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CU 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论文

ICU 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论文

ICU 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摘要】目的探讨icu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对我院今年来icu病房中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合医院感染管理长期监测.监控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贯彻执行,监管力度,是决定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培养医务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强化监控.监测工作,可有效地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病房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75-01

目前,院外感染中细菌的耐药突变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院内感染几乎均由耐药菌导致,并且常为多重耐药菌株。近年来icu 病房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

1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急症重症衰竭或年龄大长期卧床院外非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1.2 医源性因素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某医院ICU病房感染多重耐药菌患者病历50例,分析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ICU住院患者780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0例,感染率6.41%,低于同级别医院报道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其中呼吸道感染38例,泌尿道感染6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腹腔感染1例。结论建筑布局合理、严格执行手卫生、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可以很好地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预防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induce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Methods Collecting 50 cases of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patients from 2014.1 to 2014.12.Results Among all the 780 patients in ICU,50 cases get infected by multi-resistant bacteria,the infection rate is 6.41%,which is lower than the others.Including 38 cases of RTI,6 cases of UTI,5 cases of CRBSI and 1 case of abdominal infection.Conclusion With proper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steriliza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 advanced medical training,the ICU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could be well controlled. Key words:MDRO;Inducement;Prevention 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即可称为多重耐药菌。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多重耐药菌的高发科室。自2014年1~12月ICU共发生5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 1临床资料

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

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如何预防及控制ICU 病房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以及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 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严密隔离,采取合理护 理措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 例好转后转科,3 例自动出院,2 例家属 放弃治疗临床死亡,3 例病愈直接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 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手卫生消毒制度可有 效预防及控制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已遍布全球,在社区和医院中引起散发和交叉传播,甚至爆发流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因多重耐药菌感染使用 常用抗菌药物后的效果大多欠佳,并伴有较高的病死率,故已成为临床治疗上棘 手的问题[1],重症监护病房(ICU)具有患者病情重,病情复杂,抗菌素使用频繁,患者住院时间长等特点,是多重耐药菌易发生的重点科室[2]。近年来,ICU分离 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 出现的频率增加[3]。总结我院ICU在预防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护理 措施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总结我院综合ICU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共20 例,男8例,女12 例,年龄30~98 岁,<60岁6 例,≥60 岁14例,基础病情 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伤,颈椎损伤,颅脑损伤。 2.ICU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因 2.1 临床特征:ICU收治全院各科室危重症患者,患者病情复杂,基础疾病多,是医院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感染的发生率较其他科室高,MDRO感染分离出多 重耐药菌的标本以痰和血培养标本为主。对我科20 株感染病原菌调查发现,鲍 曼不动杆菌、MRSA、真菌居MDRO 前三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且发现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出严重的耐药和多重耐药。 2.2 病因学:①患者病情危重,各种侵袭性有创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各种引流管,鼻饲胃管,留置尿管等增加了MDRO 感染的机会。②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有报道MDRO产生和扩散 的原因30%~40%为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如环境污染和工作人员携带等。ICU病房经手引起的交叉感染可能是更常见的途径[1]。 2.3 护理方法:①一经发现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我ICU全部选择单间隔离, 有“多重耐药感染”的鲜明标识。同类MDRO 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禁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 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力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派专人护理,进出隔离病 房穿脱隔离衣,戴帽子口罩鞋套。②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用品如:听诊器、体温计、便盆、尿壶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病历夹上贴红 色感染细菌名称,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的病历带入病床或房间,如 带入房间,须进行消毒后方可带出。③由于ICU病房特有的环境因素,如门窗紧闭,空气流通差,人员流动多,所以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应开窗通风2~3 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室温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3]。我院ICU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

