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滴定分析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公式

1、溶液与溶液之间的计算关系:

C标.V标=C测.V测

2、溶液与物质质量之间的计算关系:

C标×V标=m测×1000/M测

3、物质含量的计算:

m x= C标×V标×M x/1000

X%= m x×100/m样

4、直接滴定法计算:待测物质的物质的量

与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

n测=n标

n测= C测×V测= m测×1000/M测

n标= C标×V标

m测×1000/M测= C标×V标

m测= C标×V标×M测/1000

X%= m测×100/m样

5、返滴定法计算:

X%=(C过×V过- C标×V标)×M测×100/m样×1000

6、间接滴定与直接滴定公式一样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因子分析

第七章 因子分析 7.1 试述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答: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联系是:①两种分析方法都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②两种分析的求解过程是类似的,都是从一个协方差阵出发,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解。因子分析可以说是主成分分析的姐妹篇,将主成分分析向前推进一步便导致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也可以说成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如果说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指标综合、归纳,那么因子分析可以说是将原指标给予分解、演绎。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主成分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线性变换,将原始坐标变换到变异程度大的方向上为止,突出数据变异的方向,归纳重要信息。而因子分析是从显在变量去提炼潜在因子的过程。此外,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构造分析模型而因子分析要构造因子模型。 7.2 因子分析主要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在变量测评潜在变量,通过具体指标测评抽象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因子分析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具体来说,①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分类。如用考试分数将学生的学习状况予以分类;用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对空气的优劣予以分类等等②因子分析可以用于探索潜在因素。即是探索未能观察的或不能观测的的潜在因素是什么,起的作用如何等。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指示方向。在社会调查分析中十分常用。③因子分析的另一个作用是用于时空分解。如研究几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日期的气象状况,就用因子分析将时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和空间因素引起的变化分离开来从而判断各自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7.3 简述因子模型中载荷矩阵A 的统计意义。 答:对于因子模型 1122i i i ij j im m i X a F a F a F a F ε=++++ ++ 1,2, ,i p = 因子载荷阵为11 12121 22212 1 2 (,, ,)m m m p p pm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A i X 与j F 的协方差为: 1Cov(,)Cov(,)m i j ik k i j k X F a F F ε==+∑ =1 Cov( ,)Cov(,)m ik k j i j k a F F F ε=+∑ =ij a

