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作业与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2.22 KB
- 文档页数:5
《先秦两汉散文史》课程网上考试题库上编概说先秦散文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先河,讲究章法结构,条理清晰,出现了不少成熟的辞格。
A.《商书》 B.《尚书》 C.《周书》 D.《春秋》答案:B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简史是(),它在写法上有着微言大义、暗寓褒贬的特点。
A.《尚书》B.《论语》C.《春秋》D.《国语》答案:C3、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
A.《春秋》B.《左传》C.《尚书》D.《国语》答案:D4、以下作品不属于儒家学派著作的是()。
A.《列子》B.《孟子》C.《荀子》D.《礼记》答案:A5、()表现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言论与活动,既有真实的历史内容,也有许多编造的成分。
A.《春秋》B.《国语》C.《吕氏春秋》D.《战国策》答案:D6、《左传》和《国语》都被认为是()所著,二者都属于历史散文,《左传》长于叙事,而《国语》长于记言。
A.左丘明B.孔子C.韩非子D.荀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先秦散文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成为后世散文师法的楷模和品评的标准,其具有()的特征。
A.创始性B.综合性C.抒情性D.实用性E.随意性答案:ABDE2、战国时期,散文得以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有()。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士族阶层的兴起C.诸国并立,竞相揽才的风气D.战事频繁E.各家学派为宣扬和捍卫自己学说展开论争答案:BCE3、战国时诸子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影响深远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E.杂家答案:ABCD4、《春秋》三传指的是()。
A.《仲尼弟子列传》B.《公羊传》C.《左传》D.《榖梁传》E.《老子韩非列传》答案:BCD三、判断题1、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都非常简略,既是由于当时的文章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因为在甲骨和铜器上刻字十分困难。
答案:对。
2、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主要可分为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其中,《春秋》、《论语》、《庄子》、《墨子》等都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则是史传散文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先秦散文简答题汇总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3、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4、《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
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
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墨子》中的《兼爱》、《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齐人有一妻一妾》、《民为贵》、《庄子》中的《秋水》、《荀子》中的《天论》。
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荀子》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性论说文,全书体例完整,表现出较高的组织和分析能力,其写作特点主要有三点:(1)善于围绕题目或一定的中心,反复说理,层层展开论述,结构绵密严谨,说理透辟,发挥尽致。
(2)比喻繁富精当,既能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又朴素简赅,富于启发性。
1.先秦历史散文有哪些?答:先秦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
《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
《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
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
《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
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
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
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
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
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
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
《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
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
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参考答案一. 填空1. 尚书2. 编年体3. 老子4. 刘向5. 墨子6. 苏秦7. 语录体8. 左传9. 战国策 10. 无待(或绝对自由) 11. 农 12. 左氏春秋13. 韩非子 14. 荀子 15. 言 16. 孟子17. 尚书、盘庚 18. 庄子·养生主 19. 寓言 20. 行人21. 商书 22. 民本 23.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4. 韩非子·难一二. 名词解释1. 《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集。
《尚书》以记言为主,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作品已经初具散文形式。
《尚书》有今古文两种。
主要内容包括上古的统治意识、施政经验、神权政治观等。
2. 《道德经》:《道德经》即《老子》,相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共五千余言,主要宣扬道家思想。
《老子》分为八十一章,称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老子》又名《道德经》。
3. 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雄,政局动荡使不同的学术得以自由发展。
为得到人才,各国统治者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学派自由言论,相互论辨,造成空前繁荣的学术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4.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指《公羊传》、《彀梁传》和《左传》,旧说认为三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故称《春秋》三传。
其实《左传》是一部独立叙事体著作,而另外二传以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
5. 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西汉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
十家中除去小说家称为九流。
6. 《逍遥游》:《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散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之一。
