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科索沃独立的法律困境甄鹏从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宣布独立起,截至2009年8月底,共有62个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科索沃也已被批准加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但是,科索沃的国际地位并未明确,决定其前途的关键国际力量——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态度没有任何改变。
科索独立的“既成事实”,实际上是由西方炮制出来的,对现有的国际法准则构成严重挑战。
科索沃独立违反国家宪法1991年8月27日,在克罗地亚战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欧共体召开外长特别会议。
会议决定召集南斯拉夫会谈,成立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由5国的大法官组成,主持人是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巴丁特,因此被称为巴丁特委员会。
巴丁特委员会出具的意见二和意见三,明确提到了国际法中的“占有原则”,认为:“无论何种情况,自决权决不能改变独立时的现存边界,当事国同意的除外”,“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共和国,既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二、四款规定共和国的领土和边界未经同意不得改变。
”根据占有原则,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的塞族人无权行使民族自决权达到独立的目的。
2008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
为了使科索沃独立合法化,有人认为:“科索沃是前南斯拉夫的联邦组成单位,巴丁特委员会并不禁止科索沃行使民族自决权。
”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作为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部分的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和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和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领土是统一的,由各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领土构成。
”由此可见,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在塞尔维亚的范围内自治,各共和国是南斯拉夫的联邦组成单位。
还有人认为:“自治省可以像共和国一样委派代表参加议会两院、主席团、联邦执行委员会、联邦法院、宪法法院这些国家机构。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1.从国内宪法的角度来看2006年9月,塞尔维亚的新宪法以54%的公投投票率通过并正式生效。
新宪法是全体塞尔维亚人民包括科索沃的阿族人在内的最高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任何人不得违反的。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它的独立问题,首先要由塞国国内的法律决定,而塞尔维亚新宪法明确规定,只给科索沃实质性的高度地方自治,科索沃只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其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行为只能视为非法行径。
既然新宪法已经正式生效,因此科索沃此次的单方面宣布独立是明显的违宪行为。
但也许有人会对这次新宪法的生效提出质疑:首先,这次公投是在由联合国主持下由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进行的科索沃地位谈判还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举行的。
在谈判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就贸然进行公投是不合适的。
再者,塞尔维亚宪法的起草没有科索沃阿族的参与,就由塞尔维亚族为主导制定,显然违反了民主原则。
让没有参与制定宪法的阿族人遵守宪法,阿族人肯定不会接受,也有权利不接受。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两点不妥之处:第一,塞尔维亚进行公投的对象是新宪法,并不只对科索沃的地位进行专门的投票表决。
任何国家都有制定宪法的权利,包括何时制定、如何制定以及生效程序,这都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完全由塞国自主决定。
塞尔维亚在这时候进行全民公投来表决是否通过新宪法并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其过程也是合乎法定程序的,这也正是国家主权原则的具体运用。
第二,民主国家政治生活的通行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新宪法的起草没有阿族人的参与,是否就不合法了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会议和重大文献的起草,都会有应到者未到的情况,民主程序也允许存在一定的缺席率,所以阿族的缺席并不会必然导致宪法起草的无效和违法,相反这正是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难道阿族缺席塞尔维亚就不发展不前进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2.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角度来看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除了涉及到国内宪法的层面外,还涉及到国际层面的法律问题。
2020年第19卷第1期产业与科技论坛试析科索沃独立咨询意见案□居梦【内容摘要】2010年7月22日,联合国大会向国际法院提交的关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一案有了正式结论,国际法院发布咨询意见认定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并不违反国际法。
这一咨询意见自发表之后就广受关注,世界各国纷纷表态且立场观点各异。
本文试图对国际法院出具的咨询意见进行国际法理论分析,对本案中涉及到的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和自由裁量权、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民族自决、脱离、国家地位与承认以及国际先例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期达到理清本案的国际法脉络和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科索沃独立;咨询意见;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自决;管辖脱离;国际先例【作者简介】居梦(1988 ),女,湖北武穴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国际网络法2010年7月22日,对于科索沃两年前宣布独立的行为,国际法院正式发表咨询意见:“通过(独立)宣言没有违反任何现行的国际法准则。
”[1]这一咨询意见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的反应各异,甚至存在着截然对立的观点。
一、科索沃独立事件简介科索沃原为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244(1999)号决议》在科索沃建立了一个过渡行政机构———联合国驻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UNMIK),由其代管该地区的行政事务[2]。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了一项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将要脱离塞尔维亚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和民主的国家”。
次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率先承认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的单方面宣布独立和这些国家对科索沃的承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产生了重要影响[3]。
2008年8月,塞尔维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议案,请求国际法院就“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发表意见,希望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科索沃独立问题分析法学11-1 卞小月2008 年2 月17 日,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科索沃的独立得到了美国及英、法、德等国的支持, 但受到分离分子困扰的西班牙、罗马尼亚、塞浦路斯等国则不予以承认, 俄罗斯、塞尔维亚更是坚决反对。
那么科索沃的做法是否属于民族自决权呢?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
塞尔维亚希望保持对科索沃的主权,而占科索沃人口90%以上的阿族人则要求科“完全独立”。
科索沃与塞尔维亚进入了长期的军事冲突当中。
国际法意义上的民族自觉权是指一切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国外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政治地位和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而且自决权的行使是以不危害主权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的。
而塞尔维亚是一个主权国家,科索沃只是其中的一个自治省,不是殖民地,也没有被外国占领,所以确切来说,科索沃应该是分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而科索沃独立依靠的“民族自决权”原则,也是难以成立的。
