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最严重的癫痫发作形式,是神经科常见急症,死亡率高。它的潜在病因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自身免疫性脑病这一不常见SE病因,我们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致病机制。

标签:癫痫持续状态;自身免疫性脑病;病因学

某些特定的SE病因与长时程的癫痫发作一道,同为显著SE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故正确、及时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与尽早终止癫痫发作具有同样关键的临床效益[1,2]。研究者们从新发癫痫者血清、脑脊液中检出越来越多种类的自身抗体,这类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突触蛋白等部位,伴或不伴有潜在肿瘤性病灶,其中很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SE,需紧急医疗干预。这极大地改变了SE的病因诊断策略。

1 抗体介导的SE

Holzer等[3]向全欧12所在SE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分发了调查问卷,收回来自7个神经中心共13例确诊为抗体介导的癫痫持续状态(antibody-mediated status epilepticus,AB-SE)的成年患者资料。其中女性患者12例(92%);7例患者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为全面性发作,仅1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患者被找出肿瘤灶(2例卵巢畸胎瘤,1例小细胞肺癌),1例确诊桥本氏脑病;由首发症状进展为SE的潜伏期在0~11个月不等,7例(53%)在起病1w内发生SE;SE病程从2h~12年不等,3例少于1个月,大部分(9例)持续1~4个月。实验室检查方面,抗甲基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抗体检出率最高,在8例患者血清中呈阳性,其中7例的脑脊液中同时检出;2例患者血清中抗体阴性,但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带仍提示自身免疫源性病因;寡克隆带共在9例(69%)患者脑脊液中被检出。预后方面,8例(62%)患者完全康复,3例死亡,其余2例女性患者在对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无反应的情况下,癫痫发作自行停止,但先后于出院后2年内检出卵巢畸胎瘤。

或许因为拥有更高计数的CD4+淋巴细胞,且高浓度雌激素加快细胞因子的合成[4],Holzer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在该类疾病中占显著多数。现有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不能肯定所测抗体本身是否直接致病,还是仅作为真正病原体的标记物出现。观察13例患者的疗效,所谓的”最佳一线用药”并不存在,多联药物合用未显示出控制癫痫的优势,早期积极免疫抑制治疗也未延缓疾病进展。常规思维推理自然而然地认为,作用于细胞内抗体所致疾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更差,但3例死亡者的自身抗體仅1例作用于细胞内抗原(抗Ri抗体),不过考虑到如此之少的样本量,此理论不能由该调查证实或否定。

2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抗体

作用于细胞内抗原的抗体常介导边缘系统脑炎,其中抗Hu抗体与癫痫的联系最为密切,而抗神经元突触前膜蛋白抗体可直接介导IV型超敏反应,又与僵人综合征的发生相关[5]。作用于细胞膜或突触抗原的抗体中,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 rich glioma 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抗体常见于老年个体,引起记忆障碍、肌阵挛等表现,60%的患者合并低钠血症[6],动物实验还显示LGI1缺失的大鼠在生后2w内死于强直性抽搐,LGI1变形则引起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癫痫[7];抗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抗体阳性者在早期即出现癫痫发作。也有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 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抗体、Rasmussen脑炎引起SE的报道。

3 可介导SE的两类典型自身免疫性脑病

3.1桥本氏脑病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常伴随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有震颤、肌阵挛、共济失调、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Giulia Monti等收治了2例以SE为主要表现的HE患者:其一为51岁女性,桥本氏甲状腺炎基础,因持续性双眼凝视、波动性意识不清就诊;其二为66岁既往体健男性,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失神、持续言动。两者视频脑电图均见长时程、双侧额部来源为主的棘慢波、多棘慢波,符合SE。

HE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时多不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故漏诊率、误诊率高。Kishitani T等在人体血清内发现一种针对α-烯醇化酶中氨基末端的抗体(抗NAE),诊断HE的特异性高达91%,敏感性为50%,可作为特异性生物标志。以上两SE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及常规脑脊液检查正常,但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明显升高,抗癫痫药物疗效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支持HE诊断。HE的致病机制可能为免疫性颅内小血管炎,或甲状腺相关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固有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又或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直接毒性效应。早期激素干预的病例预后普遍好,死亡病例见于极少数癫痫反复发作的患者,所以有人又将HE称之为”伴随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激素敏感性脑炎”,以此强调免疫抑制治疗的重要性。

3.2抗NMDA受体脑炎NMDA受体是谷氨酸受体的一个离子亚型一种电压、递质双重门控通道,主要对钙离子高度通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不仅参与神经元的生长迁移、突触传递、记忆塑造,还与癫痫发生密切相关。Dalmau等检测了一组合并全身各部位肿瘤的脑炎患者神经元培养物,发现了作用于NMDA受体NR1、NR2亚型的抗体,首次命名了抗NMDA受体脑炎。

Nicholas Johnson 等报道1例35岁女性,因”头痛、记忆力减退3w”入院,查体见不遵指令、模仿他人言语等行为异常表现,肢体肌张力障碍。入院1w后出现呼之不应,经脑电图诊断非惊厥性SE。脑脊液检查见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抗NMDA受体抗体NR1、NR2B亚型阳性,超声检查示”出血性卵巢囊肿”。先后予丙种球蛋白、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无改善。在使用苯巴比妥疗程满5个月时,患者接受卵巢切除术,病理活检证实为畸胎瘤。术后5w时,脑电图背景节律较前加快,癫痫样波形逐渐消失,并出现正常的睡