第19章-滴定分析法

第19章 滴定分析法 【19-1】写出下列各酸碱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1)NH4C l ? (2)NH 4Ac ??? (3)H Ac + H 3B O3 (4)H 2SO4 + HCO OH ?? (5)NaH 2PO 4 + Na 2H PO 4 (6)NaNH 4H PO 4 答:(1)NH 4C l:c(NH 3) + c(OH -) = c(H + ) (2)N H4A c:c(NH 3) + c(OH -) = c(H +) + c(HAc) (3)HA c + H 3BO 3:c(H +) = c(OH -) + c(Ac -) + c(H 4BO 4-) (4)H 2SO 4 + HCOOH:c(H +) = c (OH -) + c(HCOO -) + c (HSO 4-) + 2c (SO 42- ) (5)NaH 2PO4 + Na2HPO 4 c 1 c 2 以NaH 2PO 4为零水准: c(H +) + c(H 3PO4) = c(O H- ) + c(H PO 42 -) + 2c(PO 42 -)–c2 以Na 2HPO 4为零水准: c(H +) + c(H 2PO 4-) +2c(H 3PO4)–c 1= c(O H-) + c(P O43-) (6)Na NH 4HPO 4:c(H +) + c(H 2PO 4-) +2c(H 3PO 4) = c(OH - ) + c(PO 43- ) + c(NH 3) 【19-2】计算下列溶液的pH : (1)50mL 0.10 mo l·L -1 H 3PO 4 (2)50m L 0.10 mol·L -1 H 3P O4 + 25mL 0.10 mol·L -1 NaO H (3)50m L 0.10 m ol·L -1 H 3PO 4 + 50m L 0.10 m ol·L -1 NaOH (4)50mL 0.10 mo l·L -1 H 3PO 4 + 75mL 0.10 mo l·L- 1 NaOH 解:(1)已知H 3PO 4的K a 1 = 6.9×10-3,K a 2 = 6.2×10-8 , K a 3 = 4.8×10-13 由于K a 1>> K a2 >> K a 3, 3 1109.61 .0-?= a K c <500,故应用一元弱酸的近似公式: [H +] = c K K K a a a 12 1 14 2++– = –1.0109.64 )109.6(2109.632 33??+?+?--- = 2.3× 10-2 mol.L -1 pH = 1.64 (2)H3PO 4与NaOH 反应,生成NaH 2PO 4,浓度为: 0333.025 500.10) (25=+?mo l·L –1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练习题1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练习题 一、填空 1.物质的量浓度c B与物质的量n B的关系式为();物质的量n B与物质的质量m B的关系式为()。 2.两种溶液之间进行反应时,适用的计算公式为();将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时的计算公式为()。 3.溶液与固体物质之间进行反应时,其计算公式为();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时的计算公式为()。 4.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在返滴定中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5.质量浓度的表示式为();以其表示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6.在下列反应中,应取的基本单元Mg(OH)2是();CaCO3是();KBrO3是();KI是()。 Mg(OH)2+ HCl =Mg(OH)Cl + H2O CaCO3+ 2HCl = CaCl2+ CO2 + H2O BrO3—+6Cu+ +6H+=Br—+6Cu2+ +3H2O Ag+ + I—=Ag I↓ 二、选择 1.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所取的基本单元取决于() A.酸碱反应:酸所含有的H+数B.酸碱反应:碱所能接受的H+数 C.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的电子转移数D.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价态 2.在非直接滴定法中,被测组分未直接参与滴定反应,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则,其基本单元的确定取决于() A.酸碱滴定:该组分所含H+数B.酸碱滴定:该组分所含OH—数 C.氧化还原滴定:该组分在第一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D.氧化还原滴定:该组分相当于在滴定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3.将浓溶液稀释为稀溶液时,或用固体试剂配制溶液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B.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D.溶解前后试剂的质量不变

分析化学习题第章滴定分析法

习题 1(酸碱滴定一) 1.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00 mol·L-1的甲酸溶液,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计算用酚酞做指示剂(pH=9.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2.用mol·L-1的HCl溶液滴定20.00 mL mol·L-1的,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是多少?若用酚酞做指示剂(PT为9.0)计算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前0.1%: 3.用0.1000 mol·L-1 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的NaOH,若NaOH溶液中同时含有0.1000 mol·L-1的NaAc。计算化学计量点以及化学计量点前后0.1%时的pH。若滴定到pH7.0,终点误差有多大?(参考答案)

答: (1) 化学计量点时,体系中有0.0500 mol·L-1 NaAc。 4.用0.2000 mol·L-1HCl溶液滴定0.2000 mol·L-1一元弱碱B(p K b=6.0),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和化学计量点前后0.1%的pH。若所用溶液的浓度都是0.0200 mol·L-1,结果又如何?(参考答案) 答: (1)化学计量点时

(2)当浓度为0.0200 mol·L-1时

5.计算0.1000 mol·L-1NaOH滴定0.1000 mol·L-1至pH=5.0和pH=10.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滴定至pH=5.0,相当于滴定至

6.用克氏定氮法测定试样含氮量时,用过量的100 mL0.3 mol·L-1HCl吸收氮,然后用0.2 mol·L-1NaOH 标准溶液返滴。若吸收液中氨的总浓度为0.2 mol·L-1,计算化学计量点pH和返滴到pH为4.0及 7.0时的终点误差。(参考答案) 答: 化学计量点体系中的主体成份为 7.下列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使用什么标准溶液和指示剂。如果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使之适用于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 (1) 乙胺;(2) ; (3) HF ; (4) NaAc ; (5) ; (6) 硼砂;(7) 苯胺 ; (8) (参考答案)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练习题2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练习题2 一、计算依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 二、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是指: 三、计算步骤: ① ② ③ ④ 类型一:两种溶液间的计算: 练习1:滴定20.00 mL 0.1200 mol·L ?1 KOH 溶液至化学计量点时,需要0.1050 mol·L ?1 HCl 溶液多少毫升? 练习2:现有0.1024 mol·L ?1HCl 溶液4800mL ,欲使其浓度稀释为0.1000 mol·L ?1,应加水 多少毫升? 练习3:将250mL c(2 1Na 2CO 3)=0.1500 mol·L ?1的NaCO 3溶液与750mL 未知浓度Na 2CO 3

