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1-20是十字数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数字。教学这些数字,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重难点。

重点1:数字的基本概念

11-20是从1开始的两位数。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两位数的构成,即个位数和十位数。通过比较个位和十位的值,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小关系。教师可以用具体的物品,如十根棍子和个别的钱币,帮助孩子们数数并理解11-20的概念。

重点2:数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比较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11-20数的大小关系。比如,可以与10进行比较,向孩子们解释11-20是从10开始增加的。可以用物品,数字卡片或触觉模型等教具,让孩子们从中感受数字的增长规律。

重点3:数的读写练习

对于11-20的数,接触到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孩子们在读写这

些数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帮助孩子们熟

悉这些数字的发音和书写。可以通过朗读数字并写下数字,并进行多

次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

重点4:数的分解和合成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将11-20的数进行分解和合成。比如,

教师可以用练习题目,让孩子们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和十位数

的和,也可以让孩子们将两个位数的数合成为一个整数。通过数的分

解和合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的构成和数的运算规律。

难点1:11和12的英文读法

在11和12这两个数字中,英文读法与其他的数字发音不同。可

以通过游戏、歌曲或配有图像的学习资料,帮助孩子们记忆和掌握11

和12的英文读法。

难点2:对于大小关系的理解

孩子们可能会困惑11-20的数与其他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数

的比较和排序练习,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大小关系的理解。可以使用不

同的教具和材料,让孩子们自己进行排序,并解释自己的排序规则。

难点3:数的读写记忆

由于11-20的数字接触较少,孩子们可能会在读写过程中出现混

淆或记忆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正确的模型教学方法和大量的练习,

帮助孩子们熟悉和记忆这些数字的读写方式。

难点4:数的分解和合成的运算思维

对于孩子们来说,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和十位数,或将两

个位数的数字合成为一个整数,可能是一项相对较难的任务。可以通

过具体的物品,数字卡片或使用层级结构图,帮助孩子们练习和理解

数的分解和合成的运算思维。

总结:

教学11-20的数是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数字,培养数学思维能

力的重要内容。通过重点的教学,孩子们可以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提高读写数字的能力,并培养数的分解和合成

的运算思维能力。通过难点的教学,可以解决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困惑和困难,确保他们对11-20的数有深入的理解和正确的掌握。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1-20是十字数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数字。教学这些数字,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重难点。 重点1:数字的基本概念 11-20是从1开始的两位数。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两位数的构成,即个位数和十位数。通过比较个位和十位的值,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小关系。教师可以用具体的物品,如十根棍子和个别的钱币,帮助孩子们数数并理解11-20的概念。 重点2:数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比较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11-20数的大小关系。比如,可以与10进行比较,向孩子们解释11-20是从10开始增加的。可以用物品,数字卡片或触觉模型等教具,让孩子们从中感受数字的增长规律。 重点3:数的读写练习

对于11-20的数,接触到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孩子们在读写这 些数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帮助孩子们熟 悉这些数字的发音和书写。可以通过朗读数字并写下数字,并进行多 次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 重点4:数的分解和合成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将11-20的数进行分解和合成。比如, 教师可以用练习题目,让孩子们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和十位数 的和,也可以让孩子们将两个位数的数合成为一个整数。通过数的分 解和合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的构成和数的运算规律。 难点1:11和12的英文读法 在11和12这两个数字中,英文读法与其他的数字发音不同。可 以通过游戏、歌曲或配有图像的学习资料,帮助孩子们记忆和掌握11 和12的英文读法。 难点2:对于大小关系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欢迎王老师给你们上课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小恐龙)今天,小恐龙可开心啦,它要在森林里造一座自己的房子。它跑呀跑呀,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哎,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有11只蝴蝶,12朵小花,15个苹果) 生:有蝴蝶、苹果树、小花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数数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 师:你能用小棒把它们的数量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摆什么东

西的数量? [评析: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恐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小组讨论,在展板上摆小棒,摆好后贴在黑板上。 师:(指其中一块)你们能看出他们摆的是什么东西的个数吗?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们组摆的是小花。我们用了4种摆法:根6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还有把10根摆在一起,旁边再摆2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他小组是怎么摆的?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吗?请其他小组上来介绍。 师:各小组想的都不错。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并向大家介绍,既强化了学生对十几的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师:那么这10根小棒也要一根一根地数呀,如果这10根就在一起,我们拿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捆起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数出10根小棒,拿出小皮筋捆一捆。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了,现在是几个十?生: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 [评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师:图中还没摆过的物体的数量你能摆出来吗?摆摆看。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摆一摆。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摆出13。 师:你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的是十几?楚怎么摆的?师: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摆的是多少?(出示课件,用小棒摆出19根) 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9根小棒右边又飞来1根)发现了什么?后面的9根小棒,如果再添I根,是多少根,你会想到什么?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1-20的认识》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

