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分析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的护理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监护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8-02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

素同时耐药。近年来,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逐年递增,多重耐药菌的感

染不仅增加了ICU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费用,而且与患者的死亡率关系密切[1]。因

此了解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其预防控制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现就我院ICU患者细菌感染两年多的前瞻性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其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ICU住院病例989例,男性578例,女性411例,其中气管插管613例,伴机械通气499例,基础疾病:颅脑外

伤301例;脑血管意外256例;COPD129例;重症肺炎98例;心肌梗塞伴心衰

93例;CPR术后32例;多发创伤80例。住院时间14~165天,平均17.5天。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前瞻性监测该期ICU患者细菌感染情况。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前端、脓液等,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按照《全国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鉴定。将接受常用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有

培养结果的菌株纳入统计。

2.2 结果共调查989例,使用抗生素989例,抗生素使用率100%,感染率29.1%;其中尿路感染15%,动静脉血路感染10%;肺部感染50%;呼吸机相关感染19%;导管相关感染5%。

2.3 病原菌菌株分布(表1)

表1 病原菌菌株分布

3 感染因素

3.1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①ICU患者基础疾病重,机体处于高

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易致感染病原菌。

②创伤患者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功能异常[2],另外皮肤天然屏障破坏,病原菌直接接触伤口而致感染。③呼吸道感染多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组织受损,缺血缺氧,加之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导致气道纤毛屏障受损。⑤ICU患者

常用激素来冲击治疗,以减轻危重患者的应激状态,降低死亡率。激素治疗抑制

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及阻碍了免疫球蛋白的产

生[3],从而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容易并发感染。

3.2各种侵入性操作ICU患者常需进行各种介入性治疗,如: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置管、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导尿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增加

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机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死亡率高达24%~

71%[4]。

3.3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ICU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导致了抗生素,特别是高档

次抗生素使用的高频率性,大大地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这些耐药菌株大都表

现为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和泛耐性,抗感染失去作用,为治疗带来了重重困难。

3.4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在实施各项有创操作时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规程增加医院性感染的机会。

3.5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 ICU危重患者集中,床边隔离制度、洗手制度、环

境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增加多重耐药菌株的定植与传播。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危重患者机体呈负氮平衡,长期卧床,常有

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可导致胃肠道定植菌的移植,增加多重

耐药菌感染的机率。因此为保护胃肠功能,减少细菌移植,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一般2-3天内开始肠内营养,可减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肠内营养时,

若无禁忌症一般取头高15°~30°的体位。肠内营养尽量选用瓶装制剂,如:瑞素、瑞代、能全力、安素等,瓶装制剂安全卫生,配方合理营养均衡可满足不同患者

的营养需求。在肠内营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滴速、温度,及时发现处理肠内营养

的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

4.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重视洗手①对各项侵入性操作切实有效地做到

无菌流程。②重视洗手,洗手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方法[5]。为提高医院感染的重视性及洗手的依从性,ICU医护人员在入

科时即进行医院感染的专业培训。治疗护理前后严格遵循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③ICU的洗手设施配备充足,每床均配备有快速手消毒液。④本科室

院感质控小组及院感科定期进行院感质量控制检查并对医护人员手表面做细菌的

取样培养。

4.3 环境格局合理,实施保护性隔离①ICU环境设置合理,感染病人与非感

染病人分开放置,各床实施严格的床边隔离。②有研究报道当患者暴露于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病人>15d,其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风险明显增加[6]。因此多重耐

药菌感染病人应尽量做到单间隔离,在床栏杆、床头柜、病历夹做醒目标志,治

疗护理病人遵循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③标本放于密闭容器内运送,医疗性废物放于双层防渗漏的袋内,并进行高水平的消毒及终末消毒。④解除隔离应遵循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两次培养细菌阴性方可解除。⑤定期对ICU

保洁人员进行院感培训。

4.4 改善环境,限制人员出入我院ICU为层流洁净病房,为保证层流洁净的

有效性,除限制频繁出入ICU外,墙角采用圆式墙角,床旁桌采用一体式吊塔,

一切物品尽量不垂于地面;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每天定时湿式消毒;多重耐药菌

感染病人使用仪器专用专消毒;空调过滤网每周更换;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院感科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的采样细菌培养。探视采用视频探视。

4.5 加强抗生素管理,定期进行细菌培养① 对抗生素实行分线、分级、审批制度,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院感

科定期统计科室标本送检率,凡使用抗生素的病例其标本送检率应达80%,感染

病例标本送检率应达50%;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常规每周1-2次行痰液的

细菌培养及涂片镜检;以监督改善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提高抗生素应用的针对性。②护士合理安排抗生素使用时间,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③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无菌规范原则,以减少检出报告的误检率。

4.6 加强各管道的护理 ICU患者常有多种导管的留置,做好各导管如胃肠减

压管、尿管、气切套管、气管插管、各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袁咏梅,顾平,丁晓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26-1428.

