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囊肿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3.72 MB
- 文档页数:47
颌骨囊肿【病因】本病的病因需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
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
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
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
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
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
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
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
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
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
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
囊肿在骨质的表面。
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
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症状】【临床表现】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一、口腔囊肿的类型1. 牙源性囊肿:由牙齿或牙周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囊肿,如根尖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等。
2. 非牙源性囊肿:由口腔黏膜下组织或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的囊肿,如皮脂腺囊肿、黏膜下腺囊肿等。
3. 肿瘤性囊肿:由肿瘤组织引起的囊肿,如腺瘤性囊肿、良性肿瘤性囊肿等。
二、口腔囊肿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囊肿,可采取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控制感染和炎症。
(2)局部治疗:对于较小的囊肿,可采用局部治疗,如囊肿穿刺抽吸、局部封闭等。
2. 手术治疗(1)囊肿摘除术:对于较大的囊肿,需要手术摘除囊肿。
手术方法包括:① 开放性手术:在囊肿部位做切口,切除囊肿及其周围组织,并进行缝合。
② 闭式手术:在囊肿部位做切口,切除囊肿及其周围组织,然后缝合切口。
③ 微创手术:利用激光、电刀等微创技术进行囊肿切除。
(2)囊肿切除术:对于牙源性囊肿,需切除囊肿及患牙,并进行牙周组织修复。
3. 放射治疗对于一些良性肿瘤性囊肿,可采用放射治疗,如放疗、化疗等,以抑制肿瘤生长。
4.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囊肿合并感染、囊肿位置特殊等,可采用介入治疗,如经皮穿刺引流、经皮穿刺抽吸等。
三、口腔囊肿的治疗原则1. 明确诊断: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明确囊肿的类型、大小、位置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等。
3. 全面治疗:治疗口腔囊肿时,要综合考虑囊肿本身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全面治疗。
4. 早期治疗:口腔囊肿的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5. 长期随访:治疗口腔囊肿后,需定期随访,观察囊肿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口腔囊肿的预防1.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等,预防口腔感染。
2. 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过硬、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3.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执业助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四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十三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大纲要求十三、口腔颌面部囊肿 1. 牙源性囊肿(1)牙源性角化囊肿(2)含牙囊肿 2. 非牙源性囊肿(1)鳃裂囊肿(2)甲状舌管囊肿(3)黏液囊肿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
除少数外,几乎都有上皮衬里,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囊壁(或囊膜)包绕。
虽然囊肿的发生学尚未完全认识,但根据颌骨囊肿衬里上皮的可疑来源可以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大类。
第一节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囊肿。
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根尖囊肿),也可以是发育性的(如含牙囊肿)。
衬里上皮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剩余。
①牙板上皮剩余或 Serres 上皮剩余:牙源性角化囊肿、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②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以及炎性牙旁囊肿;③Malassez 上皮剩余: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侧囊肿。
1 / 9一、牙源性角化囊肿 2005 年的 WHO 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已经将牙源性角化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
(了解)是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角化囊肿。
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较高的复发率肉眼:囊肿为单囊或多囊,多数囊腔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自溶性角化物),有时囊液较稀,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囊液内含可溶性蛋白的量较低,主要是白蛋白。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主要病理改变: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厚度较一致,约 5~8 层细胞,一般没有上皮钉突;②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常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呈栅栏状排列;③棘层较薄,常见副基底层细胞直接移行为表层角化层;④棘层细胞常呈细胞内水肿;⑤表层的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但也可见正角化,出现正角化者颗粒层亦较明显,有时在同一囊肿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角化;⑥衬里上皮表面常呈波状或皱褶状;⑦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
病例1 女,55岁,上颌区肿胀4月余病例2 女,66岁,发现右上颌肿物2月余牙源性囊肿(Odontogenic Cyst)15级规培俞宏瑞牙齿发育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期牙根发育期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成釉细胞成牙质细胞牙本质牙髓牙釉质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根表面)牙周韧带牙槽骨板牙根尖孔牙源性囊肿•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组织演变而来的,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牙源性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就诊时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可触及肿块、质硬。
穿破骨质易继发感染引起疼痛,导致牙痛、牙齿松动或移位。
当上颌骨来源的囊肿较大时,可引起眼部肿胀感•牙源性囊肿包括根端囊肿、残余囊肿、含牙囊肿、腺牙源性囊肿等角化囊肿•由于其生长方式特殊,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且有时可与痣样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伴发,不断有作者提出这型颌骨囊肿应该代表一种良性囊性肿瘤,而不属囊肿•2005 年WHO 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中,已将角化囊肿归为牙源性良性肿瘤,称角化性囊性瘤[1][1] Thompson 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 [J].Ear Nose Throat J,2006,85(2):74.1 根端囊肿•是最常见的颌骨囊肿,占所有牙源性囊肿中超过60%•好发于30-50岁,无性别差异•60%于上颌骨前牙区•大多数无临床症状;感染后形成炎症致疼痛;生长过大致骨骼畸形•治疗:拔牙或根尖切除术伴刮除囊性内衬;根管治疗是否有效尚存争议1 根端囊肿病理•囊壁为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内衬的炎性纤维结缔组织,呈不同厚度增生样拱形钉突结构。
