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为什么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
- 格式:doc
- 大小:14.06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上那些不被广泛承认的“国家”
科索沃
科索沃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东、北面为塞尔维亚,南临北马其顿,西南面为阿尔巴尼亚,西北为黑山。
最大城市为首府普里什蒂纳。
人口族群中有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人,分布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区,而其他少数族群主要是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
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由联合国托管。
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获得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承认,但是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承认: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大多数国家
不承认:中国、俄罗斯,塞浦路斯、希腊、罗马尼亚、西班牙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辖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与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条很长的边界。
首府格罗兹尼。
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和俄罗斯军队进行了多次冲突,最大的冲突爆发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内,最终车臣非法武装全军覆没。
但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承认:阿富汗
不承认:几乎全不承认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是一个位于塞浦路斯岛北部,尚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政治实体。
这个主要是由塞浦路斯岛上的土耳其后裔建立的政权控制了岛上北边约37%面积的领土,并且在1974年时宣布独立建国,北塞浦路斯与岛南的希腊裔政权皆占有首都尼科
西亚部分范围,因此双方皆以该城作为首都。
承认:土耳其
不承认:几乎全不承认。
科索沃为什么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科索沃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与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黑山等国接壤,面积为1.1万平方公里左右。
其实在1991年以前,科索沃只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
南联邦解体以后,科索沃地区又归塞尔维亚共和国管理。
直到2008年的2月17日,科索沃发表独立宣告,宣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主权国家。
不过迄今为止,世界上多数国家仍拒不承认科索沃的主权,尤其是我国和俄罗斯。
时间需回到1991年底,因为领土、财产、宗教、民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原先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解体,瓦解成为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
南联邦分裂后不久,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从新组成了一个名叫“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的国家。
当时,科索沃在名义上仍属于南联盟(塞尔维亚)。
然而,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独立主义一直十分猖獗,南联盟为此忧心忡忡。
1996年时,科索沃的民族激进分子组织了名为“科索沃解放军”的独立武装,公然使用暴力手段对抗南联盟的管理,妄图制造分裂和独立的事实。
为阻止科索沃独立,南联盟不得已派遣了大批军队和警察进驻科索沃。
双方军队在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最终造成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在国际上不断扩大科索沃问题,试图介入其中,用武力干预巴尔干半岛的局势。
美国之所以能够这么蛮横,是因为苏联在当时已经解体,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掣肘美国的军事行动。
1998年底,北约以维持当地的和平与稳定为借口,派遣美、英、法等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与南联盟的军队对峙,公然支持科索沃独立。
正是北约的这个举动埋下了科索沃战争的伏笔。
从1999年3月24日到1999年6月10日,北约联合军凭借绝对的军事优势,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不仅使得科索沃取得实际独立权,还使得南联盟土崩瓦解。
(科索沃地区)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过后,科索沃地区已经实际独立于南联盟之外。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秦思2011-2-24 22:50:38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3期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深入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根源和内外背景,认真总结战争的战略特点,正确评估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科索沃战争的基本情况1999年北京时间3月25日至6月11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制止所谓“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侵略战争,开创了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恶劣先例,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一)科索沃战争的由来科索沃问题由危机演变为战争,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复杂的内外背景。
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科索沃地位引发的历史积怨和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族人占90%,其余为塞族和黑山族。