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c( 2 1Na 2CO 3)=0.2038 mol·L ?1,求该未知浓度Na 2CO 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练习4:标定NaOH 溶液浓度为0.09920mol·L ?1,体积为5000mL ,欲配成0.1000 mol·L ?1, 求应加多少毫升0.5000mol·L ?1NaOH 溶液? 类型二:由固体物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练习5:欲配制0.02000 mol·L ?1 K 2Cr 2O 7标准溶液1000mL ,问应称取K 2Cr 2O 7多少克?

类型三: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练习6: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0.5025g,标定NaOH溶液时,用去NaOH溶液25.00mL,求NaOH溶液的浓度。 类型四:求被测组分的质量分数: 练习7:称取Na2CO3样品0.4909g,溶于水后,用0.5050 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HCl溶液18.32mL,求样品中Na2CO3的百分含量。 练习8: 0.4296g BaCO3试样溶于25.00mL c(HCl)=0.2500 mol·L?1 HCl溶液,剩余酸以c(NaOH)=0.2000 mol·L?1 NaOH溶液返滴定,消耗10.56mL,计算该样中BaCO3的 质量分数。

(完整版)SPSS因子分析法-例子解释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一、因子分析的意义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往往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变量,以期望能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例如,对高等学校科研状况的评价研究,可能会搜集诸如投入科研活动的人数、立项课题数、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结项课题数、发表论文数、发表专著数、获得奖励数等多项指标;再例如,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可能会搜集诸如基础课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专业课成绩、体育等各类课程的成绩以及累计获得各项奖学金的次数等。虽然收集这些数据需要投入许多精力,虽然它们能够较为全面精确地描述事物,但在实际数据建模时,这些变量未必能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投入”和“产出”并非呈合理的正比,反而会给统计分析带来很多问题,可以表现在: 计算量的问题 由于收集的变量较多,如果这些变量都参与数据建模,无疑会增加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虽然,现在的计算技术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高维变量和海量数据仍是不容忽视的。 变量间的相关性问题 收集到的诸多变量之间通常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相关性。例如,高校科研状况评价中的立项课题数与项目经费、经费支出等之间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中的专业基础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获奖学金次数等之间也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变量之间信息的高度重叠和高度相关会给统计方法的应用带来许多障碍。例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众多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即存在高度的多重共线性,那么会给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带来许多麻烦,致使回归方程参数不准确甚至模型不可用等。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削减变量的个数,但这必然又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完整等问题的产生。为此,人们希望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它既能大大减少参与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信息的大量丢失。因子分析正式这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变量维数,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目前,因子分析已成功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地址、经济学等领域,并因此促进了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因子分析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众多的原有变量综合成较少几个综合指标,名为因子。通常,因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因子个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的个数 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之后,因子将可以替代原有变量参与数据建模,这将大大减少分析过程中的计算工作量。 ↓因子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并不是原有变量的简单取舍,而是原有变量重组后的结果,因此不会造成原有变量信息的大量丢失,并能够代表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显著 由原有变量重组出来的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因子参与数据建模能够有效地解决变量多重共线性等给分析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 ↓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 通常,因子分析产生的因子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最终获得命名解释性。因子的命名解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一、特点和种类 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的一种,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被)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时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一)特点 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 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4.用途广泛。 (二)分类 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 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2. 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3. 氧化还原滴定法——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4.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5. 非水溶液滴定法--愉滴定反应的介质分类 (三)滴定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四)具备条件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四)分析方式 1、直接滴定法

滴定分析习题及答案

滴定分析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3.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 4.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5.硼砂(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 6.滴定管可估读到±0.01,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耗用体积() (A) 10 (B) 20 (C) 30 (D)40 7.0.2000 溶液对H24的滴定度为()g?-1 (A) 0.00049 (B) 0.0049 (C) 0.00098 (D)0.0098 8.欲配制1000 0.1 溶液,应取浓盐酸(12 ) ()。

