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除法
- 格式:pdf
- 大小:126.48 KB
- 文档页数:3
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在数学运算中,除法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运算,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除法运算,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烦恼。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进行除法运算呢?本文将介绍一些简便的除法运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轻松地进行除法运算。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简便的除法运算方法——长除法。
长除法是我们在学习除法运算时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除法运算,包括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
长除法的步骤相对简单,首先是将被除数写在长除法的左边,然后将除数写在长除法的左边上方,接着进行逐位相除,最后得到商和余数。
长除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清晰地展现出除法运算的过程,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律。
除了长除法,我们还可以利用近似除法的方法来进行简便的除法运算。
近似除法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例如,当我们进行小数除法时,如果除数是一个很长的小数,我们可以将它近似为一个较为简单的小数或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
这样可以减少我们的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除数的倍数关系来进行简便的除法运算。
当被除数和除数之间存在倍数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简化除法运算。
例如,当被除数是除数的整数倍时,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商,而余数为零;当被除数是除数的整数倍加上一个小数时,我们可以将小数部分舍去,直接得到商,而余数为小数部分的倍数。
这样可以减少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的计算步骤,提高计算效率。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分数的性质来进行简便的除法运算。
当我们进行分数除法运算时,可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化为最简分数,然后进行分数的乘法运算,得到商。
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进行分数除法运算时的繁琐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综上所述,除法是数学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进行除法运算,如长除法、近似除法、倍数关系和分数性质等。
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除法作为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并分析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一、基本概念除法是数学中用于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相互关系的运算。
在除法中,被除数是要被除的数字,除数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字,商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余数则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后剩下的未被整除的部分。
例如,当我们将12除以3时,12是被除数,3是除数,商为4,余数为0。
这里的商4表示12可以被3整除4次,余数为0说明12除以3没有剩余部分。
二、除法的运算方法除法的运算方法主要包括长除法和短除法两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运算方法。
1. 长除法长除法是一种逐步减小被除数的方法,直到达到最小的部分的过程。
它适用于除法运算较为复杂的情况。
首先,我们将除数写在左边,并将被除数的最高位数与除数进行比较。
若高位数小于除数,则向下取下一位,并继续与除数进行比较。
若高位数大于除数,则将除数乘以一个适当的整数,使得乘积小于或等于高位数。
然后,将乘积写在上方,并进行减法运算。
接着,将减法运算后的结果作为新的高位数,并重复之前的步骤,直至处理完所有位数。
通过长除法运算,我们可以得到商和余数,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或深入分析数字关系。
2. 短除法短除法是一种简便的除法运算方法,适用于除法运算较为简单的情况。
它直接进行除法运算,不需要中间步骤的推导。
首先,将除数写在左边,并将被除数的最高位数与除数进行比较。
若高位数小于除数,则向下取下一位,并继续与除数进行比较。
若高位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则进行除法运算,并将商的整数部分写在上方的空白处。
接着,将除数乘以商的整数部分,并将乘积写在除数下面。
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将被除数减去乘积的结果。
通过短除法运算,我们可以直接得到商和余数,快速解决简单的除法运算问题。
三、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除法作为一种基本运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除以多项式—长除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本文旨在探讨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项式除以多项式—长除法》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介绍“长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继而论述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总结了本次教学的优劣点,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一、知识点介绍长除法是一种求解多项式除法的方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多项式的部分积和差的性质,将多项式除法化为简单的一系列减法运算。
通常情况下,长除法需要根据被除式和除式的度数,选择适当的“首项”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长除法经常被用于计算有理式的简化、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计2.1 教学目标1.了解多项式除法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熟练使用长除法进行计算。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2 教学重难点1.多项式分解中多项式除法的基本概念;2.长除法的具体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提问、综合评价。
2.4 教学过程2.4.1 知识点讲解首先要明确多项式是指多个单项式的代数和,也就是一个多项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单项式,而单项式则只包含一个变量的常数或系数。
对于多项式除法,我们需要借助于长除法的思想进行计算。
而长除法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则是找到合适的“首项”。
例如,如下所列示的多项式除法:(x^3 - 2x^2 + x + 3) / (x - 1)其计算过程如下:x^2 - x + 2x - 1 | x^3 - 2x^2 + x + 3- x^3 + x^2- x^2 + x- x + 3- 3从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被除式左边的最高项为x^3,除式的最高次项为x,通过将x3除以x可以得到第一步的被除式x^2。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挑选合适的首项进行计算,才能消去被除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
2.4.2 训练示范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示范。