14世纪之前,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领科索沃并在该地区推行伊斯兰化,大批塞族居民被迫离科北迁,阿族人逐渐取代塞族人成为科索沃的主体民族。
两次世界大战中,科索沃几易其主,但最终回归南联盟。
数百年间科索沃地位的变迁,使塞阿两族在谁是科主体民族和科归属等问题上形成尖锐矛盾,并结下了深深的历史积怨。
二是科索沃阿族与南联盟之间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持续已久。
进入20世纪40年代中期,阿族极端分子多次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
1968年,阿族制造大规模骚乱,并第一次公开喊出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口号。
1981年,阿族暴力冲击政府机关,南被迫在科实行长达20个月的紧急状态。
原南联邦解体后,阿族分裂活动进一步加剧。
1991年10月,科索沃阿族通过“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并于次年5月秘密选出了自己的总统。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民族纷争的残酷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民族纷争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存在至今的问题。
这场冲突涉及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和领土争端等多个方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
本文将探讨这一纷争的背景、根源以及其对地区局势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纷争起源于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民族问题。
南斯拉夫联邦国家解体后,科索沃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民众要求独立,并与塞尔维亚民族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1999年,北约出于人权保护的目的对南斯拉夫进行了军事干预,科索沃逐渐脱离了塞尔维亚的控制。
二、民族认同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民族纷争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族认同。
塞尔维亚民族认为科索沃是其领土的一部分,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主张独立。
两个民族对领土的主权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纷争没有得到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是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民族纷争的重要原因。
许多政治派别和政治领导人利用这场冲突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各方利用纷争进行民族主义宣传,加剧了双方的对立。
四、地区局势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纷争对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地区原本就存在着民族对立和紧张局势,纷争的加剧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加紧张。
冲突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严重破坏了基础设施,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五、居民生活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民族纷争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社会动荡导致了失业、贫困和人口流动等问题的加剧。
纷争还导致民众的心理压力增加,生活环境恶化。
人们无法过上安定和谐的生活,长期以来处于不安和恐惧之中。
综上所述,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民族纷争是一个复杂而残酷的问题。
无论是历史背景、民族认同、政治因素、地区局势还是居民生活,这场纷争都对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妥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只有通过和平解决纷争,才能实现塞尔维亚与科索沃之间的长期和谐共处。
科索沃独立问题分析法学11-1 卞小月2008 年2 月17 日,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的独立得到了美国及英、法、德等国的支持, 但受到分离分子困扰的西班牙、罗马尼亚、塞浦路斯等国则不予以承认, 俄罗斯、塞尔维亚更是坚决反对。
那么科索沃的做法是否属于民族自决权呢?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
塞尔维亚希望保持对科索沃的主权,而占科索沃人口90%以上的阿族人则要求科“完全独立”。
科索沃与塞尔维亚进入了长期的军事冲突当中。
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觉权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国外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而且自决权的行使是以不危害主权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的。
而塞尔维亚是一个主权国家,科索沃只是其中的一个自治省,不是殖民地,也没有被外国占领,所以确切来说,科索沃应该是分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而科索沃独立依靠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也是难以成立的。
科索沃的做法实际上伤害了塞尔维亚领土主权。
尽管所有民族都享有自决权,但并非所有民族都享有同样的自决权。
如果每个民族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民族自决权,那么任何一个在特定区域内占多数地位的群体都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王国。
实际上,民族自决权的适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1. 从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看,民族自决权受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制约。
2.从使用范围看,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对象有特定的限制。
对内自决权是一国内部各民族民众所享有的自治权。
所以,对内自决权的适用对象即为一个国家内部的民众。