[2] 任骏,白祥军,汤曼丽.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群耐药性监测及预防措施[J].创伤外科杂志,2005,7(3):200-202.

[3] 金有豫.药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8.

[4]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

[5] 谢多希,吕百勤,王淑珠,林秀杈.ICU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81-2082.

[6] 王雪文,顾克菊,金珠,沈永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11-412.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某医院ICU病房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病历50例,分析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ICU住院患者780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0例,感染率6.41%,低于同级别医院报道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其中呼吸道感染38例,泌尿道感染6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建筑布局合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可以很好地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induc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Methods Collecting 50 cas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patients from 2014.1 to 2014.12.Results Among all the 780 patients in ICU,50 cases get infected by multi-resistant bacteria,the infection rate is 6.41%,which is lower than the others.Including 38 cases of RTI,6 cases of UTI,5 cases of CRBSI and 1 case of abdominal infection.Conclusion With proper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advanced medical training,the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could be well controlled. Key words:MDRO;Inducement;Prevention 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即可称为多重耐药菌。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多重耐药菌的高发科室。自2014年1~12月ICU共发生5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 1临床资料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Muli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导致多重耐药菌(MORO)的感染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多重耐药菌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无效的特征,且常定植于患者体内形成潜在感染源,故一旦在医院内出现感染或传播,将十分难以控制,给治疗和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已引起医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MDR/PDR-PA) 上述耐药菌的防御措施如下 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分布MRSA主要来源于痰,占83.19%,研究表明下呼吸道是MRSA感染的主要部位[1]。主要集中在儿科、ICU,呼吸内科最多见。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

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1):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MRSA检测。 (2):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并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4):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5):当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分析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的护理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监护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8-02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 素同时耐药。近年来,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逐年递增,多重耐药菌的感 染不仅增加了ICU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费用,而且与患者的死亡率关系密切[1]。因 此了解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其预防控制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现就我院ICU患者细菌感染两年多的前瞻性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其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ICU住院病例989例,男性578例,女性411例,其中气管插管613例,伴机械通气499例,基础疾病:颅脑外 伤301例;脑血管意外256例;COPD129例;重症肺炎98例;心肌梗塞伴心衰 93例;CPR术后32例;多发创伤80例。住院时间14~165天,平均17.5天。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前瞻性监测该期ICU患者细菌感染情况。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前端、脓液等,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按照《全国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鉴定。将接受常用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有 培养结果的菌株纳入统计。 2.2 结果共调查989例,使用抗生素989例,抗生素使用率100%,感染率29.1%;其中尿路感染15%,动静脉血路感染10%;肺部感染50%;呼吸机相关感染19%;导管相关感染5%。 2.3 病原菌菌株分布(表1) 表1 病原菌菌株分布 3 感染因素 3.1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①ICU患者基础疾病重,机体处于高 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易致感染病原菌。 ②创伤患者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功能异常[2],另外皮肤天然屏障破坏,病原菌直接接触伤口而致感染。③呼吸道感染多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组织受损,缺血缺氧,加之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导致气道纤毛屏障受损。⑤ICU患者 常用激素来冲击治疗,以减轻危重患者的应激状态,降低死亡率。激素治疗抑制 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及阻碍了免疫球蛋白的产 生[3],从而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容易并发感染。 3.2各种侵入性操作ICU患者常需进行各种介入性治疗,如: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置管、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导尿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增加 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机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死亡率高达24%~ 71%[4]。 3.3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ICU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导致了抗生素,特别是高档 次抗生素使用的高频率性,大大地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这些耐药菌株大都表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

应当洗手。(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和培训 1、各科室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在诊疗、护理查房时,应准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内容,组织科内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 3、加强本科室实习生、进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医院及患者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管理 1、各科室应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预防措施,配齐相应物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快速手消毒剂,院感办将定期组织检查多重耐药隔离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院感综合质量考评。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采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还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黄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二:插管后

