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1

一、对教材的熟悉、理解与把握

各数的熟悉》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熟悉了10以内数的根底上进展的,它是认数的连续和进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局部的,而要想把握这些学问,首先必需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殊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假如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效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识又憧憬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到达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展估量,初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量是否精确。并在此根底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展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终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讲解,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当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熟悉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展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

并通过11进展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由于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提醒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熟悉

首先让学生观看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学问对个位的位置进展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展理解,并在此根底上讲解20 的写法。

3、稳固练习

本节课的稳固练习都是围围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展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挨次进展推断。

三、教学特色

布鲁纳强调:数学学问不是一个简洁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受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熟悉》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

各位领导教师指正!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以及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熟悉。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详细生活中捕获信息,发觉问题,经受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连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存解决问题的阅历,鼓舞学生敏捷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忙理解题意,数数才是解题的策略。

3重点难点

经受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熟悉了哪些数谁来数一数一起数一数。

2、加个要求数。

3、揭题看来大家已经能特别娴熟地数出20以内的数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例如6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喜爱大熊猫吗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队去动物园参观大熊猫,那么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一起去瞧瞧。

2、捕获信息,读懂题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谁能说说,在这些发觉中和我们数学有关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丽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师那从“小宇排在第10”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从“小宇排在第15”这个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师课件出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谁能说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注意学生读图训练,培育分析问题的意思和力量 )

3、独立思索,解决问题

(1)独立思索

(2)小组争论沟通

(设计意图注意学生思维力量的培育,同时培育孩子合作沟通的意识)

(3)动手操作,展现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思索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数一数

11 12 13 14

画一画

画一画的方法

4、回忆新知

刚刚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经受了哪几个步骤呢

三、稳固新知,反应练习

1、玩滑梯

2、坐车

四、拓展练习

看书问题思考比拟观看和前面学习的排队问题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进一步敏捷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唤起更多的生活阅历)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解决的呢首先要找准信息,看清晰数学问题,在解决两人之间有几人时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这样的问题,盼望同学们能利用今日所学的学问去解决,同时记得在公共场所要文明排队,下课。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3

导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熟悉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熟悉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加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初步的数感。

导学重点:

在详细情境中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导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导学预备:

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看情景图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的课本,翻到第5页,看这页有什么?翻到第8页,第12页,......同学们请翻到68页,今日,我们就学习一下这一页上的数学学问。

师:同学们看,这一页上有一幅漂亮的图片,认真观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预设1:沙滩上有一些海鸥。

生预设2:岩石上也有海鸥。

生预设3:海里有小帆船。

生预设4:还有许多小朋友。

二、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师:依据你们的观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预设1: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2: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预设3: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生预设4: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一边提出问题,教师一边把问题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分分类。海里有多少只帆船?

生:3只。

师:这个“3”是我们以前学的。

(把“海里有多少只帆船?”这个问题拿到黑板的一边)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在解决之前,你来猜一猜沙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天上大约有多少只海鸥?岩石上呢?小朋友大约有多少个?(每个问题2~3个学生来估量)

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师:我们先来看看沙滩上究竟有多少只海鸥?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生预设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预设2:我是2个2个数的……到大屏幕上数一数。教师评价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把海鸥换成小棒,对应着摆一摆。

师巡察,找不同的摆法。

师:(学生汇报,把学生不同的摆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现)同学们,通过刚刚数一数、摆一摆,你发觉那种方法最直观?让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是11根?

师:教师用小棒摆出了11,和教师一起数数吧!同学们的声音真嘹亮!看!教师把这10根小棒圈了出来,把一个小棒放在一边,同学们看,假如把这一个小棒看作1,那这是个小棒组成了几个十?也就是说:10个一组成了1个十。教师把这十个小棒捆在一起,这是一个十,这是1个一,那他们组成了11,也就是说: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让学生摆出1214根小棒。

出示(计数器)我们也可以用计数器表示11,(师拨)首先,我在1个十所冲着的位置下面拨了一颗珠子,这“1个十”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特地用来表示有几个十。我又在1个一所冲的位置上拨了一颗珠子,这“1个一”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个

位”,个位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同学们看,各位在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几位?十位是从右边数第几位?

师: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

师:现在同桌合作用你们的计数器拨一下11,这两个1一样吗

十位上1表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

师:再看其次个问题:沙滩上有几个小朋友?