应当洗手。(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和培训 1、各科室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在诊疗、护理查房时,应准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内容,组织科内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 3、加强本科室实习生、进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医院及患者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管理 1、各科室应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预防措施,配齐相应物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快速手消毒剂,院感办将定期组织检查多重耐药隔离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院感综合质量考评。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采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还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黄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二:插管后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研究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 防控制及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方法:研究时间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研究地点为本院,设置研究 对象为40例ICU患者,随机方式予以分组操作,分为2组每组安排20例患者, 分别是对照组(开展科室的常规化护理)和观察组(开展ICU的强化感染预防和 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工作实施后,得出观察组的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更低,观察组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率、疾 病知识知晓率均处于更高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推行强化ICU的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干预后,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提 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率和疾病知识知晓率,得到较高的环境消毒达标率,开 展价值突出。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 前言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里由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根据来源可分为内源 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大类,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 感染、支原体感染,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1]。在ICU中,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危急,通常会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抗菌 药物进行使用,导致机体出现耐药性,形成多重耐药菌[2-3]。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导致患者在外界条件下发生感染后,极难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使用更高 级的抗菌药物,进而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可危害到患者的 身心健康[4]。因此,对耐药菌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降低患者的负担[5]。对此,以下内容将探讨研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护理, 现将护理经过与流程整理如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科室里要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MDRO医院感染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严格执行手卫生 实施手卫生管理的5个时刻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 2、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 3、接触患者后 4、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做好手卫生可使医院感染降低30%。 医务人员:严格按照WHO五大洗手指征进行手卫生。 保洁人员、工勤人员:进行面对面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手卫生的方式:洗手和手消毒 洗手: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立即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消毒:手部无可见污染物时推荐使用含醇类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擦手(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单间安置),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应将M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主动筛查发现的MDRO定植患者也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3篇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3篇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1):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MRSA检测。 (2):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并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4):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5):当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6):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

与消毒。 (7):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输液泵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电话机等每日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3-4次。 (8):对收治MRSA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9):病人衣物先消毒后清洗,医用被服用双层防渗垃圾袋包裹,并送洗衣房先消毒后清洗单独处理。 (10):出现或者疑似有MRSA感染暴发时,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避免交叉感染。 (11):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12):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1):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VRE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VRE检测。 (2):实施隔离措施,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没有条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限制陪护人员人数,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 ICU2014.1-12月送检的146份细菌培养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多重耐药菌 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结果:共培养出46株致病菌,其中耐药菌比例最高的为 大肠埃希菌。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为常见。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我科2015.1-12月送检的140份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26株致病菌,明显低于2014年。结论:进行有效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视频监控等干预措施可 有效的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 ICU multidrug-resistant infection causes and nursing.Methods:ICU2014.1-12 month 146 parts by bacterial culture samples for the study,analysis of various types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 number of distribution. Results:A total of 46 pathogens cultured,wherein the ratio of the highest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The site of infection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s the most common. After take appropriate nursing interventions,our department 20151-- December submission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 samples of 140 out of 26 co-cultured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2014. Conclusion:Effectiv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hand hygiene,aseptic technique,video surveillance and other interven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multi-drug resistant infections. 【Key words】ICU;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cause analysis;Nursing Strategy 多重耐药菌是指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呈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不仅加重了 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1】。我科选取2014.1-12月 送检的 146份标本进行分析,以了解多重耐药菌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4.1-12月送检的146例细菌培养标本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细菌 培养标本包括痰培养,腹水培养,胸水培养,血培养,尿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等。检验结 果以本院检验科提供结果为准。46例细菌培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17 例,占总数36.9%。见 表1 1.2方法 1.2.1 院内检验科实行检测报告制度送检的标本一旦被检测出多重耐药菌阳性,检验员立 即向ICU病区及院感科电话报告,并及时发送多重耐药警示报告卡,护理人员接收到多重耐 药菌感染的通知后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床头卡、一览卡、病历夹、腕带给予粘贴耐药 标识,床尾挂速效手消毒液。责任护士做好班班交接工作。 1.2.2 采取隔离措施给予患者安置单间病房,如无单间,给予床边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 范围。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探视。患者外出检查或转科时及时与对方科室沟通,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 1.2.3 加强患者用物管理对患者使用物品均做到专人专用,专人专看,做到每4小时擦床 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日对患者使用仪器设备表面使用75%酒精擦拭。 1.2.4终末处理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褥等用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洗衣房。对其病床及周围环境进行紫外线消毒。 1.2.5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督科内白班设立手卫生监督专管员,主要负责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护士长随时巡视跟踪责任护士在护理操作中速效手消毒液使用情况, 督促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未按规定执行者给予质控。夜间通过调动科内视频监控来进行监