1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策略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 S)的特点,并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策略,为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DRO S感染类型及部位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22例患者中,MDRO S感染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醋酸不动杆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感染部位:呼吸道12例,血液4例,泌尿道5例,伤口1例。以上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康愈,未发生MDRO S暴发。结论MDRO S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简称MDRO S)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综合ICU 是医院收治病情危重患者的场所,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菌入侵的患者,是多重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场所,因而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威胁,需要医院加强感染的控制[1],本文选取22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MDRO S感染类型及部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6月本院综合ICU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2~88岁。样本主要来源于患者痰液、

血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多重耐药警示牌 1.2.1.1 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我科采用多重耐药警示牌挂在病人床头,标明患者为多重耐药,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病人床头,同时配备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预防,待患者连续3次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 1.2.1.2 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床旁隔离”。 1.2.1.3 在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应注明“接触隔离”,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病历带入病房或房间,若带入房间,需消毒后方可带出。 1.2.1.4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种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其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性伤口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 1.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让医务人员掌握MDRO 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处理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其次医院要实现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并定期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清理,尽可能避免MDRO S不必要的产生和传播。 1.2.3 重视手卫生及职业防护有研究显示,综合ICU医务人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研究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 防控制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方法:研究时间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研究地点为本院,设置研究 对象为40例ICU患者,随机方式予以分组操作,分为2组每组安排20例患者, 分别是对照组(开展科室的常规化护理)和观察组(开展ICU的强化感染预防和 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工作实施后,得出观察组的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更低,观察组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率、疾 病知识知晓率均处于更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推行强化ICU的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干预后,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 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得到较高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开 展价值突出。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 前言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里由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根据来源可分为内源 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大类,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 感染、支原体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1]。在ICU中,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危急,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抗菌 药物进行使用,导致机体出现耐药性,形成多重耐药菌[2-3]。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导致患者在外界条件下发生感染后,极难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使用更高 级的抗菌药物,进而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可危害到患者的 身心健康[4]。因此,对耐药菌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负担[5]。对此,以下内容将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 现将护理经过与流程整理如下。

多重耐药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菌:是指同时对两类或两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临床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临床广泛、大量应用抗生素是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潜在因素。 护理措施: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最低要求做到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在床尾做好隔离标记,设置隔离病房时,房间必须带有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病房垃圾桶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并加盖。 2、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当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3、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和设备,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科室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拖把、抹布等固定使用,包括病人病历夹也是专用,用后常规消毒。病室内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病房清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话铃、床头、水龙头等,所用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床单、被褥等用紫外线照射。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患者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5、加强基础护理,认真进行呼吸道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每1~2h为患者翻身、拍背,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氧气湿化瓶及管道严格消毒,更换消毒呼吸治疗器械、波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除部分。使用中湿化瓶及水每天更换,湿化瓶用无菌水,用毕进行终末消毒,呼吸机螺纹管、湿化瓶、接头每24~48h更换消毒.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 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②ICU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污染的气管插管、氧气管、导尿管、氧气雾化器、深静脉导管等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③有创性诊疗操作: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呼吸道感染与人工气道的建立;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均呈正相关。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与深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操作人为地破坏了血管屏障,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场所和繁殖基地。④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ICU内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及对院内感染的防范措施,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工作时不严格的消毒措施,不强的无菌观念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危险因素。 病原体本身:①菌种的多样性:ICU内患者病种的多样性及病情的危重性,决定了院内感染菌种的多样性;不同专科的病种其致病菌也不同。以肺部感染为主的菌种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真菌为假单丝酵母菌;泌尿系

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控制措施 MDRO增加的原因 1、耐药菌产生增加:由于医生过多的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进行了筛选。 2、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 1、老年人 2、免疫功能低下(包括患有糖尿病、慢阻肺、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制剂、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3、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 4、近期(三个月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5、既往有NDRO定植或感染史。 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是医院内MDRO传播的主要途径。 2、飞沫传播: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凝胶。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实施手卫生。医务人员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临床科室应安装完善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 3.临床科室应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4.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是同类 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5.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 6.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晚期肿瘤患者、长期应有广谱抗菌药物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7.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8.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活动范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9.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限制陪护人员人数,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10.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11.医务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1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1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14.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输液泵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电话机等每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3-4次。 15.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地面和物体表面(如床头桌、凳子,床头、门把手等)保持清洁、干燥。地面和物体表面应每日湿式清扫,当被污染时,应使用50mg/l