对外自决权的适用对象是殖民地、被外国奴役的国家和民族的人民。
所以,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员都可以以民族自决原则要求独立的。
民族自决权的行使有三种情况:第一,当一国人民遭受外来统治或外国军事占领之时;第二,在一既有国家出现分裂不再存在之时;第三,国内存在人权的严重侵犯时。
科索沃为什么不被中国承认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南部一个自治省。
当地阿尔巴尼亚族分离主义武装与政府军1998年爆发冲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介入,轰炸南联盟。
科索沃2008年2月单方面宣布“独立”,获得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承认。
而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对科索沃拥有主权。
联合国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重要的一个组织之一,目前联合国拥有193个会员国和2个观察员国,在原则上只有主权国家才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因此有许多想要获得独立的地区,都想发设法要加入联合国,借此确定自己的“独立地位”。
自从科索沃自行宣布“独立”后,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承认了它的“独立”,但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至今科索沃都无法进入联合国的大门。
中国不承认科索沃的原因:因为科索沃是从塞尔维亚割下来的一块肉,相当于我国的台湾省。
同样是要求独立,为什么科索沃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克里米亚却相反?3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称,克里米亚若就加入俄罗斯举行公民投票,将违反乌克兰宪法和国际法。
乌克兰的政治危机继续深化,目前的焦点集中于克里米亚独立公投问题上。
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关于克里米亚与塞瓦斯托波尔市独立的宣言。
这意味着克里米亚正在逐步走向全民公投。
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爆发后,克里米亚即宣布,将于3月16日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克里米亚独立还是继续留在乌克兰。
克里米亚表示,如果公投通过,克里米亚就将以独立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
同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了决议,呼吁美国与英国保障其领土完整。
对此,美国与俄罗斯的反应截然相反。
俄罗斯表示,克里米亚议会的这一决定"正当合理",并宣布将尊重公投结果。
俄罗斯认为,有科索沃公投独立的先例,克里米亚可以照葫芦画瓢。
但俄罗斯支持克里米亚公投的理由不止于此,不完全是复制科索沃的先例,更不是简单的支持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克里米亚原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768年的第五次俄土战争中,俄国大胜,迫使奥斯曼帝国承认克里米亚"独立"。
1783年,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正式将克里米亚吞并,使其成为俄国领土。
1918年,克里米亚成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1921年又以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的身份加入苏联。
1954年,赫鲁晓夫当政的苏联为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宣布将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无疑是苏联国内的行政区划调整。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与俄罗斯分别独立,克里米亚成为乌克兰的一部分,但由于其居民中近六成为俄罗斯族,因此克里米亚要求回到俄罗斯,并曾于1992年5月宣布独立。
俄罗斯议会也曾通过决议,要求废除1954年将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的法令,但遭到乌克兰反对。
经过反复博弈和谈判,克里米亚作为自治共和国留在了乌克兰。
世界上不被承认的国家
1、科索沃共和国,原是塞尔维亚下属的⾃治省。
2、阿布哈兹,格鲁吉亚下属的⾃治共和国,在⼀系列冲突和战争过后,阿布哈兹取得了事实上的独⽴。
3、南奥塞梯,位于格鲁吉亚境内,苏联解体之后,南奥塞梯试图脱离格鲁吉亚并与北奥塞梯合并,⽬前南奥塞梯事实上的独⽴。
4、纳卡共和国,位于阿塞拜疆,事实上已然成为国中之国。
5、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称“德左共和国”。
位于摩尔达维亚境内,试图独⽴出来并加⼊俄罗斯联邦,结果便引发了摩尔达维亚内战。
6、北塞浦路斯⼟⽿其共和国,位于塞浦路斯岛,由于历史原因⽣活着希腊族与⼟⽿其族两⼤族群,⼟⽿其族⼈单⽅⾯成⽴。
从国际法角度看科索沃独立问题林曦【摘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以后,世界各国对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科索沃“独立”的承认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引发了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价值危机以及国际秩序的震荡。
科索沃的“独立”,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属于分裂国家的非法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也不能适用于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
重启谈判是稳定、持续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应该为营造塞科双方新的谈判氛围发挥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科索沃独立民族自决权国家承认Abstract: After Kosovo declared independence unilaterall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d took different attitudes. The recognition of Kosovo gave by the US-led side started a dangerous precedent, which induced the shock of value crisis of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Kosovo independence” is illegal activities of divided nation in the eyes of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breach of NO. 