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含齿囊肿一例分析

含齿囊肿是一组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又将其称为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牙釉质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和蓄积而形成囊肿。囊肿一般来源于1个牙胚,如来源于多个牙胚,可发生多发性含齿囊肿,故囊肿内可含有1个或多个牙齿的牙冠部分。75%以上的含齿囊肿发生在下颌骨,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区、上颌尖牙区、上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前磨牙区。含齿囊肿一般生长缓慢,但它可以膨胀性生长方式向周围扩展,压迫吸收周围骨质,甚至破坏上颌窦各壁而侵入眼眶、鼻腔及翼上颌间隙等部位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发现作出初步诊断。其X线表现常被描述为“一个包含着未萌牙之牙冠部分的X线透光区”。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该病变的X线影像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给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根据我院病例分析其 X 线表现规律从而进一步了解含齿囊肿的鉴别诊断。

1 临床表现

含齿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其表现同颌骨囊肿相同,早期无症状,较大时出现颌骨膨隆,骨质变薄, 如囊肿增大、颌骨膨胀明显可扪及乒乓球感,除来源于多余牙者外,一般囊肿部位有牙齿缺失,囊液多为草黄色或草绿色,清亮,感染后则囊液混浊或呈白色脓性稀薄液。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也常见到上颌第三磨牙及下颌磨牙区,常有缺牙。

X线摄片示:囊肿在X线片上可显示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阴影,边缘清晰,周围有白色骨质反应线,同时见到含有完整牙,牙冠朝向囊肿,囊壁连于牙冠与牙根分界处。囊肿多为单房亦可见到多房含有囊肿,其房差大小相近。X线表现特征囊肿内包含1个或多个发育不同阶段的牙;囊腔通常连于冠与根交界处,由于投照角度不同,有时可见整个牙含于囊腔中;囊肿多为单房性,亦可为多房性,后者有多个囊状影像,大小多半相近,相互交叉重叠。

2 治疗方法及疗效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常规消毒,局麻下拔除患乳牙,去除患恒牙颈上方薄弱骨壁,剪除部分囊壁,填塞磺仿纱条。1周后,分次抽掉纱条。1个月后复查,患恒牙面已萌出。3个月后复查,患恒牙已萌出至正常水平,拍X线片示阴影及骨白线消失,骨小梁再生,齿槽嵴达患恒牙颈部。

3 结果与讨论

3.1含齿囊肿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颌骨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瘤多向唇颊侧膨隆,表现为多房性,受累牙齿的牙根呈截断性吸收。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见于上颌骨,呈进行性肿大,X线表现为多形型,囊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低密度影像比颌骨囊肿稍高。

3.2含齿囊肿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在10~39岁。

2.男性比女性多。

3.大多数含齿囊肿侵犯下颌第三磨牙,其次是上颌恒尖

牙、下颌前磨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4.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囊肿较大可引起颌骨膨大,往往是因为牙齿没有萌出、缺失、倾斜或错位,在摄取X线片时被发现。

5.含齿囊肿偶尔引起疼痛,尤其是合并感染时。

6.囊肿穿刺可抽出草黄色或淡黄色囊液。

7.在X线片上表现为单房透亮区,伴有未萌出牙的牙冠,囊壁清晰,有骨白线,合并感染时边界不清。

3.3含齿囊肿治疗原则

应采用外科手术摘除,其中角化囊肿的复发率较高,根治术才是合理的,当病变单发、较小可一次完全切除,囊肿靠近黏膜时,应将覆盖的黏骨膜一并切除,术中刮净囊壁后要用腐蚀剂烧灼骨壁,以防止复发。

上颌窦囊肿的基本常识

上颌窦囊肿的基本常识 一、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囊肿属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在我国,口腔颌面部鳞癌多发生于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龈癌、舌癌、颊癌、腭癌及上颌窦癌常见。口腔癌在我国长江以北,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45-5.6%,长江以南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恶性肿瘤中高达40%以上。上颌窦癌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因其位于上颌窦内,早期无症状,不容易发现,当肿癌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较明显的症状时才被注意。因上颌窦癌的早期诊断常常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临床医师应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注意与牙周病、根尖病、慢性上颌窦炎等相鉴别。 口腔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多数口腔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一些外来因素象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能成为致癌因素。另外,内在因素如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二、上颌窦囊肿的早期症状 1、上颌骨部位膨胀,根据向上颌窦外、内、或上、下生长发展不同可出现鼻部症状、眼部症状、面颊部症状及牙的松动脱落等表现。 2、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3、牙脱落后形成不愈之溃疡或有肿物外突。 4、X线摄片示上颌窦腔密度增高、软组织肿块影及窦壁骨质破坏。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 1、发生于上颌窦内壁时,出现鼻阻塞、鼻衄、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现象。 2、发生于上颌窦上壁时,有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 3、发生于上颌窦外壁时,表现为面部及颊沟肿胀,以后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4、发生于后壁时,有张口困难。 5、发生于下壁时,牙松动、疼痛、颊沟肿胀,或牙脱落后创口不愈,肿物外突。 6、可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可转移至耳前及咽后淋巴结。 7、若病情迁延日久,可致气虚血瘀,毒气下陷,则癌瘤破溃,流出恶性分泌物,发热恶寒,纳食无味,全身乏力,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 三、上颌窦囊肿的检查 1、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肿瘤较局限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肿物较大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或疑有转移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C”。 上颌窦囊肿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诊断和鉴别早期涕中带血或成年人发生颌下颈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症状,均须详细进行检查。如鼻腔未见肿瘤组织。仅见鼻道血迹,应想到上颌窦癌的可能。 因上颌窦癌的早期诊断常常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临床医师应有高度的警惕性,应注意与牙周病、根尖病、慢性上颌窦炎等相鉴别。 四、上颌窦囊肿的治疗 应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即于术前或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如有

