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3、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

难点:会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及相关知识,对20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乐,让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三、教法学法

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交流、迁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认识11-20间的每个数,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察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发展新知--课堂总结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打开书73页,播放视频,仔细观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数一数并填写表格。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你会读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光会数数不行,还要知道这些数的其他知识,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根据知识的构成板块分为两部分:

1、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同桌两人一组,先让学生动手摆10根小棒。师问生答中让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2)动手摆一摆1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摆的方法,寻找最优方法,10根捆一捆再来摆。问: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师领读。

(3)认15和20,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一下摆出15和20。

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然后做一做趣味习题:面包找朋友。边学边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

(2)我问你答,看谁最聪明。

(3)数字宝宝来排队。(读一读,记一记)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我设计了层次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1、读一读练习:联系生活,读出球服上的数字。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读写。

2、填空练习:检测巩固学生对数的组成和数序的理解。

3、数一数练习: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文具或水果图,让学生自己先数一数再写一写。

4、生活中找数字。

(四)、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回顾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反馈信息,检查效果。

总之,整节课我以倡导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直接形象,尽可能给学生尝试、思考、表现的空间,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11-20的认识(排队中的学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先让同学回顾10以内的加减;第二,出示情景图,

先让同学认真观察,找到数学信息,然后通过分发数字学具,让同学们自己先理解什么是“之间”,怎么算“之间”人数,第三,让同学到讲台上来实际演示课本情景图,巩固所学新知识。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学生了解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会数学的乐趣。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方法去理解“之间”意思。

2、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数一数数学卡片,小组合作方式,自己讨论。

3、创设游戏情景,学生通过上台演示情景图里面场景,用探讨反方式去巩固所学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字?请按照要求数一数

12--19;20--14 (全班齐声回答)

引导发现这些数字全部是由2位数组成的。

2、开火车(出示口算题目)

一组同学起来开小火车回答口算

3、四小组比赛做题目,看那个小组最棒

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1

比14多1的数是(),比14少1的数是()

二、创设情境,激趣学习新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小动物,那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好不好?

1、出示课件图片(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同学们发现有效的数学信息)

2、小丽说我排第10,小宇说我排第15

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小组合作讨论,集体汇报

小丽是第10,后面是第11、12、13、14、第15是小宇

4、小组合作通过摆卡片的形式从11到15,从而发现中间有几人。

师提问什么是“之间”(生讨论汇报)

之间就是不算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中间的那些人。

5、生上台扮演图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明确“之间”意思

6、除了数一数,我们还可以怎么解决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

还可以画一画,可以用圆圈表示,去掉前面的和后面的圆圈,剩余中间的就是他们之间人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东东(我排第8);玲玲(我排第4该我滑了)

2.练习十八;第五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习到哪些新的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53页

六、板书设计

排队中的学问

方法一;数数法

10 11 12 13 14 15

小丽小宇

方法二;画图法

Ο Ο Ο Ο Ο Ο

第10 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3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习对数的顺序进行判断。

三、教学特色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4

一、说课内容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安排6个例题、三课时来完成“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2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例3以小棒图和带数位的计数器相对照的方式,使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例4教学10加几和相印的减法口算;例5教学简单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或“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认识加减法中各部分名称。例6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创造了机会。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和序数的认识。

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1、2、3、4、5、6题。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数。

2.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顺序和大小,是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差异性特别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

三、教学方法设想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为一节认数、数数的概念教学课,我还打算在练习中安排估数环节,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借助同学们都喜欢的机器猫,复习0~10各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1”

(1)拿出11根小棒,问学生有多少根?

(2)十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

(3)1个十和1个一是“11”。

2.认识“12~19”

学生一根一根添,说有几个“十”,几个“一”,一共是十几。

3.读“11~20”.

(1)出示小棒图“”,让学生说左边的1代表1个十,右边的3代表3个“一”,读十三。特别强调不能读“一三”。

(2)读“11~19”各数。

(3)读20。

4.掌握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1)(红花图):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机器猫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老师会对机器猫说些什么呢?

