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欣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

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赏析 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 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背景】 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 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诗中所说的破山

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寺心弛神往。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首联交待了古寺的环境,颔联作者采手用移步换景之手法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深”字写出了禅房的幽雅宁静,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在这红日高照,百花繁茂之中,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其实,这那里是鸟儿之乐啊,这是诗人之乐啊!此时此刻,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描写,别人情趣。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诗人之乐的话,那么,“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心纯若空。这便有了“禅悟”的味道。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万籁此都寂”句紧承上句“潭影空人心”,诗人杂念消净,达到了一个“心与境静”的境界。但仅此还不足以造出静境和静趣来,诗人深知“静处有音”的道理,所以最后诗人说“但余钟磬音”,这可算是作者的“意静之中的意动”,于寂静处有妙音了。 这“钟磬音”也许就是一种召唤,一种发自诗人内心的召唤。诗人在现实社会里屡屡碰壁之后,已经心生归隐之意。这在他的另一首诗《宿王昌龄隐居》中已经表现出来。如诗中的“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表现了自己意欲以鸾鹤为侣,隐逸终生的情怀。 二、《送友人》李白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全诗翻译赏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全诗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全部消除净尽。万物静寂,身边乃至整个世界是那样的清净,只偶尔听到仿佛是天外传来的一两声缓慢的钟磬声 【词语解释】 禅房:僧侣的住房。 万籁:各种声响。 ⑴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地为“丛林”,此有称颂禅院之意。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空人心: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 i)此都寂: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 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以写景表达“禅意”,独突一个“静”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 资料:【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二、送友人/李白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四、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 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二、《送友人》李白 【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原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初中语文 文言文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通用)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课中注释☆】 [曲]一作“竹” [初日]早上的太阳。 [禅房]僧人的房舍。 [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俱]一作“都” [但余]一作“惟闻”,余:剩下。 [磬](qìng )一种打击乐器。寺院诵经、斋供时敲钟击磬,以表示活动的开始或结束。[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空]: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欣赏: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

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 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背景】 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作者没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这不仅能给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唐诗赏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原文及鉴赏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破山寺:即兴福寺,故址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寺后院。寺庙一般分前、后院。前院为佛堂,作法事所在;后院为僧人生活居住之区。常建以善写静境著名,此诗为代表作。中间二联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警策”。欧阳修则激赏“竹径”一联,以为不可及(《欧阳文忠公集》外集卷二三)。此诗首联对仗,却为意复。颔联则对仗不工整。颈联的“空”字应为仄声却用平声,这都说明这首律诗还带有些古诗作法。 古寺:指兴福寺,即破山寺。破山位于今江苏常熟。兴福寺始建于南齐,至唐已为古寺。高林:山上树林。佛教称众生聚积的居所为“丛林”,故这里的高林亦含有称颂古寺之意。禅房:修禅的屋所。籁:本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自然界一切声音。磬:佛家的打击器具。清晨登山入寺,正值旭日东升,光照山林。曲回竹径通向幽深,花木繁茂笼簇禅房。青山日照绚丽多彩。鸟儿于林间欢悦啼鸣,水潭清澈,映现身影,顿感天地物我融为一体,心境豁然澄明。山寺此时万籁俱寂,唯有寺院的钟磬之音悠然而鸣,更显幽邈静谧。此诗朴素自然而意旨深远,虽写澹逸情致,却深含禅机理趣,即使不主观地以禅心去感悟,也会自然地获得一种禅心的空明