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教育。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数打基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了解10以内数和11~20 各数之间的联系。再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 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4)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不要求学生去记,有初步印象即可。 (5)教学时能放手的要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 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理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持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行学习。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理解数的数序。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数出11-20各数,理解各数并能准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课堂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那是谁? (课件演示:喜洋洋) 生:喜洋洋。 师:是啊,今天喜洋洋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呢。喜洋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小星星。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星星有几颗好吗? 生:好。 (课件演示:喜洋洋一颗一颗地拿出小星星) 生:1、2、3、4、5、6、7、8、9、10… 师:喜洋洋手里还有小星星呢,看来我们只学了0—10的数还不够,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理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玩小棒,学方法

(1)师:小朋友,我们继续数一数喜洋洋手里的小星星吧。(课件显示) 生:11、12 师:喜洋洋给我们带来了12颗小星星,那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小棒代替,数出相同数量的小棒呢?请小朋友们把小棒数出来放在桌子上,大家数出了几根呢? 生:12根。 师:大家桌子上都是12根小棒,那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来有12根呢?请大家摆一摆。 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请不同摆法的学生在投影仪中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师:电脑老师也想出了办法,我们来看一看它是怎样摆的。跟小朋友们的摆法是不是一样。 课件出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解释:数学中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表示10根。 师动态演示:10根扎成一捆。 请小朋友也来学一学,我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一捆。不会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协助。 师:看来碰到十几根小棒时,先要把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能够一眼看出来有几根小棒了。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1捆里有几个一呢? 生1:一捆里有10个一。(教师板书10个一) 师:那这1捆又表示几个十呢? 生: 1个十。(板书1个十) 师:所以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齐读) 2、组成: 师:(添上2根)现在是几? 写作 12 读作十二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11~20的基本阅读、认识、书写和大小比较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对11~20进行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字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感受数字和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对11~20进行认识和书写,并进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11~20数字的认识、书写和大小比较。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1. 11~20的认识和书写: 通过数字卡片、数码图片、图片卡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11~20的数字,并进行书写。要求学生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书写顺序和正确性,同时注意数字书写大小的规范性。 2. 11~20的大小比较:

通过数字比较卡片、数字排序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字大小进行排序,并能够比较大小。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 热身阶段(5分钟) 通过一些适当的数字、图形、比较大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比如:进行数字口算练习,看看谁能率先回答出来。 2. 正文阶段(30分钟) (1)认识11~20的数字: 教师首先拿出数字卡片,分为11~15和16~20两组,让学生看数字卡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数字。然后,教师放出数码图片、图片卡片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并说出数字。最后,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数字的书写。 (2)比较大小: 教师通过数字排序练习,教学生如何进行数字大小比较。首先,拿出数字比较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然后分组进行数字排序练习,组之间进行小比赛。 3. 练习活动(15分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 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材通过数一数学具到摆一摆小棒,引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明白10个一就是1个十,11~19各数里面都有1个十和几个一,20就表示2个十,再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序,让学生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有了清晰的了解。练习题中数数、读数、填数让学生感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开放性的填数让学生不仅对20以内数的大小认知透彻,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长久,前面学习到的1~10的认识与加减法更多的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完成的。低年级学生的

认知结构是从感知到理解,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有趣同时又有意义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开放思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圣诞快乐的英文歌曲) 师:听到这首《圣诞快乐》,大家都知道圣诞节马上到了,圣诞老爷爷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礼物吗?(课件出示书本73页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屏幕出示:11张水果卡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 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几根? 学生:猜。(10根、12根、…) 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 生:数 师:让学生数12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 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 生:捆小棒。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出示例2:11、15说说各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出示19(一个十和几个一),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20)现在又够10根,怎么办?(捆成一捆)几个十?(2个十) 让学生拿出20根小棒捆捆。(明白10根要捆成一捆) 师:“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

小学数学_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 — 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核心知识点】认识11——20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以及计数单位“个”、“十”。 【前置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数的大小。 【后继地位】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乃至更大的数,为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认识数位“个位”、“十位”以及计数单位“个”、“十”,知道各个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构建过程,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务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一”、“十”的概念。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 师:好多同学去海边了,看,老师也带来了一幅大海边的图片。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在喂海鸥。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几只海鸥? 2、学具操作,探究问题 (1)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①数一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生:11只。 师:你去前面给大家数一数! 生:1只、2只、3只……11只。 师:你数得真仔细,谢谢你! 他是一只一只数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两只两只数的,2只、4只、6只、8只、10只、11只。师:看来,不管是几只几只数,都是11只海鸥。 ②摆一摆。 A.用小棒表示11。 师:下面我们用小棒来研究研究11吧。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1只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来表示这些海鸥呢? 生:11根。 师:用你的小棒摆一摆。(一生上台摆) 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摆法,你摆了多少根? 给大家数数看。

