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非牙源性囊肿
- 格式:ppt
- 大小:350.50 KB
- 文档页数:13
颌骨囊肿【病因】本病的病因需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一)牙源性颌骨囊肿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
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
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2、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3、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
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
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4、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
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
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
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二)非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
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
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
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
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
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
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
囊肿在骨质的表面。
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
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症状】【临床表现】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颌骨囊肿与肿瘤鉴别*导读: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颌骨膨胀破坏。
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两大类,牙源性者即囊肿由成牙组织或牙演变而来;非牙源性囊肿则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于颌骨内的上皮发展形成,如面裂囊肿、亦可为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性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
本病主要需与颌骨肿瘤进行鉴别,鉴别的手段主要依靠影象学的方法:1、X线平片颌骨囊肿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其内可以是单房或多房。
随着囊液积聚,囊肿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可引起临近牙移位,少数可见牙吸收。
周围骨质吸收,囊腔壁为致密白线(骨皮质线)。
颌骨良性肿瘤在X线片上表现为低密度病变,其内可见骨性间隔或纤维间隔,表现为“肥皂泡样”或“火焰状”改变。
有时在低密度内可见点状或斑点状钙化,呈混合密度。
少数在病变区内可见牙齿硬组织密度的影像表现,与正常的骨组织之间有清晰的低密度包膜相间隔。
病变侵入周围软组织内可使骨皮质连续性中断。
良性非牙源性颌骨肿瘤与身体其他部部位骨肿瘤表现相同。
颌骨原发的恶性肿瘤十分少见,其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形或虫咬状。
其密度可以是低密度如原发性颌骨内癌、骨髓瘤;也可以是混合性密度如骨肉瘤和软骨肉瘤。
病灶内常见肿瘤组织的钙化,骨皮质中断。
年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见日光放射状的骨膜反应。
2、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CT平扫时,囊肿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
囊肿的密度与囊内容物有关,一般有两种情况:多数表现为低密度,少数为等或高密度。
前者与囊肿内容物是液态脂类物质和胆固醇有关,后者与囊内容物是角化物、出血和钙化有关。
增强CT上,囊壁可有轻度强化,囊液无增强。
其内可见残留的牙根或牙齿,可见间隔,骨皮质连续性可有中断,周围软组织内可见膨胀。
颌骨良性肿瘤在CT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病灶,常伴有颊舌侧骨板的膨胀性中断。
颌骨囊肿的分类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病变,指的是由颌骨内的囊肿形成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颌骨囊肿的分类主要基于发生部位、组织来源以及病因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颌骨囊肿的各种分类。
一、发生部位根据颌骨囊肿发生的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下颌骨囊肿和上颌骨囊肿两大类。
1.下颌骨囊肿:主要发生在下颌骨(也称为下颌骨),包括下颌骨囊肿的炎症性囊肿、牙源性囊肿、裂隙囊肿等。
•炎症性囊肿:由于下颌骨的感染所导致的囊肿形成,常见的有急性化脓性囊肿和慢性化脓性囊肿。
•牙源性囊肿:由于下颌骨中的牙齿引起的囊肿,常见的有牙槽囊肿和颅内性囊肿。
•裂隙囊肿:由于下颌骨骨折或骨干裂隙形成的囊肿。
2.上颌骨囊肿:主要发生在上颌骨(也称为上颌骨),包括上颌窦囊肿、上颌骨囊肿等。
•上颌窦囊肿:是最常见的上颌骨囊肿,由于上颌窦炎症导致的囊肿形成。
•上颌骨囊肿:由于上颌骨内的囊性病变导致的囊肿,包括骨囊肿和沟管样囊肿等。
二、组织来源根据颌骨囊肿的组织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和混合性囊肿三类。
1.牙源性囊肿:主要是由于牙齿的发育异常或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颌骨囊肿,包括牙槽囊肿、颅内性囊肿、样瘤囊性病变等。
2.非牙源性囊肿:主要是由于颌骨内其他组织的发育异常或病理变化引起的颌骨囊肿,包括骨囊肿、沟管样囊肿等。
3.混合性囊肿:既有牙源性囊肿的特点,又有非牙源性囊肿的特点,如混合性囊肿。
三、病因根据颌骨囊肿的病因,可以将其分为先天性囊肿和后天性囊肿两类。
1.先天性囊肿: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颌面部组织的发育异常所导致的颌骨囊肿,如骨囊肿。
2.后天性囊肿:主要是由于颌骨内的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囊肿,如感染、炎症、损伤等。
四、其他分类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分类方式,还有一些其他分类方法,如按囊肿液性质可分为黏稠液囊肿、浆液囊肿、脓液囊肿等;按囊肿生长速度可分为缓生性囊肿和快生性囊肿等。
