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洛氏四联症病例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3
法洛氏四联症21例临床诊治分析目的总结法洛氏四联症患者21例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法洛氏四联症行一期根治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右心房+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加宽右室流出道,补片闭合室间隔缺损,合并畸形者行同期整形手术。
结果近期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的情况良好,术后的心功能明显要优于术前。
结论对法洛氏四联症患者行一期根治术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减少对身体的损害,增加患者的预期寿命。
标签: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先天性心脏病Fro s quad disease treatment analysis 21 cases ZHONG Cheng-Hua,CHENGui-chou.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Yangjiang City,Yangjiang 5295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1 tetralogy of fallot patients.Methods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21 cases of tetralogy of fallot patients who treated by one stage radical resection from July 2005 to December 2010.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ight atrial and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incision,widen the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closur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by patchs,Malformations underwent plastic surgery over the same period.Results1 patients recent death,death in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after surgery.The remaining patients in good condition. Post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surgery.ConclusionsThe patients of tetralogy of Fallot underwent a radical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it also can reduce physical damage and increase the life expectancy of patients.[Key words]Tetralogy of fallot;Radical correction;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 又称发绀四联症,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紫绀型心脏病的70%~75%[1]。
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42例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共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40岁,平均年龄10.8岁,其中14岁以上者10例,体重12~60kg、Hb 140~260g/L,Hct 0.45~0.85;全部病例均有紫绀,均有活动后喜蹲踞史,有晕厥史者12例,有明显杵状指(趾)者39例;全部病例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室间隔缺损直径 1.3~3.0cm,其中嵴下型VSD39例,嵴内型VSD1例,干下型VSD2例,主动脉骑跨25%~70%;心电图检查均提示有右心室肥厚,胸片显示双肺血少,心影呈靴形。
单纯漏斗部狭窄12例,漏斗部狭窄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瓣环狭窄30例。
合并冠状动脉走行异常1例,房间隔缺损1例,卵圆孔未闭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2 手术方法本组42例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均采用膜肺氧合器。
心肌保护采用4℃冷晶体停跳液或冷血含钾停跳液,每隔30min灌注1次。
41例行法四根治术,1例行减状手术。
42例均采用右室流出道切口,切断或切除增厚的隔束和壁束肌肉,疏通右室流出道,41例采用间断+连续缝合绦纶片修补VSD,1例法四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者因房室瓣完全共瓣,无法修补缺损,仅作右室流出道疏通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
全部病例均采用自体心包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其中30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12例不跨瓣环补片,同期缝闭ASD 和未闭卵圆孔,1例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者予以清除VSD边缘和三尖瓣叶上的赘生物。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7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4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6~80h,平均为22h。
3 结果40例痊愈出院,1例法四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者,仅作右室流出道疏通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术后缺氧症状明显改善,紫绀消失,氧饱和度达97%,好转出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5例,其中1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2.38%;其余4例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补充血容量和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手术中缝合皮肤切口下端时缝针刺入过深,伤及左肝外叶致腹腔内出血,术后次日血压不稳定,并出现腹胀、行腹腔穿刺抽到暗红色不凝固血液,于术后次日晚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不凝固血性液约800ml、左肝外叶有一针眼样出血点,行褥式缝合一针止血,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38例分析标签:法乐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根治术法乐氏四联症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在紫绀型心脏病中居于首位[1]。
非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约25%的患者死于1岁以内,40%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95%死于40岁以内[1]。
