式:去掉“并非”后(1)全称变特称,特称变全称(主项及谓项中量词否定后均改变)(2)肯定变否定,否定便肯定(仅变联项)5.真假话推理做题步骤首先找矛盾或下反对(至少一真),其次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然后再判断矛盾或下反对命题的真假,再往下推理即可。
模态命题不可能P等价于必然非P;不必然P等价于可能不来。
模态命题负命题等价命题转化方式为:(排除法)去掉“不”或“并非”后可能变成必然,必然变成可能,P变成非P三段论三个项:小项S:结论的主项;大项P:结论的谓项;中项M:两前提中的共同项;(或结论中没有出现的项)两个前提:大前提:大项在其中出现的前提;小前提:小项在其中出现的前提。
1.三段论的格:中项的位置,共四种(两主,两谓,及一主一谓两种)2.三段论的式: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直言命题不同种类的构成的形式为三段论的式。
3.三段论推理规则特称:两特无结,一前特则结特。
否定:两否无结,一前否⇔结否。
(两前肯⇔结肯)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直言命题的周延性判断规则(1) 全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2) 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3) 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4) 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4.三段论题型I.补充前提:利用推理规则,采用排除法做题。
II.结构比较:排除法。
(1)排除非三段论选项,(2)排除前提命题种类明显不同的选项(3)再排除中项位置明显不同的选项(4)最后比较小前提形式,与题干不同的排除。
III.推结论:(1)题干中直言命题全为肯定,问以下哪项为真,除了?直接找否定的选项选出即为答案,注意排除双重否定迷惑选项。
第三章直言三段论1.三段论定义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铜是金属,因此铜是导电的。
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这三个词项分别叫做中项、小项和大项。
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上例中的“金属”。
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铜”。
大项是指作为结论谓项的那个词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导电的”。
三段论的两个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
大前提是指含有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含有小项的前提。
三个项:小项S:结论的主项;大项P:结论的谓项;中项M:两前提中的共同项;(或结论中没有出现的项)两个前提:大前提:大项在其中出现的前提;小前提:小项在其中出现的前提。
2.三段论的格从三段论的形式结构来看,大项、小项和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列。
其中,只要中项的位置确定了,大项和小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三段论的格,就是由于中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构成的三段论的不同形式。
三段论共有四个格。
第一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主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
第二格:中项在大、小前提中都是谓项。
第三格: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是主项。
第四格: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谓项,在小前提中是主项。
3.三段论的式三段论的式是由组成三段论的直言命题的具体种类来决定的。
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可以分别是六种直言命题中的一种。
组成三段论的三个命题的类型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三段论形式,此称为三段论的式。
4.三段论推理规则(1)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项。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应周延一次。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仍不得周延。
(4)两前提不能都是否定的。
(5)两前提若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反之亦然。
(6)两前提不能都是特称的。
(7)两前提若有一特称,则结论特称。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判断规则(1) 全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2) 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3) 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4) 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通用职业能力测评考试逻辑摘要:1.通用职业能力测评考试简介2.逻辑考试在测评中的重要性3.逻辑考试的主要内容4.逻辑考试的备考策略5.逻辑考试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正文:【通用职业能力测评考试简介】通用职业能力测评考试,简称GCT,是我国针对在职人员进行的一项综合素质考试。
其目的是评估在职人员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帮助在职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GCT 考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逻辑四个科目,其中逻辑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考试在测评中的重要性】逻辑考试在GCT 测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关乎到在职人员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在职场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能帮助在职人员更加高效地工作,更好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因此,逻辑考试的成绩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逻辑考试的主要内容】逻辑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基础知识、逻辑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论证能力等。
