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 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防控体会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ICU检测出来的G-菌和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增加趋势、且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1]。据有关文献报道,ICU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传播的高危环境,并且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ICU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2]。为了预防MDRO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危害,防止出现其传播及暴发,我院ICU做了大量工作,防控效果满意。现对我科2009年01月至2010年01月期间收治的401例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MDRO院内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ICU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共收治患者401人,其中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

1.2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ICU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标本送往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把每天确诊的MDRO菌株情况通告ICU及院感科,ICU 院感负责人第一时间内调整护理措施,同时院感科根据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MDRO是否属于院内感染,及时指导ICU预防护理工作。

2结果

2.1MDRO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16例、泌尿道4例、血液2例

2.2MDRO感染种类及比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6例、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2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2例。

3原因讨论

3.1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各种引流管路多,多有深静脉置管,同

时免疫功能低下,治疗操作多等特点,致使其成为院内MDRO感染的高发科室。

3.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可能是由于空气净化消毒不达标,患者多为开放式气道,有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3]有关。

3.3ICU几乎不是患者治疗的原科室,入住ICU时患者使用的抗生素可能已经不是一种两种,入住ICU后医生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治疗原发病灶或给予生命上的设备支持,同时为了争取抢救时间缩短治疗期,不能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时个别医生未能及时采集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培养或微生物室提供的药敏报告后未能及时调整抗生素。

3.4ICU内医护及相关人员的院感知识淡薄,对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观念重视不足,手卫生的依从性差,护理员工作不规范,消毒隔离工作有漏洞等原因。

4干预措施

MDRO均属于条件致病菌,我科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护理工作重心,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改变护理观念,把隔离病原菌,防止其传播,预防交叉感染,控制暴发作为工作重点。强调在ICU内发生病原菌传播主要原因不是在于患者,而是在于医务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在于对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严格管理。

4.1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4.1.1加强医护人员的管理:加大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培训力度,掌握MDRO感染相关知识,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和技能及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减少置管天数。重视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改变ICU内粗放式管理为细节上质控,从而切断MDRO通过医务人员传播的途径

4.1.2加强护理员的管理:重视对护理员的院感知识指导和工作的监督,指导他们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无菌区、半无菌区、污染区内工作要求,医用垃圾生活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监督他们清洁工作是否做到一桌一巾一手套,毛巾是否做到清洁消毒,地面消毒液拖地等,坚决杜绝一副手套一条毛巾一擦到底的现象。

4.1.3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4.1.4加强对MDRO感染患者的管理:对MDRO感染患者尽早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隔离室不足时可考虑将同一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安置在一起,把感染隔离标签粘贴于门边及处置车明显处,所有物品专人专用不出隔离室;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按照先非感染者,后感染者的原则,有条件时,最好设立专人护理,以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监测层流净化效果,做好

MDRO感染患者隔离间的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对医疗废物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处理,防止MDRO通过废物传播和扩散。

4.2重视手卫生的干预:由于ICU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危重患者多,医护人员往往忽略对手卫生的要求。同时,由于洗手设备的不充足或不便捷,也往往增加了ICU内MDRO感染的危险。故增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是杜绝MDRO传播暴发的重要环节。首先根据卫生部下发的手卫生要求,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在每个洗手池上方粘贴“六部法”洗手示意图,每辆处置车悬挂速干手消毒剂,在每位患者床头摆放速干手消毒剂,同时改善洗手设施为感应性水龙头,配合一次性纸巾、风干机、护手霜等,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同时教育工作人员改变只重视自身防护,轻视交叉感染的错误意识。纠正一副手套戴到底的错误行为,尤其在交接班或查房的环节上,一副手套接触全科患者或一副手套摸遍全科每个角落的错误现象。要求做到接触每位患者均要更换手套、接触感染与非感染区要更换手套,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者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后均要更换手套,摘手套后进行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和暴发的关键[4]。

4.3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4.4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认真落实防范措施:根据院感科对MDRO制定的监测方案要求。每月定期对ICU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呼吸器具及常用消毒液等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部位的标本,加强病人MDRO感染的监测。一经发现有MDRO感染事件立即由微生物室上报院感染科及ICU相关负责人。按规定填写MDRO感染病例报告表,并在科室内做好交接班,提高警惕性,把好第一关[6],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防范,同时科内的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均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防止在消毒灭菌环节上出现问题。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袁咏梅, 顾平, 丁晓萍.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26-1428.

