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来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建立数位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遍,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遍,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3、学情调查分析

10到20各数能读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评价任务

1.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同桌两个互相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过程:

期,学生已基本上认识11-20的数,也会从0数到20或者从11数到20。但对于这些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初步接触“十”和“一”计数单位,其抽象性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研究教材,发现突破点在于让学生去实践操作并感知,初步感知计数单位“十”和“一”。于是,我通过摆小棒的展示以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十”和“一”。带着孩子们一根一根的数出十根,追问: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的)又引导学生:1个一,2个一,3个一…数到了10个一,是学生感知计数单位“一”。接着通过捆成一捆,追问:现在是多少?(10根)几个十根?(1个十根)建立“十”的计数单位。总结出:10个一是1个十。

接着通过摆11根小棒,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11是一捆加1根。我是这样教学的:出示这样一句话:摆11根小棒,怎样摆看得很清楚?于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学生的方法主要是:一根一根的摆;一捆加一根;五根五根加一根;五个两根加一根。于是我让他们比较哪一种才是看得很清楚的?学生此时的回答那就是毫无头绪,说什么的都有,把以上的这几种摆法都说了一遍。此时,我意识到:学生其实对于为什么要捆成一捆?在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时并没有体会深刻。此时反思我第一环节的教学,似乎为了捆而捆,至于为啥捆,就是捆的好处学生其实是一点都没有体会出来。

之后,我出示了摆15根,怎么看的很清楚?设计是希望通过11根的摆法,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梯子,让学生能直接想到:摆一捆再加五根。但是前面教学中捆成一捆的方便没能让学生体会出来,到这里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是一根一根的摆的。反思此点:我想可在摆小棒过程中设置问题“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脱口而出“麻烦”,此时的一比较,一捆的优越性就能有所体现。但是又深思:到底这问题该何时问?问几次呢?摆11根环节是否该撤销,这毕竟教材上也没有此环节?摆11根是不是就真的没效果?

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对于11-20的组成认识,我本设计的是提前让学生掌握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组成,于是对教材稍作了一点整合。但是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我深刻意识到:我太

急了,揠苗助长,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导致“18你是怎样快速摆出来”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好。

同时,本节课最忽视的就是板书展示,板书没有设计好,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导致没有引导好学生。以后自己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还是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来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建立数位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遍,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遍,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3、学情调查分析 10到20各数能读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评价任务 1.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同桌两个互相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过程: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法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 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六、1《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3.会读11~20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观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并会读11~20各数。 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73页主题图:

观察汇报: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2.导入新课:这么散乱地放置,不能看清有多少,怎样才能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11~20各数的数数方法及它们的顺序。(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操作指导 利用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汇报,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板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1合作探究,理解数的组成 过渡: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同学们都习惯用手指来帮忙,可是今天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手指不够用了,老师请来了小棒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1.动手操作。 操作要求:(1)请同学们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0根小棒。 (2)摆完说一说一捆是几个1根,是多少根。 汇报:学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一捆是10个1根,是10根。 小结:1个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课件出示: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要求: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看出是12根小棒?为什么? 教师引导:为了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小棒的根数,你可以将12进行拆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摆法。 汇报交流: 预设 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5根5根地摆。 生4: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摆一捆和2根。 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课件出示: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请你根据12的摆法,快速摆出11、13、14、15、16、17、18、19各数。 课件出示: 拓展延伸:你觉得20应该怎么摆?为什么? 预设 生1:在刚摆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篇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xxxx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管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使我真正意识到了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的重要性。现把我讲的这节公开课的一些所得所想总结如下: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本节课的开端,我以“古人计数”的故事导入,当我询问学生“你知道牧羊人一共数了几只羊吗?”学生竟然有些茫然。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其让学生成为旁观者,不如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我应该这样子询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你知道你一共有几只羊吗?” 2、让预设成为生成的基石。吴正宪老师说过:“教师要使预设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出“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进而推出“一捆就代表一个十”课题后,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依次摆出从盒子中数出11根、13根等数量不同的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部分学生竟然把捆好的一捆小棒重新拆开,试图一根一根地数。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前面环节的设计,没有突出计数单位“十”的在日常生活计数或数数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面对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课堂生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积累一些教育机智。 3、教师要善于发问,努力融爱于语言的锤炼中。有位我非常敬重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我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班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篇) 《11-20各数的认识》篇1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一: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日的认识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南昌创建文明城市,和老师一起出去走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11-20各数认识教学反思1000字6篇