文章汪洋恣肆,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大量运用寓言、比喻进行说理。
文章主旨是宣扬“至人无己,圣人无动,神人无名”的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先秦两汉散文史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甲骨卜辞。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墨子。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汉赋。
5、贾谊、晁错是汉初政论文作家。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尚书》。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庄子》。
8、“法”、“术”、“势”相结合的集权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韩非。
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史记》。
10、《汉书》先后经历四人之手而写成。
1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的著作是《铁云藏龟》。
12、先秦时期的历史著作分为文献结集型,编年体和国别体三类。
13、《战国策》的主导思想属于纵模家。
14、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
15、东汉学术散文两大家是王充和应劭。
16、《周易》是上古的巫文化结晶,是先秦时期流传下来最为完备的一部儒家经典。
17、《春秋》三传包括《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
18、“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
19、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0、《史记》就史学角度而言,是纪传体之祖;就文学而言,是传记文学之祖。
21、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由鲁国史官所记,相传经过孔子的修改和润色。
22、老子的著作被后人奉为经典,合称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23、韩非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性恶论。
2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标志两汉赋风转变的代表作是张衡的《归田赋》。
26、《周易》中阳爻用“—”符号表示。
27、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到对话体再到成篇文章的漫长过程。
28、《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
29、我国最早的理论散文总集是《吕氏春秋》。
3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
二、词语解释1、《春秋》三传:配《春秋》而作的三部传。
《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作者据说是左丘明。
在汉代还有两部配《春秋》而作的著作,一是公羊高的《公羊传》,一是谷梁赤的《谷梁传》,它们与《左传》合称《春秋》三传。
《先秦诸子散文》期末考试《先秦诸子散文》作为一门深入探讨古代文化、思想与文学的课程,其期末考试自然也以考察学生对先秦诸子散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为主。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C.墨子2、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A.孔子3、先秦诸子散文中,哪位思想家的作品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答案:C.庄子二、简答题请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举例说明其特点。
答案:先秦诸子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
其特点包括文辞简约而意蕴深远,善于运用寓言、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观点。
例如,《论语》的简洁明了、《孟子》的雄辩滔滔、《荀子》的严谨犀利、《老子》的深邃玄妙、《庄子》的奇诡恣肆等,都各自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魅力。
三、论述题请从《先秦诸子散文》课程中选取一篇文章进行赏析,阐述其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
答案:以《论语》中的《颜渊问仁》一篇为例,该篇讲述了孔子与颜渊关于“仁”的对话。
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规范,便达到了“仁”的境界。
而颜渊则进一步问,“仁者其言也讱”,即如何才能做到言行一致,孔子回答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观点,即真正的仁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严谨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该篇中还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孔子提倡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整篇文章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道德价值,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的风范。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单项选择题1 . ()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A、《天论》B、《国语》C、《战国策》D 、《史记》2 . 《春秋》是孔子根据()国史料修订而成的。
A 楚国B、鲁国C、秦国D 、齐国3 .春秋时,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外交家”被称为()。
A 外交家B、演说家C、行李或者行人D 、商人4 .刘向辑录的《战国策》共()篇。
A 三十三B、三十二C、二十七D 、二十五5 .朱熹批评()是“乱世之文”。
A、《尚书》B、《春秋左传》C、《战国策》D 、《史记》6 .荀子在()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A 《天论》B、《战国策》C、《春秋》D 、《史记》7 .战国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D 、庄子8 孟子对()进行批评嘲讽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A 梁惠王B、齐威王C、魏襄王D 、魏惠王9 .鲁迅先生所云:“其文则汪洋irn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是对()的评价。
A、孔子B、孟子C、庄子D 、老子10 . 《左传》以善于描写() 著称。
A、战争B、对话C、史实D 、故事11 . ()战役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趋向颓势。
A、城濮之战B、鄢陵之战C、长平之战D 、巨鹿之战12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历史著作是()。
A 《左传》B、《春秋》C、《战国策》D 、《史记》13 . ()被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A、《国语》B、《左传》C、《尚书》 D 、《礼记》A、《国语》B、《史记》C、《战国策》 D 、《左传》14 .贺循道,“(),史之极也。
文彩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15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
A《礼记》B、《左传》C、《春秋》 D 、《国语周语》A、《国语》B、《左传》C、《春秋》16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
17 .《邵公谏厉王弭谤》出自于()。