浅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浅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6月中心ICU、检验科、急诊病区、产科四个科室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这四个科室的物面荧光标示外环境清洁情况及ICU外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临床控制措施,2016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重点科室中心ICU、烧伤一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三季度中心ICU清洁前、后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16.67%、烧伤一科的分别为50.00%和27.27%;三季度中心ICU和烧伤一科清洁前后的细菌检出率均相差较大,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季度烧伤一科、中心ICU的清洁率均为100%,比二季度中心ICU的清洁率61.19%大幅提高,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x2=7.6350,P<0.05)。结论:清洁消毒是保证医疗环境达标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而物面的清洁消毒能有效去除多重耐药菌在物面的定值。我院通过提高保洁工作的质量,有效地降低了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防止了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减少了医院的感染。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检出率;保洁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简称院感科)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然而,日益增多的多重耐药菌导致控制工作面临非常大的困难[1]。多重耐药菌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具有耐药性,引发细菌感染后,患者病情复杂并具有反复性。特别是对于容易发生感染的例如中心ICU、产科、烧伤科等重点科室来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多种治疗操作具有侵入性,从而患者具有高危的医院感染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细菌的感染[2]。我院院感科针对本院2016年二季度的荧光标示外环境清洁情况及ICU外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临床控制措施,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6月我院院感科对四个科室(中心ICU、检验科、急诊病区、产科)物面作荧光标示,全院的物面平均清洁率43.20%;中心ICU的物面清洁率为61.19%;检验科物面清洁率为21.43%;急诊病区物面清洁率为32.26%;产科物面清洁率为26.87%。对中心ICU进行外环境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分析,清洁前采样16份标本,5份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1.25%;清洁后采样15份标本,2份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3.33%。 1.2方法 二季度荧光标示外环境清洁情况数据表明全院重点科室的外环境清洁率较低,而中心Icu清洁前后的外环境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表明,清洁前后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相差较大(31.25%vs 13.33%;X2=6.3847,P=0.0014),物面的清洁消毒能有效去除多重耐药菌在医疗环境中的定值。 院感科根据二季度数据指导各科室采取下列相应的临床控制措施:(1)院感科每天把全院各病区的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通过OA通知保洁物流部;(2)院感科与保洁物流部一起制定更详细的病房各种物品的清洁消毒的指引;(3)保洁物流部参考消化科的工人培训教材,加强对全院工人日常操作的培训;(4)临床科室加强对工人日常操作的指引;尤其是病区多重耐药菌的病人物面,要告知工人一天三次用含氯消毒剂擦拭;(5)医疗仪器的物面擦拭由临床科室的护士执行,不得交由工人执行。 2016年9月院感科随机抽取我院重点科室中心ICU、烧伤一科作为研究对象,监测临床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 黄思会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黄思会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综合ICU接受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分析对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干 预的效果。结果: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率21.8%, 鲍曼是不动杆菌感染率9.3%,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率8.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率5.2%,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16.6%,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感染率29.1%,泌尿 道感染感染率23.9%,血液感染感染率10.4%,伤口感染感染率8.3%。所有患者 均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均痊愈出院。结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综合ICU病房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起到预防、控 制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综合ICU;多重耐药菌;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88-02 综合ICU是收治病情危重患者的医院科室,但患者受到基础疾病的危害,导 致免疫功能降低,并且经常进行侵入性操作,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治疗,从而容 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因此,ICU病房是医院发生感染的高发科室[1]。多重耐 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S)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临床使用3 类或3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并且同时呈现出耐药菌,这无疑给患者的治疗增加了 难度[2]。本次研究将我院综合ICU病房的96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多重耐药 菌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护理干预,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综合ICU患者96例作为分析对象,男性 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9.5±2.6)岁,所有患者在综合ICU时间超过48h。患者送检样本主要来源是血液、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1.2 诊断标准 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诊断是根据2010年美国等国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Os 国际标准化定义建议(草案)[3]。 1.3 方法 1.3.1医护人员要加强MDROs的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综合ICU医护人员进行MDROs培训,使医护人员了解导致患者发生MDROs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和 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医护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防范意识。 1.3.2加强深静脉置管护理置管是侵入性操作,在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 作实施,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是否发生感染,如果穿刺口有红肿、干湿的情况, 要随时更换敷贴,如果发生渗血渗液,要用一次性无菌纱块随时换药,进行局部 的加压包扎。管道日常维护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充分的消毒,如果患者存 在发热的情况,在排除其他区相关感染情况,怀疑是管道感染,要在导管位置及 管的对侧抽血,进行细菌培养。如果确认是导管感染,要拔出导管,留取进皮段 及导管尖端培养。 1.3.3执行无菌操作规定在手卫生设施和消毒设施上方张贴洗手示意图,放 置洗手消毒剂,医护人员牢记无菌操作规定,与患者接触前和接触后都要洗手。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与护理防控进展研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与护理防控 进展研究 摘要: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超过三类情况下,同时发生耐药的细菌,即可称之 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正常医疗活动开展,而且还会 增加其身心痛苦,使其住院时间增多,情况严重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现阶段,多重耐药菌防控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防控的关键所在。本文综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染的现状与护理防控进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护理防控 现阶段,多种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进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逐渐提升。受 多重耐药菌影响,医院抗感染类药物可选择的范围逐渐缩小,不利于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严重,而且还会增加医疗 负担,给医院感染防控带来巨大挑战。为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确保患者生命 安全,临床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为此,本文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护理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 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在20时机20年代末,青霉素的问世 使得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抗生素普及,感染类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并且疾病发生率、致死率均有所下降。但是在抗生素广泛使用的同时,细菌耐药 问题也日益凸显,加之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操作的实施,使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 染情况越来越严重。我国多重耐药现状并不乐观,并且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也相 对严重。相关统计显示,在所有医院感染中,与多重耐药菌相关感染占比为1/5 左右。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1]。另有文献报道,我国多重耐药 感染检出率超过60%。通过该对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可见多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对策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反馈通报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控制,2007-2012年我院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是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的关键。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对策 1 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 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职责分工明确,定期开展质量活动,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持续改进。 2 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认真落实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报告制度、监测管理流程及预防控制措施等,以医院红头文件形式下发到全院各临床科室,定期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3 强化医务人员培训 为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知程度和工作行为,开展了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性、预防措施及相关制度的教育与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重视程度。 4 建立反馈通报制度 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登记管理,每月进行数据分析,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总数量、菌种构成比、感染类型、各科室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数量及耐药菌株分布等,在全院医疗质量例会上进行总结反馈。每季度、每年将微生物耐药监测情况在《一汽医院药讯》和《临床检验信息》上向全院发布。 5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5.1 患者第一时间隔离患者,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在患者床头卡、病例夹封面标识“接触隔离”,警示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的诊断: 多重耐药菌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菌。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 (1)护士接到多重耐药菌的危急值报告后,立即通知医生开“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床头放置“接触隔离”标识(蓝色)。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 (4)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7)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做好ICU 、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要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