眠-觉醒周期;术后第7w患者苏醒,神经生理功能逐渐恢复,仅遗留轻度抑郁情绪、命名障碍及记忆减退,随访至今病情无反复。抗NMDA受体脑炎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成年患者占60%以上,男女比例为1:3,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23岁。其临床症状与边缘系统脑炎不同,86%的患者早期有头痛、疲劳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继之出现精神行为改变、认知功能损害、言语障碍,此后进入活动减少甚至无反应期,3/4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畸胎瘤中的神经组织可异位表达NMDA受体NR1/NR2亚基,其中NR1是受体的功能部分,构成离子通道,NR2则调节受体通道动力学,NMDA受体过度兴奋可因细胞内钙超载导致一系列神经元损伤,人体受此干预生成特异性抗体,介导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反应。故患者对免疫抑制剂反应差,但切除肿瘤灶后病情呈自发性戏剧样好转,这对于抗NMDA受体脑炎的诊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未成年患者中,隐源性肿瘤的发病率较成人相对偏低,7-12岁年龄段为10%左右,但在13~18岁段中迅速上升至40%。

为寻找初诊及院外随访时抗NMDA受体抗体滴度与病情之间的联系,等人用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和基于细胞检测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人体血清及脑脊液中表达NMDA受体的细胞。分析250例患者、100例健康对照者的数据统计显示: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100%.、85.6%;无论合并畸胎瘤与否,临床预后差者抗体滴度更高;比较前后2次脑脊液抗体滴度,复发患者相对于未复发者所测值的波动更为显著;近74%以上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好转后抗体仍不转阴。这显示了脑脊液抗体检测对于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的重要性。Loddenkemper T等人分析了不同类型SE患者脑组织中的谷氨酸受体亚型(对照组脑组织来自不患神经系统疾病的死者),并以蛋白印迹法定量。结果显示NMDA受体亚型N2B/N2A的比例在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及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显著升高。此结论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相符,可为自身免疫性脑炎及相关癫痫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4 小结

自身免疫性脑病是引起SE的确切病因,对表现似”脑炎”的SE患者,它是应被考虑的潜在病因。各种已知或未识别的自身免疫性抗体逐渐成为SE病因诊断的重要线索,相关影像学、免疫学、基因水平的检查手段也应随医学进展不断丰富,力争实现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Trinka E,Hofler J,Zerbs A.Causes of status epilepticus[J].Epilepsia,2012,53(suppl.4):127-138.

[2]Sutter R,Peter W,Rüegg KS.Outcome predictors for status epilepticus-what really counts[J]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2013.9(9):525-534.

[3]Holzer FZ,Rossetti A,Heritier-Barras AC,et al.Antibody-Mediated Status Epilepticus: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J].European Neurology ,2012,68:

310-317.

[4]V oskuhl R.Sex differenc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J].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2011,.2:1.

[5]Lancaster E,Dalmau J.Neuronal autoantigens-pathogenesis,associated disorders and antibody testing[J].Nature Reviews Neurology,2012,8:380-390.

[6]Geis C,Weishaupt A,Hallermann S,et al.Stiff person syndrome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 to amphiphysin mediate reduced GABAergic inhibition[J].Brain,2010,133:3166-3180.

[7]Irani SR,Michell AW,Lang B,et al.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 precede Lgi1 antibody limbic encephalitis[J].Annals of Neurology,2011,69(5):892-900.編辑/哈涛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

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自身免疫性脑炎47例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对局部和(或)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都有所累及[1]。自2007年首例抗NMDAR脑炎被发现以来[2],一系列与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或突触蛋白的自身抗体相关脑炎被相继报道,2010年国内报道了首例抗NMDAR脑炎。自此,AE的诊断率也随之明显提高。 尽管如此,在临床上仍有不少AE患者被误诊或延迟诊治。癫痫发作是AE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形式复杂多样,起病骤急,易被误诊。 本研究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AE的患者47例,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表1) 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AE的病例,这些患者均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治疗。本实验纳入患者47例。男性29例(62%),女性18例(38%)。发病年龄18~79岁,呈非正态分布,年龄中位值52(32,63)岁;其中抗LGI1脑炎21例(45%),男性13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0岁;抗NMDAR脑炎16例(34%),男性11例,