老师:你这机器猫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猫: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20)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2)读0~20各数

(3)这些数中,你最喜欢哪个数?挑选你最喜欢的两个数用小棒摆给同桌看,并说一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我喜欢一个数,想知道十几吗?——“这个数在14的后面”。我还喜欢一个数——“这个数在十七和十九中间”。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我说你猜

1老师说,学生猜。

2学生说,学生猜。

2、数数练习,说说数的组成。(出示课件)

(四)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所学所得。

总之,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尽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充满童趣的动画形象贯穿全课,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是那么的生动,那么的好玩,他们一次次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其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五)、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十是 10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1

2个十是20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

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试写数字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3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三中的估一估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板块,使学生亲历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借助学具,解决问题;

4、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6、达标检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间预设:1分钟)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比较强,新旧知识的关系总是环环相扣,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复习数字0—10的数法,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预设:1分钟)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大海边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时间预设:27分钟)

(一)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22分钟)

1、估一估。

借助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初步感知估计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数一数。

在数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进行数数方法指导,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性。

3、摆一摆。

(1)用小棒摆11。

出示杂乱的小棒,让学生感受一根一根数的不方便,之后提出要求,把这些小棒重新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操作,使操作活动具有实效性。

(2)优化方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为了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可以把10根小

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初步渗透十进制。由于学生亲自经历了计数单位“十”的构建过程,感知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读十几,这样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读数自然水到渠成。

4、拨一拨。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并在拨的过程中感知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将写法贯穿其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解决“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4分钟)

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用计数器体验了“19添上1就是20”后,让学生通过估计礁石上的海鸥和沙滩上的小朋友的数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通过数一数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数感培养,在练习中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三)引出课题。(时间预设:1分钟)

第四环节:分层练习,巩固提升。(时间预设:5分钟)

在练习中第一题是一道基础的根据题意写数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第二题融入了生活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尺子上找11—20各数,还按不同的顺序读数、猜数,使学生巩固了对数序的掌握,从而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第五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时间预设:3分钟)

在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过11—20各数之后,课件出示生活中11—20各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时间预设:3分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试题我注意到了问题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以闯关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

第一关:填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关:按照规

律填一填,

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关: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领导和老师多批评指正。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6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

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

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知识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始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决定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对《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3-

74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二、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欢迎吗?来点

掌声好吗?下面张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教室里来了多少位听课的老师吗?我们转过头,按顺序从左边开始一起数一数,好不好?

2、看来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了10,所以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些的数,(板书、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哪个小组学得最认真,最好。

(二)、操作观察,探究新知。

1、摆一摆,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在展台上操作,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提问:同学们已经数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吗?(10根)那么1捆就是几个十呀?(1个十。板书)(1)、我们是1根1根地数,数了10根,所以说它是几个一呀?(10个一。板书)

(2)、10个一是这一捆,一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齐读)

(3)那2捆是几个十呢?(2个十)

2个十就是多少?(二十。板书,齐读)

2、说一说,加深理解

⑴认识11

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数得很好,下面张老师再考考你们: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个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学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板书11)学生摆小棒,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边演示边说)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1根小棒就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

成的。(板书)(教师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强调: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都读作十几。(板书)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⑵认识其它各数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

A、提问:1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满10根又捆成一捆,现在是几捆?(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游戏:跺脚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来表示几。

3、读一读,掌握数序

(1)、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动脑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齐读)

(2)、观察直尺,回答问题:

14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1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16和1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数有哪些?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做一做”

课本73页“做一做”上的学具各有多少?(先问画了什么,再板书,然后数,最后汇报)

2.

1113 16 19

20 17 13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 《11-20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11-20的认识》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地数出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掌握20以内的数的数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3、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等。 4、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的读写,顺序和大小。? 难点:会说11-20各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数及相关知识,对20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上我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寓教于乐,让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三、教法学法 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交流、迁移的方法组织学生认识11-20间的每个数,理解10个一是十,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观察导入,揭示课题--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发展新知--课堂总结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打开书73页,播放视频,仔细观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让学生数一数并填写表格。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你会读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光会数数不行,还要知道这些数的其他知识,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根据知识的构成板块分为两部分: 1、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同桌两人一组,先让学生动手摆10根小棒。师问生答中让学生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 (2)动手摆一摆1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展示摆的方法,寻找最优方法,10根捆一捆再来摆。问: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师领读。 (3)认15和20,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一下摆出15和20。 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利用多种素材,建构数序观念。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欢迎王老师给你们上课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它是谁?(小恐龙)今天,小恐龙可开心啦,它要在森林里造一座自己的房子。它跑呀跑呀,来到一座小山坡上。哎,它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其中有11只蝴蝶,12朵小花,15个苹果) 生:有蝴蝶、苹果树、小花师:现在,请你轻轻地数数你喜欢的东西有多少。 师:你能用小棒把它们的数量表示出来吗?你准备摆什么东