A、《国语》B、《左传》C、《春秋》18 . 《国语》是()。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A、《天论》B、《国语》C、《战国策》D、《史记》2.《春秋》是孔子根据()国史料修订而成的。
A、楚国B、鲁国C、秦国D、齐国3.春秋时,穿梭于各国之间的“外交家”被称为()。
A、外交家B、演说家C、行李或行人D、商人4.刘向辑录的《战国策》共()篇。
A、三十三B、三十二C、二十七D、二十五5.朱熹批评()是“乱世之文”。
A、《尚书》B、《春秋左传》C、《战国策》D、《史记》6.荀子在()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A、《天论》B、《战国策》C、《春秋》D、《史记》7.战国时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D、庄子8孟子对()进行批评嘲讽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A、梁惠王B、齐威王C、魏襄王D、魏惠王9.鲁迅先生所云:“其文则汪洋闢闔,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是对()的评价。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10.《左传》以善于描写()著称。
A、战争B、对话C、史实D、故事11.()战役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趋向颓势。
A、城濮之战B、鄢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12.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历史著作是()。
A、《左传》B、《春秋》C、《战国策》D、《史记》13.()被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A、《国语》B、《左传》C、《尚书》D、《礼记》14.贺循道,“(),史之极也。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A、《国语》B、《史记》C、《战国策》D、《左传》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
A、《礼记》B、《左传》C、《春秋》D、《国语·周语》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出自()。
A、《国语》B、《左传》C、《春秋》D、《礼记》17.《邵公谏厉王弭谤》出自于()。
A、《国语》B、《左传》C、《春秋》D、《礼记》18.《国语》是()。
A、编年体B、记事体C、散文体D、国别体19.“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历史散文
1、今古文《尚书》
2、春秋三传
3、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4、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5、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6、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7、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8、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9、《春秋》三传
10、行人辞令
11、李斯
12、《史记》五体
13、合纵连横
14、汉赋
15、李陵之祸
16、甲骨卜辞
17、《论语》
18、《论语》中孔子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19、《左传》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20、荀子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21、《国语》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22、孟子有哪些论辩艺术?
23、《韩非子》文章有哪些特点?
24、先秦散文总体上的特点。
25、《尚书》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26、应用文有哪些总体特点?
27、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语言特色。
28、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9、《国语》的思想进步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0、《左传》的思想倾向。
31、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2、“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33、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34、《春秋》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35、简述《史记》的影响。
36、孟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37、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38、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39、两汉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40、《史记》传记的思想倾向。
[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先秦散文研究——叙事散文期中作业第一章先秦历史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2. 能够反映出我国散文萌芽状态的还有它展现了我国早期记言记事散文由简至繁的发展。
3.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4. 《尚书》原名《书》,自西汉开始称为《尚书》,因被列入儒家经典,亦称《。
5. 今存《尚书》共、《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6.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于《。
7.《邵公谏厉王弭谤》是《》中的名篇。
8.《尚书》有之分。
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大事记是《》。
10.《春秋》是孔子根据国史料修订而成的。
11.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是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对《》一书记事特点的概括。
12.《尚书》在内容上侧重于记。
13. 《无逸》是周公教育14.《盘庚》出自于《尚书》中的《》。
15. 《》开创了我国分国记事的国别体的史书编写体例。
16.《赵威后问齐使》反映出思想。
17、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18. 《》被誉为我国“记言文之祖”。
,19. 《20. 《《春秋》今、古文外传”。
二、名词解释1. 甲骨卜辞殷人笃信天命,重视占卜。
他们用龟甲、兽骨占卜,并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以及占卜结果、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辞。
甲骨卜辞(甲骨文) 的发现与研究始于1898—1899年。
其发现,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从中可以看到殷代的生产状况、社会制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可以看到我国散文的萌芽状态。
目前存留的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甲骨卜辞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2. 青铜器铭文周代君臣公侯都可制作青铜器物,在这些青铜器物上面留下了许多铭文,有记事的,也有记言的,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记事虽简略,却也明晰;其记言文字已接近《尚书》的训诰之类,反映出了我国散文的萌芽及早期状态。
福州一中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毕业考试(参考答案)(完卷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积累与基础知识参考答案。