1224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and also not apply to “Self 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To restart negotiations is the best approach of steadily and constantly solving the Kosovo problem. China should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building negotiation atmosphere between Serbia and Kosovo.Key Words: Kosovo independence; Self determination; national recognition2008 年2 月17 日,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事件英文总结概述科索沃事件是指1998年至1999年,在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科索沃自治省内爆发的一系列冲突和战斗。
这场冲突发生在南斯拉夫分裂多民族国家的背景下,其中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主张独立,而南斯拉夫政府则坚决反对。
起因科索沃的民族构成复杂,主要由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组成。
在1989年,塞尔维亚政府通过法律剥夺了科索沃自治省的自主权,引发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的不满情绪。
阿尔巴尼亚人发起了一系列抗议活动和武装反抗,要求恢复科索沃自治地位。
危机升级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索沃事件逐渐从一场地方冲突升级为国际危机。
在1998年7月,南斯拉夫政府军向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导致数千人死亡和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
国际社会对此表示关切,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介入寻求解决方案。
国际干预由于科索沃问题对于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国际社会决定介入解决。
北约于1999年3月开始对南斯拉夫进行空袭行动,以迫使南斯拉夫政府停止对科索沃的军事行动。
空袭行动持续了78天,最终于6月结束。
结局科索沃事件的结束并没有解决科索沃的地位问题。
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但塞尔维亚仍然坚决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
国际社会在对科索沃地位认可的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一争议至今仍未解决。
影响科索沃事件对于整个巴尔干地区及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场冲突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科索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其次,科索沃事件也引发了南联盟的崩溃和南斯拉夫的分裂,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最后,国际社会对于干预他国内政的合法性和合法性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辩论。
结论科索沃事件是一场复杂的民族冲突,涉及到多个民族和国际势力的利益。
它的爆发不仅对于科索沃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整个南斯拉夫地区和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索沃事件的解决依然存在争议,但它对于推动国际社会对内政干预的思考和辩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Johnstone, D. (2002). The Kosovo Crisis: The Last American War in Europe?. Dissent, 49(1), 49-55.。
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法律思考林溢婧;林金良【摘要】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告独立,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其独立表示承认,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则拒绝承认。
更多的国家则处于观望的状态。
通过从民族自决原则、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原则以及联合国1244号决议的法律效力方面入手,探讨科索沃独立的合法性问题。
文章认为,科索沃的独立并不满足民族自决原则的构成要素,违反了国际法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原则,违背了联合国1244号决议,不能为其独立提供合法性基础。
美国、西方等国家对科索沃独立的承认也是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秩序的。
%February 2008, Kosovo unilaterally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US-led Western countries acknowledged their independence, while Russia,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in a wait state. This paper,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1244, uses the force of law in a bid to explore the legality of Kosovo's independence, and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 of national recognition.【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科索沃;独立;民族自决;分离权;违宪【作者】林溢婧;林金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00;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922005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绕过联合国单方面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独立、主权和民主国家”。
科索沃独立事件的国际法分析——兼谈国际法院咨询意见的影响2010年7月22日,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就科索沃于2008年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一事发表咨询意见,称此举"不违背国际法"。