女性5例,中位年龄35.5岁;抗GABABR脑炎7例(15%),男性4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2岁;抗CASPR2脑炎2例(4%),男性1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0岁、36岁;抗NMDAR及抗GABABR双抗体脑炎1例(2%),女性1例,年龄39岁。 纳入标准:(1)基于组织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由专业检验公司进行脑脊液和(或)血清AE抗体检测呈阳性;(2)依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专家共识》诊断为AE;(3)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癫痫的发作分类参考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进行分类方法;(4)患者与家属知晓,签字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病例记录不规范者。(2)癫痫发作由明确的非AE原因造成患者。 2.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纳入病例,详细记录其基本资料、癫痫发作分类及次数、是否有前驱症状(如头痛、发热)、其他临床症状如记忆力下降、精神症状、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意识水平及内容改变、既往史、脑电图、免疫治疗情况、影像学包括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MRI)及肺CT、检验数据(包括血液肿瘤系列、红细胞沉降率、血风湿系列、颅压、血清和脑脊液自身抗体及相关常规检测)等资料。 AE抗体检测采用基于组织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以荧光素标记抗球蛋白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荧光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与已结合的抗体发生作用,从而推知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如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可见颗粒状荧光颗粒,则成阳性。 结果 1.临床特点 入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3个月)起病。19例患者伴有至少一种前驱症状,可表现为发热(9例)、头痛(6例)、头晕(2例)、听力减退(1例);21例患者伴有至少一种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突发性癫痫发作,伴随着多种 临床表现。癫痫的发生与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神经元过度放电、神经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神经调节等方法,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癫痫的发病机制 癫痫的发生与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增高、神经元过度放电、神经元功能失调等因 素有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可能与琥珀酸脱氢酶和突触后钙离子浓度升高有关。神经元过度放电则可能与钠离子通道异常、钾离子通道异常、钙离子通道异常等因素有关。神经元功能失调可能与胆碱能系统、谷氨酸能系统、γ-氨基丁酸系统、去 甲肾上腺素系统等受体、途径异常有关。 此外,癫痫的发病机制与神经元凋亡、脑水肿、神经元胶质细胞交互作用等因 素也有一定关联。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因为神经元先天缺陷或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脑水肿则可能是因为神经元细胞内胞质过多、细胞内水分增加、细胞外液体丢失等因素引起的。 二、癫痫的治疗方法 癫痫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神经调节等方法。药物治疗是目 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品包括苯妥英、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氯胺酮等。这些药品能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放电阈值,使神经元不易过度放电,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频率。但药物治疗需要长期使用,且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晕、恶心等。 手术治疗是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的选择。手术治 疗能通过切除部分大脑组织或植入电极等方式,改善癫痫的症状。但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癫痫疾病临床诊治国外研究新进展

癫痫疾病临床诊治国外研究新进展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对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均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癫痫研究的新进展,望能为癫痫的治疗提供参考及研究。 标签:癫痫;致病新基因;影像学检查;治疗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的传递方式和起始部位的不同,导致其具有暂时性、突发性、反复性等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抽搐、意识突然丧失、精神和行为障碍等。目前,癫痫患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用药物控制癫痫的发作,又要避免让患者产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就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与合理规范的治疗。本文结合国外最新文献,综述了癫痫病因、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1、病因 1.1癫痫性脑病致病新基因 癫痫性脑病是发生在婴儿与儿童间的严重痉挛性疾病。其会导致患儿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墨尔本大学和费洛里研究所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的儿科神经学家,通过对500名患有癫痫性脑病的儿童基因进行基因测试等研究结果显示[1]:导致癫痫性脑病的基因突变在500名患者中发现52名(超出研究人群的10%)。65个基因中发现有15个发生了基因突变,包括2个新基因,CHD2和SYNGAP1,这两个基因未曾发现会导致癫痫性脑病。这些基因将会成为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诊断性测试,使得家族基因咨询成为可能,从而减少婴儿或儿童早期癫痫性脑病。 1.2男性抗N -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常以癫痫发作起病 抗N - 甲基- D - 天冬氨酸受体脑炎(NMDA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与抗NMDAR受体抗体相关的边缘叶脑炎(LE)[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抗NMDAR受体脑炎,多发于患有卵巢畸胎瘤年轻女性患者,其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中枢性通气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障碍等。其脑电图、颅脑MRI通常无特异性表现,脑脊液及血液抗NMDAR受体抗体阳性,对包括免疫治疗肿瘤切除在内的联合治疗敏感。目前,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男性NMDAR受体脑炎患者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患者很少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病症,且其癫痫发作类型多为全面发作并很快出现精神和行为症状。而男性患者常以部分性癫痫发作起病,因此对MRI表现正常且无明显病因的男性癫痫患者,需检测NMDAR受体抗体,以免延误治疗。上述研究中也可看出,不同性别抗NMDAR受体脑炎患者临床变现存在差异,极可能与激素影响有关。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癫痫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最严重的癫痫发作形式,是神经科常见急症,死亡率高。它的潜在病因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自身免疫性脑病这一不常见SE病因,我们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其致病机制。 标签:癫痫持续状态;自身免疫性脑病;病因学 某些特定的SE病因与长时程的癫痫发作一道,同为显著SE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故正确、及时的病因诊断及对因治疗,与尽早终止癫痫发作具有同样关键的临床效益[1,2]。研究者们从新发癫痫者血清、脑脊液中检出越来越多种类的自身抗体,这类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膜、突触蛋白等部位,伴或不伴有潜在肿瘤性病灶,其中很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SE,需紧急医疗干预。这极大地改变了SE的病因诊断策略。 1 抗体介导的SE Holzer等[3]向全欧12所在SE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分发了调查问卷,收回来自7个神经中心共13例确诊为抗体介导的癫痫持续状态(antibody-mediated status epilepticus,AB-SE)的成年患者资料。其中女性患者12例(92%);7例患者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为全面性发作,仅1例为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患者被找出肿瘤灶(2例卵巢畸胎瘤,1例小细胞肺癌),1例确诊桥本氏脑病;由首发症状进展为SE的潜伏期在0~11个月不等,7例(53%)在起病1w内发生SE;SE病程从2h~12年不等,3例少于1个月,大部分(9例)持续1~4个月。实验室检查方面,抗甲基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抗体检出率最高,在8例患者血清中呈阳性,其中7例的脑脊液中同时检出;2例患者血清中抗体阴性,但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带仍提示自身免疫源性病因;寡克隆带共在9例(69%)患者脑脊液中被检出。预后方面,8例(62%)患者完全康复,3例死亡,其余2例女性患者在对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无反应的情况下,癫痫发作自行停止,但先后于出院后2年内检出卵巢畸胎瘤。 或许因为拥有更高计数的CD4+淋巴细胞,且高浓度雌激素加快细胞因子的合成[4],Holzer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在该类疾病中占显著多数。现有的病理生理学研究不能肯定所测抗体本身是否直接致病,还是仅作为真正病原体的标记物出现。观察13例患者的疗效,所谓的”最佳一线用药”并不存在,多联药物合用未显示出控制癫痫的优势,早期积极免疫抑制治疗也未延缓疾病进展。常规思维推理自然而然地认为,作用于细胞内抗体所致疾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更差,但3例死亡者的自身抗體仅1例作用于细胞内抗原(抗Ri抗体),不过考虑到如此之少的样本量,此理论不能由该调查证实或否定。 2 自身免疫性脑病相关抗体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癫痫状态)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癫痫状态多发生于癫痫患者,最常见原因是不适当地停用AEDs, 或急性脑病、脑卒中、脑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所致,不规范A EDs治疗、感染、精神因素、过度疲劳、孕产和饮酒等也可诱发,个别 病人原因不明。癫痫连续状态或癫痫连续发作是癫痫发作连续发生, 但两次发作间意识清醒。 (1)不规范抗痫药治疗:多见于新近发病患者开始规范药物治疗后 突然停药、减量、不及时或未遵医嘱服药、多次漏服药物、自行停药、改用“偏方”和随意变更药物剂量或种类等,导致不能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使2l%的癫痫患儿和34%的成人患者发生癫痫状态。 (2)脑器质性病变: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炎、代 谢性脑病、变性病、围生期损伤和药物中毒患者无癫痫史以癫痫状态 为首发症状占50%~60%,有癫痫史出现癫痫状态占30%~40%。 (3)急性代谢性疾病:无癫痫发作史的急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以癫痫 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占12%~41%,有癫痫史者以持续状态为反复发作 症状占5%。 (4)自身因素:癫痫患者在发热、全身感染、外科手术、精神高度 紧张及过度疲劳等时,即使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也可诱发持续状态。 2.诱发因素发热、感染、劳累、饮酒、酒精戒断、妊娠及分娩等,停用镇静剂,服用异烟肼、三环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亦可诱发。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与脑内致痫灶兴奋及周围抑制失调 有关,致痫灶周围区域可抑制痫性发作,使其持续一定时间后停止, 当周围区域抑制减弱,痫性活动在皮质突触环内长期运转,可导致部 分性持续发作;痫性活动由皮质通过下行纤维投射至丘脑及中脑网状结构,可引起意识丧失,再由弥散性丘脑系统传布到整个大脑皮质,引 起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 【症状】 癫痫持续状态主要分为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和部分性发作持续状 态两种类型,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和单纯部分性运动发 作持续状态最多见。 1.全面性发作持续状态 (1)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是临床常见的危险的癫痫状态,强直-阵挛发作反复发生,意识障碍(昏迷)伴高热、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休克、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低血钙等)和肌红蛋白尿等,可 发生脑、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自主神经和生命体征改变。 脑炎、脑卒中等可出现继发性GTCS持续状态,先出现部分性发作,再 泛化为GTCS。 (2)强直性发作持续状态:多见于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表 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昏迷较少),间有强直性发作或非典型失神、失 张力发作等,EEG出现持续性较慢的棘-慢波或尖-慢波放电。 (3)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表现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伴意识 模糊甚至昏迷。