[2]Kollef MH.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s a research laboratory :

developing st rategies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J].Surg Infect.2006 Apr;7(2):85299.

[3]李毅萍, 张景利, 刘典浪, 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 (8):1079- 1080.

[4]许瑞宝,叶丽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5)215-216

[5]梁翠玲, 车红英, 庞晓军, 等. 562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8):1144-1145

[6]林秀娟, 林红燕.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 2009,9(8)108- 109

MRSA、VRE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MRSA、VRE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一、认识MRSA、VRE和多重耐药菌 (一)、MRSA: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缩写。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毒性较强的细菌,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受到较大的控制,但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能水解β-内酰胺环,表现为对青霉素的耐药。因而人们又研究出一种新的能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methicillin)。1959年应用于临床后曾有效地控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株的感染,可时隔两年,英国的Jevons就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菌药物,它和细菌中的另一种分子(细胞壁肽聚糖前体五肽)结合而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因此使用万古霉素仍然可以杀死MRSA。但是滥用万古霉素则会产生别的抗药病菌,最常见的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二)、VRE: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的缩写。肠球菌可产生低亲和力的PBP(青霉素结合蛋白),使对青霉素类低水平耐药,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所以在临床细菌室不必做头孢菌素药敏。万古霉素属糖肽类抗生素(包括替考拉宁、多糖菌素、杆菌肽等)系高分子量疏水化合物,它可与肠球菌细胞壁上的五肽糖前体的羧基末端D-丙氨酸-D-乳酸盐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阻抑了肽糖聚合所需的糖肽基和转肽反应,使肠球菌不再能合成细胞壁而死亡。但如果细菌基因改变,使细胞壁的肽糖前体末端改变为D-丙氨酸-D-乳酸盐,万古霉素即失去与之结合能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ICU内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及暴发的防控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ICU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及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我科ICU对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收治的401名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结论: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定完善的MDRO感染监测制度是预防和控制ICU 内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传播及暴发;防控体会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ICU检测出来的G-菌和G+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增加趋势、且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1]。据有关文献报道,ICU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传播的高危环境,并且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ICU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2]。为了预防MDRO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危害,防止出现其传播及暴发,我院ICU做了大量工作,防控效果满意。现对我科2009年01月至2010年01月期间收治的401例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MDRO院内感染情况及防控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ICU自2009年01月——2010年01月共收治患者401人,其中确诊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22人,感染率为5.37%,未发生一例MDRO的暴发事件。 1.2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ICU内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标本送往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把每天确诊的MDRO菌株情况通告ICU及院感科,ICU 院感负责人第一时间内调整护理措施,同时院感科根据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MDRO是否属于院内感染,及时指导ICU预防护理工作。 2结果 2.1MDRO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16例、泌尿道4例、血液2例 2.2MDRO感染种类及比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ER)6例、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2例、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2例。 3原因讨论 3.1由于入住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各种引流管路多,多有深静脉置管,同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 摘要】分析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的护理策略,减少多重耐药菌在监护病房内的暴发流行。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8-02 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 素同时耐药。近年来,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逐年递增,多重耐药菌的感 染不仅增加了ICU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费用,而且与患者的死亡率关系密切[1]。因 此了解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其预防控制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现就我院ICU患者细菌感染两年多的前瞻性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并其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ICU住院病例989例,男性578例,女性411例,其中气管插管613例,伴机械通气499例,基础疾病:颅脑外 伤301例;脑血管意外256例;COPD129例;重症肺炎98例;心肌梗塞伴心衰 93例;CPR术后32例;多发创伤80例。住院时间14~165天,平均17.5天。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前瞻性监测该期ICU患者细菌感染情况。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尿液、中心静脉导管前端、脓液等,采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按照《全国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鉴定。将接受常用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有 培养结果的菌株纳入统计。 2.2 结果共调查989例,使用抗生素989例,抗生素使用率100%,感染率29.1%;其中尿路感染15%,动静脉血路感染10%;肺部感染50%;呼吸机相关感染19%;导管相关感染5%。 2.3 病原菌菌株分布(表1) 表1 病原菌菌株分布 3 感染因素 3.1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①ICU患者基础疾病重,机体处于高 代谢负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易致感染病原菌。 ②创伤患者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功能异常[2],另外皮肤天然屏障破坏,病原菌直接接触伤口而致感染。③呼吸道感染多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组织受损,缺血缺氧,加之有创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导致气道纤毛屏障受损。⑤ICU患者 常用激素来冲击治疗,以减轻危重患者的应激状态,降低死亡率。激素治疗抑制 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破坏参与免疫活动的淋巴细胞及阻碍了免疫球蛋白的产 生[3],从而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容易并发感染。 3.2各种侵入性操作ICU患者常需进行各种介入性治疗,如: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置管、各种引流管、胃肠减压、导尿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增加 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机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死亡率高达24%~ 71%[4]。 3.3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ICU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导致了抗生素,特别是高档 次抗生素使用的高频率性,大大地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这些耐药菌株大都表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措施 1.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及从患者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应实施手卫生。医务人员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临床科室应安装完善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 3.临床科室应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4.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或是同类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5.隔离房间、床头及病历夹上应有隔离标识。 6.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晚期肿瘤患者、长期应有广谱抗菌药物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7.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8.限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活动范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9.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限制陪护人员人数,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10.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11.医务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