尽管该咨询意见并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但它还是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普遍的反响。
科索沃政府表示“欢庆胜利”,科索沃总理特哈契表示,国际法院发表的咨询意见标志着科索沃在争取独立的道路上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它向全世界宣告了科索沃的独立。
塞尔维亚政府则表示坚决反对,塞尔维亚总统鲍里斯·塔迪奇在咨询意见发布后公开表示,塞尔维亚绝不会承认科索沃独立。
美国政府表示支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我们呼吁所有国家不再纠缠于科索沃的地位问题,而是积极参与到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去,我们呼吁尚未这样做的国家承认科索沃的独立”。
俄罗斯政府则表示不认可,俄罗斯外交部22日发表声明,认为国际法院咨询意见没有为科索沃独立提供法律支撑,俄方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立场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咨询意见还在学术界乃至民间重新燃起了各方对“科索沃独立”这个曾经的热点问题的极大地兴趣,网上发表的意见极其热烈。
在本文中,笔者打算就科索沃独立事件的背景与国际法院咨询意见的出台、该事件中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以及国际法院就此发表咨询意见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一番梳理和分析,就教于学界的同仁。
一、科索沃独立事件的背景与国际法院咨询意见的出台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公里,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两国毗邻,人口约200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其余为塞尔维亚族人和黑山族人。
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管辖下的自治省。
一个比较特殊情况是,在科索沃地区占人数绝对多数的阿尔巴尼亚人,在整个南斯拉夫却只是附属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三个主要民族的少数民族,这也导致了科索沃地区始终弥漫着要求实行高度民族自治的呼声。
科索沃获得多少国家承认?为何塞尔维亚放弃使用武力收复科索沃?要说欧洲地区最年轻的国家是谁?想必很多人都想到了2006年从塞尔维亚脱离出来的黑山共和国,如果从联合国会员国的角度来说,黑山独立建国的时间确实是欧洲最晚的。
但如果从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意义上讲,其实欧洲还有一个国家比黑山共和国独立建国的时间还要晚,它就是“科索沃共和国”。
跟黑山共和国一样,“科索沃共和国”也是从塞尔维亚分离出去的。
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黑山在2006年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时,并没有受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基本就是认可了它独立建国的事实,最终获得了联合国正式成员国的身份。
可是对于科索沃却不一样。
科索沃在2008年2月17日从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接管权力,并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后,遭到了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他们始终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塞尔维亚之所以咬住科索沃不放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科索沃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具有高度自治权的行政区,早在1946年南斯拉夫宪法就规定科索沃为自治省,隶属于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只是因为科索沃绝大部分居民属于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长期不和,一心想实现民族自决,脱离塞尔维亚。
而黑山在脱离塞尔维亚之前,属于与塞尔维亚平级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两者以加盟的形式组成了一个松散联邦,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他们俩各自为政、互不隶属,只有在对外政策方面,两个政治实体以同一个国家的形式呈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因此,黑山想要独立,代表的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的解体,犹如苏联解体一般,对塞尔维亚民族的利益没有太大的危害,可是科索沃要是独立,就是危害了塞尔维亚的领土主权,属于分裂行为。
其二:科索沃地区属于塞尔维亚人的发源地,这关乎到塞族的民族感情;本来基于领土主权考虑,塞尔维亚就不可能放弃科索沃这个自治省,那么作为塞族人的祖宗之地,就更没有理由放弃了,试问有哪个国家希望看到本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变成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独立地区?遗憾的是,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现在已经沦为了表面的口头抗议,实际上塞尔维亚早已丧失了对科索沃地区的管制权,在科索沃独立后,联合国共193个成员国中,已经有107个国家宣布承认了科索沃的主权独立地位,甚至还很多国家在科索沃建立了大使馆,使得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迈出了一大步。
科索沃这个“国家”,为什么中国死活不承认?2008年,位于东欧的科索沃试图从塞尔维亚地区独立出去。
对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美国带领一众欧洲小弟夹道欢迎。
但是我国直到如今也坚决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这是为什么呢?科索沃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上,其面积大约只有1.09万平方公里,它本来是属于塞尔维亚的一个省,一直归塞尔维亚管。
但是从近代开始,他们一直矛盾不断,直到2008年嚷嚷着要彻底独立,而这其中,主要还是出于历史的原因。
在科索沃地区,居民分为阿族人和塞族人,阿族人占科索沃总人数的将近百分之九十,想要独立的也就是阿族人。
早在公元前4世纪,阿族人就来到了科索沃地区生活。
后来,塞尔维亚人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将这块地区纳入了自己的疆域,甚至在整个巴尔干地区都有了一定的统治权。
于是,大量的塞族人就进入了科索沃与阿族人一起生活。