(A) 0.84 (B)8.4 (C)1.2;(D)12 9.既可用来标定溶液,也可用作标定4的物质为( ) (A)H2C2O4?2H2O(B) 2C2O4 (C) (D)H24 10.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23 的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A)偏高(B)偏低(C)不变(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滴定分析法包括()、()、()和()四大类。 2.欲配制0.10 ?L的溶液500 ,应称取()固体。 3.称取纯金属锌0.3250 g,溶于后,稀释定容到250 的容量瓶中,则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称取0.3280g H2C2O4?2H2O来标定溶液,消耗2 5.78,则()。 50.003000g表示每()相当于0.003000()。 6.进行滴定分析计算时,如果选取分子、离子或这些粒子的某种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物的基本单元,这时滴定分析结果计算的依据为:()。 三、判断题 1.()所谓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是一回事。 2.()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0.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 4.()凡是优级纯的物质都可用于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5.()溶解基准物质时用移液管移取20~30水加入。6.()测量的准确度要求较高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进行体积校正。 7.()1L溶液中含有98.0824,则c( 2H24)= 2 。 8.()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计算依据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滴定分析的计算

.6 滴定分析的计算 4.6.1 原料药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原料药含量一般用百分含量(g/g)来表示。 例如:对氨基水酸钠含量测定 取样品约0.4g,精密称定,用水18ml和盐酸溶液(1→2)15ml溶解,用亚硝酸钠标准液(0.1mol/L)滴定,每1ml的亚硝酸钠标准液(0.1mol/L)相当于17.51mg 的无水对氨基水酸钠。假设取样量0.4326g,亚硝酸钠标准液浓度为0.1034mol/L,终点时消耗19.80ml,计算其含量(干燥失重17.0%)。 实验测得的量 含量=───────×100% 供试品量 已知,实验测得的量=V标准FT 供试品的量=W/N 其中V标准为终点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ml) W 为称样量 F 为浓度因数 T 为滴定度 N 为稀释倍数稀释倍数的意义为:第一次取样量为最后测定用供试品量的倍数。原料药中一般为1。 原料药含量计算公式 V标准×F×T×N V标准×C实际×T×N 含量=────────×100%= ──────────×100% W W×C理论 一般原料药含量是以干品计算,则原料药含量计算公式为: V标准×C实际×T×N 含量=─────────────────×100% W×C理论×(1-干燥失重百分数) 19.80×0.1032×0.01751×1 则对氨基水酸钠含量=─────────────×100%=99.6%。 0.4326×0.1×(1-17.0%) 4.6.2 液体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计算

液体制剂含量一般以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表示。 标示量对固体制剂,即每一个单元制剂中所含药品的规定量;对液体制剂,最常用的表示方法为:每1ml中含有药物的规定量,或者本制剂的规定浓度。 例如:氯化钾注射液,规格为10ml:1g,它的标示量为0.1g或10%。其含量测定方法;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加水40ml,加糊精溶液(1→50)5ml,与指示剂5~8滴,用硝酸银标准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硝酸银标准液(0.1mol/L)相当于7.455mg的氯化钾。假设硝酸银标准液的浓度为0.09830mol/L,终点时消耗13.30ml,计算含量。 实验测得的量 含量=───────────────×100% 供试品按标示量计算的理论量 已知:实验测得的量=V标准FT 供试品按标示量计算的理论量=V样品W标示量/N V标准×F×T×N 则含量=─────────────×100% V样品×W标示量 V标准×C实际×T×N 含量=─────────────×100% V样品×C理论×W标示量 其中W标示量为供试品的标示量,其余同原料药计算公式。 则氯化钾注射液含量为: 13.30×0.09830×0.007455×100/10 含量=──────────────────×100%=97.5%。 10×0.1×0.1 4.6.3 片剂、胶囊剂等含量测定结果计算(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数) 例如安乃近片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出适量,加规定的试剂溶解后用碘标准液(0.05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碘标准液(0.05mol/L)相当于17.57mg的安乃近。假设10片重5.3042g,精密称出细粉0.2842g,本品规格为0.5g,所用碘标准液浓度为0.05018mol/L,终点时消耗15.10ml,计算含