西的数量? [评析: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小恐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喜欢的东西,让学生初步感受十几的数。]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小组讨论,在展板上摆小棒,摆好后贴在黑板上。 师:(指其中一块)你们能看出他们摆的是什么东西的个数吗?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们组摆的是小花。我们用了4种摆法:根6根地摆,2根2根地摆,3根3根地摆,还有把10根摆在一起,旁边再摆2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其他小组是怎么摆的?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吗?请其他小组上来介绍。 师:各小组想的都不错。那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出是十几根呢? 生:左边摆10根,右边摆几根,就一眼看出是十几根了。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并向大家介绍,既强化了学生对十几的数的认识,又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师:那么这10根小棒也要一根一根地数呀,如果这10根就在一起,我们拿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捆起来。 师:现在我们一起数出10根小棒,拿出小皮筋捆一捆。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了,现在是几个十?生: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一个十) [评析: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师:图中还没摆过的物体的数量你能摆出来吗?摆摆看。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摆一摆。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摆出13。 师:你还能摆出其他的数吗?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的是十几?楚怎么摆的?师:我们来看看小恐龙摆的是多少?(出示课件,用小棒摆出19根) 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9根小棒右边又飞来1根)发现了什么?后面的9根小棒,如果再添I根,是多少根,你会想到什么?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11-20的认识》说课稿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1-20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1-20的认识》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

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习 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认识(精选13篇) 11-20各数的熟悉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11~20各数. 2.初步培育同学的操作力量和语表达力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数11~20各数及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能按挨次说一说,以前我们都熟悉了哪些数?(同学可能会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数出)谁能再倒着数一数? 师:谁能数一数第一组和其次组一共有多少人?(两组人数不超过10) 假如让你数一数全班一共有多少名男生.你会数吗?(男生人数超过10)谁来试着数一数? 请一位同学数. 师:男生的人数超过了10,我们只熟悉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生活中常 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熟悉 二、指导探究. 1.教学例1.【演示课件“数11~20各数”】 师:这是几根铅笔?(1根) 现在呢?(2根)……(始终数到10根) 10根铅笔要怎么样?(捆成一捆)

1捆是几根?(10根) 1捆就是1个什么?(1个十) 再添1根是多少?(11) 再添1根呢?(12)……(始终数到19) 19再添1根是多少?(20) 现在又够10个单根的了,怎么办?(捆成一捆) 原来的1捆再加上这1捆是几捆?(两捆) 两捆就是两个什么?(两个十) 两个十是多少?(20) 20里面有几个十?(两个十) 你能边摆小棒边数数吗?请你拿出小棒从1开头始终数到20. 同学边摆小棒边数数,老师巡察. 师:不摆小棒,你能从1数到20吗? 同学试着从1数到20. 2.教学例2. (1)数的组成: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新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能用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老师说数,同学用小棒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13、15、20) (2)数的读法. 出示例2的11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由于它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读作:十一. 出示例2的13图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读作什么? 分别出示例2的15图和20图 师:这个数呢?(同学先说数的组成,再读数.)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5篇 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感谢您的欣赏。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 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习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宁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心情开心的参与小组活动的习惯。 3、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技能。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机敏性、规律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假设干、小河假设干条。 活动过程: 游戏捕鱼 1、老师:今日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 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2、个别幼儿讲解并描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3、集体送鱼。

认识数字7 1、老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方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方法?《去掉一条鱼》 2、老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游戏猫捉老鼠 1、老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很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2、幼儿操作 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削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技能与观测技能。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P73-74)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认识100以内的数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好准备。所以对数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今后数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二、说学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的概念和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且在生活中孩子对11~20各数时有接触,基本上都认识11~20各数,对于数数、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这些内容,他们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说明,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学生通过教学学习,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针对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情况,我设立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等实践活动,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认读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 2.通过“尺子图”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事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五、教学难点: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六、说教法和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以情境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二)操作实践法,以实践促思维。 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形成“1个十和几个一合成十几”的概念。在活动中,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学习,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才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认识》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冀教版一年级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2.教材位置、作用和意义: 11~20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在全部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基本上,通过操作实际,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筹备。教材支配了三幅主题图。分辨从数数,估数,数的写法,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细化。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数11~20各数、认数与读写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数2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1~20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点数11~20各数,学会11~20各数的读、写。 难点:激发学生估计、数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说教法学法: 上课开端,我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加到后面的学习活动。最后,我又设计鸡蛋托盘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他们强烈的兴趣下坚固新知。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优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