澄静。 【全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注释】 ①竹径:一作“曲径”。禅房:僧人的住房。②二句意谓禅院幽美的环境使鸟儿感到愉悦,使人消尽杂念。山光:指阳光在山岩上的反射。潭影:指山色和青天在水中的倒影。③万籁(lai):各种声响。钟磬(qing):两种打击乐器。鸣钟击磬,寺庙中用为作息信号,鸣钟表示开始,击磬表示结束。 【大意】 我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古寺。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上的树林。茂密的翠竹林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通向寺后幽深的去处;僧人们居住的禅房,掩映在花枝繁茂的深处。阳光照耀在寺后的青山上,鸟儿在欢快地歌唱;清清的潭水映照出空中的浮云和翠绿的山色,使人的心灵也像这潭水一样,感到清澈和洁净。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仿佛都已经消逝;只有寺院中那悠扬洪亮的钟磬声,回荡在这幽静的山林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2)自选角度对该联进行简要赏析。 (3)颔联两句为千古名句,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认为“欲效其语而久不可得”,你认为这两句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在取景摄物上有何妙处? (4)这首诗描写的是禅院景象,诗人心中有无禅意?请列举诗人所写景物之一二或通过诗人所写的诗句略加说明。 [参考答案]: (1)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2)欣赏角度提示:A,山光水色,使人赏心悦目的形象美。B, “悦”“空”等关键字的语言美。C,寓意于景,融情入景的表达技巧美。D,评价该联的思想内容。 (3)表现了幽深空灵的意境,“竹径”为一条虽美、却又极平常的小路,然而它通向的却是幽深的“禅房”。此意境之妙不在摹景之美,而在于令人如临其境,唤起身经其境的无限回味。 (4)诗人心中是有禅意的,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听见鸟儿在湖光山色之中飞鸣欢唱,看见水潭的清澈透明,似乎自己的心也变得空明而无杂念。(上面仅为一例,也可从其他诗句或景物出发,只须点出“人内心的明净而无尘垢”即可。此题以表达“有禅意”为标准,但如果有考生认为无禅意,只要能言之成理也可。) 相关试题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第五六句主要表现了作者欢悦()的心境,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5.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11.这首诗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和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常建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麓。 禅院:指寺院。 初日:初升的太陽。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写禅房的幽深。曲径,一作“竹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住所。禅房,也称“寮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与上句“幽处”相呼应。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山光,指初日照射在草木山石上的美丽景色*。悦,使......愉悦,喜悦。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影子。空,使......空(消除)。 万籁:指一切声响。籁,空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此时。 俱:全部。 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时的信号。发动用钟,止歇用磬。 【翻译】 清晨,我信步走进了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陽光刚刚洒满高一耸的丛林。寺院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去处,那就是被花木浓荫掩映着的禅房。明净的山光里,鸟儿也显得怡然自得;望着潭中的山光云影,心中的世俗杂念骤然抛向九霄云外,使人觉得心灵深处前所未有的空灵。此时此刻,万物一片沉寂,只有那悠悠的钟磬余韵在山谷里回荡。 【赏析】

常建,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大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盱眙县)县尉。一生仕宦很不得志,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常建在当时就已引起人们的的重视。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的襟怀。然而,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在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有所感愤,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 本篇虽是一首游历虞山破山寺时写的山水诗,但实际上在写景之中已融入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诗人进士及第后,不幸而“沦为一尉”,始终不顺,因此,在作品中渗透了他摆脱世俗羁绊、固守自我个性*的`独立和向往自一由的山林生活的渴望。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作品开篇首先点明游览的时间(清晨)”和地点(古寺)。接下来则紧扣`“清晨”写步入寺院的第一个印象,初升的太陽映照着高高的丛林。“古寺”,是直接写寺院年代久远;“高林”,是说寺院中古木参天,是间接写寺院的年代古老,这就有力地烘托了古寺的幽雅、宁静与神秘。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这一联里,诗人抓住寺中特有的景物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古寺幽深、清寂的景色*。诗人步入寺院,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信步走入掩映在浓密的花草树木之中的后禅院,一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曲径”通的是“幽处”,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悬念色*彩,随后再缀以“禅房花木深”,就更显意境之神秘、幽静、深邃了。可谓用语精当,笔法高妙,难怪为历代读者所赞赏和传诵。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进一步烘托了禅院的幽深、清寂。“山光”使鸟儿都愉悦,“潭影”使人的内心都变得空灵,可见环境之优雅、静谧,是修身养性*的绝好境地。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而又隽永,与第二联的巧妙构思相比,这里则以笔墨简约见长,能“悦鸟性*”的“山光”定然是明媚的,和煦的;能够“空人心”的“潭影”也定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常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前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载于《全唐诗》卷一四四,并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

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翻译】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

《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

《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 《破山寺后禅院》的意思及诗意赏析 出自《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2、[曲]:弯折、曲折。一作“竹” 3、[初日]:早上的太阳。 4、[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5、[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6、[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7、[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8、[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9、[清晨]:早晨。 10、[但余]:“惟闻”、只留下。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

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兴福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24、[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25、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韵译】: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 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 碧潭映影净化人的。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 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 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注释

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注释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翻译注释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 打击乐器。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作品原文: 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此处“曲、竹”、“俱、都”和“但余、惟闻”是两种版本,请大家不要无谓的更改! 词句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品鉴赏: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