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自然寿命平均为12年,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巧的提高、术后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术[2]。
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法乐氏四联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30岁,平均(10.5±5.1)岁。
全组病例均有杵状指(趾)和不同程度的紫绀,活动耐力差,喜蹲踞,5例有晕厥史,1例有脑脓肿病史。
体检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收缩期吹风性喷射型杂音,20例伴有收缩期震颤。
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
胸片示靴形心,肺血少,心胸比率0.46~0.65(平均0.54±0.10)。
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骑跨、大室缺、右心室肥厚、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为干下型者8例,嵴下型者30例。
血红蛋白为128~284g/L,红细胞压积50%~70%,血氧饱和度70%~90%。
全组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10例同时行右心室造影检查。
本组合并卵圆孔未闭者5例。
1.2 手术方法取前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鼻咽温控制在26~31℃,阻断升主动脉,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跳液,心包腔内放置冰屑。
常规行右房及右室流出道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片拓宽右室流出道,瓣环狭窄或肺动脉主干狭窄者跨瓣补片,合并其他畸形给予相应处理。
2 结果主动脉阻断(60~90)min,平均(75±7.5)min,体外循环时间90~150min,平均(110±25)min。
《儿童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病史资料】患儿,女,2 岁。
因咳嗽、气促2天,突发发绀伴惊厥入院。
2天前,患儿因受凉后咳嗽、流涕,自测体温~℃。
服感冒药后发热好转,但咳嗽症状仍无缓解,且伴气促且活动后加重。
入院前2h因频繁剧咳后,突然出现发绀,反复抽搐2 次,每次持续约半分钟,抽搐停止后呼之不应。
否认有尿便失禁,否认病前有异物吸入史,病后无呕吐,大小便无异常。
患儿在婴儿期,剧烈啼哭或食奶后常出现口唇发绀,平素常多汗,睡眠易惊醒,学步走路较正常婴儿迟4~5 个月,且活动耐力差,活动量增加后常呈喘息状。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但从未得到明确诊断。
母乳喂养,喂养时间长达1年半,从未添加服用鱼肝油及钙片。
父母亲无哮喘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脉搏192次/分,呼吸74次/分,血压74/56mmHg,体重8g。
发育、营差,消瘦,呼吸急促,轻度鼻翼扇动及三凹征,易躁动。
脉细数。
头颅呈方形,前囟未闭合,约,双瞳孔直径,光反应稍弱。
口唇发绀,颈软,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
轻度漏斗胸,双肺呼吸音粗,散在中细湿性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192/min,节律整齐,心音低钝。
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粗糙,向右侧腋前线传导,无心包摩擦音。
腹平软,肝剑下F3cm,肋下1cm,质软,脾未扪及。
指趾端发绀,无杵状指趾,四肢温暖,双下肢无水肿。
双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末引出。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68g/L,RBC7X 10"/L,血细胞比容72%,WBC 10"/L,,。
尿常规一。
2胸片:左心腰凹陷,心尖圆钝上翘,主动脉结突出,呈“靴状心”。
肺野血管纤细。
3心脏彩超示:右心大小比例占优势,左房正常高值,室间隔与主动脉市前壁连续中断,可见回声失落约7mm,探及双向过隔血流,主动脉近似骑跨状,肺动脉主干内径5mm;主肺动脉内探及花色明亮高速血流信号。
大龄法洛氏四联症患者术后并发残余漏1例报道威海市立医院患者,男,60岁,反复心悸、气短2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房颤心律,96次/分,胸骨右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
无杵状指。
2015.5.20心脏彩超示镜面右位心,肝左位,左房54mm,左室舒张末52mm,收缩末36mm,右房72*47mm,主动脉瓣下型室缺,回声脱失24mm,左向右分流,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狭窄,最窄处16mm,肺动脉流速4.08m/s,心包少量积液。
2015.11.22心脏彩超示心脏大小无明显改变,室水平探及左向右为主的双向分流。
2016.1.9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取右房及肺动脉切口,取等大涤纶补片,间断修补室缺,切除右室流出道肥厚心肌,扩大肺动脉瓣环,手术顺利。
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控制心室率,血小板下降,80*10^9/L,直接胆红素及总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100umol/L,患者尿色深,呈暗红色,术后第3天,血小板50*10^9/L,总胆红素147umol/L,术后第6天,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脏大小较术前回缩,室间隔补片周围可见2cm线状过膈血流信号,右室流出道无狭窄,术后第9天,总胆红素开始下降。
患者无明显不适。
残余漏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量少者,可无临床表现,严重时有溶血、血红蛋白尿、心衰等表现。
多普勒超声可确诊。
残余漏的主要原因有[2]:(1)缝合不牢靠。
(2)打结过紧造成组织撕裂。
(3)补片小,缝合张力大。
(4)转移针缝合不正确。
对于残余漏的发生,预防是关键。
参考文献:[1]吴清玉,心脏外科学.200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741.[2]Alonso,A.,B.C.Downey and J.T.Kuvin,Uncorrected tetralogy of Fallot in an 86一year―old pat ient.Am J Geriatr Cardiol,2007.16(1):P.38-41.。
成年人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张凤伟;邢西忠
【期刊名称】《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1
【摘要】目的总结46例成年人法乐氏四联症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经右心房-肺动脉径路修补室间隔缺损和疏通右室流出道.31例行跨环补片,10例行肺动脉加宽补片,5例行肺动脉瓣切开.结果全组无手术早期死亡,平均住院16d,病人均康复出院.随访1个月~5年,1例病人因心律失常于术后第14个月死亡,其他病人心功能良好.结论成年人法乐氏四联症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满意的根治性治疗;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通过右心房-肺动脉径路实施根治性手术简单、安全、可靠.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张凤伟;邢西忠
【作者单位】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成年人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J], 陈志强;赖颢;陈昊;蒋振斌;王春生