科索沃的做法实际上伤害了塞尔维亚领土主权。
尽管所有民族都享有自决权,但并非所有民族都享有同样的自决权。
如果每个民族都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民族自决权,那么任何一个在特定区域内占多数地位的群体都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王国。
实际上,民族自决权的适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
1. 从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看,民族自决权受到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制约。
2.从使用范围看,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对象有特定的限制。
对内自决权是一国内部各民族民众所享有的自治权。
所以,对内自决权的适用对象即为一个国家内部的民众。
对外自决权的适用对象是殖民地、被外国奴役的国家和民族的人民。
所以,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员都可以以民族自决原则要求独立的。
民族自决权的行使有三种情况:第一,当一国人民遭受外来统治或外国军事占领之时;第二,在一既有国家出现分裂不再存在之时;第三,国内存在人权的严重侵犯时。
从国际法角度看科索沃独立问题林曦【摘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以后,世界各国对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科索沃“独立”的承认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引发了联合国和国际法的价值危机以及国际秩序的震荡。
科索沃的“独立”,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属于分裂国家的非法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也不能适用于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
重启谈判是稳定、持续解决科索沃地位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国应该为营造塞科双方新的谈判氛围发挥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科索沃独立民族自决权国家承认Abstract: After Kosovo declared independence unilaterally,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d took different attitudes. The recognition of Kosovo gave by the US-led side started a dangerous precedent, which induced the shock of value crisis of United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Law,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Kosovo independence” is illegal activities of divided nation in the eyes of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breach of NO. 1224 UN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s and also not apply to “Self determin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To restart negotiations is the best approach of steadily and constantly solving the Kosovo problem. China should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building negotiation atmosphere between Serbia and Kosovo.Key Words: Kosovo independence; Self determination; national recognition2008 年2 月17 日,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评国际法院关于科索沃宣布独立案的咨询意见作者:林嘉荣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5期【摘要】本文回顾了科索沃宣布独立的事件经过,分析了国际法院出具咨询意见存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了科索沃宣布独立及国际法院咨询意见带来的启示。
指出主权与人权将是国际法领域长期交锋的问题;要警惕国际政治势力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要提防分离主义,促进国际立法。
【关键词】科索沃;独立宣言;国家分离;国际法院;咨询意见;启示一、科索沃宣布独立事件回顾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
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逐步兴起,阿族与塞族的矛盾趋于激烈,冲突时有发生。
1989年2月,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传取消科索沃自治省地位,科索沃局势趋于紧张,塞尔维亚当局在科索沃实行紧急状态。
1991年后,分裂主义分子选举了“科索沃共和国”的“总统”和“总理”,成立“临时政府”。
1998年2月,“科索沃解放军”袭击南驻科警察哨所,科索沃战争爆发,该地区遭灭绝性大屠杀。
[1]1995年至199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六项关于科索沃人权状况的决议,重点是该地区的人权和人道主义问题,也涉及“族裔分化”问题。
1998年3月31日,安理会第一次针对科索沃局势采取行动,并通过了第1160号决议。
1999年6月10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244号决议,授权设立国际军事存在(即“驻科部队”)和国际民事存在(即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简称“科索沃特派团”),确立了科索沃由联合国代管的行政框架。
1999年7月25日,秘书长首任特别代表颁布了科索沃特派团第1999/1号条例,规定“与科索沃有关的所有立法和行政权力归科索沃特派团所有”,之后颁布的1999/24号条例废除了1989年3月22日之后在科索沃生效的法律。
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法律思考林溢婧;林金良【摘要】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告独立,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其独立表示承认,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则拒绝承认。
更多的国家则处于观望的状态。
通过从民族自决原则、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原则以及联合国1244号决议的法律效力方面入手,探讨科索沃独立的合法性问题。
文章认为,科索沃的独立并不满足民族自决原则的构成要素,违反了国际法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原则,违背了联合国1244号决议,不能为其独立提供合法性基础。
美国、西方等国家对科索沃独立的承认也是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秩序的。
%February 2008, Kosovo unilaterally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US-led Western countries acknowledged their independence, while Russia,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in a wait state. This paper,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1244, uses the force of law in a bid to explore the legality of Kosovo's independence, and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 of national recognition.【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科索沃;独立;民族自决;分离权;违宪【作者】林溢婧;林金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00;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922005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绕过联合国单方面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独立、主权和民主国家”。
科索沃独立问题的法律考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8)12-00
摘要: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
国际社会上反响不一。
本文基于国际法的理论出发,试对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合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索沃;国家主权;民族自决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独立。
一时间,这个著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地区再次逼近燃点。
在这个小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出由某几个大国领导人联袂导演的政治大戏,同时也在撼动着国际法的权威性。
而此事件的核心问题可归为一点:这场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否符合国际法?