具体来说,逻辑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逻辑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逻辑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逻辑分析能力:主要测试考生对逻辑关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逻辑推理能力:主要测试考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4.逻辑论证能力:主要测试考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能力。
【逻辑考试的备考策略】要想在逻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备考策略:1.系统学习逻辑基础知识,了解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逻辑概念的含义和作用。
2.多做逻辑练习题,提高逻辑分析、推理和论证能力。
3.分析历年逻辑考试真题,总结考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4.注重实际应用,将所学逻辑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考试对职业发展的影响】逻辑考试对在职人员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逻辑考试成绩是GCT 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评价。
GCT考试简介GCT 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
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考生对字、词、句、段、篇的辨识、阅读与理解,考查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包括在知识宽广度上的思维敏捷度。
数学基础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
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所具备的实际外语水平、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通过外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
“GCT”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门类。
通过给出的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
适用专业: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MAE)、兽医硕士(VMM)、风景园林硕士(MLA) 、考试科目及分值:GCT 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含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正误辨识、情景分析、数理解题、逻辑推理等。
答题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均采用主观选择题,并且是 4 选 1 的单项选择题。
总分 400 分,各部分占 100 分。
考试时间 3 个小时。
语文 50 题,数学 25 题,逻辑 50 题,外语 50 题。
GCT英语考试大纲要求一、考试目的外语运用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目前所具备的实际英语水平、阅读英语能力和运用英语能力。
通过英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2022年GCT考试模拟试卷第三部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2022年GCT考试模拟试卷第三部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1.任何人都没有吃过雅各岛上的任何水果,所以无法知道雅各岛上任何水果的口味。
为了合乎逻辑的推出上述结论,需要假设下面哪项为前提?[2分]A.如果一种水果有人品尝过,就可以知道其口味。
(充分条件,不是前提)B.只凭某些人的品尝无法真正知道某种水果的口味。
C.要知道某种水果的口味,需要有人去品尝。
D.人们是通过嗅觉来确定水果口味的。
2.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吃沙棘果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益。
”研究人员对560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那些经常吃沙棘果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较很少吃沙棘果的儿童要高。
因此,研究人员发现了沙棘果与儿童智力发育之间的联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2分]A.对成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沙棘果的人智力水平并不比很少吃沙棘果人的高。
B.调查显示:沙棘果价格非常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儿童才经常吃,同时这些家庭有条件实现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
C.这项儿童发育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是沙棘果生产商,其目的就是要扩展沙棘果的销售渠道。
D.沙棘果是儿童喜欢的食品,家长经常把沙棘果作为礼物奖给智力表现优异的孩子。
3.凡金属都是导电的。
铜是导电的,所以铜是金属。
下面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最相似?[2分]A.所有的鸟都是卵生动物,蝙蝠不是卵生动物,所以,蝙蝠不是鸟。
B.所有的鸟都是卵生动物,天鹅是鸟,所以天鹅是卵生动物。
C.所有从事工商管理的都要学习企业管理,老陈是学习企业管理的,所以,老陈是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
D.华山险于黄山,黄山险于泰山,所以华山险于泰山。
4.为了有助于人们选择最满意的城市居住,有关部门实施了一项评选“最舒适城市”的活动。
方法是,选择十个方面,包括社会治安、商业设施、清洁程度、绿化程度、教育设施、旅游文化景点等等,每个方面按实际质量的高低,评以1分至10分之间的某一分值,然后求得十个分值的平均数即是这个城市的舒适性指数。
各种推理形式和例题(GCT)逻辑辅导概念(一)、概念的种类、(二)、概念间的关系、(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四)、概念的概括和限制(五)、定划分和定义⏹Simon:我们仍不知道机器是否能够思考。
计算机能够执行非常复杂的任务但是却缺乏人类智慧的灵活特性。
Roberta:我们不需要更复杂的计算机来弄清机器是否能够思考,我们人类就是机器,而我们可以思考。
Roberta对Simon的回应基于对哪个词的重新解释?A.计算机B.知道C.机器D.思考⏹飞机制造商:我反对你把我们的X-387型喷气机描述为危险的。
商业使用的X-387飞机从未坠毁,也未曾有过严重的功能失调。