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癫痫发作形式,通常意味着癫痫持续状态超过30分钟或连续发作多次而且患者在间歇期间无意识恢复。该状态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生命威胁和长期残障。因此,为了提高对癫痫持续状态的质量和管理效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控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首先介绍癫痫持续状态及其背景,包括定义和流行病学情况。然后,文章会深入讨论质控标准在管理癫痫持续状态中的作用和意义。接下来,我们会回顾过去相关研究和进展情况,并介绍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制定的过程。随后会详细解释说明质控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指标,并阐述数据采集和报告规范。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回顾癫痫持续状态质控工作,并探讨存在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概述和解释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强调其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通过深入了解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具体内容,医护人

员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降低可能导致脑损伤和残障的风险。同时,本文也希望为未来癫痫持续状态质控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并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提升。 2. 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的重要性: 2.1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和背景: 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紧急情况,指的是癫痫发作后,患者无法恢复到正常脑电活动或者意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对患者造成长期的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2.2 质控标准的作用和意义: 制定癫痫持续状态质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质控标准可以明确定义、界定和描述癫痫持续状态,并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数据采集方式,从而确保不同医院或医生之间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质控标准可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通过遵循标准程序和规范,可以促进团队间的合作、协调与沟通,提高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此外,质控标准还能够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的可信度与可比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癫痫持续状态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医学界的实践指导和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综述: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及相关综合征的共识定义及研究进展