生预设:13个!

师:数得很正确!那同学们能用你喜爱的方式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表示一下13吗?

生摆。教师教导,或写、或摆、或拨。

师:看教师使用摆小棒的方法摆的13,再加一根是多少?

再加一根......摆到20,同学们看,这些小棒是多少根了?那我们可不行以把他们也捆起来?现在两捆小棒,每捆小棒是10根,那同学们说这是几个十?也就是说几个十是20?那你会用计数器表示一下20这个数吗?

师:个位上特地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假如够了10个,就必需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来表示它。

师:同学们刚刚拨得很仔细,教师再给大家演示一遍,20里面有2个十,那我们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由于20的个位一个也没有,所以在个位上用0补位,这样20就表示出来了。

师:好了现在同学们看一看第三个问题,快数一下是多少个?刚刚我们是不是解决了?好!

刚刚我们学习的11-20这些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熟悉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师:刚刚同学们表现得很棒,我们来唱个儿歌休息一下好不好?

四、设计练习,达成目标

练习一、先圈出10个,再写出一共有多少个?

练习二、教师拨珠,学生说数1418191220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熟悉11~20各数。

教材地位:

“11-20各数的熟悉”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根底上,通过操作实践,观看思索、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帮忙学生学习新学问,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预备。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熟悉十位和个位,熟悉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娴熟把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拟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育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并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严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熟悉十位和个位,熟悉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娴熟把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拟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法学法:

1、创设学生熟识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看、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熟悉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沟通的方式去把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挨次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嬉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去稳固新学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预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翻开袋子,展现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依据学生的答复师赐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熟悉‘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遇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非常积极的。

二、供应探究时机,经受学习过程

1、明白问题,思索解决方案

师问:“刚刚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方法吗?”

这两个问题翻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争论,教师赐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最便利。 3、学习数位挨次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

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挨次。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育学生的类推力量,教学时我也没有把全部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根底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表达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熟悉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看、操作等活动,依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学问间联系的根底上,帮忙学生把握新学问。

6、在尺子上最简单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看预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稳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竞赛的活动、摆小棒的嬉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竞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

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

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嬉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一样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索: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后,让学生自由答复,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拟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展数的比拟。教师:庆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悉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把握20以内的数的挨次,会比拟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觉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究,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严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预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熟悉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挨次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情愿把你们写的数按挨次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日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熟悉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看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拟特别?

c.一起来看大屏幕,悄悄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

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连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争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13 14 18 19

谁能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隐秘?

3.熟悉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觉?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6.细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觉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看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拟特别?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觉了什么小隐秘?这些问题,教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索、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6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1-20各数的熟悉”这局部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熟悉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熟悉的根底,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预备。教材安排6个例题、三课时来完成“11-20各数的熟悉”这一目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熟悉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根底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忙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根底;例2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挨次和大小,初步培育学生的数感;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初步熟悉个位和十位,并在此根底上进展写数的教学;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印的减法口算;例5教学简洁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熟悉加减法中各局部名称。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学问制造了时机。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熟悉。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1、2、3、4、5、6题。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握20以内的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的读

出11~20各数。

2.通过操作讨论,初步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育估量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把握“11~20”各数的读法挨次和大小,是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熟悉水平的差异性特殊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肯定程度的进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

三、教学方法设想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熟悉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熟悉的桥梁。因此准备预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精确把握概念内涵。留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为一节认数、数数的概念教学课,我还准备在练习中安排估数环节,培育学生的估数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上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借助同学们都喜爱的机器猫,复习0~10各数。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3、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 难点:会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及相关知识,对20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乐,让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三、教法学法 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交流、迁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认识11-20间的每个数,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察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发展新知--课堂总结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打开书73页,播放视频,仔细观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数一数并填写表格。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你会读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光会数数不行,还要知道这些数的其他知识,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根据知识的构成板块分为两部分: 1、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同桌两人一组,先让学生动手摆10根小棒。师问生答中让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2)动手摆一摆1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摆的方法,寻找最优方法,10根捆一捆再来摆。问: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师领读。 (3)认15和20,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一下摆出15和20。 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熟悉教案篇1 一、对教材的熟悉、理解与把握 各数的熟悉》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熟悉了10以内数的根底上进展的,它是认数的连续和进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局部的,而要想把握这些学问,首先必需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殊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假如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效劳”。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识又憧憬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到达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展估量,初步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量是否精确。并在此根底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展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终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讲解,为了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当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熟悉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展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 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 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 “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呢?你是怎么知 道的? 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 四。…………. (3)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20根?(10根 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 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教育。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数打基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了解10以内数和11~20 各数之间的联系。再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 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4)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不要求学生去记,有初步印象即可。 (5)教学时能放手的要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熟悉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育同学的操作力量和语表达力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按挨次说一说,以前我们都熟悉了哪些数?(同学可能会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数出)谁能再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组和其次组一共有多少人?(两组人数不超过10) 假如让你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会数吗?(男生人数超过10)谁来试着数一数? 请一位同学数. 师:男生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熟悉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常 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熟悉 二、指导探究. 1.教学例1.【演示课件“数11~20各数”】 师:这是几根铅笔?(1根) 现在呢?(2根)……(始终数到10根) 10根铅笔要怎么样?(捆成一捆)