首先展示一些典型的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
多项式的长除法与余式定理多项式的长除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解决多项式除法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同时,余式定理是多项式除法的一个重要结论,它在解决多项式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项式的长除法和余式定理,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多项式的长除法多项式的长除法是一种将一个多项式除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方法,它的步骤如下:1. 将被除式和除式按照降幂排列。
2. 将被除式的最高次项除以除式的最高次项,得到商的最高次项。
3. 用商的最高次项乘以除式,并将结果与被除式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多项式。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无法再进行下去。
5. 当无法再进行下去时,所得的多项式即为最终的商,而最后一次相减得到的多项式即为最终的余数。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将一个多项式除以另一个多项式,得到商和余数。
长除法的步骤繁琐,但是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多项式问题。
例如,我们将多项式x^3+2x^2-3x+1除以x-1,按照长除法的步骤进行计算:首先,将两个多项式按照降幂排列,得到x^3+2x^2-3x+1÷x-1。
然后,将被除式的最高次项x^3除以除式的最高次项x,得到商的最高次项x^2。
接下来,用商的最高次项x^2乘以除式x-1,得到x^3-x^2。
将x^3+2x^2-3x+1与x^3-x^2相减,得到3x^2-3x+1。
继续进行下一步,将3x^2除以x,得到3x。
用3x乘以除式x-1,得到3x^2-3x。
将3x^2-3x+1与3x^2-3x相减,得到1。
此时,无法再进行下去,所以最终的商为x^2+3x+3,余数为1。
通过长除法,我们得到了多项式的商和余数。
二、余式定理余式定理是多项式除法的一个重要结论,它表明,当一个多项式f(x)除以(x-a)时,所得的余数等于将a代入f(x)中所得的值。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多项式f(x)除以(x-a)的余数为0,那么a就是f(x)的一个根。
例如,我们将多项式f(x)=x^3+2x^2-3x+1除以(x-1)时,所得的余数为1。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来求出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后的商和余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除法可以分为长除法和短除法两种方法。
长除法适用于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而短除法则常用于较简单的除法计算。
一、短除法短除法是一种快速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短除法的计算过程。
例如,我们要计算27÷5。
首先,将被除数27写在除号的上方,将除数5写在除号的下方,然后开始计算。
5-------5 | 27-25------2首先,我们看到27中能包含5的倍数,最大的是25,所以我们将25写在中间那一行上。
然后,用27减去25,得到2。
接下来,我们继续将下一个数字2写在2的下方。
5-------5 | 27-25------2最后,我们发现2小于除数5,无法再进行除法运算。
所以,27÷5的商为5,余数为2。
二、长除法长除法是一种更详细、逐步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长除法的计算过程。
例如,我们要计算73÷4。
首先,我们将被除数73写在除号的上方,将除数4写在除号的下方,然后开始计算。
18-------4 | 73- 68------- 52------1首先,我们看到73中能包含4的倍数,最大的是68,所以我们将68写在中间那一行上。
然后,用73减去68,得到5。
接下来,我们将下一个数字3写在5的旁边。
18-------4 | 73- 68------53- 521继续重复这个过程,将53除以4,再用5减去4,便得到余数1。
最后,我们发现1小于除数4,无法再进行除法运算。
所以,73÷4的商为18,余数为1。
总结: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中,我们可以使用短除法或长除法进行计算。
短除法适合简单的除法计算,而长除法则适用于更复杂的除法计算。
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进行除法运算,得出准确的商和余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长除法有余数的长除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除法的概念,掌握长除法的步骤。
2.掌握用长除法进行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长除法的步骤和方法;2.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黑板、彩笔、教具(数字牌、计算器等)学生: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长除法。
让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习的除法运算,带余除法的概念。
并引导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方便地求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和余数。
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方法就是长除法。
二、教学主要环节一、长除法的步骤和方法1.长除法的步骤(1)将被除数写在长除号的左边,除数写在长除号的右边。
(2)用除数的第一个数位去除被除数的前面数位,写出商数。
(3)将这个商数乘以除数,得到一组乘积。
(4)从被除数前面几位中减去这个乘积,并将下一位的数和余数写在下一行。
(5)再用除数的第一个数位去除新的被除数的前面数位,得到商数。
(6)将这个商数乘以除数,得到一组新的乘积。
(7)重复步骤(4)和(5),直到无法再除下去为止。
余数就是最后的减数。
2.长除法的方法:除法是一个反向的乘法。
二、有余数的长除法样例教学有余数的长除法需要进行多次记载和计算,因此需要反复举例子进行讲解。
样例1:64÷8该题解法:第一次, 8 除 6余,所以需要考虑 4 和 8 的商。
8 除 4 等于 0$\cdots$4,因此结果为 8 $\times$ 8 + 4 = 64,所以商为 8,余数为 4。
样例2:79÷5该题解法:第一次,5除7等于1余4,考虑4和5的商,5除4等于0余4,因此新的结果为5$\times$15+4=79,商为15,余数为4。
三、余数的概念和意义余数是指用除法时,被除数被整除后剩下的数。
例如:64÷8,商为8,余数为0,因为64能够被8整除。
如果被除数不能够被整除,则余数为存在的。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长除法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除法快速求解法、长除法。
这里介绍的是长
除法,也叫“多项式除法”,它是一种应用数位计算机和有规格式控制排序手段模拟人以
及有智能打字机精度执行多项式计算的计算机内算法。
首先,介绍多项式如何表示,它由一系列幂次和系数组成,幂次从高到低排列,用
[括号]符号将幂次和系数分开,用“加法法则”连接各项,如y=2x^{3}+5x+30即表示:y
=[3,2] + [1,5] + [0,30]。
接着就是多项式除法的步骤:
1.确定被除数和除数,将被除数和除数系数化简,取幂次最高的几项,即
[n,a_{n}]/[m,b_{m}],其中a_{n},b_{m}均不为零。
2.初等变换,将除数依次转成[m,1]系数的多项式,即b_{m}x^{m}/b_{m}=x^{m},此时的商系数系数[n-m,a_{n}/b_{m}]。
3.将上一步的最高一项作为除数,除去被除数的相应项,此时被除数的最高一项有变化,变为[n-m-1,k]。
4.继续上一步的过程,用被除数分解,有可能某次被除数为零,此时商变为[n-
m,a_{n}/b_{m}] + [n-m-1,k] + ... + 0,循环结束。
最后给出一个例子:y=2x^{3}+5x+30,用[2,1]除,结果是y=[1,1] + [-1,3] + [0,0],即y=x+3x^{-1}。
多项式除法可以用来解决复杂的多项式计算问题,但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例如使用
长除法计算复杂的多项式时,可能会非常耗时,并且容易出错,所以要慎重使用。
除数是百分数的长除法计算
长除法是一种用于计算除法的方法,当除数为百分数时,我们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长除法计算:
1.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将百分数除以100,得到对应的小数。
例如,将95%转换为0.95.
