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梦溪中学(沭阳国际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54 KB
- 文档页数:6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梦溪中学(沭阳国际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KCl B.O2C.NaOH D.HNO3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NaCl溶液D.空气3.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伐薪烧炭 B.酿酒成醋 C.滴水成冰 D.百炼成钢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Na2CO3B.HCl C.H2O D.NaOH5.下列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B.CaO C.H2O D.Na2O6.下列反应属氧化还原的是()A.CaO+H2O═Ca(OH)2B.H2+Cl2═HClC.Na2O+H2O═2NaOH D.NH3+HCl═NH4Cl7.下列物质属于无氧酸的是()A.H2SO4 B.HF C.H2CO3 D.H2SiO38.属于难溶性碱的是()A.NaOH B.Ba(OH)2C.Fe(OH)3D.NH3•H2O9.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NH3+HCl═NH4Cl B.2H2O═2H2+O2C.Fe+CuSO4═FeSO4+Cu D.C+H2O(g)═CO+H210.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SO3B.CaO C.SO2D.CO1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12.属于化合又属于氧化还原的是()A.NH3+HCl═NH4Cl B.Fe+CuSO4═FeSO4+CuC.Cl2+2FeCl2═2FeCl3D.2H2O═2H2↑+O2↑13.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A.H2B.Cl2C.H2O D.空气14.1gH2中含有原子数目()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15.1mol NaCl中的Cl﹣的物质的量为()A.0.5 mol B.2 mol C.1 mol D.0.3 mol16.1mol H2SO4中氧原子数()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17.0.5mol H2SO4的质量()A.98g B.49g C.80g D.32g18.1.024×1023个水分子的物质的是()A.0.3 mol B.0.1 mol C.0.2 mol D.2 mol19.Na2S的摩尔质量()A.78 B.55g/mol C.78g/mol D.5520.12g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A.1 mol B.0.5 mol C.2 mol D.无法计算21.6.02×1022个Fe原子的质量()A.56g B.5.6g/mol C.5.6g D.11.2g22.下列物质所含原子总数为1mol的是()A.10gH2B.16gCH4C.20gSO3D.17gNH323.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是()A.0.05 mol B.1 mol C.0.1 mol D.0.2 mol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4.常见的强酸有:、、.25.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单位.26.N、n、N A之间关系、、.27.M、n、m之间关系、、.28.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如NaCl)、化合物(如CH3OH).29.92gC2H6O中氢原子数(用N A表示).三、计算题(共17分)30.125gCuSO4•5H2O中含有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氧原子数目是多少?(N A=6.02×1023/mol)31.氧原子数目为1.806×1024的MgCO3的质量为多少克?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梦溪中学(沭阳国际学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KCl B.O2C.NaOH D.HNO3【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解答】解:A、KCl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钾离子,不属于酸,属于盐,故A错误;B、氧气不属于化合物,不属于酸,故B错误;C、NaOH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钠离子,不属于酸,故C错误;D、硝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酸的分类知识,注意对酸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关键,难度中等.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NaCl溶液D.空气【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来判断.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解答】解: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NaCl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空气是氮气氧气等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3.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伐薪烧炭 B.酿酒成醋 C.滴水成冰 D.百炼成钢【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解答】解:A.伐薪烧炭的过程中木材加热有新物质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酿酒成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滴水成冰,是不同状态水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百炼成钢的原理是生铁中的碳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明确二者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二者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Na2CO3B.HCl C.H2O D.NaOH【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盐是指由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A、Na2CO3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是盐,故A正确;B、盐酸能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故属于酸,故B错误;C、水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故C错误;D、氢氧化钠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属于碱,不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掌握盐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物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A.CO2B.CaO C.H2O D.Na2O【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中心原子化合价不变,溶于水一般生成酸的氧化物.【解答】解:A.C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CO2+2NaOH=Na2CO3+H2O,故A正确;B.CaO虽然是氧化物,但CaO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水属于氧化物,既和酸不反应,又和碱不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Na2O虽然是氧化物,但和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物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然后再根据氧化物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反应属氧化还原的是()A.CaO+H2O═Ca(OH)2B.H2+Cl2═HClC.Na2O+H2O═2NaOH D.NH3+HCl═NH4Cl【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解答】解:A.CaO+H2O═Ca(OH)2,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H2+Cl2═HCl,H、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Na2O+H2O═2NaOH,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NH3+HCl═NH4Cl,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7.下列物质属于无氧酸的是()A.H2SO4 B.HF C.H2CO3 D.H2SiO3【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无氧酸即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根据酸的分子式来分析即可.【解答】解:无氧酸即分子组成中不含氧元素的酸,而H2SO4、H2CO3和H2SiO3中均含氧元素,故为含氧酸,而HF中不含氧元素,故为无氧酸,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含氧酸、无氧酸的概念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基础型题目.8.属于难溶性碱的是()A.NaOH B.Ba(OH)2C.Fe(OH)3D.NH3•H2O【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常见的可溶性碱有NaOH、KOH、Ca(OH)2、Ba(OH)2和NH3•H2O,其余的常见的碱多为难溶性碱,据此分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往后元素的金属性越弱,对应碱的碱性越弱,则水溶性越差,故常见的可溶性碱有NaOH、KOH、Ca(OH)2、Ba(OH)2和NH3•H2O,其余的常见的碱多为难溶性碱,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碱的溶解性问题,难度不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理解,金属性越弱,在对应碱的碱性越弱,水溶性越差.9.