1捆是几根?(10根) 1捆就是1个什么?(1个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始终数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现在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 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开头始终数到20. 同学边摆小棒边数数,老师巡察.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1数到20吗? 同学试着从1数到20.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新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老师说数,同学用小棒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13、15、20) (2)数的读法. 出示例2的11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由于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读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读作什么? 分别出示例2的15图和20图 师:这个数呢?(同学先说数的组成,再读数.)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理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第84-85页 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持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行学习。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学会数数、读数、写数、理解数的数序。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地数出11-20各数,理解各数并能准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每人20根小棒,2根皮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课堂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那是谁? (课件演示:喜洋洋) 生:喜洋洋。 师:是啊,今天喜洋洋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呢。喜洋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小星星。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星星有几颗好吗? 生:好。 (课件演示:喜洋洋一颗一颗地拿出小星星) 生:1、2、3、4、5、6、7、8、9、10… 师:喜洋洋手里还有小星星呢,看来我们只学了0—10的数还不够,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理解)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玩小棒,学方法

(1)师:小朋友,我们继续数一数喜洋洋手里的小星星吧。(课件显示) 生:11、12 师:喜洋洋给我们带来了12颗小星星,那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小棒代替,数出相同数量的小棒呢?请小朋友们把小棒数出来放在桌子上,大家数出了几根呢? 生:12根。 师:大家桌子上都是12根小棒,那怎样摆,让别人一眼看出来有12根呢?请大家摆一摆。 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请不同摆法的学生在投影仪中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师:电脑老师也想出了办法,我们来看一看它是怎样摆的。跟小朋友们的摆法是不是一样。 课件出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解释:数学中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表示10根。 师动态演示:10根扎成一捆。 请小朋友也来学一学,我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一捆。不会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协助。 师:看来碰到十几根小棒时,先要把10根捆成一捆,这样就能够一眼看出来有几根小棒了。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1捆里有几个一呢? 生1:一捆里有10个一。(教师板书10个一) 师:那这1捆又表示几个十呢? 生: 1个十。(板书1个十) 师:所以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板书:10个一是1个十。(齐读) 2、组成: 师:(添上2根)现在是几? 写作 12 读作十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 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13 14 18 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认识11到20的教案优质6篇

认识11到20的教案优质6篇 熟悉11到20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椭圆形,依据生活阅历尝试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椭圆形的物体。 2、通过对圆形和椭圆形进展比拟,探究椭圆形的根本特征。 3、能积极地参加操作活动。 活动预备: 1、教具:椭圆形和圆形彩色纸片各一张。 2、学具:幼儿人手两张圆形、椭圆形纸。 幼儿用书地18页,19页,彩色笔若干,各种几何图形以及胶棒。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熟悉椭圆形。 教师分别出示圆形和椭圆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观看比拟这两个图形,并将圆形和椭圆形纸片重叠起来进展比拟,让幼儿主动地探究发觉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之处。 2、在幼儿探究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对圆形和椭圆形进展上下对折和左右,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的两条折印一样长;