神经综述: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及相关综合征的共识定义 及研究进展 当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患者经初步评估后仍然原因不明时,临床上常赋予一个新术语“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new-onset 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简称“NORSE”。NORSE常有不显著前驱发热感染史。当儿童发热感染后出现同样情况,绝大多数儿科医师采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来诊断此病,简称“FIRES”。文献中这些术语出现过多种定义:特发性灾难性癫痫脑病(idiopathic catastrophic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发热感染或发热疾病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ebrile infection or febrile illness-related epilepsy syndrome),急性脑炎伴难治性反复局限性发作(acute encephalitis with refractory repetitive partial seizures),或学龄儿童灾难性癫痫(devastating epilepsy in school-aged children),学龄期热性感染反应性癫痫脑病(febrile infection-related response epileptic encephalopathies of school age)和发热诱导学龄期儿童难治性癫痫脑病(fever-induced refractory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 in school-aged children)。但是,NORSE与FIRE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疾病分类学存在争议。缺乏标准化术语使得多中心合作研究情况更加复杂化,同时影响临床早期诊断、病因学发病机制研究及正确的临床处治。 1 研究目的及临床意义 (1)这种疾患通常引起严重癫痫发作和RSE,从而导致耐药性癫痫及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问题。 (2)目前发现NORSE临床发病率很低,而且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因此,有必要制定标准化术语和操作性定义来鼓励全球性多中心协作研究。

专家述评: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研究进展

专家述评: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研究进展 在出现亚急性或急性脑病症状之前或同时发生的感染,提示免疫介导的过程可能影响到脑部。通常用于描述这些免疫因素的术语含义不同,包括:(1)自身免疫,是指获得性免疫过程,涉及自身反应性T或B淋巴细胞,或靶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抗体;(2)自身抗体相关或介导,是指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是CNS疾病的病因或促发因素;(3)免疫介导,为广泛非特异性术语,疑似涉及免疫系统,但确切的免疫发病机制不明;(4)固有免疫激活,是指与CNS功能紊乱相关的外周或中枢内在免疫系统激活,但缺乏相应明确的生物学标志物,与获得性自身免疫可能常同时存在。 Dale等将感染/免疫起源、具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的儿童获得性脑病分为以下亚组:(1)感染性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脑炎等,可伴有继发性炎症甚至自身免疫机制;(2)感染相关性脑病,如临床-影像综合征,包括急性坏死性脑病(ANE)、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ERS)、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急性脑病伴双相癫痫发作和后期弥散性低信号(AESD)等,一般无炎性细胞浸润,最有可能为遗传易感性、CNS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的细胞毒性损伤所致;(3)自身免疫性脑炎;(4)自身免疫性脱髓鞘或星形细胞病;(5)自身免疫性运动性疾病,如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Sydenham舞蹈病等;(6)感染相关性复发缓解CNS综合征,如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病(PANDAS)、儿童急性神经精神综合征(PANS)等。 在获得性自身免疫性CNS疾病患儿中发现的致病性自身抗体,促进了儿童脑炎和其他获得性神经功能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拓宽了儿科神经病学的视野。但大量疑似免疫介导的CNS患儿并未监测到自身抗体,其诊断和治疗仍面临挑战。现就近年来自身抗体介导的和血清学阴性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癫痫发病原因和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药和生酮饮食可以增强抗癫痫药物效果,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儿的病症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标签:小儿难治性癫痫;抗癫痫药物;中医药;癫痫外科;生酮饮食 癫痫俗称羊角风或羊癫疯,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指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引起的阵发性脑功能障碍。小儿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部分性癫痫,但部分患儿经过长期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小儿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控制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就3年来有关小儿难治性癫痫治疗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1 药物治疗 小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在治疗癫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难治性癫痫无法达到稳定有效的控制。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在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新型药物如拉莫三嗪、丙戊酸钠、伊来西胺、左乙拉西坦、拉科酰胺等对多种类型的小儿难治性癫痫均有一定的疗效,且耐受性好。另外类固醇激素在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用药策略,根据药代动力学和难治性癫痫类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注意用药的剂量和加量速度,以小剂量的逐渐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是一种新型苯三嗪衍生物,作为抗癫痫药物在我国使用,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具有广泛的抗癫痫谱。拉莫三嗪主要通过稳定神经元膜电位的钠通道,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以控制癫痫症状的发作。杨理明[1]等观察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拉莫三嗪对不同种类的儿童难治性癫痫具有显著的疗效,总有效率为51.40%,对Lennox-Gaust综合征的疗效尤为显著,达到71.40%,表明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在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丙戊酸钠是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可以有效控制全身性癫痫的失神发作,减少强直阵挛性癫痫的发作,并经常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王磊[2]等研究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完全控制率为53.85%,发作次数(0.4±0.1)次/月。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类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癫痫患儿的肌阵挛、失身、强直痉挛等症状的发作,与拉莫三嗪合用拓宽了抗癫痫谱,可以有效解决难治性癫痫用药困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疗2023版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疗2023版一:病因:①有癫痫病史寻找诱因:未规律服抗癫痫药、使用致癫痫药物(如氧氟沙星)、电解质紊乱、低血糖。②没癫痫病史寻找新疾病:急性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部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梅毒和结核)脑外伤、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肝性脑病、co中毒、其他脑病)等。能找到病因的为继发性癫痫(也叫症状性癫痫)不能找到病因的为特发性癫痫。(查脑CT、核磁、腰穿) 二:发病机制:癫痫病因及诱因作用于脑部致神经元高度同步化阵发性异常痫性放电所引发反复发作的运动、感觉、意识、精神(行为/认知/记忆)、自主神经的异常表现。全面发作:异常放电起源于双侧脑部,发作时伴有意识丧失,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突然发生和迅速恢复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钟)。部分发作:异常放电起源于局部,分为单纯部分发作(无意识障碍包括单纯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精神症状阵发性发作)、复杂部分发作(有意识障碍伴有几种部分发作复合在一起发作)、部分性继发全身发作。 三:癫痫持续状态(SE)定义:一次发作持续时间>5min, 或2次以上发作且发作间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到基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指肢体强直、痉挛、或强直-阵挛发作,并伴意识障碍(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昏迷),一次发作持续时间>