2.法乐氏四联症伴左肺动脉缺如的外科治疗和预后:附13例报告 [J], 曹鼎方
3.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附102例报告) [J], 郑晓舟;张广福;姜冠华;梁家立;
杨哲
4.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临床应用研究(附654例报告) [J], 李凡东;张广福;姜贯华;梁家立;张维清
5.法乐氏四联症52例外科治疗报告 [J], 黄洁健;罗贵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例汇报患者xx,女,25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门诊于2014年11月5日以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收住我科。
现病史:患者出生后查体发现心脏杂音,行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征,未予进一步治疗。
患者活动后嘴唇青紫,呼吸困难,有蹲踞现象,平素易患感冒。
曾于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行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二尖瓣返流(轻度),主动脉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重度)。
曾于山东省立医院行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现为手术治疗来我院,11月5日门诊以“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收入我科。
体格检查:查体:患者T:37.2℃,心率9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67mmHg。
青年女性,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检查合作。
四肢皮肤无瘀斑,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发育正常,毛发分布均匀,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口唇略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心肺查体见专科所见。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会阴及肛门拒查,脊柱无畸形,四肢无畸形,双手呈杵状指,双下肢无水肿。
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膝腱反射正常,腹壁反射正常。
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
专科所见:口唇略紫绀,气管居中,双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
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未触及抬举样搏动,无隆起及凹陷,心界无扩大,心率94次/分,节律规整,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四肢外周动脉搏动正常,无股动脉枪击音,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胸部正侧位片示:双肺纤维灶。
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或法四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狭窄(重度)并返流(轻度),左肺动脉走形异常。
肺动脉CTA检查示: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左肺动脉局限性狭窄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不齐,2、心电轴右偏,3、P波高电压,4、右室面高电压。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20141106):红细胞计数8.78 ↑10^12/L,血红蛋白174.0 ↑g/L,红细胞压积0.615 ↑。
入院后治疗入院后第一、二天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精神可,无特殊不适主诉,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给予Ⅱ级护理,普通饮食。
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备手术。
测四肢血压,血氧:左上肢血压103/62mmHg,血氧90%,右上肢血压110/67mmHg,血氧91%,左下肢血压114/70mmHg,血氧88%,右下肢血压116/72mmHg,血氧89%。
入院后相关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疾病相关知识缺乏(1)给患者大体讲解他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原因临床表现)。
(2)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第二天早上抽空腹血的注意事项及其他检查的地点时间等)。
(3)提醒其注意休息保暖,预防感冒。
(4)多饮水:防止血液过于浓缩以致脱水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诱发缺氧发作2、焦虑(1)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及治疗环境,减轻其对环境的陌生感。
(2)及时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说出相关顾虑,并给予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
入院后第五天患者诊断明确,各项检查完善,于11月1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法四根治术。
术前相关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手术相关知识缺乏讲解手术方式及所需时间,讲解手术的优点,及一些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术后入心外监护室(监护室病房环境、治疗环境及探视制度)。
2、术前相关准备(1)护理准备:遵医嘱抽血,送输血科行交叉配血实验,为手术做准备。
遵医嘱行抗生素皮试,皮试结果出来后及时报告医生(该患者头孢替安皮试阳性),根据皮试结果执行相关医嘱。
给患者准备手术相关物品,如水封瓶,胸带,止血钳及术中药品。
(2)患者准备:给患者讲解术后在监护室的注意事项,配合治疗,争取及早拔管。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气、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讲解示范)。
(3)物品准备:嘱患者家属准备好术后需用的相关物品(有刻度标识的水杯,湿巾,卫生纸,浴巾等)入院后第六天11月10日早8:00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法四根治术,于下午1:40安返心外监护室。
患者入监护室的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1、呼吸道管理 1)实行辅助通气。
2)密切检测呼吸机的各项参数。
(分钟通气量、气道压力、吸入氧浓度、呼吸次数、潮气量等)。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次数不要过频,设法在吸痰过程中使病儿充分镇静,防止躁动。
4)鼓励病人在床上或早期活动,早期活动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
并且听诊双肺呼吸音。
2、观察心纵引流的量及性质 1)每小时测量并记录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3)保持引流管的通畅4)有无活动性出血及心包填塞表现5)找出出血的原因3、密切监测心律、心率变化1)心率监测2)血压监测3)体温监测 4)CVP监测:法四患者术后需要保持略高的CVP,因为法四患者术前存在肺动脉狭窄,术后可能会发生肺动脉挛缩,肺循环阻力较高,只有保持略高的CVP,才有利于右心室的血液射入肺循环系统,从而保证正常的肺循环,进而保证正常的血压。