11-20各数认识教学反思1000字6篇 11-20各数认识教学反思篇1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能使学生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11-20各数认识教学反思篇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根底,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根底。课前理解到,学生根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理论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为了更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从而打破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个难点。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才能,提供自我表现的时机,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 2、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引导学生用1捆小棒和2根小棒摆成12,并说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的数的组成。再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数字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既发

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学生加深了对11~20各数组成的理解。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1个十”的概念,老师针对性地进展了小结,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生活,以学生日常接触过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便捷。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到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历的根底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分为了三个层次:1、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怎样摆12根小棒看的去除。初步感知12的组成。3、通过四幅小棒图认读11-20各数。 因此,我在新授环节的设计上就紧紧扣住这三个层次。第一层,让学生通过数数、捆捆、填填、读读,联络直观体会什么是“1个一”、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以及为什么说“10个一是1个十”等内容。要让学生一边捆小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 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材通过数一数学具到摆一摆小棒,引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明白10个一就是1个十,11~19各数里面都有1个十和几个一,20就表示2个十,再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序,让学生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有了清晰的了解。练习题中数数、读数、填数让学生感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开放性的填数让学生不仅对20以内数的大小认知透彻,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长久,前面学习到的1~10的认识与加减法更多的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完成的。低年级学生的

认知结构是从感知到理解,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有趣同时又有意义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开放思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圣诞快乐的英文歌曲) 师:听到这首《圣诞快乐》,大家都知道圣诞节马上到了,圣诞老爷爷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礼物吗?(课件出示书本73页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屏幕出示:11张水果卡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岳天翔 【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正确读出各数,知道它们的顺序和大小。 2.知道11~20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会读和写20以内的各数。 【课前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刚从幼儿园上来比较好动且学生对动态的,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因此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通过一些直观的、动态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有学前的基础,学生基本已经会数20以内的数,并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