国际法的一般知识告诉我们,构成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人民、领土、政府和主权。
其中,主权是区别于国家与其他实体的最重要的标志。
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权力。
这种权力是不可分割和不可让与,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与干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权是现代独立国家的固有属性,并非外界所赋予,只有国家才拥有主权,而没有主权也就不是国家,两者相辅相成。
科索沃拥有200万人民,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目前由塞伊迪乌政府管理。
在国家四要素中,前三项科索沃都已经具备了客观基
础。
那么主权又是否具有呢?笔者认为,科索沃是否具有主权,关键是看其独立的行为是否合法。
1.从国内宪法的角度来看
2006年9月,塞尔维亚的新宪法以54%的公投投票率通过并正式生效。
新宪法是全体塞尔维亚人民包括科索沃的阿族人在内的最高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任何人不得违反的。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它的独立问题,首先要由塞国国内的法律决定,而塞尔维亚新宪法明确规定,只给科索沃实质性的高度地方自治,科索沃只是塞尔维亚不可分割的领土,对其单方面宣布独立的行为只能视为非法行径。
既然新宪法已经正式生效,因此科索沃此次的单方面宣布独立是明显的违宪行为。
但也许有人会对这次新宪法的生效提出质疑:首先,这次公投是在由联合国主持下由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进行的科索沃地位谈判还没有结果的情况下举行的。
在谈判还在进行的过程中,就贸然进行公投是不合适的。
再者,塞尔维亚宪法的起草没有科索沃阿族的参与,就由塞尔维亚族为主导制定,显然违反了民主原则。
让没有参与制定宪法的阿族人遵守宪法,阿族人肯定不会接受,也有权利不接受。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两点不妥之处:
第一,塞尔维亚进行公投的对象是新宪法,并不只对科索沃的地位进行专门的投票表决。
任何国家都有制定宪法的权利,包括何时制定、如何制定以及生效程序,这都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完全
由塞国自主决定。
塞尔维亚在这时候进行全民公投来表决是否通过新宪法并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其过程也是合乎法定程序的,这也正是国家主权原则的具体运用。
第二,民主国家政治生活的通行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新宪法的起草没有阿族人的参与,是否就不合法了呢?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会议和重大文献的起草,都会有应到者未到的情况,民主程序也允许存在一定的缺席率,所以阿族的缺席并不会必然导致宪法起草的无效和违法,相反这正是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难道阿族缺席塞尔维亚就不发展不前进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2.从国际法律文件的角度来看
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除了涉及到国内宪法的层面外,还涉及到国际层面的法律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
而且该决议具有国际法渊源的性质。
王铁崖教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国际组织的决议等文件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法的渊源,而只有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才有此可能。
它们或者反映着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或者体现着正在形成国际法中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普遍性国际组织,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重申全体会员国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及该区域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
这正体现着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原则又是国际法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所以该决议是国际法的渊源,具有国际法上的法律效力。
也正是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违法的依据之一。
3.从民族自决原则来看
以上分析阐明了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无论从国内法层面还是从国际法层面来说都是违法的。
不过,可能有人会以民族自决权为理由对我们的上述论断提出质疑。
因此对这个容易引起模糊观念的地方有必要花点笔墨予以澄清。
“民族自决权”,又称民族自决原则,首次对民族自决权作全面论述的是列宁。
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上所谈的民族自决,除了政治自决,即国家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外,不能有什么别的意义。
”显然列宁的这些话是针对民族压迫、民族剥削、民族侵略讲的。
那么科索沃独立是否是在行使民族自决权呢?笔者认为民族自决权不适用于科索沃事件。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产生它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通过上文对民族自决原则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民族自决理念提出的本意就是摆脱外来民族的压迫,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自主的决定本民族的命运。
可见,民族自决原则仅适用于反对外国奴役和殖民压迫。
离开了这一前提条件,就谈不上什么民族自决。
因此科索沃事件上没有适用民族自决权的空间。
科索沃问题虽然也有民族矛盾,但它仅限于一国之内的民族磨擦或民族纠纷。
参考文献:
[1]曾令良.《21世纪初的国际法与中国》[m].武汉: 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5年3月
[2]杨泽伟.《主权论——国际法上的主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邓正来.《王铁崖文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年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6]柯静.《科索沃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j].《国际论坛》,2006年11月第8卷第6期
[7]石渝.《宪法公投拴住科索沃?》[j].《世界知识》,2006年22期
[8]和静钧.《科索沃独立的可能路径》[j].《世界知识》,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