ICU感染管理措施

ICU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WHO 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 1.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5-10 倍。在美国院内感染每年可影响超过200 万的患者并且对5-35% 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造成影响。2. 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约30%,其次为尿路感染约占24%,血流感染约占16%,外科切口感染约占8%。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7.5%,其中60.9%的患者死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宿主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年龄、入住时间等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 2. 医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手段,如机械通气、器官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3. 其他:医院环境问题,如医务人员不足或环境拥挤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性危险。在调整干扰因子如重症患者营养、呼吸机使用及住院时间后,护士与患者的比例是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医院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措施。 2. 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预防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感染。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特别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应洗手或戴手套。4.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有上报制度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物品、环境的消毒管理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与使用呼吸机或人工气道有关,加强呼吸治疗器械消毒管理尤为重要;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连接头、呼吸活瓣等凡能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2.保持患者的床单位的清洁无污染,每日用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3.凡侵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要求。4使用后的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消毒与存放符合要求。5.配备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通风设备或至少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三)重症监护室各单位有能够满足需要的洗手措施1.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及监护区内设置非手动开关的洗手池、洗手液及干手设施,手部消毒装置等配备符合要求。2.接触每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规范。 (四)建立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1.有针对ICU 感染控制的制度。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2.开展对各种留置管路插管时间的监测,尤其是外周和中心静脉插管。外周插管时间不得超过72 小时,监测与血流感染的所有插管。3.开展对多重耐要菌如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的监测。4.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 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计1800份,对其中多重耐药菌数量、分布等情况,并对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共有51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比91.42%(469/513),最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多见于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诱因,临床护理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而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 多重耐药菌是指微生物对三类及以上的抗生素可同时具备耐药性,目前,临床ICU检出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均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近年来,临床MDR菌株的频繁检出,主要是由于外科手术治疗后频繁使用抗生素,使得多重耐药菌增多,导致药物作用效果减弱,患者极易感染,导致病情恶化,这也提示着人们应该抗生素药物的时代即将结束。因此,本文就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13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5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65.47±3.45)岁,疾病类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3例,重症颅脑外伤43例,重症肺炎36例,脑出血43例,高血压危象23例,MODS3

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5例;获取患者痰液、血液、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开展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1. 1. 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开展临床检验与鉴定,药敏试验时选择K-B纸片扩散法,根据检测仪器与试剂说明书开展操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判读。细菌培养将患者同一部位获取的标本中检出的同类细菌,认定为同一株细菌,仅计为1个,其他不计数。统计细菌培养结果,对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2结果 2.1 重症监护室细菌培养情况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培养标本共计1800份,检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菌共有513株,多重耐药菌占比91.42%(469/513),最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 表1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及耐药菌情况 细菌总株数多重耐药菌 株数(株) 多重耐药菌例数(%) 鲍曼不动杆 菌 18517494.05%肺炎克雷伯14212886.48%

多重耐药患者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护理措施 1、多重耐药警示牌 (1)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待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 (2)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多重耐药感染隔离”。 (3)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虑单间隔离。也可将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或者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捅管、深静脉留臵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 3、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按7部洗手法进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

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4、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它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5、气道管理 (l)卧位的管理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臵胃管,留臵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咽分泌物含有10的5次方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I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臵入空肠,降低胃

icu的护理措施(精选5篇)

icu的护理措施(精选5篇)icu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icu病房医院感染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是icu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患者死亡的严重因素,也是当前医院进展中的紧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他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含在住院中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时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含住院前以开始或处于潜匿期的感染。icu病房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抢救最后失败的紧要原因之一,也是部分的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医院的声誉,还给病人加添很多不必须的苦痛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icu病房医院感染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1引起感染的不安全因素 1.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icu获得性肺部感染重要为获得性肺炎。常见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病人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简单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有报道称,神经外科病区75例气切术后病人均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区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8%,致病菌以格兰式阳性菌为。另外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术前由于原发病的影响,机体情况差,加之手术打击,术后禁食使机体过分消耗加添了

感染机会同时呼吸治疗器械污染,以及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 1.2胃肠道感染正常胃液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防止胃内细菌过 度繁殖.在医院感染中消化道感染重要在儿科病房,血液肿瘤病房, 老年病房,由于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体位和胃肠 动力是影响胃液汲取的紧要因素,胃液酸度降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通过胃管逆行引起感染. 1.3泌尿道感染尿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重要是细 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正寻常人的尿道平常处于关闭状态,膀胱 内的尿液不能返流,形成一个防范屏障.而80%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 与导尿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也易诱 发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济南军 区总医院统计留置导尿管三天以上的病人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5 天以上有74%发生,长期留置者几乎100%发生菌尿。另外,与导尿 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四周 细菌植于膀胱。 1.4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人 员不娴熟,无菌技术不严,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范 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加添感染的发生率。 1.5切口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 的存在是最紧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烧