杜邦分析法例题

杜邦财务分析案例 案例问题及资料 A公司为了确保在未来市场逐渐扩展的同时,使经济效益稳步上升,维持行业排头兵的位置,拟对公司近两年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运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找出公司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扬长避短,以利再战,实现公司的自我完善。 A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料如下: 资产负债表 金额单位:千元

损益表金额单位:千元

三、案例分析要求(资产类用平均值计算) 1.计算该公司上年和本年的权益净利润,并确定本年较上年的总差异 2.对权益净利率的总差异进行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两因素分析,并确定各因素变动对总差异影响的份额。 3.对总资产净利率的总差异进行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两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变动对总资产净利率的总差异影响的份额。 4.运用上述分析的结果,归纳影响该公司权益净利率变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出产生不利因素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使这些改进建议付诸实施,能促使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更加完善,竞争力更加提高。 杜邦财务分析案例参考答案 (一)计算该公司上年和本年的权益净利率并确定本年较上年的总差异1.上年权益净利率 = 206430 / [(320910 + 1629100)/ 2 ]= 206430 / 975005 = 21.17% 2.本年权益净利率 = 224700 / [(1629100 + 1843200 )/ 2 ]= 224700 / 1736150= 12.94% 3.权益净利率本年较上年总差异 = 12.94% — 21.17% = -8.23% 计算结果表明本年较上年权益净利率下降了8.23%

滴定分析法概述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滴定分析法概述一 基本要点:1、熟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掌握常用滴定方式。2、学会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3、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法。4、掌握滴定分析法的计算。§1.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一、滴定分析法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从滴定管滴加到一定量被测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时,滴定到达化学计量点。根据试剂的用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这里所用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滴定,这类分析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通过下列程序来完成的:2、方法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二、化学计量点和终点的区别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入的标准滴定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为了确定化学计量点,通常在待测溶液中加入一种指示剂,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而停止滴定的。这种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停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在实际分析中,指示剂并不一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变色,由此会造成滴定误差,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三、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根据常用的化学反应,滴定分析法分四类。(一)酸碱滴定法以 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基本反应就是:H+ + OH-=H2O 酸碱滴定法用强酸(例如HCl)做滴定剂测定强碱、弱碱和**物质,用强碱(例如NaOH)作滴定剂测定强酸、弱酸和**物质。(二)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滴定产物是配合物。配位法一般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的钠盐)滴定金属离子。(三)沉淀滴定法利用沉淀反应的分析法。目前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例题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例题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WTT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多因素分析法研究资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多因素分析 研究多个因素间关系及具有这些因素的个体之间的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称为多元(因素)分析。主要包括: 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判别分析(disoriminant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ponent analysis)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典型相关(canonical correlation) logistic 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Cox 回归(COX regression) 1、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回归分析是定量研究因变量对自变量的依赖程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研究一个因变量对几个自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时,其模型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函数方程建立有四种方法:全模型法、向前选择法、向后选择法、逐步选择法。 全模型法其数学模型为:ebbbb++++=ppxxxyL22110 式中 y 为因变量, pxxxL21, 为p个自变量,0b为常数项,pbbbL21,为待定参数,

称为偏回归系数(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pbbbL21,表示在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Xi 每改变一 个单位时,单独引起因变量Y的平均改变量。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e为随机误差,又称残差(residual), 它是在Y的变化中不能为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例如:1、现有20名糖尿病病人的血糖(Lmmoly/,)、胰岛素(LmUx/,1)及生长素(Lgx/,2m)的数据,讨论血糖浓度与胰岛素、生长素的依存关系,建立其多元回归方程。 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在预先选定的几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关系拟合的回归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化所起的作用进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可能有些有统计学意义,有些没有统计学意义。有些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指标仅具有初步知识,并不知道哪些指标会有显著性作用,只想从众多的变量中,挑选出对因变量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 一个较理想的回归方程,应包括所有对因变量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而不包括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建立这样一个回归方程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是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资料讲解