2017年广西口腔执业医师: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试题

2017年广西口腔执业医师:牙源性角化囊性瘤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以下哪两项为诊断肾病综合征所必需 A.大量蛋白尿+贫血B.尿蛋白>3.5g/24h、血浆清蛋白<30g/L C.低蛋白血症+血尿D.水肿+高脂血症E.水肿+高血压 2、关于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纯肿瘤摘除术B.将肿瘤连同周围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C.肿瘤在浅叶时,将肿瘤和腮腺浅叶一并切除术D.肿瘤在深叶时,将肿瘤连同全腮腺切除术E.各种术式均要保留面神经 3、系统疾病史包括 A.有无药物过敏史B.有无牙用材料过敏史C.是否患有糖尿病D.是否有传染性疾病史E.以上都对 4、加成聚合型硅橡胶不同于缩合型硅橡胶的性能是 A.无乙醇等副产物,印模的精确性高B.与模型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C.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弹性、可塑性D.强度好E.完成印模后可以复制多个模型 5、人工后牙颊舌径小于天然牙的目的是() A.提高咀嚼效率 B.获得平衡 C.防止咬颊 D.减小支持组织负荷 E.增强固位 6、被人体吸收最快的含氟物质是 A.氟化牛奶B.氟化饮水C.蔬菜D.水果E.海产鱼 7、关于复发性阿弗他口炎,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约40%~50%患者有家族史B.不会发生于牙龈、硬腭C.早期黏膜上皮水肿,继而形成非特异性溃疡D.愈合后不留瘢痕E.严重期胶原纤维破坏消失 8、腺样囊性癌常发生远处转移的脏器是 A.脑B.骨C.肝D.肾E.肺 9、根管预备时,前牙的工作长度具体指 A.前牙的根管长度 B.X线片上牙齿长度 C.前牙髓腔实际长度 D.根管口到根尖狭窄部长度 E.切缘到根尖狭窄部长度 10、外源性致热原的特点,正确的是 A.分子量较小B.其致热原性可被蛋白酶类所破坏C.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D.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11、楔状缺损好发于

小儿含牙囊肿误诊上颌窦炎1例

小儿含牙囊肿误诊上颌窦炎1例 发表时间:2013-02-26T10:42:36.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王祯松[导读] 含牙囊肿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牙冠牙釉质形成之后,国内报道约占颌骨囊肿14%至20%。 王祯松(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00) 【关键词】含牙囊肿误诊鼻窦疾病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285-01 病例报告 患儿,女,4岁,因“右面部无名原因肿胀半年”来我院儿科就诊。检查见无发烧,各副窦区无压痛,行鼻窦X光片提示“急性双侧上颌窦及右筛窦炎”。给予头孢丙烯(250mg,每天两次)口服。一个月后,因右耳疼痛,诊断为“中耳炎”。儿科医生给予阿奇霉素等药物好转。但面部肿胀一直未消退,检查发现轻微的右面部肿胀,皮温正常,无压痛,无波动感,体温正常,余无特殊异常。邀我科会诊,专科检查:头颅无畸形,右侧面部稍隆起,深压痛,无兵乓球感,牙无龋坏,鼻腔无异常分泌物,穿刺见黄色粘稠液体,给予鼻窦冠状位CT检查:右侧上颌发现一膨胀性囊性病变区,其内见一牙齿结构,提示“上颌窦含牙囊肿”。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行右上颌窦含牙囊肿切除术及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根治手术。术中见上颌窦内一完整囊肿襞,约3.0×3.0厘米,其内见黄色粘稠样液体,内壁上见一白色骨样物,取出后为一完整牙齿结构。彻底清洗窦腔,用碘仿纱条填塞。病理诊断右侧上颌窦含牙囊肿。术后3周,面部肿胀逐渐减小,6个月后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症状消失。 讨论 含牙囊肿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牙冠牙釉质形成之后,国内报道约占颌骨囊肿14%至20%。来自巴西的报道,在对14岁以上的2356例口腔活检发现6.5%含牙囊肿是双侧或多个。面部肿胀是病人最初感觉,影像检查及口服消炎药好转是导致本病早期误诊急性鼻窦炎的原因。含牙囊肿临床上常发生在下颌骨,发生于上颌窦者则更少。囊肿的组织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以区别于相对良性病变更具侵略性的病变,如成釉细胞瘤或牙源性角化囊肿,两者都需要积极的手术切除,以防止复发。在普通儿科文献中没有类似的报道。通常成釉细胞瘤罕见于小儿,有报道1036例成釉细胞瘤的平均年龄为38.9岁。成釉细胞瘤很少发生在上颌骨(7%儿科病例),而多数发生下颌骨。目前影像学为含牙囊肿诊断的金标准。在这例病人中,病理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诊断。囊肿形成是由于牙槽内未萌出牙或多生牙刺激成釉细胞,使其产生增值性变化及分泌物,形成囊肿。增长的囊肿压迫周围骨质,破坏局部结构及功能。该例患儿囊肿位于上颌窦,且发生于4岁幼儿,实属少见,也未见国内有类似报道。其处理首选手术治疗,效果彻底,随访一年无复发。