应当洗手。(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和培训 1、各科室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在诊疗、护理查房时,应准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内容,组织科内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 3、加强本科室实习生、进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医院及患者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管理 1、各科室应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预防措施,配齐相应物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快速手消毒剂,院感办将定期组织检查多重耐药隔离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院感综合质量考评。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采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还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黄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二:插管后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作用探讨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ICU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作用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评价其对降低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率的作用。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7月,对入住我院ICU 治疗的70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前实施常规防控干预措 施的35名患者分入对照组,2022年4月起施行综合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分入 观察组。调查两组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对两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防控措施的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耐药菌医 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后显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综合防控 多重耐药菌是对3类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的细菌。近年由于多 种侵袭性操作的出现和应用及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多重耐药菌已然成为医院 特别是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实践证明,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 措施能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安全[1-2]。我院对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日趋完善,但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有待提高。为此,我院ICU于2022年4月起施行综合防控干预措施,本研究旨在评价多重 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作用,为预防和控制多重 耐药菌的发生传播提供依据。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7月,对入住我院ICU治疗的70名患者临床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前实施常规防控干预措施的35名患者分入对照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严格遵循 WS/T31—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二、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或同病原同室隔离,隔离病房不足时,才可实施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一警示牌,限制、减少无关人员进入,并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出病房前洗手。 (3)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在床头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 (4)必须尽量减少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每班诊疗患者为一个护士、一个医生,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与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吸痰时采用密闭式吸痰器;离开病房前脱去手套和隔离衣等置黄色垃圾袋中,洗手。 (6)对于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仪器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1000mg/L含氯消毒剂)。 (7)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30min,持续动态空气消毒。 (8)病室环境和医疗器械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一次,床头柜、床单元、监护仪等物体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加强清洁和消毒次数。抹布、拖把专用,并有隔离标志,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消毒处理。 (9)限制探视人群,家属应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10)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11)如患者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应先电话通知相关诊疗单位,以便做好隔离准备,防止感染扩散。患者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交班应采取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耐亚胺培南等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的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而改用替代药物。 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一)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等。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 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 三、诊断与报告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目标性监测的及时发现与诊断. (三)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在24 小时内填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 (一)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二)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三)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协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四)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Ⅰ目的 加强多重耐药菌管理,避免医院感染流行与暴发。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 Ⅲ制度 一、纳入管理的的多重耐药菌(MDRO)包括 (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三)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 (四)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五)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 (六)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七)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二、多重耐药菌诊断报告制度 (一)微生物室及临床科室为MDRO诊断报告的责任科室,微生物室值班人员及临床科室主管医师或科主任为报告责任人。