因此法四的患者术后需要保持一定较多的血容量。
4、循环功能的维护 1)心功能差,用多巴胺。
但在维护心功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调整血容量,使病人的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维持在一个最佳状态,观察用药效果。
2)注意观察外周末梢循环及血压低、心率快、脉细弱、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尿少等低心排征象。
3)严格控制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5、精神、神经系统监测注意精神、神经系统的观察,主要是意识、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的异常,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结膜有无水肿,机体肌张力等。
6、尿管的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注意观察尿量有无浓缩、浑浊、血红蛋白尿、血尿,准确记录。
入院第九天(术后第三天)上午10点由监护室转病房,双鼻塞吸氧6L/min,心电监护:窦性心律,心率109次/分,血压96/67mmHg,给予多巴胺6ug/kg/min 泵入,付肾0.02ug/kg/min泵入。
24h总入量2110,总出量2630ml (引流530ml)术后监护室转病房后的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1、低排血量综合征病人由于术前肺血减少和左心室发育不全,术后易出现低排血量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心率快,少尿,多汗,末梢循环差,四肢湿冷等。
(1)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严格记录出入液量,并注意保暖。
(2)给予多巴胺持续泵入,严密监测血压,维持血压稳定。
2、低效性呼吸型态(1)持续双鼻塞吸氧6L/min,以改善缺氧症状。
(2)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通过辅助排痰措施(讲解,示范,胸部扣击方法,注意事项及时间,)以促进痰的排出,加强深呼吸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
3、引流管的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
(2)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
(3)定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逆行感染。
(4)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
若脱出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5)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定时更换体位,以便液体排出。
(6)遵医嘱给于抗生素,以防感染。
4、维持有效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法四患者术前存在肺动脉狭窄,术后可能会发生肺动脉挛缩,肺循环阻力较高,只有保持略高的CVP,才有利于右心室的血液射入肺循环系统,从而保证正常的肺循环,进而保证正常的血压。
因此法四的患者术后需要保持一定较多的血容量。
但仍应严格控制患者的出入量,每天记录(讲解记录方法),以防止血容量过多,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衰。
若血容量过多,应遵医嘱给予速尿静推,同时根据血钾情况给予补钾,以防血钾过低。
5、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输液装置,穿刺伤口隔日更换敷料贴一次,标记更换日期及时间。
若污染或有血迹,立即更换。
(2)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导管是否通畅。
(3)每日输液前回抽,检查管路是否通畅。
输液结束后,用1%肝素盐水3~5ml经肝素帽注入导管并用无菌纱布包裹,以防止导管内凝血,避免导管污染。
6、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易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改善就餐环境,少食多餐,避免过量进食加重心脏负担。
同时指导病人规律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入院第十二天(术后第六天)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特殊不适症状,因昨日胸腔引流淡红色液体10ml,查体示术后恢复良好,拔除引流管,复查血细胞分析,红细胞计数5.62 ↑10^12/L,血红蛋白125.0 g/L,红细胞压积0.412 ,继续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
停付肾静脉泵入,持续多巴胺泵入,血压维持在88-117/50-79mmHg,继续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
拔管相关问题及护理措施1、拔管指征:置管引流48-72 小时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逸出且颜色变浅、24 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即可终止引流,考虑拔管。
2、协助医生拔管: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其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固定。
3、拔管后观察:拔管后24 小时内应密切观察病人是否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患者住院26天,治愈出院。
出院宣教1、术后休息:先心病手术后宜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
但术后3~6个月应避免剧烈活动(婴幼儿病人睡觉时尽量避免侧卧位,以避免形成鸡胸),一般术后3~6个月可开始上学或工作。
2、营养调理:应注意补充营养,一般没什么特殊禁忌,但应食用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饮食不可过饱,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服用药物: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出院后可能需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的强心、利尿药。
用药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等,并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换药。
4、术后复查:出院一个月内最好复查一次。
复查内容常常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有时还需要查血常规及电解质,出院后3~6个月再复查一次。
法洛氏四联症一、概述法洛四联症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居首位。
其基本病理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法洛四联症患儿的预后主要取决定肺动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重症者有25%~35%在1岁内死亡,50%病人死于3岁内,70%~75%死于10岁内,90%病人会夭折。
主要是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继发性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