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概说
- 格式:pptx
- 大小:737.49 KB
- 文档页数:24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经出现不少完整的句子。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的长达三、五百字,记录贵族事功、诉讼原委或赏赐情由等等,记叙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
这些可以看作是古代散文的雏形。
先秦散文是中国散文的发轫。
主要保存在《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
包括《左传》、《国语》等先秦叙事散文和《论语》、《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时期,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还不分明。
当时的散文,只能说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产生过很大影响,因而被视为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
一般地说,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
由于先秦时期纯文学散文尚未出现,而历史著作中的文字叙事、写人非常生动、形象,语言也富于文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先秦的历史散文可以说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
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尚书》、《春秋》可以不论,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
《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之并存的还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著作。
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历史散文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
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我国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
《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先秦诸子散文概说一、孔子散文1、孔子散文的特点及传世作品a:特点:崇尚礼义道德,关注人的修养和社会秩序b:传世作品:《论语·学而》、《论语·为政》等2、孔子散文的思想体系a:仁爱思想:主张通过仁爱来构建和谐社会b: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c:政治思想:提倡君主立国和贤能治国的理念二、墨子散文1、墨子散文的特点及传世作品a:特点:强调普及教育与社会公平,反对战争和奢侈浪费 b:传世作品:《墨子·尚同》、《墨子·非攻》等2、墨子散文的思想体系a:兼爱思想:主张人人平等,无私奉献,反对利己主义b:非攻思想:倡导和平与和谐的理念,反对战争和暴力三、荀子散文1、荀子散文的特点及传世作品a:特点:注重人性和人的修养,论述人与天地的关系b:传世作品:《荀子·劝学》、《荀子·劝学篇》等2、荀子散文的思想体系a:人性论:主张人性本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以德治国四、韩非子散文1、韩非子散文的特点及传世作品a:特点:批判现实,倡导法治和强权政治b:传世作品:《韩非子·五蠹》、《韩非子·外储说》等2、韩非子散文的思想体系a: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严厉的惩罚制度,反对私情和道德约束b:政治思想:提倡强权政治和中央集权的理念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法律名词注释:1、礼义道德:指社会准则和规范,以及人们对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的评判标准。
2、仁爱思想:讲求人际关系中应该有的关爱和互助,以及保护他人的权益。
3、君主立国:以君主为核心,通过权力结构和维护秩序来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
4、非攻思想:主张不以武力和战争解决问题,提倡和平与和谐的思想。
5、兼爱思想:强调对所有人的关爱和同情,主张无私奉献和人人平等的理念。
6、法治:国家和社会以法律为依据来管理和维护秩序的原则。
7、德治:通过道德规范和修养,以德治国和官员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 (刘文礼) 先秦诸子散文概说正文:第一章:先秦时期概述1.1 背景和历史背景1.2 先秦时期的文化氛围1.3 先秦诸子的出现和发展第二章:孔子与《论语》2.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2 《论语》的主要内容2.3 《论语》的影响和价值第三章:墨子与墨家散文3.1 墨子的生平和思想3.2 墨家散文的特点和主题3.3 墨家散文的文学价值第四章:荀子与《荀子》4.1 荀子的生平和思想4.2 《荀子》的主要内容4.3 《荀子》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韩非子与《韩非子》5.1 韩非子的生平和思想5.2 《韩非子》的主要内容5.3 《韩非子》的学术价值和争议附件:附件一:孔子与《论语》原文及翻译附件二:墨家散文选集附件三:荀子与《荀子》原文及翻译附件四:韩非子与《韩非子》原文及翻译法律名词及注释:1.先秦时期: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至战国时期的时段。
2.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思想论述的书籍。
4.墨子:中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5.墨家散文:墨家学派的散文著作,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论述。
6.荀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荀子学派的代表人物。
7.《荀子》:荀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论述和政治主张的著作。
8.韩非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9.《韩非子》:韩非子的政治理论和法律观点的著作。
10.学术价值:指对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11.争议:对于文献内容、作者观点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见和解读的讨论。
附件:附件一:《论语》原文及翻译(见附件一.doc)附件二:墨家散文选集(见附件二.doc)附件三:《荀子》原文及翻译(见附件三.doc)附件四:《韩非子》原文及翻译(见附件四.doc)法律名词及注释:1.先秦时期: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至战国时期的时段。
2.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思想论述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