航空调度员:X-387飞机的问题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发动起来时会引起空气湍流,给附近的飞行器造成危险的环境。
航空调度员通过下面哪一项对制造者做出了回答?A.把制造商的论断特征描述为来自主观兴趣,而不是来自于对事实的客观评价。
B.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个事实,制造商对危险的阐释太狭隘了。
C.引用一些制造商把它们当作与争论问题无关而明显忽略的证据。
D.向制造商对最近空难数量的了解程度提出质疑。
⏹元宵夜,一女子想到灯市观灯。
其丈夫说道:“家中已点灯了。
”该女子答道:“我不仅想观灯,而且还想观人。
”她的丈夫怒叫道:“难道我是鬼吗?”⏹试分析上述议论中出现了什么谬误?A.转移论题。
B.自相矛盾。
C.偷换概念。
D.论据不足。
⏹在美国出生的正常婴儿在3个月大时平均体重在12~14磅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只有10磅,那么他的体重增长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以下哪一项指出了上项推理中的一处缺陷?⏹A.体重只是正常婴儿成长的一项指标。
⏹B.一些3个月大的小孩体重有17磅。
⏹C.一个正常的小孩出生时体重达到10磅是有可能的。
⏹D.平均体重增长同平均体重并不相同。
⏹莫大伟到吉安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公司职工自由散漫的表现所震惊,莫大伟由此得出结论:吉安公司是一个管理失效的公司,吉安公司的员工都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GCT考试逻辑考试方法讲解:三、三段论三、三段论(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
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是知识分子”。
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为此,就必须使三段论中的三个概念,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具有同一的外延。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的错误。
所谓四概念的错误就是指在一个三段论中出现了四个不同的概念。
四概念的错误又往往是由于作为中项的概念未保持同一而引起的。
比如:我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清华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但其两个前提都是真的。
为什么会由两个真的前提推出一个假的结论来了呢?原因就在中项(“我国的大学”)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
即“我国的大学”这个语词在两个前提中所表示的概念是不同的。
在大前提中它是表示我国的大学总体,表示的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在小前提中,它可以分别指我国大学中的某一所大学,表示的不是集合概念,而是一个一般的普遍概念。
因此,它在两次重复出现时,实际上表示着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样,以其作为中项,也就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正确的结论。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GCT考试概要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采取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GCT ”)。
考试始于2003年,当时名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简称GCT-ME),考试适用范围为报考工程硕士的考生。
2004年,适用范围增加了报考农业推广和兽医专业硕士的考生,考试名称去掉了“工程”二字。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2003版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同时考试适用范围又增加了报考风景园林硕士,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考生,考试名称改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知识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外语使用能力。
每部分为45分钟,共计3个小时。
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有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数理解题、逻辑推理等。
答题形式为问答、填空、改错等。
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各门类。
“GCT”试卷四部分总计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
“GCT”成绩为各个高等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时提供一个参考,不规定全国统一的“GCT”合格分数线,各招生单位自主招生录取的办法进行。
GCT考试是一种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即具备了申请学校的资格。
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
GCT考试模式今年将以工程硕士入学考试为试点推行,之后将逐步走近中国考生,尤其是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想要在职考研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于1997年,是与工程师职业背景密切相关的硕士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往年的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包括三门科目:英语、数学和专业课。
引入GCT考试方法之后,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两段制考试应运而生,工硕考试大纲也随之改变。
所谓两段制考试办法是将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试卷由四个部分构成:语文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
逻辑推理型、分析型、运算型、类比分析题型逻辑推论型的试题,是GCT-ME逻辑试题的一种最主要、最常见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章中已有讨论。
在第二章中,是从推理和论证的相关知识的运用角度讨论的,这里是作为试题的一种主要类型讨论的。
1.直接推断[例1]一个产品要创成名牌,必须保持过硬的质量;一个产品,只有提高技术含量,才能保持过硬的质量;而一个企业如果忽视技术投资,则产品的技术含量就不可能提高。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Ⅰ一个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不可能忽视技术投资。