(二)微生物室在细菌培养结果确定后立即电话报告临床科室(按危急值管理),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室要及时将MDRO报告给感染防控科和临床科室,以便第一时间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阻断传播。 (四)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接到电话后将MDRO感染病例登记到危急值登记本上,并立即上报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同时电话报告感染防控科。 (五)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及感染防控科均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本,以备检查。 三、多重耐药菌监测制度 (一)监测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和各临床科室。 (二)监测重点人群: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三)ICU主管医师对可疑或明确有感染者,需立即采集样本做病原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回报后立即分析感染或定植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决定用药,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四)ICU护士要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提高实验室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ICU多重耐药菌鲍蔓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ICU收住危重病人多,侵入性操作多,用药复杂,ICU是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高发科室,极易发生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为了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为了强化医务人员对耐药菌管理和防控措施的掌握与应用,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WS/T524--2016)》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了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成员组成:由院领导、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后勤保洁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 成员名单:XXX、XXX、XXX、XXX、张XX(保洁负责人)、李XX (保安负责人)。 职责: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ICU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确认、处置。 2、诊疗及感染防控专家组成员:XXX、XXX、XXX、XXX。 职责:参与医院感染病例会诊讨论、防控措施检查,提出诊断、治疗用药及感染防控等意见与建议。 二、时间:20XX年12月7 日(16:00~17:30)

三、演练内容:多重耐药菌鲍蔓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四、演练地点:ICU 五、参加人员: 总指挥:黄XX院长 副总指挥:XXX、XXX、XXX副院长 参加人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小组成员和诊疗及感染防控专家组成员,详见上述名单。 参加演练职责分工: 1、医院负责人:院感科王XX主任负责通知落实相关人员履行职责,协调沟通相关事宜。 2、科室负责人:XXX、XXX、XXX,负责组织本科人员演练。 参加者:ICU全体医务人员、 3、观摩人员:感控医生、感控护士,自愿参加者。 4、宣传录像照相人员:演练宣传负责人:张XX;负责拍照人员:ICU1人,感控员,应急小组成员及观摩者协助拍摄。 5、现场记录人员:院感科、ICU。 六、分工职责及流程: (一)曹院长宣布:多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开始! (二)演练环节 演练内容:疫情报告、现场处置启动预案、调查判断、控制措施、后续处理记录总结、客观评估等内容。 背景设置:本次演练ICU病房发生3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某医院ICU病房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病历50例,分析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结果ICU住院患者780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0例,感染率6.41%,低于同级别医院报道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其中呼吸道感染38例,泌尿道感染6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建筑布局合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可以很好地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induc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Methods Collecting 50 cas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patients from 2014。1 to 2014。12.Results Among all the 780 patients in ICU,50 cases get infected by multi—resistant bacteria,the infection rate is 6。41%,which is lower than the others.Including 38 cases of RTI,6 cases of UTI,5 cases of CRBSI and 1 case of abdominal infection。Conclusion With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与监测制度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 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专业人员进行本科节的培训。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院的实际工作。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内科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住院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高危人群的监管力度,加强防控措施。 (三)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特别是在新生儿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我院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执行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措施,重点加强接触防护,手卫生规范,强调医务人员要认真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011年共监测鲍曼不动杆菌88例,分别为呼吸道感染66例,表浅切口感染8例,中枢神经感染6例,泌尿道感染6例。其中感染例数前五名的科室分别为神经外16例,ICU14例,泌尿外科8例、神经内两科5例。在88位患者中根据药敏试验得出的耐药率如表: 序号名称耐药率 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5.4% 2 庆大霉素94.52% 3 阿米卡星93.27% 4 头孢呲90.3% 5 头孢他啶88.2% 6 环丙沙星87.7% 7 氨曲南86.05% 8 哌拉西林84.32% 9 美罗培南82.15% 10 亚胺培南82.15% 11 头孢哌酮/舒巴坦67% 一、科室隔离的实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1、由于本院床位紧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无法实施单间隔离,只能采取床边接触隔离措施。 2、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诊疗。 3、对于非急诊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未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次间隔大于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个别医生送检率未做到。 二、整改措施 1、为了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建立了健全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严格掌握适应症。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值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对全院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培训。 4、对全院全体医生进行多重耐药感染的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和定制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三、效果评价 1、临床科室提高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送检率。 2、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意识有所增强。能够按照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佩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过程。 3、增加了对患者接触物品的消毒频率,对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能立即消毒。 4、能够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多重耐药患者的感染报卡。