并且,因为科索沃受大国塞尔维亚的统治,所以塞族人十分看不起阿族人,经常奴役他们,还把他们赶到生活条件差的高原山地地区,所以从那时起两族就有了矛盾。
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盯上了科索沃这块大蛋糕,向塞尔维亚发起战争,而塞尔维亚毫无还手之力,科索沃自此成了土耳其的殖民地。
之后,为了更好地统治该地区,土耳其让科索沃人民摒弃之前的信仰东正教,强行灌输自己的信仰伊斯兰教。
但顽强的塞族人不愿意屈服,纷纷离开,而为了生活,阿族人重新回到了平原地区,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管理下繁衍生息,再次占据了主动权。
直到二十世纪初,强大起来的塞尔维亚人发动了巴尔干战争,才将科索沃地区重新从土耳其人手里拿了回来。
然而,此时早已不是只有种族之间的矛盾了,还有着各自信仰的问题,所以,两方成为了很难调停的存在。
表面上看塞尔维亚还掌控着科索沃,但科索沃里大量的阿族人就像是一颗不安分的炸弹,为了独立随时可能爆炸。
科索沃战争爆发后,阿族人的人数占有绝对优势,等于是边境的土皇帝,大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意思。
他们努力与塞尔维亚划清界限,直到单方面对外宣称自己独立拥有主权。
科索沃独立的国际法问题分析引言: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塞尔维亚,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并获得了69个国家的承认。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美、英、法已明确表示承认,美国甚至已经在科建立大使馆。
而中国的表态是:对此“严重关切”呼吁双方谈判,在国际法框架内解决问题。
即暂时不予承认,亦不考虑何时予以承认或明确表示拒绝承认。
俄罗斯则表示强烈反对,塞尔维亚政府已经宣布绝不放弃科索沃的主权,准备采取多项制裁措施,但保证绝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独立。
科索沃宣布独立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在其后不久发生的俄格武装冲突及在俄罗斯支持下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事件亦被普遍认为是对美英等北约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的回击。
迄今为止已超过两年时间,其国家地位尚未的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短时间内亦不会被批准加入联合国。
科索沃独立涉及到国际法多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予以分析。
正文:一、科索沃独立背景科索沃原为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人口的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塞尔维亚族人,克罗地亚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
科索沃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和塞尔维亚族人共同的发祥地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曾数次易手,成为过多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最终于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时由奥斯曼帝国划归塞尔维亚。
之后塞尔维亚于1918年加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占领了南斯拉夫,科索沃并入了由意大利所控制的阿尔巴尼亚。
战争期间,大量塞族人被阿族武装驱逐出科索沃。
战争结束后,科索沃重归南斯拉夫,铁托政权将科索沃设立为塞尔维亚的自治区(后又改为自治省),并给予当地阿族人地方自治,当地塞族人则认为科索沃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对塞族的歧视。
其后,由于民族矛盾激化,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对科索沃的强硬政策导致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北约的介入则演化成了科索沃战争,大量阿族人与塞族人在战争中沦为难民。
塞尔维亚科索沃冲突地区分裂与军备争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场冲突既包括分裂问题,也牵涉到双方的军备竞争。
本文将探讨这一冲突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背景与原因1.1 历史纷争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冲突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
塞族和阿尔巴尼亚族是这一地区的两个主要民族,他们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2 独立与分裂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引发了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
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拒绝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
这一分裂导致两个实体之间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二、军备争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军备争端是这场冲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双方都在加强军事力量,试图通过军备竞争来解决边境安全问题。
2.1 塞尔维亚的军备作为地区领导者,塞尔维亚一直致力于增强其军事实力。
他们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并提高了国防预算,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
2.2 科索沃的军备虽然科索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由于得不到塞尔维亚的承认,他们也感到自身的安全威胁。
因此,科索沃也在增加军备方面进行了回应,以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
三、影响与解决方案3.1 地区稳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冲突严重威胁到了整个地区的稳定。
长期的紧张局势不仅影响到两国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3.2 国际介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通过外交斡旋来解决这场冲突。
联合国等组织积极参与,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3.3 和平解决方案和平解决是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冲突的最佳选择。