神经内科ICU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神经内科ICU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减少NICU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的定植和预防控制科内MRDO的爆发性流行。方法:按照《MDRO筛查方案和多部门团队合作》对NICU病区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进行为 期三天的随机采样。结果:医务人员的鼻前庭、手MRSA定植率和物表MRSA培养率均偏高。结论:应继续加大手卫生落实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保证患者安全、医疗安 全和医护人员家属的安全。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MRDO);消毒隔离;手卫生;预防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遍布全球,在社区或医院中引起散发、交叉传播,甚至爆发流行。已经 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因多重耐药菌感染使用常用抗菌药后的效果大多欠佳,并伴有 较高的病死率,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上的棘手的问题。[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培养出现的阳 性率越来越高,为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预防并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和蔓延 已经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神经内科患者,尤其是NICU患者病情危重,基础疾病比 较多,住院的时间长,使其成为了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人群。有文献报道,长期在医 院工作的医务人员鼻咽部普遍携带病原菌,而在ICU多重耐药菌的携带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现将我院感染科对我科ICU医务人员MRDO的定植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2016年9月5日-7日,我院感染科按照《MDRO筛查方案和多部门团队合作精神》对NICU病区33名工作人员和工作环境进行为期三天的随机采样。 1.2 采样方法:1鼻前庭咽拭子采样,采样人员洗手,带好口罩帽子,使用咽拭子棉签螺旋式擦拭医院人员鼻前庭(双侧),即刻送检。2在工作状态下,对医务人员的手采无菌棉拭子 和copan咽拭子俩个标本。3采集MRDO患者周围的物表进行培养,包括手消瓶按钮、输液泵、治疗台面、监护仪旋钮、呼吸机面板、查房使用PDA、吸氧管按钮及内外门把手、鼠标 键盘等。 1.3 采样结果:1共采集工作人员鼻前庭33个标本,MRSA阳性标本20个,阳性率60.6%。2工作状态下采集手copan拭子33个,MRSA阳性标本3个,占9.1%,均无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工作状态下手无菌棉拭子33个,细菌定量不合格标本9个,不合格率27.3%。3共 采集15个物体表面,输液泵、治疗台面、呼吸机面板、床栏共4个物表培养MRSA阳性,阳性率26.7%。以上结果见表1。 2 结果 神经内科ICU患者病情重,免疫力低下,反复多次住院,长期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感染MDRO特别是MRSA比普通病房要高许多,极易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染源。长期工作在神经内 科ICU病房的工作人员是和患者密切接触的群体,患者和环境携带的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寄 居在工作人员的鼻腔和手上。本调结果显示长期在神经内科ICU工作的工作人员鼻前庭MRSA的携带率高达60.6%。上海瑞金医院报道2006-2008年烧伤科工作人员鼻前庭采样数共227个,检查出MRSA共2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调查医院人员鼻拭子标本62份和住院 患者鼻拭子标本88份,分离出MRSA 3株和12株。检查率分别为4.8%和13.6%。本次调查 显示我院NICU工作人员鼻前庭MRSA 携带率较高,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MRSA传播都是接触性传播,一旦医务人员携带,就很容易传播给其他患者或者家人。而MRSA定植的 最长半衰期达到了40个月,正说明了宿主对上述细菌清除能力是有限的,且耗时长。如果 没有进行有效的清除,那么携带者本身发生医院相关性MRSA感染的可能性就很高。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 目前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控制不当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刻不容缓。我院运用PDCA循环管理控制模式,进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感染管理,通过动态连续的调查、整改、提高,建立起医院感染管理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院感控科监测资料显示,ICU的多重耐药菌阳性标本排全院第1位。以此数据为基础,选择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的ICU作为研究对象。 1 临床资料 回顾2012年1月~12月感染监测数据,选择我院ICU 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目标科室。目标人群包括院内感染患者、定植患者与入院时已存在的社区获得性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 2 方法 PDCA循环模式PDCA循环模式,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PDCA的含义如下:

P(Plan)-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活动计划;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2.1 P计划阶段 2.1.1 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为找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对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的相关内容,对ICU进行了现场查看。查看内容包括手卫生依从性、单间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置、个人防护用品应用、消毒隔离、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等共六项内容。 通过现场查看,发现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监管力度不够;临床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手卫生依从性低;未及时进行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被服未单独处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经验用药普遍等现象发生。 2.1.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及处置流程,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

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 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的意义,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 改进。方法:2015—2016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多重耐药菌ICU感染防控中的 关键环节,从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反馈、存在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以达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 循环管理后手卫生、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5%提高到85.4%;手卫生执行率 由38.1%提高到 68.3%;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由78.5%提高到95.9%;消毒效 果(物表)监测合格率由85.0%提高到96.7%;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6%降至44.1%;预防用药使用率由63.2%降至46.3%,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ICU MDRO的感染管理,可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MDRO的发生率,确保了ICU院 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PDCA;多重耐药菌菌;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23-02 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 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1]。本研究旨在应用PDCA循环管理ICU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 行力,降低ICU MDRO的发生率,确保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研究采用 PDCA 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2016年内的工作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历。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实施常规管理。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实施PDCA管理。 1.2 方法 PDCA循环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质量管理基本办法,PDCA循环就是按照策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2.1计划(Plan) 1.2.1.1现况调查院感小组通过对2015—2017年我院我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 现状,感染科及本科室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 1.2.1.2结果分析 (1)宿主方面:ICU患者一般病情危重,基础疾病多,机体抵抗力差,且长 期卧床。 (2)认识方面:人员培训不到位,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的意识淡薄。ICU医务 人员对MDRO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低年资医生和护士对MDRO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MDRO集束化的预防控制措施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对MDRO引起的后果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B)感染状况及对策。方法:对我院MDB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B感染在ICU、呼吸科、神经科等科室多见。痰标本MDB检出率高(P<0.05)。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S)感染高达49.2%。结论:基层医院不同科室MDB感染率有所不同。痰液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高。医院应加强MDB的管理,加强MDB的防控。 标签: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B)感染发病率有升高趋势。近年来其逐渐为各医院重视[1,2]。各基层医院为了加强医院医疗水平,保持好的卫生环境,对MDB感染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防控策略。笔者对我院2011.1-2012.12期间MDB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11患者共检测出156例MDB感染。患者年龄在22-72岁。患者于2011.1-2012.12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 1.2方法 重点检测大肠杆菌等病菌。细菌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按照卫生部2011年实施标准评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科室MDB感染情况、病原菌构成。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6,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MDB感染患者科室分布情况 MDB感染在ICU、呼吸科、神经科等科室多见。MDB感染各个科室分布情况详见表1。 2.2 MDB感染标本来源 痰标本MDB检出率最高,高达78.2%。和其他标本比,差异显著(P<0.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