总结颌骨囊肿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病变,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下颌骨囊肿和上颌骨囊肿;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和混合性囊肿;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囊肿和后天性囊肿。
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效果分析口腔颌面部囊肿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牙源性囊肿、非牙源性囊肿和先天性囊肿等。
囊肿的形成会导致颌骨的膨胀、牙齿的松动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观。
开窗减压术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将对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开窗减压术的基本原理开窗减压术是指在患者的颌骨或颌面部囊肿部位开窗,减压排脓并保留窗口,促使囊肿排空、萎缩和愈合的手术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术将囊肿内的积液或炎症物排空,并在窗口处留下通道,使得囊肿可持续排空,减轻颌骨的压力,促进囊肿的愈合。
开窗减压术可有效治疗囊肿,同时也可以获取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检查,帮助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诊断。
二、开窗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开窗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包括囊肿的定位、切口、窗口的开放和留置等步骤。
在手术前,应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明确囊肿的部位、性质和范围。
手术时应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口腔内或颧部切口,开窗排脓并留置窗口。
在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处理措施,以防止感染和囊肿的复发。
1. 囊肿的缓解和愈合:开窗减压术可以迅速排空囊肿内的积液和炎症物质,减轻囊肿的压力,促进囊肿的缓解和愈合。
患者术后常常能够感到颌骨的肿胀明显减轻,面部外观得到明显改善。
2. 手术的微创性:开窗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组织损伤较小,手术后术口愈合较快,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期较短。
3. 术后口腔功能的恢复:开窗减压术可以有效减轻囊肿对颌骨和牙齿的压迫,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预防囊肿的复发:开窗减压术通过留置窗口,可以促使囊肿持续排空,并且可以获取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诊断,从而预防囊肿的复发。
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手术安全、微创、恢复快,是目前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一种重要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口腔执业助理-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四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第十三单元口腔颌面部囊肿大纲要求十三、口腔颌面部囊肿 1. 牙源性囊肿(1)牙源性角化囊肿(2)含牙囊肿 2. 非牙源性囊肿(1)鳃裂囊肿(2)甲状舌管囊肿(3)黏液囊肿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
除少数外,几乎都有上皮衬里,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囊壁(或囊膜)包绕。
虽然囊肿的发生学尚未完全认识,但根据颌骨囊肿衬里上皮的可疑来源可以分为牙源性和非牙源性两大类。
第一节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囊肿。
可以是炎症性的(如根尖囊肿),也可以是发育性的(如含牙囊肿)。
衬里上皮来源于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剩余。
①牙板上皮剩余或 Serres 上皮剩余:牙源性角化囊肿、发育性根侧囊肿和牙龈囊肿;②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以及炎性牙旁囊肿;③Malassez 上皮剩余: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和炎性根侧囊肿。
1 / 9一、牙源性角化囊肿 2005 年的 WHO 头颈部肿瘤分类中,已经将牙源性角化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
(了解)是单发或多发于颌骨内的角化囊肿。
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和生长方式以及较高的复发率肉眼:囊肿为单囊或多囊,多数囊腔内含有黄白色发亮的角化物或干酪样物质(自溶性角化物),有时囊液较稀,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囊液内含可溶性蛋白的量较低,主要是白蛋白。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主要病理改变:①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厚度较一致,约 5~8 层细胞,一般没有上皮钉突;②基底细胞层界限清楚,常由柱状细胞组成,胞核着色深,呈栅栏状排列;③棘层较薄,常见副基底层细胞直接移行为表层角化层;④棘层细胞常呈细胞内水肿;⑤表层的角化主要是不全角化,但也可见正角化,出现正角化者颗粒层亦较明显,有时在同一囊肿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角化;⑥衬里上皮表面常呈波状或皱褶状;⑦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
口腔颌面部肿瘤(一)口腔颌面部囊肿Cyst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s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Benign Tumor)、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脉管病变(Vascular Tumor)、囊肿(Cyst)。
其中良性多见。
一、口腔颌面部囊肿Cysts of oral and maxilla|facial regions:分为颌骨囊肿、软组织囊肿1、颌骨囊肿( cyst of jaws):牙源性颌骨囊肿多见(考)。
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无痛性肿胀,生长缓慢·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向面颊部突出则造成面部畸形,随着囊肿的增大,骨质逐渐变薄,触及乒乓球样感·严重时引起病理性骨折·邻近牙受压后牙根周围骨质吸收,造成牙的松动、移位·发生在上颌骨的囊肿可侵入鼻腔及上颌窦,可使鼻唇沟消失,眶下缘上推,鼻塞,甚至产生复视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彻底清除囊壁组织以免复发,死腔自体骨移植/骨代用品移植(恢复颌骨结构,以后还可以种植牙)·牙源性囊肿:囊肿波及牙的范围小:保留患牙。