而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也可让幼儿将椭圆形和圆形纸片折一折,比一比,再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觉,探究圆形和椭圆形的特征。 3、教师小结:圆形无论图和对折多一样长,椭圆形则不一样长,并且,圆形无论怎么折都可以重合,而椭圆形只有上下折和左右折可以重合。 4、启发幼儿想一想,找一找,在家里、在幼儿园、在其他地方,哪些地方像椭圆形。 二、操作活动。 1、观看蝴蝶和花,说说:他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引导幼儿按标记记录图形的数量。 2、引导幼儿观看数字和圆点的数量,启发幼儿添画圆点,使点子和数字一样多。 3、观看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是由哪些外形组成的?启发幼儿找出椭圆形,并给椭圆形涂上喜爱的颜色。 4、启发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图,并贴在方框中。 熟悉11到2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性综合活动,引导幼儿熟悉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看四周事物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3.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疼惜时间,珍惜生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10各数,基本建立了数数的方法,并在生活中接触过比10大的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读法及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理解11~20各数

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件、集星卡、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引出课题,让学生真切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①连续并排摆出11根。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篇一:我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是学生 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以后100以内乃至更大数 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2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概念不够深刻。认识11-20各数,是从一位数到两位数进一步量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 感受,让学生逐步抽象成数字。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 制的概念,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 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 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联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11-20”各数,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五、学具教具准备:小棒、橡皮圈、计数器、磁性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读一读,排一排。 师:同学们能读出这些数字吗?你能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 序给它们排队吗? 1 5 2 3 7 6 4 9 8 10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得认识优秀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假设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能在计数器上正确读数和表示数。 教学难点: 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和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过的11到20数的认识 1、师:咱们之前学习了11到20十一个数字,现在做个游戏:“数字接龙〞从0开始,咱看谁还能继续数下去?火车从**开始. 2、复习数的组成 指名答复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师出示课件:15 问: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请我们那的小棒小朋友来帮助。 师操作摆15根小棒,一起来数一数到底是不是15根小棒,齐读。〔边数边总结“一次数了一根,要数15次就是15根小棒〞〕 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再数一根,合起来才是15根,数了两次就找到了11.师出示课件如下: 左边的1表示1个十,右边的5表示5个一. 2、出示20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 小结:数字的位置我们可以叫数位,怎么区别他们呢?我们给他们起了名字来帮助我们区别。我们规定: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叫十位,表示几个十。〔板书:个位,十位〕 3、问:生活中为了更好的记数,人民创造了记数器,你们发现计数器上有什么?〔出示计数器〕 问: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1个,2个——9个,再多一个是多少个珠子?个位上还放得下吗? 问:那怎么表示10个珠子呢? 预设:10个1就是1个10,可以放在十位上。 预设:可以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来表示10. 师:十位上一个珠子就是10,那2个珠子表示什么呢? 刚刚说了计数器是为了方便我们记数,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出示一

数学一年级11~20各数的教学方案

数学一年级11~20各数的教学方案 关于数学一年级11~20各数的教学方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20以内的数 (1)从1数到20. (2)从20数到1. 2.读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的组成. 11、13、16、18、20 分别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11~20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怎么写这些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4【演示动画“写数”】 (1)出示数位表 十位 个位 师:这个表叫数位表.它可以帮助我们写数.上面标着数位的名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闪动)第二位呢?(十位闪动)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

(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2)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的这个“1”表示1个什么?(1个十) 个位上的这个“2”表示2个什么?(2个一)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5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 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学生试写)请一人说自己是怎么写的'. (4)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2.教学做一做. (1)看图写数: 出示p79格子图(一) 师:如果不摆小棒,没有数位表,你能看图写数吗? 这有两行格子,左边的黄格子有几个?右边的粉格子有几个?一共是多少?这个数怎么写?(先写十位上的“1”,再写个位上的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书57---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0---10,你会读这些数吗? 课件出示:读一读〔全班齐读〕 你会按顺序读数吗? 课件出示按顺序读数。 先抽学生填空,在全班齐读。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小棒,数出10根,放在桌上。

跟老师说:“10个一。〞 请同学们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老师说:“1个十。〞 看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捆的过程。 师问:10个一的“一〞和1个十的“十〞与我们以前学的1和10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 师:10个一的“一〞和1个十的“十〞是语文上的一和十,它是计数单位,不是数字。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更多的数,师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全班齐读课题〕 二、新授。 课件出例如1。 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跟小棒吗? 生答:不能。 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先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一捆,再把剩下的小棒和它放在一起。 师生共同数例1小棒。 请同学们数出11根小棒,从11根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把它和剩下的小棒放在一起。 看到小棒来说一说,师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生跟师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 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几根? 学生:猜。(10根、12根、…) 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 生:数 师:让学生数12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 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 生:捆小棒。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出示例2:11、15说说各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出示19(一个十和几个一),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20)现在又够10根,怎么办?(捆成一捆)几个十?(2个十) 让学生拿出20根小棒捆捆。(明白10根要捆成一捆) 师:“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案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师: 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生猜师: 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生数(师展示)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1)摆师: 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生摆。 (2)说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貔朋友认真听一听!生说。 盏师: 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耽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意好展示)师: 小朋友真不ⅰ 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获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帚为什么?生评。 (奖励)晰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钏样?请举起你的小手。 哇,佣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秭 3)学师: 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技看!谁说说他 1 / 3