通过双方的对话和妥协,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既能满足两国的合法利益,又能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结语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和地缘政治等众多因素。
只有通过彼此的相互理解和对话,才能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双方就分裂问题和军备争端展开更加积极和建设性的对话,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科索沃战争民族分离的斗争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发生的一场重要战争。
该战争涉及到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分离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就科索沃战争的起因、斗争双方及其策略、战争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起因1. 历史背景科索沃地区位于南斯拉夫的克 (Kosovo)省,其人口主要由阿尔巴尼亚族组成。
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科索沃地区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利。
然而,1990年代早期南斯拉夫发生剧变,导致塞族与阿尔巴尼亚族之间矛盾激化。
2. 独立运动兴起在南斯拉夫解体后,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开始寻求独立。
他们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不平等待遇感到不满,希望能够摆脱塞族的控制,实现自治甚至独立。
这导致了独立运动的兴起,从而引发了科索沃战争。
二、斗争双方及其策略1. 科索沃解放军科索沃解放军是由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力量组成的。
他们采取游击战策略,利用地形和人民的支持对抗塞族政府军。
在战争初期,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摧毁警察局和塞族政府的重要设施,以显示他们的存在和对抗意志。
2. 南斯拉夫政府军南斯拉夫政府军是由塞族组成的。
他们采用常规战争策略,力图重夺科索沃地区的控制权。
他们以大规模军事行动和对科索沃地区的封锁来打击科索沃解放军。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情报和民众支持,南斯拉夫政府军在战争中遭遇了许多困难。
三、战争的影响1. 人道主义灾难科索沃战争导致大量的人道主义灾难。
据统计,战争期间约有200,000名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遭到逼迁,成千上万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许多人逃离科索沃地区,寻求国际援助和庇护。
2. 国际社会的干预科索沃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北约成员国决定进行军事干预,对南斯拉夫进行空袭,以保护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避免进一步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授权对主权国家进行军事干预的行动。
3. 后果与独立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南斯拉夫政府军撤离科索沃,科索沃地区获得了自治权。
哪些国家不承认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誓言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今日俄罗斯”(rt)报道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地时间9日在贝尔格莱德会见来访的欧盟、法国和德国特使后表示,塞方拒绝美国和欧盟有关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要求。
报道称,武契奇表示,塞尔维亚随时准备妥协解决方案,但前提是符合自己的宪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
对于欧盟和美国向塞尔维亚施压,要求该国承认分离科索沃,武契奇援引上述文件提到,科索沃被视为塞尔维亚主权下的领土。
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第1244号决议,决议重申南联盟对科索沃地区拥有主权,并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尊重南联盟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同时,决议还重申应给予科索沃“实质性自治”。
从南联盟到塞黑,再到如今的塞尔维亚,都一贯主张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按照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解决科索沃问题,反对科索沃成为独立国家。
rt称,武契奇当天会见了欧盟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对话特别代表米罗斯拉夫·莱查克、法国总统外交事务顾问伊曼纽尔·波恩以及德国外交和安全政策顾问延斯·普勒特纳,会谈事关塞尔维亚的未来,“科索沃(的独立)不会得到承认,”武契奇会后在社交媒体instagram 上写道。
“不投降!塞尔维亚万岁。
”武契奇补充称。
此前,塞尔维亚总统府9月4日表示,塞总统武契奇收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联名信,信中呼吁加快科索沃地区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对话,并呼吁作为塞尔维亚领导人的武契奇“展现出做出艰难决定的最大决心和意愿,从而在欧盟的主持下推动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对话取得进展。
”信中还预告称,法德及欧盟特使将到访塞尔维亚。
今年以来,科索沃地区局势多次趋紧。
科索沃当局原计划从8月1日起,要求任何持塞尔维亚政府所颁发身份证件入境的人,在科索沃地区逗留期间,必须取得科索沃当局颁发的临时文件;还要求持有塞尔维亚车牌的塞族居民重新登记,在两个月内换成科索沃当局发的车牌。
科索沃“独立”的国际法透视科索沃,这个巴尔干半岛上的小国,近年来一直备受国际社会。
其“独立”声明及后续行动引发了国际上广泛的争议。
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科索沃“独立”的合法性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国际法中关于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原则。
根据国际法,国家主权、平等自愿与和平友好是确定一个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基石。
具体而言,一个新国家能否合法地独立,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其中包括: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国家内部政治统一,不受外部势力干涉;以及国家独立是自愿和平的。