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应用与选择】 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PPT课件,借助希沃白板5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以前我们都认识了哪些数,谁能按顺序说一说? 同学们想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吗?(播放《古人计数》的视频) 师:如果就这样一直摆下去,会怎么样? 生:要捡好多石头,很麻烦! 师:你们跟牧羊人想法一样,聪明的牧羊人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你想知道牧羊人是怎么解决的吗?继续放视频(有一天当羊圈里的羊有11只的时候,他想要找11个小石子太麻烦了,牧羊人就用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你看得懂是什么意思吗? 生纷纷佩服古人的智慧。 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小棒当做羊,摆出11只,但有一个要求:能让别人看一眼就知道是11只羊。 学生自主摆,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摆法,接着,学生展开交流,说出自己摆的方法和理由。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自由评价,最后统一成用10根小棒和1根小棒的表达方式最简单。 【设计意图】 开课,通过观看《古人计数》的视频,引入牧羊人放羊的情境,明晰牧羊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新人教版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这堂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优点: 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片,喜欢新颖有趣的活动样式的特点,我设计了数小棒,摆小棒,和叮当猫一起做游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创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探索、发现。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于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的才能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重提出的一个培养目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良好的诸如听、说、坐的态度和习惯。 但对于“10个一是一个十”的理解我讲解的不到位,强调的太少,也没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同时,学生的作品在课上我没有展示,缺少反馈的环节,因此基于本节课所存在的不足本课设计还需做如下修改: 重点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在第二个环节直接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捆成一捆最容易看出小棒的个数,随即直接介绍一根小棒是一个一,10根小棒是10个一,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学生操作后要反馈。在同桌合作摆小棒之后,可以让男生说说女生的摆法,女生说说男生的摆法。 增加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在理解了“10个一是一个十”之后,要能用“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说一说数的组成。在展示过学生的摆法之后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用这句话来说十几的组成一方面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是设计好一堂课的要素,教师要心中有重点,心中有学生,在充分的预设中生成高效、生动的课堂。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上完《11~20各数的认识》之后,自己有了一些思考: 本节课中注重学生的起点知识。 11——20各数大多数学生都会数、会读、会写11——20各数。课始我就直入正题,设计了“你认识了哪些11——20中的数”,“会数的小朋友一起一边拍手一边数”,“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他们?”生一边举例,一边出示图片。“是啊,这些数字的用处可真大呀!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好它,以后才能更好地使用它用。”等,把搜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放在课前更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的重要性。 在生活原形中进行难点的突破。 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形。所以,对于“1个十”难点,我设计了10支一盒的笔,10块橡皮一盒,10个皮球一袋生活中的图片等,让学生找到生活中1个十的原形,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新奇、有趣。 但是也深深体会到自己课堂的组织能力还要加强。 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徐老师向你们每个人借13支铅笔,你们怎样摆老师不看,不数,就能知道呢?请小朋友从信封中拿出铅笔摆一摆。 生展示。生1:把13根捆成一捆。 生2 生3: 师:哪一种能一眼看出是13呢? (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整体十的概念。) 结果课堂上,学生围绕问题“铅笔怎样摆放让别人很快看出支数”时,摆的方法较多,但把“10根扎成一捆”的同学极少。因此,学生通过比较没有达成共识,而此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好玩、好奇。对于老师发的铅笔有了很强的动手欲望。他们已经忘记老师的叮嘱,不自觉的小手就玩起小棒来了!有一些居然还和同桌有了争执,这时的课堂已有些不受我控制了,我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继续在引导,最后,在我自己的总结下,使学生“接受”了十进制。也使动手操作真正的意图没有达到,流于形式。也没有真正理解位值制原理,更没有建立数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我还感受到我在课上对孩子们的鼓励性评价还远远不够。其实这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回答问题非常踊跃,如果我能像林老师那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再加上及时的奖励,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厚。也应该不会出现上面的片断了。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在操作中感知数。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捆一捆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4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__提出问题__主动探究__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

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4.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因而教学时我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内容,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整个教学过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卖铅笔的活动情境,先出示了小动物买一枝、五枝铅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出示“买十枝铅笔可以怎么拿的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多次的操作:1、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数单位10的意义,抽象出10个一就是1个十。2、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么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呢?为什么不一根一根的摆呢。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加深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老师摆,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的互动中体会1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巩固练习部分:1让学生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并体会数的大小顺序,渗透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先估一

估,再数一数草莓、小伞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指导学生怎么数才能不重不漏呢。最后通过小熊去进货的场景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突显了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有些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此,教研员沈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方面,在教授20的认识是有点突然,衔接部分不太完善。特别是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讲解不够透彻。我想如果能像上同题课的沈琦老师一样处理,让学生经历从“1个一到10个一”的过程,学生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结论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了。课后反思了一下,我觉得针对这个难点的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可能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加简单明了一些。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纵观《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一般教师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习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案例背景: 我多次设计并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似乎一次比一次“成功”,可我越来越迷惑,学生需要“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吗?学生理解十进制的概念了吗?课堂上,学生围绕问题“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很快看出根数”时,摆小棒的方法较多,但把“10根扎成一捆”的同学极少。因此,学生通过比较没有达成共识,只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接受”了十进制。当然,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训练,学生也学会了解题答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训练“记住”了知识,“记住”了数的组成,但不理解位值制原理,也没有建立数的概念。20某某年10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培养数感”为主题,我又一次重新设计并执教了《11~20各数的认识》的研讨课,感受颇深。 案例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