囊肿波及牙的范围大:拔牙2、软组织囊肿(soft tissue cyst):(1)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好发于面颊部和额部,俗称“粉瘤”。
·临床表现:感染时可有疼痛和化脓,囊肿的皮肤中心有一黑点,为扩张的毛囊开口,囊内容物为豆渣样。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和部分皮肤(含有黑点),防止复发(2)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囊肿内容物为白色豆渣样物质。
皮样囊肿内容物还含有毛发等皮肤附属器治疗:手术切除(设计口内或口外切口)(3)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tract cyst):胚胎发育时期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儿童多见,多位于颈正中部位。
·边界清楚,因与舌骨粘连而随吞咽、伸舌而活动。
口腔颌面部囊肿概述: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物质,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绕,绝大多数囊肿的囊壁有上皮衬里,少数无上皮衬里者又称为假性囊肿。
牙源性囊肿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
它可以是发育性的也可以是炎症性的。
囊肿通常位于颌骨内,也可见于颌骨外,如萌出囊肿和龈囊肿。
不同的囊肿可能来源于不同的上皮剩余:Serres上皮剩余:发育性根侧囊肿、牙龈囊肿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炎性牙旁囊肿Malassez上皮剩余:根尖周囊肿、残余囊肿、炎性根尖侧囊肿含牙囊肿和萌出囊肿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10~39岁男性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常见。
囊肿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
较大时可引起颌骨膨隆或面部不对称、牙移位及邻近牙的根吸收;X线特点:典型而非独有,注意鉴别诊断。
X线表现为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囊腔内可含一个未萌的牙冠。
病理变化: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含有牙冠,囊壁附着于牙颈部,囊液多呈黄色;镜下: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扁平上皮,仅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没有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
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40%的囊肿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细胞化生,含产黏液细胞或纤毛柱状细胞,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
萌出囊肿萌出囊肿是覆盖在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软组织内的骨外的含牙囊肿,即萌出牙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形成的囊肿。
病理:肉眼:囊肿内含清亮或血性液体镜下:肿瘤上方为牙龈黏膜覆盖,衬里上皮具有缩余釉上皮特征;炎症时,上皮增生,囊壁内有炎细胞浸润。
根尖囊肿根尖周囊肿是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属于炎症性囊肿,一般经历牙齿龋坏、牙髓炎症和坏死、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Malassez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殖上皮团块中央液化、囊性变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因此根尖周囊肿常发生于一死髓牙的根尖部。
口腔囊肿病理报告概述口腔囊肿是口腔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它是一种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充满的袋状结构。
这些囊肿可以发生在口腔的各个部位,包括颌骨和软组织。
本文将根据口腔囊肿的病理报告,为您详细介绍口腔囊肿的病理特征和处理方法。
病理特征根据病理报告,口腔囊肿通常表现为囊肿壁上皮覆盖物。
最常见的口腔囊肿类型有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和黏液囊肿。
1.牙源性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牙齿内部的感染或炎症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牙齿碎片或鳞状上皮覆盖。
牙源性囊肿通常位于颌骨中,与牙齿周围组织有关。
2.根尖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根尖周围的感染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根尖骨质破坏。
根尖囊肿通常位于根尖周围,与根尖的感染有关。
3.黏液囊肿:这种囊肿是由于黏液囊肿腺体的阻塞引起的。
病理报告中可能显示上皮囊肿壁内有黏液积聚。
黏液囊肿通常位于口腔软组织中,与黏液囊肿腺体的异常有关。
处理方法根据病理报告结果,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口腔囊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牙源性囊肿:牙源性囊肿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牙齿治疗和囊肿切除。
首先要治疗引起囊肿的牙齿,例如进行根管治疗或拔除感染牙齿。
随后,囊肿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引流来清除。
2.根尖囊肿:根尖囊肿的处理方法也包括牙齿治疗和囊肿切除。
类似于牙源性囊肿,根尖囊肿的治疗也包括根管治疗或拔除感染牙齿,以及手术切除或引流囊肿。
3.黏液囊肿:黏液囊肿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囊肿。
这种手术通常较简单,恢复较快。
在手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确保囊肿不会复发。
预防措施除了治疗口腔囊肿,预防口腔囊肿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1.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可帮助防止囊肿的发生。
2.及早治疗感染:任何口腔感染都应及早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并引发囊肿。
3.定期检查:定期到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口腔检查,可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囊肿。
结论口腔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可以通过病理报告来确定类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