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NH3+HCl═N H4Cl B.2H2O═2H2+O2C.Fe+CuSO4═FeSO4+Cu D.C+H2O(g)═CO+H2【考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NH3+HCl═NH4Cl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Fe+CuSO4═FeSO4+Cu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D.C+H2O(g)═CO+H2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SO3B.CaO C.SO2D.CO【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碱性氧化物是指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是碱性氧化物,而且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解答】解: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是碱性氧化物,它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为氧化物;而SO3、SO2和碱反应生成盐、水,属于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CO不和酸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碱是指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可以说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不能说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过程属于化学反应,但是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12.属于化合又属于氧化还原的是()A.NH3+HCl═NH4Cl B.Fe+CuSO4═FeSO4+CuC.Cl2+2FeCl2═2FeCl3D.2H2O═2H2↑+O2↑【考点】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A.NH3+HCl═NH4Cl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 错误;B.Fe+CuSO4═FeSO4+Cu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Cl2+2FeCl2═2FeCl3反应中存在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D.2H2O═2H2↑+O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合反应,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合反应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3.下列属于化合物的是()A.H2B.Cl2C.H2O D.空气【考点】单质和化合物.【分析】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解答】解:A、H2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A不符合;B、Cl2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B不符合;C、H2O是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C符合;D、空气是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故D不符合;故选C.【点评】不同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分类,主要是化合物概念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4.1gH2中含有原子数目()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nN A=计算氢气分子个数,每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据此计算氢原子个数.【解答】解:氢分子个数=nN A===0.5N A,每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则氢原子个数为1 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物理量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有关公式,题目难度不大.15.1mol NaCl中的Cl﹣的物质的量为()A.0.5 mol B.2 mol C.1 mol D.0.3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守恒法;物质的量的计算.【分析】根据Cl原子守恒计算氯离子物质的量.【解答】解:根据Cl原子守恒得n(Cl﹣)=n(NaCl)=1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利用原子守恒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6. 1mol H2SO4中氧原子数()A.1 mol B.2 mol C.3 mol D.4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1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以此解答.【解答】解:由化学式可知1个H2SO4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则1mol H2SO4中含有4mol氧原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17.0.5mol H2SO4的质量()A.98g B.49g C.80g D.32g【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根据m=nM计算H2SO4的质量.【解答】解: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mol,0.5molH2SO4的质量为0.5mol×98g/mol=49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18.1.024×1023个水分子的物质的是()A.0.3 mol B.0.1 mol C.0.2 mol D.2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n==0.2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19.Na2S的摩尔质量()A.78 B.55g/mol C.78g/mol D.55【考点】摩尔质量.【分析】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为摩尔质量,单位g/mol,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各原子摩尔质量总和.【解答】解:Na2S的摩尔质量=23g/mol×2+32g/mol=78g/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概念分析和计算应用,注意概念实质的理解应用和单位分析,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0.12g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A.1 mol B.0.5 mol C.2 mol D.无法计算【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n==1mo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21.6.02×1022个Fe原子的质量()A.56g B.5.6g/mol C.5.6g D.11.2g【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n(Fe)==0.1mol,m(Fe)=0.1mol×56g/mol=5.6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22.下列物质所含原子总数为1mol的是()A.10gH2B.16gCH4C.20gSO3D.17gNH3【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解答】解:A.n(H2)==5mol,含有10mol原子,故A错误;B.n(CH4)==1mol,含有5mol原子,故B错误;C.n(SO3)==0.25mol,含有1mol原子,故C正确;D.n(NH3)==1mol,含有4mol原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23.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是()A.0.05 mol B.1 mol C.0.1 mol D.0.2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解答】解:n(Na2CO3)==0.1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24.常见的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常见的三大强酸是盐酸、硫酸和硝酸,此外还有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等.【解答】解:常见的三大强酸是盐酸、硫酸和硝酸,故答案为:盐酸;硫酸;硝酸.【点评】本题考查对酸的认识,注意酸的分类以及电解质的电离知识是关键,难度中等.25.物质的量的单位mol ,摩尔质量单位g/mol .【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国际上规定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为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解答】解: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国际上规定以12g12C中所含微粒数为1mol,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为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g/mol,故答案为:mol,g/mol.【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26.N、n、N A之间关系N=nN A、n=、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N为微粒个数,n表示物质的量,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1mol,据此分析.