多重耐药菌的护理措施

多重耐药患者护理措施【1】 1、多重耐药警示牌 (1)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标明患者所感染耐药菌的种类,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患者床头,同时配套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防护。待患者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在警示牌上,还有相关耐药菌感染的基本防护知识浓缩版,方便医护人员参照进行标准隔离和防护。 (2)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多重耐药感染隔离”。 (3)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显示其感染的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 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给予单间隔离。也可将一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或者定植患者安臵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至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至在同一房间。 3、加强手卫生在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保持手部清洁,严格按7部洗手法进行洗手、手清洁或手消毒。对于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接触病人时戴手套,洗手或手消毒,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 4、标准防护进入病房戴口罩、帽、手套、鞋套,必要时(如大换药或其它可造成血、体液溅污操作者时)直加穿隔离衣和防护面罩,即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实施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必须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用乙醇消毒液洗手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使用手套和隔离衣也可减少耐药株水平传播,对多重耐药菌株要像对待烈性传染病菌那样予以严格隔离。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护理操作后,将以上防护用品脱于病房医疗废物窗口内,不得带出病房。脱手套后严格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拭双手,若隔离患者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接触该患者的医务人员在下班前应常规使用安尔碘消毒鼻腔。 5、气道管理 (l)卧位的管理 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臵胃管,留臵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咽分泌物含有10的5次方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度,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I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臵入空肠,降低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机会。 (2)吸痰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吸痰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生飞沫播散,护士操作开放式吸痰法时必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防止污染和医源性肺部感染。 (3)呼吸机管道管理呼吸机的管路系统(螺旋管、附件)消毒不彻底易引起外源性感染,在呼吸机管道上标明开始时间,每7天更换1次。管路中的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的:对ICU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的护理探讨。方法:对1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严密隔离,采取合理护理干预,严格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结果:通过对各种途径的护理干预,12例好转后转科,3例自动出院,3例病愈直接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消毒制度可有效预防及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标签: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护理探讨 多重耐药菌是指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禄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分支杆菌、耐碳青霉烯抗菌药物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ICU具有患者病情重,病情复杂,抗菌素使用频繁,患者住院时间长等特点,是多重耐药菌易发生的重点科室[1]。近年来,ICU 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2]。2013年1月一12月我院ICU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者18例,通过积极预防、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总结我院ICU2013年1月~2013年12月以来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共18 例,女6例,男12 例,年龄28~92 岁,<60岁6 例,≥60 岁12例,均为住院时间长,如:多发性损失、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量脑出血、颈椎损伤、颅脑损伤等。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创血压监测、留置尿管及创腔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18例中,肺炎克雷伯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禄假单胞菌3例,结核分支杆菌2例,鲍曼/溶血不动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因及时采取严格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护理干预,加强医护人员手衛生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一系列防控措施,未发生医院感染。 二.护理方法: 1 由于ICU病房特有的环境因素,如门窗紧闭,空气流通差,人员流动多,所以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应开窗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室温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2]。我院ICU 每日循环风对空气进行消毒2次,同时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隔离患者每天开窗通风3 次,每次30min,地面每日用1000mg/L 含氯消毒剂拖地2次,物体表面用500mg/L 氯制剂消毒每日2次,控制ICU出入人员,严格探视制度,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者入内。 2. 1一经发现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用隔离标签在病历牌及床尾标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

ICU感染管理措施

ICU感染管理措施 第一篇:ICU感染管理措施 ICU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WHO 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1.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 5-10 倍。在美国院内感染每年可影响超过 200 万的患者并且对5-35% 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造成影响。2.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约30%,其次为尿路感染约占24%,血流感染约占16%,外科切口感染约占8%。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7.5%,其中60.9%的患者死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1.宿主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年龄、入住时间等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2.医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手段,如机械通气、器官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3.其他:医院环境问题,如医务人员不足或环境拥挤也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性危险。在调整干扰因子如重症患者营养、呼吸机使用及住院时间后,护士与患者的比例是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医院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措施。2.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预防因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感染。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特别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应洗手或戴手套。4.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有上报制度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物品、环境的消毒管理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与使用呼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