医院感染暴发培训总结(3篇)

医院感染暴发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和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今后我们还将____科室、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练,使全院医务人员重视医院感染暴发,尽量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一旦发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处置。 ____感控科 年____月____日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如下制度: 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____例(含____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____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

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六、发现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立即由院长报告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开始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至年月日 发生地点:医院病房 感染初步诊断:医院感染诊断: 可能病原体:医院感染病原体: 累计患者数:例感染患者数:例 患者预后情况:痊愈例,正在治疗例,病危例 可能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血液体液、医疗器械(侵袭性操作)、不明;传播途径: 感染患者主要相同临床症状:、感染环境卫生学影像学检查结果(____光、ctmri、b超):感染患者主要病原学检查结果(涂片革兰氏染色、培养、病毒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查结果、同源性检查结果等):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总结本院21例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对患者实施接触性隔离、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个人防护、环境消毒等,认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和传播。 标签:ICU; 多重耐药菌; 护理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 类或3 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常导致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腹腔感染、傷口感染等。ICU 是危重患者集中的病区,因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相对较低、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机会较多、环境相对封闭等原因,多重耐药菌感染概率较大[2]。如何有效地干预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难点问题。 本院ICU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21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ICU 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共21例,年龄最大的89岁,年龄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65岁; 住院时间最长的90天,最短的3天,平均住院天数22天。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排除标本污染,以微生物室检出标本中一种病原菌对至少3类抗菌药物同时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生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患者细菌定植,最后确诊为感染病例。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种类、分布及感染标本的来源作详细调查。 1. 3 结果 2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有15例患者曾接受侵袭性操作,有6例患者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 张素萍; 裴树华; 赵志红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1(025)005 【总页数】1页(P454) 【作者】张素萍; 裴树华; 赵志红 【作者单位】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3 近年来,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精神,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保障病人和工作人员安全,我院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并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中实施。现将实施1年来的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微生物室共检出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103例,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103例病人进行了床边访视。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管理。 2 具体方法