2.提出被除数和除数:确定被除数和除数。
被除数是需要被除
的数,除数是用来除以被除数的数。
3.列出长除法步骤:在纸上列出长除法的步骤,包括将被除数
的每一位数字依次除以除数,并写下商和余数。
4.逐位计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将该位数除以除数,并
写下商和余数。
将余数乘以10,得到新的被除数的最高位,并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所有的位数都被除完为止。
5.检查答案:检查商和余数是否正确。
商是除法的结果,余数
是除法运算过程中剩下的部分。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使用长除法计算除数是百分数的除法
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确保准
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在进行长除法计算时,需要对小数进行合理的精度控制,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关于除数是百分数的长除法计算的简要介绍。
通过使用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并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希望
对您有所帮助!。
长除法传递函数长除法的应用在数学中非常常见,而传递函数也是现代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概念。
把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传递函数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长除法和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并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一、长除法的基本概念长除法是一种求解多项式除法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被除数和除数按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将它们和系数依次对齐,然后进行类似于手工除法的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将除数乘以各位数位上的因子,并将结果减去被除数的对应位,最终得到商和余数。
长除法常常应用于函数分解、因式分解、求解方程等学科中。
二、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在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通常情况下,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分子项和分母项的比值,其中分子项表示输出信号对于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分母项则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反应程度。
传递函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着同样的基本结构。
三、长除法与传递函数的联系传递函数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多项式的比值,是控制系统中一种直观、简单的数学表达方式。
而需要注意的是,长除法可以用来对传递函数进行拆分和化简,从而方便求解系统的特征及稳定性等参数。
例如,当我们需要对一个传递函数进行降阶处理时,就需要用到长除法来将复杂的传递函数拆分为一系列简单的因式。
长除法同时也可以用来分析控制系统中的零点和极点,因为这些特征都可以看作是传递函数分母项或分子项的根。
通过将传递函数化简为标准形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特征分析和系统设计。
四、长除法传递函数的应用举例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使用长除法和传递函数的知识求解系统的特征和稳定性等参数。
假设我们有一个二阶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frac{100(s+0.1)}{(s^2+2s+101)(s+10)}$我们要求解该系统的零点、极点以及阶跃响应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将传递函数拆分成标准形式:$G(s)=\frac{k(s+z_1)(s+z_2)}{(s+p_1)(s+p_2)(s+p_3)}$通过长除法,我们将其化简为:$G(s)=\frac{100(s+0.1)}{(s+1+j10)(s+1-j10)}$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该系统的极点为$p_1=-1-j10,p_2=-1+j10,p_3=-10$,零点为$z_1=-0.1$,$z_2=0$。
计算
写成以下这种形式:
然后商和余数可以这样计算:
1.将分子的第一项除以分母的最高次项(即次数最高的项,此处为x)。
结
果写在横线之上(x3÷x = x2).
2.将分母乘以刚得到结果(最终商的第一项),乘积写在分子前两项之下
(x2· (x− 3) = x3− 3x2).
3.从分子的相应项中减去刚得到的乘积(注意减一个负项相当于加一个正
项),结果写在下面。
((x3− 12x2) − (x3− 3x2) = −12x2 + 3x2 = −9x2)然后,将分子的下一项“拿下来”。
4.重复前三步,只是现在用的是刚写作分子的那两项
5.重复第四步。
这次没什么可以“拿下来”了。
横线之上的多项式即为商,而剩下的 (−123) 就是余数。
算数的长除法可以看做以上算法的一个特殊情形,即所有x被替换为10的情形。
除法变换
使用多项式长除法可以将一个多项式写成除数-商的形式(经常很有用)。
考虑多项式P(x), D(x) ((D)的次数 < (P)的次数)。
然后,对某个商多项式Q(x) 和余数多项式R(x) ((R)的系数 < (D)的系数),
这种变换叫做除法变换,是从算数等式
.[1]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