案例分析——因素分析法(抚钢) 抚顺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抚钢)财务分析中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即把某一综合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 例如,企业利用连环替代法对构成某种钢锭的原材料费用(金属料费用)进行分析,成本资料列于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构成该种钢锭的原材料成本比目标超支了50 400元,影响这一指标变动的因素有产量、材料单耗、材料单价三个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应先替代起决定作用的产量因素,其次替代派生的单耗因素,最后代替单价因素。分析过程如下:钢锭中材料费目标总成本=目标产量×目标单耗×材料目标单价 =2 000×1.2×870 =2 088 000(元) (1)替代产量因素=实际产量×目标单耗×材料目标单价 =2 200×1.2×870 =2 296 800(元) 则产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值=2 296 800-2 088 000=208 800(元) (2)替代单耗因素=实际产量×实际单耗×材料目标单价 =2 200×1.08×870 =2 067 120(元) 则单耗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2 067 120-2 296 800=-229 680(元) (3)替代单价因素=实际产量×实际单耗×材料实际单价 =2 200×1.08×900 =2 138 400(元) 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数值=2 138 400-2 067 120=71 280(元) 将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数值相加: 208 800+(-229 680)+71 280=50 400(元) 分析结果表明,该钢锭的实际材料成本比目标成本超支了50 400元。主要原因是:

第三章 滴定分析课后习题及 答案

第三章滴定分析 3.1 已知浓硝酸的相对密度1.42,其中含HNO3约为70%,求其浓度。如欲配制1L 0.25mol·L-1HNO3溶液,应取这种浓硝酸多少毫升? 答: ==×70%×1000mol/L=16 mol/L 欲配制1.0L 0.25 mol/L的HNO3溶液,需取浓硝酸的体积 V==0.016L=16mL 3.2. 已知浓硫酸的相对密度为1.84,其中H2SO4含量约为96% 。如欲配制1L 0.20mol·L-1H2SO4溶液,应取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 答:C H2SO4===18 mol/L 再计算配制浓度C2=0.20 mol/L溶液1L时所需要的硫酸体积: V H2SO4===11mL 3.3. 有一NaOH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1,取该溶液100.0mL,需加水多少毫升方能配成0.5000mol·L-1的溶液? 解:设需加水x mL,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100.0mL+x mL)×0.5000 mol·L-1=0.5450 mol·L-1×100.0mL 解方程,得 x =9.0 mL 3.4. 欲配制0.2500 mol· L-1HCl溶液,现有 0.2120 mol·L-1HCl溶液 1000mL,应加入1.121mol·L-1HCl溶液多少毫升? 解:设应加入1.121mol·L-1的盐酸x mL,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0.2500 mol· L-1×(1000mL+x mL) = 0.2120 mol·L-1×1000mL+1.121mol·L-1×xmL 解方程,得 x = 43.63mL 3.5. 中和下列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0.2150mol·L-1NaOH溶液? (1)22.53 mL 0.1250 mol·L-1H2SO4溶液;(2)20.52 mL 0.2040 mol·L-1HCl 溶液 解:设需要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x mL (1) NaOH与 H2SO4的反应式为 2NaOH+ H2SO4= Na2SO4 +2H2O

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企业财务管理讲座 企业财务分析的薄弱环节:一是财务人员缺乏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不能熟练的运用分析方法,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不够深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能力不足。二是财务人员偏于核算,对企业营运情况了解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财务分析与经营联系起来,从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至于管理层对财务管理职能逐渐忽视。 一、企业财务分析简介 财务分析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介的一项工作。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各项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评价财务状况,研究和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改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财务分析的一般程序是:确立题目,明确目标;收集资料,掌握情况;运用方法,提示问题;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三种主要分析方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成,可综合运用。 (一)关于趋势分析 利用连续的财务资料(2-10年)对比,确定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 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连续多年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的趋势。 2、会计报表的比较。将两年或两年以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做对比。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先计算构成比率再相减看其变化。 注意:计算口径要前后期基本一致;剔除偶发性因素;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 (二)关于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总额为基数,利润表以销售收入为基数计算各项目在总数中的比重。