【解答】解:N表示微粒个数,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为mol,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将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粒看做一个整体,即1mol,故n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N=nN A,变形可有n=,N A=,故答案为:N=nN A;n=;N 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27.M、n、m之间关系M=、m=nM 、n=.【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摩尔质量的含义分析,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为摩尔质量.【解答】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为摩尔质量,则M=,m=nM,n=;故答案为:M=;m=nM;n=.【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摩尔质量的含义.28.纯净物包含无机化合物(如NaCl)、有机化合物(如CH3OH).【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分析】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的化合物,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化学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解答】解:同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无机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除高分子化合物外的有机物化合物都是纯净物,故答案为:无机物;有机物.【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分类方法,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9.92gC2H6O中氢原子数(用N A表示)12N A.【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解答】解:n(C2H6O)==2mol,含有12molH原子,则个数为12N A,故答案为:12N 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相关计算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三、计算题(共17分)30.125gCuSO4•5H2O中含有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氧原子数目是多少?(N A=6.02×1023/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出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硫酸铜晶体计算出水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以及数目.【解答】解:125g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n(CuSO4•5H2O)==0.5mol,0.5mol CuSO4•5H2O中含有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5mol×5=2.5mol;0.5mol CuSO4•5H2O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4+5)=4.5mol,氧原子数目是4.5N A=6.02×1023/mol×4.5mol=2.709×1024个,答:含有H2O的物质的量是2.5mol,氧原子数目是2.709×1024个.【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1.氧原子数目为1.806×1024的MgCO3的质量为多少克?【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分析】根据n=计算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结合MgCO3的化学式可知MgCO3的物质的量,进而根据m=nM计算MgCO3的质量.【解答】解:n(O)==3mol,则n(MgCO3)=1mol,m(MgCO3)=84g×1mol/L=84g,答:氧原子数目为1.806×1024的MgCO3的质量为84g.【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以及物质的构成特点,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江苏省沭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各类翻拍剧。
统计显示,《神雕侠侣》已被翻拍了11次,《倚天屠龙记》被翻拍了9次;而一些爱情、都市、励志类的当代剧,“不是已经被翻拍,就是在被翻拍的路上”。
当然,翻拍本身无可非议。
经典有值得被不断回望的价值,但好的翻拍应该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作者应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新的创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让经典作品不断与当下进行对话,与一代一代的受众产生新的心灵碰撞、情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翻拍本身是重现经典甚至再造经典的过程。
其实,翻拍是一件难事。
原作,本就树起了较高的标准,再加上观众的“回忆滤镜”,想要出新出彩并不容易,它需要付出更多的匠心与努力。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翻拍又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发成本。
创作者如果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之所以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拍是艺术的再创作,创作人员不能在亦步亦趋中了自己,更不能在市场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对经典多一些敬畏,对观众多一些诚意,对作品多一些感情,才是创作应有的态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一而足共享妙语连珠束缚B . 不一而足共鸣妙语连珠桎梏C . 层出不穷共享脍炙人口桎梏D . 层出不穷共鸣脍炙人口束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故事已经有了,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B . 已经有了故事,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基础也有了,甚至自带话题或热度C . 不用重新创作剧本,因为已经有了故事,进而观众基础也就有了,甚至自带热度D . 观众基础已经有了,故事也已经有了,所以不用从头开始创作剧本,且自带热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创作者没有高远的追求,只想着尽快把作品变现,那翻拍就被当作一条“赚快钱”的方法,这也正是目前市场上翻拍剧扎堆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沭阳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第I卷(共三部分,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is the next train to Chicago?A. At 8:00B. At 8:30.C. At 8:40.2.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leave his job?A. He doesn’t get on with his workmates.B. He thinks the job is too boring.C. The working place is too far.3.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n ?A. He’s got a headache.B. He can’t fall asleep at night.C. He doesn’t feel the pain.4.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A. Leave.B. Phone Linda.C. Keep on waiting.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James’ daily life.B. James’ business.C. James’ famil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国际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运用(每题2分,共10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十年浩劫,许多人,遗憾终生。
(2)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大都是的中青年。
(3)新闻媒体的,为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4)你的这篇文章给人一种的感觉。
A.蹉跎岁月年富力强激浊扬清富丽堂皇B.峥嵘岁月风华正茂隐恶扬善金碧辉煌C.蹉跎岁月风华正茂激浊扬清金碧辉煌D.峥嵘岁月年富力强隐恶扬善富丽堂皇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人要是有一颗象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B.现在我才懂得,这些不足为奇....的东西,也是那么地含有深意.可是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观察过它.C.小明平时调皮捣蛋给别人增添了很多麻烦,但是小明的爸爸非常护短,爱屋..及乌..,总是认为小明做什么都是对的.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钓鱼岛是个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若干岛礁组成。
如果连缀起来,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呈现在我们眼前:明代钓鱼岛已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由来构筑了东海海上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
①在明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台”,而更多的是称“钓鱼屿”。
②关于钓鱼岛,明人笔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③其中,钓鱼岛最大。
④明朝人笔端下的钓鱼岛,可以作为明代中国人的群体认识,直接反映的是当时人的认知。
