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

3、1

4、1

5、1

6、1

7、1

8、1

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按照真实情况记载的文字把实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到20个数的认识》教学实录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欢迎王老师给你们上课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小恐龙)今天,小恐龙可开心啦,它要在森林里造一座自己的房子。它跑呀跑呀,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哎,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有11只蝴蝶,12朵小花,15个苹果……) 生:有蝴蝶、苹果树、小花……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数数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 师:你能用小棒把它们的数量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摆什么东西的数量? [评析: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恐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小组讨论,在展板上摆小棒,摆好后贴在黑板上。

师:(指其中一块)你们能看出他们摆的是什么东西的个数吗?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们组摆的是小花。我们用了4种摆法:根6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还有把10根摆在一起,旁边再摆2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他小组是怎么摆的?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吗?请其他小组上来介绍。 师:各小组想的都不错。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并向大家介绍,既强化了学生对十几的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师:那么这10根小棒也要一根一根地数呀,如果这10根就在一起,我们拿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捆起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数出10根小棒,拿出小皮筋捆一捆。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了,现在是几个十?生: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 [评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 师:图中还没摆过的物体的数量你能摆出来吗?摆摆看。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摆一摆。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摆出13。

11~20各数认识

---------------------------------------------------------------最新资料推荐------------------------------------------------------ 11~20各数认识 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 数量在11―――20 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 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 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 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第84 页―――85 页的内容(11-----20 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 87 第1―――3 题11―――20 各数的认识以 及组成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w w w .x k b 1.c o m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 天》(同时)师: 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 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 (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各是多少?(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 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 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 1 / 11

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生: 这些数都没有超过 20。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 各数(板书课题: 11―――20 各数的认识)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师: 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 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 1 捆小棒就是几个十? 2 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 15 请小朋友拿出 15 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 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看你摆好的 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由一个十和 5 个一组成的)板书: 15 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个人修改十个 1 根是一个十,一个十就是十个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1-20是十字数中的一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数字。教学这些数字,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重难点。 重点1:数字的基本概念 11-20是从1开始的两位数。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两位数的构成,即个位数和十位数。通过比较个位和十位的值,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小关系。教师可以用具体的物品,如十根棍子和个别的钱币,帮助孩子们数数并理解11-20的概念。 重点2:数的大小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比较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11-20数的大小关系。比如,可以与10进行比较,向孩子们解释11-20是从10开始增加的。可以用物品,数字卡片或触觉模型等教具,让孩子们从中感受数字的增长规律。 重点3:数的读写练习

对于11-20的数,接触到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孩子们在读写这 些数时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帮助孩子们熟 悉这些数字的发音和书写。可以通过朗读数字并写下数字,并进行多 次反复练习,以加深记忆。 重点4:数的分解和合成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将11-20的数进行分解和合成。比如, 教师可以用练习题目,让孩子们将一个两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和十位数 的和,也可以让孩子们将两个位数的数合成为一个整数。通过数的分 解和合成,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两位数的构成和数的运算规律。 难点1:11和12的英文读法 在11和12这两个数字中,英文读法与其他的数字发音不同。可 以通过游戏、歌曲或配有图像的学习资料,帮助孩子们记忆和掌握11 和12的英文读法。 难点2:对于大小关系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欢迎王老师给你们上课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小恐龙)今天,小恐龙可开心啦,它要在森林里造一座自己的房子。它跑呀跑呀,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哎,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有11只蝴蝶,12朵小花,15个苹果) 生:有蝴蝶、苹果树、小花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数数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 师:你能用小棒把它们的数量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摆什么东

西的数量? [评析: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恐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小组讨论,在展板上摆小棒,摆好后贴在黑板上。 师:(指其中一块)你们能看出他们摆的是什么东西的个数吗?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们组摆的是小花。我们用了4种摆法:根6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还有把10根摆在一起,旁边再摆2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他小组是怎么摆的?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吗?请其他小组上来介绍。 师:各小组想的都不错。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并向大家介绍,既强化了学生对十几的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师:那么这10根小棒也要一根一根地数呀,如果这10根就在一起,我们拿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捆起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数出10根小棒,拿出小皮筋捆一捆。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了,现在是几个十?生: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 [评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师:图中还没摆过的物体的数量你能摆出来吗?摆摆看。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摆一摆。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摆出13。 师:你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的是十几?楚怎么摆的?师: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摆的是多少?(出示课件,用小棒摆出19根) 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9根小棒右边又飞来1根)发现了什么?后面的9根小棒,如果再添I根,是多少根,你会想到什么?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1-20的认识》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

