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503.00 KB
- 文档页数:36
IS-LM模型IS-LM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在1937年提出,用于描述和解释经济中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产出和价格。
该模型基于凯恩斯的理论框架,将一国的经济表现归因于投资和储蓄的相互作用,以及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的关系。
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反映了投资等于储蓄的理想情况。
在IS曲线上,当实际利率(r)较低时,投资(I)会上升,同时储蓄(S)会减少,导致均衡产出(Y)增加。
但当实际利率上升时,投资会减少,储蓄会增加,导致均衡产出下降。
因此,IS曲线描述了产品市场上实际利率与均衡产出的关系。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反映了货币供应等于货币需求的情况。
在LM 曲线上,当物价水平(P)较低时,货币需求(L)会上升,同时货币供应(M)会增加,导致均衡产出(Y)增加。
但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需求会减少,货币供应会增加,导致均衡产出下降。
因此,LM曲线描述了货币市场上物价水平与均衡产出的关系。
在IS-LM模型中,经济均衡的条件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在这个交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投资等于储蓄,货币供应等于货币需求。
这个交点被称为经济体系的平衡点或稳态点。
经济体系的波动可以看作是经济体系从非均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调整的过程。
当经济体系偏离平衡状态时,市场力量会促使它回归平衡状态。
例如,当物价水平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货币持有量(窖藏货币),导致货币供应减少。
在产品市场上,这会导致投资上升,从而增加产出和就业。
然而,在货币市场上,这会导致物价水平上升,从而减少货币需求并降低产出。
因此,经济体系最终会回归平衡状态。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政策分析和经济预测。
该模型提供了一种框架,用于理解政府政策如何影响经济体系,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
此外,该模型还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例如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长期关系、经济周期的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