(14分)1.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⑵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⑶曲肱而枕之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⑸居天下之广居⑹慎终如始2.C (A.饭(动词,用饭)B.多(只,仅仅)D.自伐.者无功(夸耀))3.C [ A.而(若是,表假设/ 表承接)B.(形容词尾,“然” / 疑问词,哪)C.皆为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D.(介词,依照;/连词,用来)]4.D.他们并非都同意“人性本善”的观点,荀子以为人性本恶。
二、阅读《孟子》选段参考答案(8分)五、A(“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六、D(“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率领他们学习道”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7、对于求学者而言,要注重积累,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恰如其分,适当示范,做到“中庸”。
三、阅读《庄子》选段参考答案(12分)8.A.贻:遗留。
(赠送)9.(1)这药物能避免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取得封赏,有的人不免于漂洗棉絮,就是利用它的地方有不同啊!(2)大树不会受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处,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10.物有小用及大用之分(即“所用之异”),人有小智及大智之别(即目光、境界等不同)四、文学名著阅读参考答案。
(9分)11.B.堂·克洛德·孚罗洛身世贵族,而非“贫苦”;他热衷于各门学科,而非“只热衷于神学”;E.这是“第二次出游”,穷苦农人桑丘·潘沙头脑较笨拙,而非“机灵”12.被曹操击败后投奔刘备的吕布,乘虚夺了徐州,刘备只得屯军小沛。
袁术发密书粮食拉拢吕布,并派纪灵进攻刘备。
吕布应刘备求援前来。
他邀纪灵、刘备饮宴,约定他若射中插在辕门外的画戟小枝,两家便罢兵。
三、民为贵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牺牲既.成既:已经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牲畜C.暴.之于民而受之暴:显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践:登上、承袭项,畜:积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于传有之.B.所欲与之.聚之C.残贼之.人谓之一夫D.谆谆然命之.乎、B、D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C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传有之②战于.长勺B.①所欲与.之聚之②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C.①祭祀以.时②以.行与事示之者D.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②而.居尧之宫项,①②两项都是“在”的意思。
B项,①介词,为、替;②连词,和。
C项,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拿,用。
D项,①连词,表顺承,就;②连词,表假设,如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B.夫然后之中国..C.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D.牺牲..既成项,古今意义相同。
A项,死亡,古义:被诛杀或者逃亡。
今义:死,失去生命。
B项,中国,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D项,牺牲,古义:用来祭祀社稷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50730019)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战国策》大约是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的最后定名是由:•A、刘向•B、左丘明•C、司马迁•D、史官参考答案:A《吴越春秋》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勾践等人都写得很成功,个性非常突出,最为丰满,英勇果断,沉着机警的是:•A、范蠡;•B、勾践;•C、夫差;•D、伍子胥参考答案:D下列史书中具有大量的外交辞令,显示了一种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外交气氛的是:•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春秋》参考答案:B在文学意义上,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的是:•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荀子》参考答案:B我国现存第一部记事详赡的编年体断代史,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A、《左传》•B、《国语》•C、《春秋》•D、《战国策》参考答案:A《国语》的体例是:•A、编年体•B、国别体•C、纪传体•D、纪事本末体参考答案:B《战国策》的思想内容较为驳杂,儒、墨、道、法、兵各家的思想都有所反映,但其主要思想倾向却很突出:•A、纵横家•B、儒家•C、道家•D、法家参考答案:A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经学著作:•A、《春秋繁露》;•B、《举贤良对策》;•C、《淮南子》;•D、《新语》参考答案:A《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A、刘向;•B、刘安;•C、刘彻;•D、贾谊参考答案:B在西汉后期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A、刘向;•B、扬雄;•C、刘歆;•D、晁错参考答案:B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文中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即阴阳家、儒家和:•A、墨家;•B、名家;•C、法家;•D、道家;•E、佛家参考答案:A、B、C、D《荀子》散文艺术:•A、学者之文,严谨周详;•B、长者之文,淳厚老练;•C、通才之文,博大精深;•D、多用生动比喻,甚至类比参考答案:A、B、C、D《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较之《国语》、《左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为:•A、长于说辞;•B、善于写人;•C、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D、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和寓言故事参考答案:A、B、C、D汉代散文的发展阶段:•A、西汉初期;•B、西汉中期;•C、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参考答案:A、B、C、D下列人物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有:•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E、韩非子参考答案:A、C、D《史记》与《汉书》的不同主要体现为:•A、体例内容;•B、•C、人物描写;•D、语言运用;•E、叙事风格参考答案:A、B、C、D、E下列散文是西汉初期的是:•A、陆贾《新语》;•B、贾谊《新书》;•C、晁错《论贵粟疏》;•D、王充《论衡》参考答案:A、B、C《冯谖客孟尝君》通过选择典型事件来刻画冯谖的深藏不露、奇士风采、以及他的政治远见和谋略手段即:•A、初为门客;•B、弹铗三唱;•C、为君市义;•D、复相位;•E、立宗庙参考答案:A、B、C、D、E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代文章大家有:•A、贾谊;•B、晁错;•C、扬雄;•D、参考答案:A、B下列人物形象是《郑伯克段于鄢》的有:•A、共叔段;•B、郑庄公;•C、姜氏;•D、颍考叔参考答案:A、B、C、D《汉书》最受后世称赞的是“十志”,如《食货志》、《艺文志》、《地理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