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试写数字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3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三中的估一估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板块,使学生亲历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借助学具,解决问题; 4、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6、达标检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间预设:1分钟)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比较强,新旧知识的关系总是环环相扣,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复习数字0—10的数法,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预设:1分钟)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大海边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时间预设:27分钟)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罗龙实验校一年级集体备课组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小学一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位置、作用和意义: 11~20的认识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在全部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基本上,通过操作实际,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筹备。教材支配了一幅主题图和3个例题。分辨从数数,数的涵义,数的组成,数的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加减法六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细化。第一,是先创设一幅公园里热闹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视察思考,建破十根小棒绑成一捆的观点,进而赞助学生树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门内容的着重点是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11--20的数分离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部署了在直尺上读数的运动,其目标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他们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A常识技巧目的:通过《11-20各数的意识》的教养,学生应当取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1~20”之间物体的数目;充足懂得“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晓得11~20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跟多少个一组成的,并懂得各数的意思;控制数位顺序,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次序数数,并能根据尺子能够比拟各数的大小。 B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与配合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造就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交换能力,自主摸索中培育其察看、剖析、口头表白能力,以及初步的形象概括才能。 C情绪态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起源于生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与生活的接洽,树立估算的意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立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从详细的情境中掌握数的绝对大小,能用数来抒发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抉择恰当的算法。新课引入时,老师可以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A初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训为起点,掌握教学的重点,处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程度,对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生疏。 B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 个一组成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是11--20各数的组成,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11~20各数的组成”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 个一是1。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说教法学法:

《11~20各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

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东川区第四小学施祖清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11~20各数的认识”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又是后面认识较大数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桥梁。由此可见“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11~20”之间物体的数量及能够读出这些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并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B.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摆小棒、玩游戏,自主探索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组成是学生初步接触,又比较抽象,而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11~20各数的组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因此,我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过马路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新知识时采用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玩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情景:小朋友们,你们去过红灯路口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主题图),星期六下午,张老师领着几个小同学去帮助李奶奶做好事。瞧!他们的队伍排得怎么样?那一条条白色的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资料推荐------------------------------------------------------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 个数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中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1120 各数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的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 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 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知道 11-20 各数的组成,了解 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 *本节课的重点是: 知道 11-20 各数的组成,了解 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让学生准备了图片、小方块、学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创造等 1 / 5

活动。 是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质的飞跃。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 7 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 观看海鸥飞翔的海景图。 师: 这是我们美丽青岛,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人们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 你也到海边喂过海鸥吗? 2. 提问: 图上都有什么?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通过学生自我设计,诱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符号感,引发对分数意义的探索,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数出岩石上海鸥的个数。 (1)我们先来解决海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那就快来数一数吧!(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 2. 教学 11 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1)如果用一个小方块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个小方块表示?你们动手摆一摆。 (学生摆一摆,教师巡视)(2)用投影出示摆成一堆的 11 个小方块。 引导: 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方块有多少个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城关小学尚彩丽 “1-20各数的认识”这部份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安排6个例题、三课时来完成“1-20各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指导学生将数出的10 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会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还能匡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有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学习11-2 0各数的读写打下基础;例 2、例3要求学生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读出各数;例4指导学生借助直尺上11-20各数来了解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例5、例6借助小棒图和数位表指导学生掌握11-20 各数的写法。我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例1到例4,完成 “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正确的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出11~20各数。

2.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在富有情趣的数数活动中,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神火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以一代十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顺序和大小,是聋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聋生的认识水平的差异性特殊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 教学方法设想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聋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预,准确把握概念内涵。注意贯彻启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作为一节认数、数数的概念教学课,我还打算再练习中安排估数环节,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安排如下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情景展示游“数学王国”)复习0~10各数。 数娃娃们出来迎接大家的到来,你看他们都是谁?谁会将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1-20各数的 认识》说课稿 一、11-20各数的认识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P84——P86页的第七单元《11——20各数认识》中的例1——例4。 二、学习目标设置 由于本节内容属于第一学段,因此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要遵循《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依据一:《课程标准》中的第一学段相关内容: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位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我们知道,每一节课的目标确定不仅仅要依据《课程标准》,还要依据单元目标。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的相关内容。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

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以内的数。 3、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2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以上两项依据都是和本节教学相关的内容,根据我本人对解读课标的理解程度,现在对以上目标进行分解(及细化)。分解时,我先分解知识(即目标中的名词),再分解行为(即目标中的动词) 第一步:找关键词 通过我仔细阅读和分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需要解读的关键词有:“能认、读、写”、会用”、“描述”、“20以内的数”这几个词。 既然找出关键词了,那么就该进入分解关键词的环节了。 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 关键词中的知识性关键词是“20以内的数”,这是一个数的概念。它包括“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内容。 另一个知识性关键词是“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它是数的序数含义,即在若干个事物中,指定其中的一个物体排在这些事物中的哪个具体的位置。 以上是对知识名词的分解,接着我对行为动词进行分解。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共7篇)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 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理解数位的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能够正确地写出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十位”和“个位”在数中的相应位置; 3、使学生知道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学习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及数感。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3、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2、正确地写出11~20各数,掌握各部分名称; 3、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课件等。 一、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电脑出示教科书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 揭示课题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所数学生(11 15 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