牙源性颌骨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 【概述】 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临床上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 【临床表现】 颌骨内的囊性肿物,一般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同时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根端囊肿系因龋坏致根尖肉牙肿演变而形成,囊肿部有失活牙齿(牙已拔除者称残余囊肿)。 始基囊肿为造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液体渗出、蓄积形成的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可伴有缺牙。 含牙囊肿为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的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可有缺牙。角化囊肿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该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特点是较其他颌骨囊肿有更大的侵袭性,易继发感染,在口腔内形成瘘。约1/3病例囊肿向舌侧发展。角化囊肿如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肋骨畸形、小脑镰钙化、蝶鞍融合可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而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称角化囊肿综合征。 穿刺可得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诊断要点】 颌骨内有一含液体、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的囊性肿物。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穿刺液为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根端囊肿增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其他牙源性囊肿可能伴缺牙。 X线片见圆形或卵园形透光阴影(可为单房或多房),周围可有一白色骨质反应线(骨白线)。根尖囊肿为单房阴影,根尖在囊腔内;始基囊肿单房或多房,不含牙;含牙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角化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一般不含牙,常表现为沿颌骨长轴呈轴向生长。 应特别注意与成釉细胞瘤等牙源性肿瘤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 手术摘除囊肿。囊腔内的牙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或行根管治疗。 角化囊肿易复发、可恶变,手术不应过于保守。骨腔可用石炭酸烧灼或冷冻治疗。多次复发应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并立即植骨。 七、面裂囊肿 【概述】 源于胚胎期面突融合处的上皮残余。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正中囊肿、鼻唇囊肿四种。 【临床表现】

牙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含齿囊肿一例分析 含齿囊肿是一组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又将其称为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牙釉质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和蓄积而形成囊肿。囊肿一般来源于1个牙胚,如来源于多个牙胚,可发生多发性含齿囊肿,故囊肿内可含有1个或多个牙齿的牙冠部分。75%以上的含齿囊肿发生在下颌骨,好发部位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区、上颌尖牙区、上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前磨牙区。含齿囊肿一般生长缓慢,但它可以膨胀性生长方式向周围扩展,压迫吸收周围骨质,甚至破坏上颌窦各壁而侵入眼眶、鼻腔及翼上颌间隙等部位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发现作出初步诊断。其X线表现常被描述为“一个包含着未萌牙之牙冠部分的X线透光区”。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该病变的X线影像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从而给正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根据我院病例分析其 X 线表现规律从而进一步了解含齿囊肿的鉴别诊断。 1 临床表现 含齿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其表现同颌骨囊肿相同,早期无症状,较大时出现颌骨膨隆,骨质变薄, 如囊肿增大、颌骨膨胀明显可扪及乒乓球感,除来源于多余牙者外,一般囊肿部位有牙齿缺失,囊液多为草黄色或草绿色,清亮,感染后则囊液混浊或呈白色脓性稀薄液。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也常见到上颌第三磨牙及下颌磨牙区,常有缺牙。

X线摄片示:囊肿在X线片上可显示出一清晰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阴影,边缘清晰,周围有白色骨质反应线,同时见到含有完整牙,牙冠朝向囊肿,囊壁连于牙冠与牙根分界处。囊肿多为单房亦可见到多房含有囊肿,其房差大小相近。X线表现特征囊肿内包含1个或多个发育不同阶段的牙;囊腔通常连于冠与根交界处,由于投照角度不同,有时可见整个牙含于囊腔中;囊肿多为单房性,亦可为多房性,后者有多个囊状影像,大小多半相近,相互交叉重叠。 2 治疗方法及疗效 可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X线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常规消毒,局麻下拔除患乳牙,去除患恒牙颈上方薄弱骨壁,剪除部分囊壁,填塞磺仿纱条。1周后,分次抽掉纱条。1个月后复查,患恒牙面已萌出。3个月后复查,患恒牙已萌出至正常水平,拍X线片示阴影及骨白线消失,骨小梁再生,齿槽嵴达患恒牙颈部。 3 结果与讨论 3.1含齿囊肿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颌骨成釉细胞瘤成釉细胞瘤多向唇颊侧膨隆,表现为多房性,受累牙齿的牙根呈截断性吸收。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见于上颌骨,呈进行性肿大,X线表现为多形型,囊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低密度影像比颌骨囊肿稍高。 3.2含齿囊肿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在10~39岁。 2.男性比女性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