5min,或2次以上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到基线,或且脑电图上有持续性痫样放电。非惊厥性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发作性的精神(行为认知记忆)异常、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者。微小发作持续状态(SSE):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一种类型,常发生在CSE发作后期,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伴(或不伴)微小面肌、眼肌、肢体远端肌肉的节律性抽动,脑电图显示持续性痫性放电活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足剂量一线抗SE药物如苯二氮草类药物后无效,续另一种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仍无法终止惊厥发作和脑电图病性放电的情况。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uper-RSE):麻醉药治疗SE超过24h(包括麻醉剂维持或减量过程),临床惊厥发作或脑电图痫性放电仍无法终止或复发时为super-RSEo 四: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表现:①癫痫发作造成细胞代谢紊乱(葡萄糖和氧耗竭、离子跨膜转运障碍)不能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致脑细胞变性坏死,致不可逆脑损伤遗留神经障碍。且长时间发作合并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及肺水肿、高热与横纹肌溶解与低血糖;抗癫痫药副作用呼吸循环抑制、肝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②发作时间越长越难控制,发作30min以内进行治疗预后好,发作>30min发作控制率明显降低,可以发展成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癫痫是一种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脑病。本文着重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及自身抗体等几个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服务于抗癫痫新药的研究。 [关键词]癫痫;作用机制;离子通道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大脑功能失调。研究表明,癫痫与离子通道、神经递质、神经胶质细胞[1]及自身抗体[2]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对主要的作用机制加以综述。 1 作用于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担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活动以及形成神经环路的核心构件,任何离子通道的改变都有可能异化通道蛋白的正常功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失衡,最终诱发异常同步化放电,从而导致癫痫发作。特别是钙通道功能受损在全身性癫痫的发病过程中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3、4] 1.1 钙离子通道:钙离子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之一,在稳定内环境和传递生物信息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Ca2+浓度为1~2mmol/L左右,细胞内液Ca2+浓度仅10-7mmol/L,相差(1-2)×107倍。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很低以及细胞膜的钙泵(Ca2+/2H+-ATP酶)可将细胞内液的逆浓度梯度泵出细胞外是导致这种跨膜浓度差的两种机制。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oltage-dependentCa2+chanel,VDCCs)的突变可能破坏了这种正常的跨膜浓度差。早在20多年前,Traub就发现细胞外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减少可能诱发脑组织中痫样动作电位,钙离子的减少现在被认为是反映了通过神经元VDCCs而发生的钙离子内流现象。 1.2 钠离子通道:它可以产生电流、克服膜电容和膜电阻、产生动作电位(上升期)和传播自生动作电位。另外卢非酰胺(Rufinamide,CGP-33101)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Na+通道相互作用,限制在神经元上高频率的开放,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5、6]Vimpat(Lacosamide)[7]也被证明具有调节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通过降低钠离子通道的过度活性,来控制神经细胞的活性治疗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 摘要: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指的是存在连续多次发作癫痫现象的患者,两次发 作期间,患者的意识没有恢复清醒,或者癫痫单次发作时间较长,在半小时以上。癫痫持续状态属于神经内科的急重症,临床表现多见突然间失去意识,伴随着全 身抽搐,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患者的大脑可能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会威胁 到患者的生命。基于此,本文针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进展进行了总结,希 望能够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癫痫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护理进展 癫痫是一种慢性的神经内科疾病,癫痫患者往往会由于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 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1]。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特征是存在连续发作的现象,在发作期间,意识一般很难恢复,持续时间较长,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昏迷 状态[2]。而在这期间,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存在疏忽,可能会导致患者 窒息或者出现严重的外伤,因此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且进行妥善的护理。 一、癫痫的发病原因 癫痫的发病原因大致上分为两方面,首先是针对已经确定为癫痫的患者,服 用药物期间出现不规律服药情况,随意停药、减药,出现代谢障碍,原本的病情 加重,可能会导致癫痫重复发作,甚至引发癫痫持续状态。其次,针对没有存在 癫痫史的患者,突然出现癫痫一般是由急性脑变引起,比如出现脑部外伤、脑血 管疾病或者脑瘤等,都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癫痫[3]。 二、癫痫的临床表现 在出现癫痫大发作时,一般都是出现突然的失去意识,伴随着全身的抽搐, 患者突然神志不清,跌倒甚至摔伤,双眼一般会瞪视或者上翻,之后会出现全身 性的抽搐,咬牙、咬破唇舌出血,还会口吐白沫。在出现癫痫小发作时,患者会 出现短时间的意识丧失,突然停下原本正在进行的事情[4]。双眼呆滞,呆坐或者