囊内丰富的泡沫细胞或Russell小体聚集•50%囊肿中含有胆固醇结晶,局部附着于壁上或形成结节突入腔内•上皮内衬中透亮的嗜酸性小体,小圆形卷曲、折叠状沙砾样,常形成小结节•黏液化生(40%),纤毛上皮(11%),局部角质化(2%)1 根端囊肿影像表现口腔内可见深龋齿、残根或死髓牙,囊肿至少包绕一个病灶牙牙根;类圆形单囊性透光区,边缘清楚光滑,薄壁水样密度影,与病灶牙的牙槽骨板相连,周围骨质密度增高,见硬化边;合并感染者,内可见气影2 残余囊肿•根端囊肿拔牙或根管治疗后,残留的根尖肉芽肿形成•无明显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同根端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牙源性角化囊肿是来源于原始的雅牙胚或牙板的良性囊性肿瘤。
旧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WHO于2005年将其更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多发生于青壮年。
二病因角化囊肿(odontogenickeratocyst)来自于牙板和牙板残余,也有人认为来自于口腔黏膜基底细胞之错构,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于始基囊肿,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其含牙率高达25%~43%。
囊内的黄白色油脂样物与始基的清亮液体不同。
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角化囊肿常表现为始基囊肿,但并非所有始基囊肿都是角化囊肿。
三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及下颌升支。
2.肿瘤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
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
肿瘤进一步发展,表面骨质变得很薄,扪诊时有乒乓球样感觉,可发出羊皮纸样脆裂声。
当肿瘤将表面骨质吸收殆尽,则扪诊有波动感。
肿瘤周围骨质破坏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3.大多向颊侧膨胀,也有部分向舌侧膨胀,穿破舌侧骨壁。
4.上颌骨角化囊性瘤可进入上颌窦和鼻腔,导致邻近器官压迫移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上颌窦上壁受压可使眼球移位,产生复视,影响视力。
5.肿瘤区域及邻近的牙可受压,根周骨质可吸收,使牙松动、移位。
6.角化囊性瘤可伴缺牙或多生牙。
如果肿瘤区域牙松动脱落或被拔除,拔牙创内可见皮脂样物质。
7.可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
8.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又称“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
如临床上仅为多发性角化囊性瘤并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也可称为“角化囊性瘤综合征”。
四生物学行为角化囊性瘤可转变为或同时伴有成釉细胞瘤,有较明显的复发性和癌变能力。
国内报道癌变率为2.65%。
癌变病例的特点是: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反复感染史,为多囊性,病理呈典型鳞癌变,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增强。
口腔囊肿病理报告概述口腔囊肿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一种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满的袋状结构。
这些囊肿可以发生在口腔的各个部位,包括颌骨和软组织。
本文将根据口腔囊肿的病理报告,为您详细介绍口腔囊肿的病理特征和处理方法。
病理特征根据病理报告,口腔囊肿通常表现为囊肿壁上皮覆盖物。
最常见的口腔囊肿类型有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和黏液囊肿。
1.牙源性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牙齿内部的感染或炎症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牙齿碎片或鳞状上皮覆盖。
牙源性囊肿通常位于颌骨中,与牙齿周围组织有关。
2.根尖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根尖周围的感染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根尖骨质破坏。
根尖囊肿通常位于根尖周围,与根尖的感染有关。
3.黏液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黏液囊肿腺体的阻塞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黏液积聚。
黏液囊肿通常位于口腔软组织中,与黏液囊肿腺体的异常有关。
处理方法根据病理报告结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口腔囊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牙源性囊肿:牙源性囊肿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牙齿治疗和囊肿切除。
首先要治疗引起囊肿的牙齿,例如进行根管治疗或拔除感染牙齿。
随后,囊肿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引流来清除。
2.根尖囊肿:根尖囊肿的处理方法也包括牙齿治疗和囊肿切除。
类似于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的治疗也包括根管治疗或拔除感染牙齿,以及手术切除或引流囊肿。
3.黏液囊肿:黏液囊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囊肿。
这种手术通常较简单,恢复较快。
在手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囊肿不会复发。
预防措施除了治疗口腔囊肿,预防口腔囊肿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1.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可帮助防止囊肿的发生。
2.及早治疗感染:任何口腔感染都应及早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并引发囊肿。
3.定期检查:定期到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可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囊肿。
结论口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以通过病理报告来确定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牙源性颌骨囊肿【概述】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
临床上分为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和角化囊肿。
【临床表现】颌骨内的囊性肿物,一般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逐渐增大可使颌骨膨隆造成面部畸形,同时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根端囊肿系因龋坏致根尖肉牙肿演变而形成,囊肿部有失活牙齿(牙已拔除者称残余囊肿)。
始基囊肿为造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液体渗出、蓄积形成的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可伴有缺牙。
含牙囊肿为牙冠和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和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的囊肿,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区,可有缺牙。
角化囊肿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
该囊肿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下颌第三磨牙及升支部。
特点是较其他颌骨囊肿有更大的侵袭性,易继发感染,在口腔内形成瘘。
约1/3病例囊肿向舌侧发展。
角化囊肿如伴有皮肤基底细胞痣、肋骨畸形、小脑镰钙化、蝶鞍融合可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如仅为多发性角化囊肿而无基底细胞痣(癌)等症状时,称角化囊肿综合征。
穿刺可得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诊断要点】颌骨内有一含液体、生长缓慢、早期无症状的囊性肿物。
骨质受压变薄,触诊时可有乒乓球样感。
穿刺液为草黄色液体,内含胆固醇结晶;但角化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质。
根端囊肿增口腔内可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其他牙源性囊肿可能伴缺牙。
X线片见圆形或卵园形透光阴影(可为单房或多房),周围可有一白色骨质反应线(骨白线)。
根尖囊肿为单房阴影,根尖在囊腔内;始基囊肿单房或多房,不含牙;含牙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角化囊肿单房或多房阴影,一般不含牙,常表现为沿颌骨长轴呈轴向生长。
应特别注意与成釉细胞瘤等牙源性肿瘤鉴别。
【治疗原则及方案】手术摘除囊肿。
囊腔内的牙根据具体情况拔除或行根管治疗。
角化囊肿易复发、可恶变,手术不应过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