《认识11-20》各数单元分析

认识11-20各数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直观地认识“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知道 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饿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1-20各数,内容分三段编排。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 第82页例题首先教学计数单位“十”,接着教学12的含义,然后教学其他十几的数和20。小棒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学具。 (1)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象地展示了“一”和“十”的关系:10个一是1个十。 (2)十几都是1个“十”和若干个“一”合成的数。 (3)向其他数展开分两个层次,先是其他十几的数,再是20。 2.在“小棒表示的数算珠表示数写出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整数采用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数位和位值都是计数法的要素,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第80页例题在教学写数的时候,让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11-20各数及其大小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快速认识11-20各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 1. 11-20各数的认识; 2. 11-20各数大小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快速认识11-20各数。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言,增加课堂气氛;

3. 游戏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 2. 教师问答:请问你们有多少人知道11-20各数?谁会快速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讲授: 1. 教师介绍11-20各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记住这些数; 2. 教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11-20各数大小的规律及其大小关系; 3.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和图片来展示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互动讨论: 1. 小组讨论:老师让学生自由分组,让每组讨论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并让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2. 互动问答:让学生互相提问,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 四、游戏:

1. 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巩固并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2. 听音配对:老师播放数字音频,学生根据音频快速辨认数字,然后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完成配对任务。 五、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强调11-20各数的认识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这节课对他们的启示和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11-20各数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自行设计一道习题,让同桌完成,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讲解。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2. 教师应该注重独立思考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发挥个人优势,并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3.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实用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认识11~20各数》分析

《认识11~20各数》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73——P75页的第六单元《11——20各数认识》中的例1——例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对读数、数数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的一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的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发展数感”。《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加法、减法做好准备。其教学内容可分为数的概念建立和数的运算以及综合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三部分。第一部分:数概念建立: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共3个例题。例1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从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2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3教学写数,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第二部分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的认识,也安排了3个例题:例4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棒)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例6就是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并运用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对象是刚升入小学的一年级孩子,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知识储备却并不少,他们都能熟练地从1数到20,并会比较每个数的大小,但是对数的组成却不甚理解。不过,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比较大小,这些都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同时我将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自己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并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完整回答问题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为以后学习100以内的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2、知道11~20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奖励贴”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②10根小棒并排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③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根小棒放在右边。 (3)学生交流与评价(大家欣赏哪种摆法)。 2.利用学生资源,深入理解数的组成。 (1)学生和教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读“十”。 (2)明确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3.借助学习经验,自主探究12~20数的组成。 (1)认识12。 师: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两人一组边摆边说,12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2)认识13~19各数。 学生自主摆小棒,并记录个数的组成。 (3)总结11~19各数,这些书的组成均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 (4)认识20.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清楚看出是20根?(预设) ①10根捆成一捆放在左边,10根并排小棒放在右边。 ②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P73-74)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二、说学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针对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情况,我设立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 2.通过“尺子图”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五、教学难点: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六、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以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二)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技能目标:1、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2、通过摆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性目标:1、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1、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要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要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一根一根地添上去。数到20时,要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就是20。在数完11~20各数以后,要使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数的理解,另一方面为读数、写数打下基础。 2、在教学例3数的顺序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出10以内的数,然后再让学生接着读,这样就能把10以内的数与11~20的数联系起来。然后,可以结合看直尺上的数,向学生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3、在读、写数的练习时,还希望注意以下几点。(1)读数时,只要求学生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得整齐匀称,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3)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十进制的使用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_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76——7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领你们到海边去看一看,好吗? 教师出示:“海鸥回来了”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看到图,你想知道什么?提出你们的问题。 学生看挂图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生自己数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并汇报自己的结果与过程。教师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教学认识11和数位 (1)、如果用一根小棒表示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多少根小棒?同学们快来摆一摆,摆完后并观察小组内各同学摆得是否与你的相同?若有不同,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体会比较可能想到把10根放在一起,1根独放,这样便可以一眼看出11根。 教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出10根在一起,1根独放的结果,加深学生的认识。 (2)、学生看着展示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10根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十位”。十位表示有几个十,这1根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4)、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拔珠表示,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教师最后总结: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拔1个珠子,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拔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 (5)、教学“1”的写法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1个一,在个位上写1。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较好的展示给学生们,其余同学模仿书写。 3、教学认识19 我们来看“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学生可以数一数,摆一摆,拔一拔。然后分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意见,讨论怎样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只海鸥?”那就写出来,教师指导学生练习“19”的书写, 4、教学20的认识 刚才天空中有19只海鸥,现在又飞来一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鸥呢?学生数一数,答20。那20,我们应怎样摆,怎样拔?学生操作。可能出现1个十和10个一组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个珠,而在个位上拨10个珠,也可能出现在2个十放在一起,或要计数器的十位上直接拨2个珠,这样教师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找出最快最好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小组内拨珠比赛,一个小朋友说11、12……20,其余小朋友拨珠。 2、找朋友。教师发给学生数字卡与1个十和3个一,8个一和1个十,2个十,1个十和6个一,1个十和1个一,分组活动找到自己相同的朋友。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还想了解什么?请学生上台说一说,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十位1捆 1根 个位 2 0 1 1 2个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