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教学情景图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量各是多少?请学生试着数一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教育。 2.关于例1,要让学生操作小棒,突出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是10;再一根一根添上去,边添边数,数到20时,明确:2捆是2个十,是20。同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读、写数打基础。

3.关于例2的数序,可让学生先读直尺上10以内的数,再接着读,有利于了解10以内数和11~20 各数之间的联系。再利用直尺问学生:几后面是几?“17”前面是多少?15和14比,谁大谁小?等等。使学生切实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关于例3的11~20各数的写法,老师可先介绍计数器,说明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数:右边 第一档叫个位,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要结合小棒进行说明:1捆在计数器上就用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几根就在计数器上的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5.关于例4的口算,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在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口算,要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再出示一幅图,请学生说出四个算式。然后操作,弄清四个算式的关系。 6.关于例5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老师要介绍一下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7.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4)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不要求学生去记,有初步印象即可。 (5)教学时能放手的要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熟悉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育同学的操作力量和语表达力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按挨次说一说,以前我们都熟悉了哪些数?(同学可能会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数出)谁能再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组和其次组一共有多少人?(两组人数不超过10) 假如让你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会数吗?(男生人数超过10)谁来试着数一数? 请一位同学数. 师:男生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熟悉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常 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熟悉 二、指导探究. 1.教学例1.【演示课件“数11~20各数”】 师:这是几根铅笔?(1根) 现在呢?(2根)……(始终数到10根) 10根铅笔要怎么样?(捆成一捆)

1捆是几根?(10根) 1捆就是1个什么?(1个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始终数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现在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 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开头始终数到20. 同学边摆小棒边数数,老师巡察.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1数到20吗? 同学试着从1数到20.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新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老师说数,同学用小棒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13、15、20) (2)数的读法. 出示例2的11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由于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读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读作什么? 分别出示例2的15图和20图 师:这个数呢?(同学先说数的组成,再读数.)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 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篇一:我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是学生 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以后100以内乃至更大数 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2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概念不够深刻。认识11-20各数,是从一位数到两位数进一步量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 感受,让学生逐步抽象成数字。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 制的概念,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 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 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联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11-20”各数,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五、学具教具准备:小棒、橡皮圈、计数器、磁性教具、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读一读,排一排。 师:同学们能读出这些数字吗?你能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 序给它们排队吗? 1 5 2 3 7 6 4 9 8 10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并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能在计数器上正确读数和表示数。 教学难点: 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和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顾上节课学过的11到20数的认识。 2.进行数字接龙和双数回答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字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介绍11的读法和组成,引入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让学生用小棒数出11根小棒,并总结“一次数了一根, 要数11次就是11根小棒”。 3.提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再数一根,合 起来才是11根”,让学生体会到十位和个位的区别。 4.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区分十位和个位。 二)活动二: 1.新授计数器,引导学生感受计数器的优越性。 2.让学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理解珠子数量与数字的对 应关系。 3.让学生操作计数器,正确读出数字并书写。

三、巩固练 1.让学生用小棒和数位筒完成练题,巩固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让学生操作计数器,完成练题,巩固数字的书写和读法。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十位和个位的区别,以及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题。 2.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练书写11~20各数。 问: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1到9个珠子分别 表示1到9个一,那么多一个珠子应该表示多少个一呢?同时,多一个珠子是否还能放在个位上? 问:为了表示10个珠子,我们可以将10个1放在十位上,也可以用一个珠子来表示10.那么,如果要表示20,应该放几 个珠子在十位上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王雷XX-XX年度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例3及课后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能够正确地读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3.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4.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组成,能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铅笔、小棒、11-20数字卡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导入(大屏出示复习题) 2.观察主题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有谁知道,马路上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呀? 生:人行横道。 师: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注意红绿灯、走人行横道。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走人行横道,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请小朋友们在数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 生:10人 师:那你们猜一猜,马路上的斑马线的条数比他们的人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生:斑马线多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生随意汇报)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学习数法,建立“十“为单位的概念。 师:老师这里刚买了一些(11根)铅笔,请你猜一猜有多少根?生猜测指名数一数 师:11枝铅笔用哪个数表示?(11)板书11 这个数读做十一,板书十一。

认识11-20各数

认识11-20各数 第一篇:认识11-20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201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P73-P74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 2、要求学生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读出各数;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到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3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1-20的数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认识11-20各数。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五)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橡皮圈、小棒、数字卡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 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 13 14 18 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11-20各数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11-20各数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进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第一篇: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1~20各数的认识 ※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11~20各数。※丰富数数的经验。11~20的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