在科索沃问题上,我们需其政治、经济、文化现状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
科索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时期,作为自治省存在于南斯拉夫联邦中。
然而,2008年,在未得到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情况下,科索沃宣布“独立”,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尽管如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对于科索沃的“独立”,国际社会反应不一。
联合国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对科索沃的“独立”持谨慎态度。
尽管联合国承认科索沃在塞尔维亚共和国框架内的自治地位,但对其“独立”声明并未给予正式认可。
欧盟等西方国家对科索沃的“独立”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认可,但国际社会对此仍有大量质疑与反对之声。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出,科索沃的“独立”并未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
尽管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独立”地位并未得到所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认可。
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认识到科索沃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任何单方面行动都可能对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未来,对于科索沃问题,国际社会应秉持和平、公正和协商的原则,尊重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科索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科索沃应继续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以寻求更多理解和支持。
科索沃的“独立”问题仍然是一个复杂的国际法问题,需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科索沃为什么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
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和中俄友好,本身民族情况比较复杂的国家是很难承认他的。
塞尔维亚人认为,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圣地,是塞族文明的摇篮,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尔维亚不能放弃科索沃。
而从种族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已越来越阿尔巴尼亚化了。
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只占总人口的11%,而1961年时塞尔维亚人的比例尚占27.4%。
占人口少数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则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塞尔维亚决心不借一切代价阻止科索沃的独立。
之所以如此,从民族感情上说:“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
但是,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攻打了南联盟,造成现在的既成事实。
同样,欧洲看似是胜利者,其实带来的深远的不可预知的影响更大。
首先科索沃战争严重打击了刚成立的欧元。
第二,为欧洲部分民族情况复杂的国家开了一个险恶的先例。
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正式宣布独立。
科索沃独立虽然在国际社会的预料之中,但依然让人惊爆眼球。
因为科索沃的独立打破了1999年科索沃战争所形成的由联合国和北约联合托管(由联合国特派团管
理,北约领导的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障)的脆弱平衡,使巴尔干地区再次成为欧、美、俄各方势力拉锯角力的热点,不啻于激活了这个休眠多年的欧洲火药桶。
科索沃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留下的政治畸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在未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打着“防止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的旗号,以武装打击逼迫前南政府签订城下之盟的结果。
科索沃战争也击碎了俄罗斯以拥抱资本主义回到欧洲大家庭的梦想。
所以,科索沃战争表面看去是美欧为首的北约和塞尔维亚的直面交锋,实际上是北约对俄威慑性地杀鸡儆猴。
科索沃战争之后,俄罗斯面临着北约东扩、欧洲TMD(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erritorial Missile Defense)、颜色革命等连番挑战,逼迫普京总统直接同美欧摊牌。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造成了俄罗斯和美欧的尖锐对立,一个分裂的欧洲和危险的欧洲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科索沃独立也并非美、欧、俄、塞、科的私事,对国际形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首先,美欧等国以意识形态的偏见,先是绕过联合国通过武力侵凌一国主权,继而鼓励分离主义脱离母国的做法成为一种不可宽恕的违反国际法行为。
这种由大国集团操纵所谓“民族自决”的做法,将会鼓励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效仿,导致全球性的动荡不安。
其次,美欧支持科索沃阿族民族自决,却又反对前南地区
塞族的民族自觉,体现了美欧一贯的双重标准。
必须指出,科索沃独立和中国核心国益也有密切关系。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前南大使馆被“误炸”,引发中美间一场差点擦枪走火的大危机。
现实是,由于中国存在着台湾难题,加之也有外部势力介入,对西方主导的“民族自决”游戏应该有足够的警惕。
更重要的是,由于科索沃独立没有经过联合国达成共识,属于自行宣布独立,从国际法的角度讲,也属于不妥行为。
由于俄罗斯表达出在联合国内决议否决的立场,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当慎思以对,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争取最大利益。
无论多少国家承认科索沃,联合国五常的中俄是肯定不会承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