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 格式:docx
- 大小:17.68 KB
- 文档页数:6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解读文本: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善于在生活中去捕捉美和发现美。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文使我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认识生活的美,感受心灵的美,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先写达格妮18岁的时候得到了意外的生日礼物(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献给她的乐曲)。
乐曲唤起了她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接着插叙达格妮对往事的回忆,清楚地交代了乐曲创作的缘由;紧接着写爱德华·葛妮格将10年前的若言用最奇特的方式,将最美好的礼物送给了长大成人的达格妮;最后写达格妮接受了礼物,她从音乐的旋律中听到了最深情、最美好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设计理念:教学本课时要遵循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
从本文课题着手,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时,边读思考是谁献给受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献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几个贯穿全文的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体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家爱德华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法:引导、讲授、启发学法:自学、小组合作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快乐的童年,留给我们美好的回忆;童年的时光,让同学们记忆犹新。
每当庆祝生日时,伴随着你的少不了有父爱、母爱、邻居、亲朋好友的甜蜜祝福。
今天,我们将走进文本,与一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一起分享她的幸福时光。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快乐童年的回味,期待与文中小姑娘分享幸福时光,导出教学主题)二、快速浏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梳着金色的长辫,淡绿色的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芒。
当她18岁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大森林来到这个城市。
今天,姑父带她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菩提树上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是她陶醉了。
忽然,他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尼——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是给我的吗?这是怎么回事?这么伟大的音乐家怎么会将一只乐曲先给我呢?”由于激动,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了。
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歌唱,牧童的笛声……这一切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10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她还是个8岁的小姑娘。
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枞果。
在铺满金色落叶的林间小道上,他头发斑白,非常和气。
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
她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还告诉他许多关于他爷爷、守林人小屋、玻璃帆船和洋娃娃的事。
最后,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送她回家。
他微笑着说:“咳,真糟,今天是你的生日,可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
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她打断他的话说:“谢谢您。
今天我很快乐,我不要你再送什么礼物了。
”“我一定要送的,但不是现在。
”高个子男人神秘地眨眨眼,微笑着说。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曾提着枞果篮子送他回家的人就是富有魔力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
他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来传送这份礼物——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音乐在空中流淌,达格尼仿佛又看到了她的森林,她的高山。
她仿佛听到了玻璃船在水中掀起波浪的声音,听到了白荷花在风中摇动着愉快的小铃铛,还有孩子们游戏时的欢笑……达格尼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是西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美好心灵、美好情感”是这四篇课文中共同流淌的旋律。
几篇课文从精读、批读到略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的重点是“阅读课文,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是这一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落实训练重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记叙了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十年前他答应送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一件很好的礼物,十年后他用奇妙的方式将礼物送给了达格妮,使达格妮感到无比激动和幸福的故事,热情讴歌了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热爱生活的美德。
作者运用插叙的方法,将现实与回忆交错描写,使整篇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师已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初步疏理课文,了解全文基本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标要求,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2、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完成语言训练;3、在品文析句中,感受大音乐家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及达格妮的心理变化为教学重点,理解“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这句话的含义。
四、说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文字的感知能够感性与理性共重,因而,本节课我依据学情,找准切入点,以学定教。
五、教法学法教法:1、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
2、精选训练点,激励学生有效地实践语言。
3、感情朗读法。
学法: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以下学法:读、悟、画、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借助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时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二)品读赏析,语用训练(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礼物是漂亮的项链,礼物是精美的书夹,礼物还是一曲奇妙的旋律,今天,我们再次去分享音乐大师格里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板题:《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请同学们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环节一开始我用一句过渡句“文中葛利格送给达格尼的礼物是普通的吗?”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先写了达格妮18岁的时候,得到了意外的生日礼物——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献给她的乐曲。