2、效率比率。主要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比如财务报表分析中的盈利能力分析: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还有统计指标,如人均创利、劳动生产率等。 3、相关比率。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这是目前各类财务管理教科书主要介绍的方法,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主要运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变现能力比率或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比率或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有营业周期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等;负债比率或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保障倍数等。另外还有现金流量分析等 4、相关比率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方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指标间的因素分析,或者说是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分析)与沃尔比重评分法(综合打分)。 (三)因素分析 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当多因素对分析指标产生影响时,先假定其他各因素保持不变,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运 用因素分析法的注意问题: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表现为不同的顺序结果不同)连环替代法与差额分析法的运用。学会运用差额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简化形式。 二、因素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一)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或连环替代法,是指通过逐个替换因素,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序有一种分析方法。 因素分析法的特点是:在测定各因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序时,必须对各有关因素顺序地进行分析。当分析某一因素时,把其余因素的影响暂时当作不变。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程序是: 按照经济指标和影响变动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分析计算式;

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法的原理与种类1

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法的原理与种类1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原理与种类 1.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2.滴定分析的种类 (1)直接滴定法用滴定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以达终点。 (2)间接滴定法直接滴定有困难时常采用以下两种间接滴定法来测定: a 置换法利用适当的试剂与被测物反应产生被测物的置换物,然后用滴定液滴定这个置换物。 铜盐测定:Cu2++2KI→Cu+2K++I2 │用Na2S2O3滴定液滴定、以淀粉指示液指示终点 ┗————————————————————→ b 回滴定法(剩余滴定法)用定量过量的滴定液和被测物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滴定液来滴定剩余的前一种滴定液。 二、滴定液 滴定液系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它是用来滴定被测物质的。滴定液的浓度用“XXX滴定液(YYYmol/L)”表示。 (一)配制 1.直接法根据所需滴定液的浓度,计算出基准物质的重量。准确称取并溶解后,置于量瓶中稀释至一定的体积。

滴定分析习题及答案

滴定分析习题及答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三章滴定分析 一、选择题 1.滴定分析中,对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 )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的计量关系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2.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 (A)化学计量点?(B)滴定误差?(C)滴定终点?(D)滴定分析 3.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 ? ) (A)基准试剂(B)化学纯试剂(C)分析纯试剂(D)优级纯试剂 4.将称好的基准物倒入湿烧杯,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 ) (A)正误差? ? ? (B)负误差? (C)无影响(D)结果混乱 5.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干燥器中保存,则对所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结果影响是(? ? ) (A)偏高? ? ? ? ? (B)偏低? ? ? ? (C)无影响? ? ? (D)不能确定 6.滴定管可估读到±,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至少应耗用体积(? ? )mL (A) 10? ? ? ? ? (B) 20? ? (C) 30? ? ?(D) 40 (A) ? (B) ? (C) ? ? ? (D) 8.欲配制1000mL L HCl溶液,应取浓盐酸(12mol/L HCl) (? ? )mL。 (A) ? ? (B)? ? (C);? ? (D)12mL

滴定分析概论习题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 1.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另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定。 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2.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和T B/A%各自的意义如何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答: A B T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B A % 3.基准试剂(1)H2C2O4·2H2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 1515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例题】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例题】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多因素分析法研究资料,供大家参考选择。 多因素分析 研究多个因素间关系及具有这些因素的个体之间的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称为多元(因素)分析。主要包括: 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判别分析(disoriminant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典型相关(canonical correlation) logistic 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Cox 回归(COX regression) 1、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回归分析是定量研究因变量对自变量的依赖程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预测、预报的基本方法。研究一个因变量对几个自变量的线性依存关系时,其模型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函数方程建立有四种方法:全模型法、向前选择法、向后选择法、逐步选择法。 全模型法其数学模型为:ebbbb++++=ppxxxyL22110 式中 y 为因变量, pxxxL21, 为p个自变量,0b为常数项,pbbbL21,为待定参数, 称为偏回归系数(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pbbbL21,表示在其它自变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自变量Xi 每改变一 个单位时,单独引起因变量Y的平均改变量。多因素分析法研究 e为随机误差,又称残差(residual), 它是在Y的变化中不能为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 例如:1、现有20名糖尿病病人的血糖(Lmmoly/,)、胰岛素(LmUx/,1)及生长素(Lgx/,2m)的数据,讨论血糖浓度与胰岛素、生长素的依存关系,建立其多元回归方程。 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在预先选定的几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关系拟合的回归中,每个自变量对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