⑤经过对明代历史文献比较系统的梳理,所见明人笔下的钓鱼岛记载大致有数十种之多,著者都是明朝人。
⑥“屿”即小岛,“岛屿”同义。
A.②①⑥③⑤④B.③①⑥②⑤④C.③②①⑥④⑤D.②①③⑥④⑤4.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中,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摭拾(zhē)啮噬(niè)攒蹙(cuán)鲜为人知(xiān)B.衽席(rèn)商榷(què)甄别(zhēn)挥斥方遒(qiú)C.戕害(qiānɡ)颓圮(pǐ)赭色(zhě)锲而不舍(qì)D.不啻(dì)搭讪(shàn)桑梓(zǐ)横槊赋诗(shuò)【答案解析】B(A.摭zhí鲜xiǎnC.锲qièD.啻chì)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
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C.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涛骇浪的一幕展示给我。
D.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答案解析】B(B、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A、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C、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也形容海浪汹涌的可怕情景。
D、概莫能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一概不能除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贫困潦倒和富贵得志,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B.不过,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造成的。
C.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D.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2017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吾从而师之B . 赢粮而景从C . 君子生非异也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2. (2分) (2017高一上·吴中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这样以后B .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C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开始D .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累积:叠加3. (2分) (2019高三上·东海月考)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狱:监狱B .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C . 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荐:推荐D .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辅佐君王的大臣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王无罪岁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追亡逐北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囊括四海之意⑦天下云集响应⑧不耻相师⑨小学而大遗⑩南取汉中A . ①④⑥/③/⑧/②⑤/⑦⑨⑩B . ①④⑨/②/⑥⑦/③⑧/⑩/⑤C . ①②④⑤⑨/③/⑥⑦⑩/⑧D . 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⑩/⑨5. (2分)下列四组加线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B . 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C .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项羽之死》)D . 诸侯之所亡(《六国论》)较秦之所得(《六国论》)6. (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B . 导大窾,因其固然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臣之所好者道也D . 乃中《经首》之会乃有二十八骑7. (2分)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A . 异乎三子者之撰B . 不吾知也C .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D . 贤哉,回也8. (2分)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B .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C .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D .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9. (2分)给莎士比亚的戏剧按喜剧、悲剧、历史剧进行分类,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A . 《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皆大欢喜》《雅典的泰门》B . 《第十二夜》《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C . 《理查三世》《理查二世》《无事生非》《亨利六世》D . 《麦克白》《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10. (2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期末) 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 . 司,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共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摭拾(zhē) 啮噬(niè) 攒蹙(cun) 鲜为人知(xin) B衽席(rèn) 商榷(què) 甄别(zhēn) 挥斥方遒(qiú) C戕害(qin) 颓圮(pǐ) 赭色(zhě) 锲而不舍(qì) D不啻(dì) 搭讪(shn) 桑梓(zǐ) 横槊赋诗(shuò)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
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C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涛骇浪的一幕展示给我。
D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贫困潦倒和富贵得志,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B不过,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造成的。
C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D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其《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散文的进一步成熟。
B“赋”是一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如《赤壁赋》。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狭隘/谥号偌大/许诺舟楫/作揖六艺经传/师道流传B.召唤/招呼跬步/鲑鱼驽马/奴仆贻笑大方/百战百胜C.句读/念书炫耀/绚丽霎时/刹车间不容发/挑拨离间D.骐骥/羽翼戕害/杀戮狙击/阻止锲而不舍/提纲挈领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正确的一项是()A.此刻咱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提倡绿色、地毯生活。
尤其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咱们新来的局长。
B.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中,不免碰到失败,但咱们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尤人。
C.若是咱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咱们决不能把它做好,咱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踊跃做好三峡库区农人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若是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或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但是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连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C.马列主义经典高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需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我读过一个父亲因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后悔的文章。
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谁主沉浮(上升下降)恪尽职守(谨慎而恭顺)B.摭拾(拾,捡)不啻(犹如)C.粪土昔时万户侯(视……为粪土)驽马十驾(快马)D.峥嵘岁月稠(粘稠)翅膀甫健(方才)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词的题目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