癫痫持续状态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癫痫持续状态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癫痫持续状态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李奇林 【概述】 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发作的严重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多次发作,两次发作间期病人意识不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者。而癫痫发作频繁,但间歇期意识完全清楚者,称癫痫频发。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占癫痫患者的2.6-6.0%。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 由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而引起,其中常见的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脑外伤、颅内肿瘤、代谢性脑病、脑发育不全、脑寄生虫病等。突然停药、减药、或换药、感染、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妊娠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 (二)发病机理 1. 电生理基础:在各种致病因素(如脑缺氧、缺血、低血糖、中毒或脑肿瘤等)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兴奋和抑制的功能失衡,使神经元产生高频同步放电,这种超同步化放电是癫痫放电的电生理基础。它通过皮层水平细胞或皮层下U纤维,传向对侧半球而产生全脑的传播,从而引起全身癫痫发作。当各种致病因素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时,神经元膜电位呈现过度去极化,便形成了癫痫持续状态。

2.病理生理改变:由于脑组织代谢率较其他组织高,而且没有氧和葡萄糖的储备,因此,当癫痫发作时,能量很快得以大量消耗,使得离子泵功能发生障碍,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各种酶、神经递质、氨基酸及有关化合物释放,导致脑水肿甚至脑细胞死亡。当癫痫持续60分钟以上时,大脑即可产生永久性损害。与此同时,由于代谢性酸中毒、高热、休克、持续抽搐致大量肌纤维溶解等,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及分型】 1. 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为癫痫大发作的连续反复出现,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间延长,间隙缩短,昏迷加深,发作间隙意识不再恢复。可能开始就是全身性大发作,也可能是由局限性发作发展而来。多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高热、大汗、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呼吸加快或不规则,唾液增多,以致上呼吸道堵塞而引起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50%的患者有病理反射,亦可有一过性偏瘫(Todd`s瘫痪)若不及时控制可致残或死亡。辅助检查:外周白细胞增高,血BUN增高,CO2结合力下降;脑电图为弥散性高辐慢波; 2. 强直性癫痫持续状态:表现为强直性发作而无阵挛,呈角弓反张型发作,上述植物神经症状显著。 3. 肌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为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的节律性反复全身性抽搐,常无意识障碍。脑电图特点为高峰节律异常。

2023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处理(全文)

2023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和处理(全文) 癫痫持续状态(SE)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之一。SE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由各种病因引起。基础病因和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是预后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及时治疗SE至关重要,因为持续的癫痫发作活动可引起神经元损伤,并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01、SE的定义 SE定义为持续超过30min的连续癫痫发作活动,或持续超过30min的间歇性但重复癫痫发作活动,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然而,鉴于孤立性癫痫发作很少持续超过5min,因此SE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现在SE被定义为超过5min的连续癫痫发作或两次或更多次离散的癫痫发作,其间意识不完全恢复。由于该定义不包括所有类型的癫痫,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于2015年更新了该定义,将t1和t2两个时间点包括在内,并纳入了SE 的基本病理生理学。 根据新的定义,SE被定义为一种由负责终止癫痫发作的机制失效或引发异常延长癫痫发作的机制引起的疾病。t1代表持续的癫痫发作活动被认为是延长的、不太可能自发停止并且应该被治疗的时间。第二个时间点t2是持续的癫痫发作活动对长期并发症构成重大风险的时间。如果不及时治疗,SE可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元网络的改变,这取决于癫痫发

作的类型和持续时间。对于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根据动物研究和临床数据,t1为5min,t2为30min。然而,t1和t2在其他类型SE中的定义并不明确,包括非惊厥性SE(NCSE)。对于意识受损的局灶性SE,ILAE建议t1为10min,t2为60min以上。 在严重的情况下,SE可进展为(1)难治性SE(RSE),定义为一线(苯二氮卓类)和二线(左乙拉西坦、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抗癫痫药物(ASM)治疗无效和(2)超级难治性SE(SRSE),即在麻醉治疗开始、减量或停止24小时后出现持续或复发性癫痫发作。 02、SE的分类 2015年,ILAE根据癫痫发作症状学、病因学、年龄和脑电图(EEG)修订了SE的分类。在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分类是基于癫痫发作症状学,指癫痫发作活动的初始临床表现。初始表现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有无运动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根据新分类,SE分为有明显运动症状伴意识障碍的SE(即惊厥性SE[CSE])和无明显运动症状、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的SE(即NCSE)。 03、SE的诊断评估 SE的诊断评估应以临床表现为指导。常见的初始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

2020癫痫领域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癫痫领域治疗新进展(全文) 癫痫(Epilepsy)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的治疗无外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新型药物近两年(2018年后)经FDA批准的抗癫痫药物: 大麻二酚(cannabidiol,简称CBD):适用于治疗≥2岁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Dravet综合征和顽固性癫痫患者。 司替戊醇(stiripentol):可与氯巴占(clobazam)联用治疗≥2岁的Dravet综合征患者。 依维莫司(everolimus):该药用于治疗≥2岁患有结节性硬化症关联的部分性癫痫患者。 Xcopri(cenobamate):韩国SK生物制药公司生产,2019、2020年获得FDA和EMA批准,用于辅助治疗成人局灶性发作,抑制电压门控钠电流,也是GABAA离子通道的正变构调节剂。 内源大麻素系统样化合物的药理学靶点研究