达格妮不敢相信这份珍贵而伟大的作品属于她,尽管心潮澎湃,可美妙的音乐仍使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乐曲唤起了她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
课文接着插叙了达格妮对往事的回忆,清楚地交代了乐曲创作的缘由。
然后讲达格妮知道了10年前的允诺实现了,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用奇特的方式,将最美好的礼物送给了长大成人的达格妮。
课文最后写达格妮接受了礼物,她更从音乐的旋律中听到了最深情、最美好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给守林人女儿什么礼物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1.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音乐(生日快乐歌)2、同学们,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礼物盒),这份礼物是什么呢?(……)先不告诉你们。
这份礼物什么时间送给你们呢?(……)暂且保密。
谁能得到老师送出的礼物呢?得看你们这堂课的表现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献给守林人的女儿》,来分享一个小姑娘的生日礼物。
(生读课题)二、深入学习理解感悟(一)复习: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收到礼物。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献给守林人的女儿》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梳着金色的长辫,淡绿色的眼睛闪着美丽的光芒。
当她18岁的时候,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大森林来到这个城市。
今天,姑父带她参加一个在公园举行的露天音乐会。
菩提树上的彩灯,庄严华丽的舞台,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使她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台上的报幕人分明在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的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
”“是给我的吗?这是怎么回事?这么伟大的音乐家怎么会将一支乐曲献给我呢?”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
可音乐的旋律是那样的美,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乐曲中去。
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歌唱,牧童的笛声……这一切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10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她还是个8岁的小姑娘。
秋天,她提着篮子到森林中去捡枞果。
在铺满金色落叶的林间小道上,她遇到了一个正在散步的高个儿先生。
他头发斑白,非常和气。
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
她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还告诉他许多关于她爷爷、守林人小屋、玻璃帆船和洋娃娃的事。
最后,高个儿先生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送她回家。
先生微笑着说:“咳,真糟,今天是你的生日,可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
我口袋里连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达格妮打断他的话说:“谢谢您。
今天我很快乐,我不要您再送什么礼物了。
”“我一定要送的,但不是现在。
”高个儿先生神秘地眨眨眼,微笑着说。
现在,她知道了,那个曾提着枞果篮子送她回家的人就是富有魔力的大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
他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而且用这样奇妙的方式来传送这份礼物——他的乐曲会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这是最好的礼物,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音乐在空中流淌,达格妮仿佛又看到了她的森林,她的高山。
她仿佛听到了玻璃船在水中掀起波浪的声音,听到了百合花在风中摇动着愉快的小铃铛,还有儿时游戏时的欢笑……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
第三单元
9、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欣赏积累短文的好词佳句,朗读感悟短文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达格妮的心理变化,懂得心理描写的烘
托作用。
3.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礼物之珍贵,从而感受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使
学生从中受
到启示:诚信乃为人之本
教学准备:
1. 选取关于爱德华.葛利格的音乐作品。
2. 把重点语句打在大屏幕上。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段,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2.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激动与幸福。
教学方法:
1. 通过感受音乐的美妙来感受达格妮的激动和惊喜之情。
2. 以读代讲,体会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
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
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
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
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听写词语
菩提树 咆哮 抑制 曙光
5.解疑
(1)守林人的女儿是谁?
(2)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
——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
——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词句介绍一下爱德华葛利格吗
出示葛利格简介:爱德华·葛利格是挪威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
间歌曲和舞曲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很受人们
的推崇。
挪威音乐大师 带着敬佩之情读读"大师"这个词,从大师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爱德华·葛利格把什么礼物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一支乐曲)
板书: 乐曲
音乐大师----------达格妮
(3)为什么要献给她?
6、第一段:(1-4)十八岁的达格妮在音乐会上收到了音乐大师送给她的一首乐曲。
第二段:(5-8):爱德华送达格妮礼物的原因。
第三段:(9-11) 达格妮接受了礼物并从乐曲的旋律里听到了美好的祝福。
7、默读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今年18岁,第一次来到城市,在参加一个露天音乐会时,
她突然听到报幕人说音乐大师要将得意之作献给她,她感到又惊讶又激动。于是,想起了十
年前与音乐家在森林里相遇的事。音乐家信守十年的诺言将礼物献给她,她认为这是最珍贵
的礼物。听完音乐,达格妮激动不已。
【十年前,大音乐家在森林里邂逅了一个守林人八岁的女儿,答应在十年后送她一件礼
物。当这个女孩长到十八岁时,在一次音乐会上,她真的收到这份礼物——一首乐曲,一首
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乐曲。这份礼物让达格妮激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