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沭阳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英语试卷第I卷(共三部分,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is the next train to Chicago?A. At 8:00B. At 8:30.C. At 8:40.2. 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leave his job?A. He doesn’t get on with his workmates.B. He thinks the job is too boring.C. The working place is too far.3. What is wrong with the man ?A. He’s got a headache.B. He can’t fall asleep at night.C. He doesn’t feel the pain.4.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A. Leave.B. Phone Linda.C. Keep on waiting.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James’ daily life.B. James’ business.C. James’ famil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沭阳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留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浏览本留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满分为160分,考试工夫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地位,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试卷上答题有效。
一、言语文字运用(15分)1.鄙人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兵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的决心,勇敢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不断移到窗子,着窗外,好像在想着甚么。
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获得了好成绩。
A.破釜沉舟窥视锋芒毕露 B.孤注一掷凝视崭露头角C.破釜沉舟凝视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窥视锋芒毕露2.以下各句中修辞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几天,甚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
C.我和村里的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哗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包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来自中俄两军和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和平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化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讨成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曾经接到天津爆炸事情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支援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当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捉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消费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据了大半个市场。
4.鄙人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认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沭阳国际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每题2分,共10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十年浩劫,许多人▲ ,遗憾终生。
(2)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大都是▲ 的中青年。
(3)新闻媒体的▲ ,为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4)你的这篇文章给人一种▲ 的感觉。
A.蹉跎岁月年富力强激浊扬清富丽堂皇B.峥嵘岁月风华正茂隐恶扬善金碧辉煌C.蹉跎岁月风华正茂激浊扬清金碧辉煌D.峥嵘岁月年富力强隐恶扬善富丽堂皇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人要是有一颗象草木一样“不怨寒暑移”的心,就不会抱怨天气变化、寒暑交替,遇事就会处变不惊,安之若素....。
B.现在我才懂得,这些不足为奇....的东西,也是那么地含有深意。
可是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观察过它。
C.小明平时调皮捣蛋给别人增添了很多麻烦,但是小明的爸爸非常护短,爱屋及乌....,总是认为小明做什么都是对的。
D.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钓鱼岛是个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若干岛礁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连缀起来,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呈现在我们眼前:明代钓鱼岛已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由来构筑了东海海上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
①在明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台”,而更多的是称“钓鱼屿”。
②关于钓鱼岛,明人笔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③其中,钓鱼岛最大。
④明朝人笔端下的钓鱼岛,可以作为明代中国人的群体认识,直接反映的是当时人的认知。
⑤经过对明代历史文献比较系统的梳理,所见明人笔下的钓鱼岛记载大致有数十种之多,著者都是明朝人。
⑥“屿”即小岛,“岛屿”同义。
A.②①⑥③⑤④ B.③①⑥②⑤④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④⑤4.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2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二、文言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两段课内文言文,完成6—12题。
(14分)(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其.皆出于此乎②其.可怪也欤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C.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句读之.不知D.①则耻师焉.,惑矣②或师焉.,或不焉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金就砺.则利砺:磨砺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天赋,资质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大约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而.耻学于师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而耻学于.师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师不必贤于弟子D.学于余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含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A.吾从而师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蔑。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作用上来说,前者比后者小。
C.《劝学》选段中用比喻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曾子妻之.市之:往B.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14.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分)15.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4分)(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师说》)(4)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5)位卑则足羞,。
(《师说》)(6),梅花香自苦寒来。
(《警世贤文》)(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孔子语录》)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玉米的馨香邢庆杰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
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
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
”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
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
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
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
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
”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
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
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
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
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
”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
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
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