研究表明,大麻二酚在癫痫、心血管疾病、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肾脏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同时发现大麻二酚药物是一种多靶点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为CB1和CB2受体,对TRPV1通道、BKCa通道、GPR家族受体(GPR18、GPR55、GPR119、GPR92)和PPARα核受体也有靶点作用,并且对细胞内的ERK、Akt和RhoA传导通路有着激活作用。 内源大麻素系统样化合物的药理学靶点研究 内源大麻素系统与癫痫研究在多种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CB1和CB2激动剂具有抗癫痫作用,而CB1和CB2拮抗剂具有产生癫痫作用。CB1拮抗剂SR141716A具有抗癫痫作用,特别是在外伤诱发的癫痫或热性惊厥。戊四唑点燃动物癫痫模型,激活CB1具有抗急性癫痫发作作用;激活PPARγ具有协同效应。

抑制miR-134治疗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实验研究

抑制miR-134治疗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实验研究 王小木;贾瑞华;姜曌;王津存;夏峰 【摘要】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34(miR-134)在癫痫持续状态发生中的作用.方法①构建大鼠miR-134抑制慢病毒载体;②建立大鼠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观察miR-134抑制对大鼠发作潜伏期,癫痫持续状态时间,发作严重程度,脑电图功率以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①将一段362 bp的包含2个miR-134竞争结合位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经XhoI和EcoRI酶切后插入质粒pCDH-CMV-MCS-EG(R) FP-MCS中EG(R) FP序列的下游,该片段转录产物与miR-134互补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阻止了miR-134对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降解或翻译抑制,得到大鼠miR-134抑制慢病毒载体.②立体定向注射miR-134抑制慢病毒于大鼠海马并放置海马电极,2w后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提示miR-134抑制慢病毒组较相应对照病毒组V 级发作潜伏期延长(P<0.01),脑电图总功率降低(P<0.001),癫痫持续状态时间缩短(P<0.05).癫痫持续状态后3d制备脑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miR-134抑制慢病毒组海马齿状回(DG)、CA1及CA3区较相应对照病毒组神经元核(NeuN)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多,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减少.结论抑制大鼠海马miR-134能够减轻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8(017)004 【总页数】5页(P327-331)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10例临床分析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10例临 床分析 赵则燕;韩玮欣;李青;高瑞平;李晓庆;崔君昭;赵辉;何俊瑛;卜晖 【摘要】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LGI1抗体阳性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并跟踪随访.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5岁,临床表现有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等.9例患者行CSF检查,其中7例患者常规、生化均正常,2例蛋白升高.6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135 mmol/L).1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胸部CT发现左侧肺部占位;9例行EEG检查均异常,表现为癫痫样放电或慢波;10例患者行MRI检查,5例示海马、颞叶出现异常信号.10例患者中9例经免疫治疗预后良好,1例死亡.结论 LGI1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为其特征性表现,可伴有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较好.%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1 (LGI1 )antibody associated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results of laboratory and imagin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LGI1 antibodies who were admited to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November 2012 to June 2017 were analyze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as followed up.Results Ten patients were enrolled,including 6 male and 4 femal. The average age of ten patients was 55 years old. Patients mainly presented with memory loss,psychiatric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杨会阳 【摘要】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常见儿童神经系统急症之一,长时间惊厥发作引起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惊厥发作时间及潜在病因决定其预后,因此,快速止惊、积极寻找病因至关重要.本文对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快速终止惊厥发作并寻找潜在病因,改善预后.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9(030)007 【总页数】4页(P921-924) 【关键词】儿童;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病因;治疗 【作者】杨会阳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贵州遵义 5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1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儿童常见神经系统急症,是癫痫发作的极端形式,每年平均发病率(6~41)/10万[1-4],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岁以下儿童4%~8%有过SE[5],病死率高达20%[6],另有研究显示<1岁婴儿SE发病率更高[7-8]。根据SE有无骨骼肌成分参与,可分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i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i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临床上CSE较常见,可表现为全面性、局灶性,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eneralized 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GCSE)是CSE最严重的形式[6,9-11]。CSE短期反复发作危及生命,即使在幸存者中惊厥反复发作可引起脑损伤,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发病年龄、潜在病因及惊厥发作时间影响CSE预后及再发风险[12-13],因此快速止惊及明确潜在病因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CSE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有 助于临床医生快速识别CSE,积极止惊及寻找潜在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改善预后。 1 SE定义 早在公元前600—700年前已经有巴比伦人对SE严重性的描述,然而直至1825 年Calmeil通过观察SE的病理发展不同于普通癫痫发作,首次提出SE概念[14-15]。随着研究者对SE的不断认识及研究的深入,1993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正式提出SE定义:一次癫痫发 作持续30 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1]。有研究 显示SE发作持续时间30 min与GCSE发作时间超过5 min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16],另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惊厥发作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5 min,如果持续超过5~10 min,没有适当的止惊治疗很难自行终止,由此,研究者提出SE 可操作定义,将30 min缩短至5 min[12,16-18]。2015年ILAE提出SE新定义,即癫痫持续状态是由于癫痫发作自行终止机制失败或由于异常持续发作的机制启动所致(时间点T1),可以导致长期不良后果(时间点T2),如神经元死亡、神经 元损伤以及神经元网络异常等[19]。新定义强调两个重要时间点,惊厥不能自行终止的时间T1,可能引起长期脑损伤的时间T2。癫痫发作类型不同,两个时间点不同,CSE患者T1为5 min,T2为30 min[19]。新的定义将概念性与可操作相结 合更加便于临床应用。为了突出早期治疗及各阶段药物治疗的反应性,根据SE病情进展,2017年ILAE将SE分为4个阶段:即将发生的SE(impending SE,I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