Ⅱ一个缺少技术含量的产品,不可能创成名牌。
Ⅲ一个产品质量不过硬的企业,一定忽视了技术投资。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解析:答案是D。
题干的断定亦可整理为:名牌 质量 技术含量 技术投资肯定前件可以肯定后件,因此,Ⅰ成立。
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因此,Ⅱ成立。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因此,Ⅲ不成立。
-[例2]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挖人公司”,其业务是为客户招募所需的人才,包括从其它的公司中“挖人”。
“挖人公司”自然不得同时帮助其它公司从自己的雇主处挖人。
一个“挖人公司”的成功率越高,雇用它的公司也就越多。
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A.一个“挖人公司”的成功率越高,能成为其“挖人”目标的公司就越少。
B.为了有利于“挖进”人才同时又确保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雇主的最佳策略是雇用只为自己服务的“挖人公司”。
C.为了有利于“挖进”人才同时又确保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雇主的最佳策略提高雇员的工资。
D.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一个公司不应雇用“挖人公司”从别的公司挖人。
解析:答案是A。
由题干:第一,一个“挖人公司”的成功率越高,雇用它的公司也就越多;第二,“挖人公司”不得帮助其它公司从自己的雇主处挖人。
从以上两个断定可得出结论:一个“挖人公司”的成功率越高,能成为其“挖人”目标的公司就越少。
分析推理1.排列问题根据大小、时间、名次、编号等条件,把几个元素编为一列或几列,每个元素和一个位置对应,在实际考试中排除法是主要解题技巧。
例题:7个孩子坐在一排从西到东排列的7把椅子上。
所有这7个孩子都面向北坐。
其中有4个孩子是男孩:赵、钱、孙和李;3个是女孩:张、周和陈。
这些孩子按以下条件就坐:1.每个孩子坐一把椅子;2.所有的男孩都不相邻;3.孙在这排座位中紧靠着第四个女孩子的东边坐;4.周坐在孙的东边;5.赵和张相邻。
(1)赵和张能坐的不同椅子的组队数目的最大可能值是多少? A.1 B.2 C.3 D.4 (2)下面那一项陈述一定错误?A.钱和李坐在赵的东边。
B.钱和张坐在赵的东边。
C.钱和李坐在赵的西边。
D.钱和张坐在赵的西边。
(3)若陈和孙相邻,赵与陈相邻,则下面哪项陈述可能错误?A.赵和孙坐在张的东边。
B.赵和张坐在陈的西边。
C.赵和周坐在张的东边。
D.赵和张坐在李的西边。
(4)若赵不与和孙相邻的所有孩子相邻,则下面那一项陈述可能正确?A.钱坐在赵的西边。
B.李坐在孙的西边。
C.张坐在赵的西边。
D.陈坐在赵的西边。
(5)若赵坐在张的东边,则下面哪一对孩子不能相邻?A.赵、陈B.钱、张C.钱、周D.孙、张。
【2010gct-41→45】某国家领导人要在连续6天(分别编号为第一天,第二天,……,第六天)内视察6座工厂F、G、H、J、Q和R,每天只视察一座工厂,每座工厂只被视察一次。
(1)视察F在第一天或第六天。
(2)视察J的日子比视察Q的日子早。
(3)视察Q恰在视察R的前一天。
(4)如果视察G在第三天,则视察Q在第五天。
46.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按顺序排列的从第一天至第六天视察的工厂的名单? A. F、Q、R、H、J、G B. G、H、J、Q、R、FC. G、J、Q、H、R、F D. G、J、Q、R、F、H47面哪一个选项必定是假的?A.视察G安排在第四天。
B.视察H安排在第六天。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年GCT逻辑推理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
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试题结构
1、题量与题型
本部分共有50 道题,考试时间为45 分钟。
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包括一题一问和一题多问两种类型。
一题一问为给出相应的条件,完成一个问题的回答:一题多问则为给出一个完整的条件,完成几个问题的回答。
题目主要分为七类:
(1)推出结论型。
题干所给已知条件是前提,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选定合乎逻辑的结论。
(2)寻找前题型。
题干所给的是结论,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寻找能得到此结论的前提。
(3)加强前题型。
题干中有前提有结论,但题干中的前提尚不足以推出结论,要求考生在备选答案中寻找补充前提,以得出题干中的结论。
(4)削弱结论型。
削弱结论的途径有:直接反驳结论、反驳论据、反驳论证方式等。
(5)相似比较型。
主要有:推理形式的类比、逻辑错误的类比和逻辑方法的类比。
(6)论证评价型。
要求对题干中给出的论证做出评价,或指出哪一个选项对论证的评价最为重要。
(7)说明解释型。
题干给出了某个或某些现象,要求选择某一个选项去说明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理由和根据。
2、试题难易程度
试题由易到难分为3个等级,其中容易、一般和较难的题目比例为3:5:2. 。
3、试题评分标准
(5)剩余法
是指英语、日语、俄语和德语等四个语种
GCT 试题知识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
门类。
通过给出的试题,重点考核考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反应速度。
GCT试题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含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正误辩识、情景分析、数理解题、逻辑推理
等。
答题形式为选择、填空等。
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要求从四个给定答案中选择一
项正确答案填入题目所列空缺处,使试题内容完整。
考生须从每道试题所列的A、B C、D四个备选答
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所选答案均为A或B、C、D的答卷,一律视为废
卷。
GCT试卷满分400分,共四部分,每部分各占100分。
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
GCT 为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其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两年。
GCT成绩为各个高等学校在进行工程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时提供一个依据,不规定全国统一的
GCT-ME合格分数线。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考本校考生应达到的GCT考试成绩合
格标准,并对合乎标准的考生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可以是笔试、口试等各种形式,学校根据综合测试的结果决定是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