2.1 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为使医护人员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提高管 理工作的依从性[1],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的同时对ICU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控制SOP文件、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等,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工作流程,提高执行制度的依从性和自觉性。 2.2 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通知制度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每日到微生物室查看 检验结果,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及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通知单”,内 容包括日期、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诊断、入院日期、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所应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等。通知单下发时要求病人所在科室的主任、护士签字,一式两联,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各留一联。感染管理科定时指导、追踪消毒 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列为院对科考核内容。 2.3 采取正确的隔离措施科室在接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通知单”后,根据感染 管理科的指导意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结合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部位及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将 同类、同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定植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其他部位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取接触(床旁)隔离,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或定植病人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性伤口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安置在同一房间,同时悬挂和 粘贴床边隔离标志,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病人。标志由感染管理科设计、制作,力求 简单易懂,既要易于工作人员掌握,也要避免引起病人和家属的恐慌、猜测。 2.4 实施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护理人员实行分组护理,预计与病人的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或其污染的物品、设备、床单位有明显接触时,需穿隔离衣;离开床 边或病房时应把防护用品脱下;脱手套、隔离衣后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 毒剂擦手;该病人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用后的设备、器械需清洁消毒;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和血压计等应专用,不能固定专用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感染呈逐渐上升 趋势,主要表现多重耐药及泛耐药,前者已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加重 了患者的病情,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效果,临床处了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外,还需 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就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 会进行了阐述,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体会 1. 患者基本资料 患者,男,68岁,汉族,已婚。因“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1+ 天”。于2019 年06月15日 16:10急诊入院。入院诊断:1.呼吸衰竭2、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 加重期;3、重度营养不良;4、支气管狭窄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右肺下叶 不张7、左肺下叶合气不张患者神志清楚,气管切开术后,胸廓对称,略呈桶状。 6.18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同日下接触隔离; 7.2示铜绿假单胞菌, 7.8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因患者痰粘咳不出,感头痛、呼吸困难明显,复 查血气分析(快速)2019-07-15 PH:7.32 PO2:157mmHg,SO2:99.1%,PCO2: 84mmHg,经家属同意后转ICU继续治疗。但患者病情反复,多次痰培养出耐药菌,病情危重,存在脱机困难,经商量后一致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1. 护理体会 2.1严格隔离 当患者被确定为多重耐药感染后,就需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科,将患者的情况 进行说明,之后感染科的医务人员就需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将患者安排至专门 的房间里,如若医院条件无法满足,则可开展床旁隔离措施。同时,还需将隔离

标示放置在患者的床头,将消毒剂置于置于明显且方便拿取的位置,针对听诊器、体温计等一些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需要予以专人专用处理,不可将多重耐药 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拿出病房,亦或是与其他患者共用,将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器械等严格予以消毒处理。另外,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做好 防护措施,需穿戴好隔离服、手套,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对患 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注意对患者安全的防护,操作完成后,离开病房将隔离衣、手套脱掉,并及时进行手卫生消毒处理,在患者连续3次接受病原菌培养后,其 结果提示转阴,就可接触隔离[1]。 2.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有相关研究指出,院内感染患者大部分都是有接触性传播而感染上,特别是 患者在接受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时,如若医务人员灭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就极 易造成患者感染,故为进一步降低或规避院内交叉感染的出现,医护人员就需将 手卫生规范贯穿于整个诊治护理中[2]。具体内容如下:在接触患者的前后均有 实施手卫生处理,如若手上有污染物,需立即洗手并使用消毒剂消毒,如若污染 物不明显,可直接通过对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来完成消毒。同时,还需将速干手 消毒剂治愈患者病床旁的柜子上和病房门口,以促使医护人员,亦或是陪护人员 能够及时的予以手卫生处理。 2.3环境卫生消毒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而言,需将其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等实 施严格的清洁、消毒处理,且所用的清洁工具也需专人专用,在使用后将清洁工 具置于含氯消毒剂里浸泡,之后在晒干备用。同时,患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需统 一的进行收集,给予无害化处理,在患者接触隔离,亦或是出院后,消毒供应中 心的医务人员要立即对其使用过的病房实施终末消毒,然后感染科医务人员就需 给予采样检测处理,之后检测合格后才可让新患者转入使用。 2.4严格控制探视次数及人数 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 教力度,为其讲解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危害性等,积极正确患者家属的支持,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 目前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控制不当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刻不容缓。我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控制模式,进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感染管理,通过动态连续的调查、整改、提高,建立起医院感染管理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院感控科监测资料显示,ICU的多重耐药菌阳性标本排全院第1位。以此数据为基础,选择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的ICU作为研究对象。 1 临床资料 回顾2012年1月~12月感染监测数据,选择我院ICU 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目标科室。目标人群包括院内感染患者、定植患者与入院时已存在的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2 方法 PDCA循环模式PDCA循环模式,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PDCA的含义如下:

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活动计划;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2.1 P计划阶段 2.1.1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为找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对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的相关内容,对ICU进行了现场查看。查看内容包括手卫生依从性、单间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置、个人防护用品应用、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等共六项内容。 通过现场查看,发现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监管力度不够;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手卫生依从性低;未及时进行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被服未单独处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经验用药普遍等现象发生。 2.1.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及处置流程,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