是怎么做的?塔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操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划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龊绑的这一捆就是 1 个几?这奔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噘数(1)看,小明摆的是葸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篑现在你知道 11 是怎么合成的吗?(11)小结: 对痤,11 是由 1 个十和 1 个一龃合成的!(2)这又是多 少?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 合成的?学生说还有谁能说说!(12)(3)小朋逐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拓?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淹多个学生说!小朋友,2 и0 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淀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扼么这么摆吗?(20)()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褥?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雌几个一?(问两次)13、凰 15、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数的顺序和大小(1)衲师: 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犏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镊位特殊的朋友,是谁?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呖,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褚?你发现了什么?生说。 师: 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 钶前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比 16 多 1 是几? 19 比翱 20 少几? 18 的邻居有颡哪些? 10 离 15 近,还鸢是 19 离 15 近?师: 谁笳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硫老师回答?(奖励)三、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认识20以内的数字教案 【篇一: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所以,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十。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 先让学生说图意,教师再小结。(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问:图中有什么呢?(人、树、车…)有多少?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数,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棒。猜一猜,有几根? 学生:猜。(10根、12根、…) 师:到底有几根?怎么办? 生:数 师:让学生数12小棒。(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师:有什么好办法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呢? 生:捆小棒。先把十根捆成一捆,再加2根就是12根。 学生每人拿出12根小棒,操作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师生一起总结好方法。(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 ) 接着练习数数,数到20.(指名数,同桌数)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根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出示例2:11、15说说各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再出示19(一个十和几个一),再添上一根,现在是几根?(20)现在又够10根,怎么办?(捆成一捆)几个十?(2个十) 让学生拿出20根小棒捆捆。(明白10根要捆成一捆) 师:“那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案(详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案(详案) 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教材P73~74例1、例2,完成教材P74“做一做”和P76“练习十七”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十进制”,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11月×日)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其他的十几的数吗? 【预设】预设1:我放学回家时坐19路公交车。 预设2:我是9月13日出生的,我的生日中有13。 预设3:我们组的作业本收齐了,正好是14本。 预设4:我看书时,书上的页码有17和18。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十几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 课件出示杂乱摆放的10根小棒。 师:你知道这里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齐数,课件配合闪烁,数出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一)这10根小棒都是同学们一根一根数出来的,如果不数,你能想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是10根小棒吗?请你拿出小棒,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表示出来。 【预设】学生可能会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或10根捆成1捆,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方法,学生会发现“10根捆成1捆”的方法最容易一眼看出是10根小棒。 师: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把它们捆成1捆,就是1个十。(教师边说边板书:10个一是1个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吗?(课件演示10个一捆成1捆是1个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六、1《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3.会读11~20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并会读11~20各数。 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73页主题图:

观察汇报: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2.导入新课:这么散乱地放置,不能看清有多少,怎样才能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11~20各数的数数方法及它们的顺序。(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操作指导 利用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汇报,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1合作探究,理解数的组成 过渡: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同学们都习惯用手指来帮忙,可是今天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手指不够用了,老师请来了小棒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1.动手操作。 操作要求:(1)请同学们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0根小棒。 (2)摆完说一说一捆是几个1根,是多少根。 汇报:学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一捆是10个1根,是10根。 小结:1个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课件出示: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要求: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看出是12根小棒?为什么? 教师引导:为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小棒的根数,你可以将12进行拆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摆法。 汇报交流: 预设 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5根5根地摆。 生4: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摆一捆和2根。 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课件出示: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请你根据12的摆法,快速摆出11、13、14、15、16、17、18、19各数。 课件出示: 拓展延伸:你觉得20应该怎么摆?为什么? 预设 生1:在刚摆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