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花江上歌词

松花江上歌词

松花江上歌词
松花江上歌词

《松花江上》- 郑钧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我的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庞龙MV视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庞龙MV视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庞龙演唱的《家在东北》中的一句歌词!本文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仅供参考! 庞龙一个阳光帅气,健康硬派东北大汉,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见实,让他的歌声有一般人少有的气息,脱离港台歌星独有的特点,创造了自已独有的特点,一首《两只蝴蝶》唱红了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 1985年,庞龙初中毕业前夕,放弃了他的大学梦,报考了一所职高。由于庞龙的“歌瘾”太大,父亲怕影响他的学业,可庞龙还是我行我素。父亲一气之下夺过他的吉他,从6楼扔了下去。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练习唱歌,庞龙白天上课,晚上去歌舞厅卖唱。 1988年,庞龙职高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一个建筑工地做技术工人,负责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地搞测量和放线。一年之后,庞龙又被调到父亲原来所在的煤矿当了电工。 家在东北——庞龙哎… 哎… 嘿…嘿哟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大碗茶大碗的酒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哎…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哎…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阅读题 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流浪: (3)哪年,哪月: (4)爹娘啊,爹娘啊: 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松花江上阅读题 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 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 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 4.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

真的好想你歌词周冰倩

真的好想你歌词周冰倩 《真的好想你》是周冰倩演唱的一首歌曲,大家有听过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周冰倩《真的好想你》歌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冰倩《真的好想你》在线试听周冰倩《真的好想你》歌词真的好想你 我在夜里呼唤着黎明 追月的彩云哟也知道我的心 默默地为我送温馨 真的好想你 我在夜里呼唤着黎明 天上的星星哟也了解我的心 我心中只有你 千山万水怎么能隔阻我对你的爱 月亮下面轻轻地飘著我的一片情 真的好想你 你是我灿烂的黎明 寒冷的冬天哟也早已过去 愿春色铺满你的心 真的好想你 我在夜里呼唤着黎明

追月的彩云哟也知道我的心 默默地为我送温馨 真的好想你 我在夜里呼唤着黎明 天上的星星哟也了解我的心 我心中只有你 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 滋润着我的爱 你的身影就像一条河 滋润着我的情 真的好想你 你是我生命的黎明 寒冷的冬天哟也早已过去 但愿我留在你的心 寒冷的冬天哟也早已过去 但愿我留在你的心 《真的好想你》创作背景歌曲《真的好想你》是费玉清新专辑《天之大》中的歌曲,如同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一般,可刚可柔自成一派,清澈无瑕、宛如天籁的嗓音,有豪情壮志,也有柔情婉转,不论什么样的曲子,都能诠释得恰如其分,入木三分。 《真的好想你》演唱者周冰倩介绍周冰倩1991年录制《周冰倩二胡高胡专辑》,发行量超过十万。同年东渡日本,发展音乐事业,1993

年在日本第一艺能公司出专辑《Passing Love》。获得多种音乐大奖,被誉为"上海刮来的飓风" 。199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一曲《真的好想你》唱遍大江南北。收录于1996年发行的《真的好想你-周冰倩珍藏精选》专辑中。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城关中心校刘志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学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国家忙于应付本

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九一八事变”目下的前两段内容。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并能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铁轨,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教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侵略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家可以互相交换看法,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回答一: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回答二: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回答三: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给人造成一种是中国军队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条湖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很近,离东北重镇沈阳也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 [教师小结]确实是这样的,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为了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而制造的一个借口。 [教师过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时,南京政府、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三省的沦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一齐来读一下课本上关于蒋介石不抵抗和东三省沦陷一段的内容。 (再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体会东北人民失去家园的痛苦和对日本野蛮侵略的愤慨) [教师引导]同学们,不到四个月,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呢?一曲《松花江上》表现了东北人民的痛苦和愤慨。可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为现实服务。只有弄清了东北三省沦陷的真正原因并对其作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中吸收到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做这个工作。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上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是的,我的故乡就是坐落在松花江上的北国江城——吉林。这首《松花江上》作为吉林钟声的前奏是再合适不过了,每当婉转柔情的音乐回荡在城市上空,那种温暖且亲切的感觉便充满胸膛,而后,声声钟鸣尾随而至,撞击到人们心间,在我心中这厚重的声音不只是在报时,更是一种警示,因为我知道曲子中另一段悲壮断肠的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抛开那段沉重的历史,我的家乡从战争中走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国最具发展的潜力城市,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写到这里,就应当说明一下:吉林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与所在省份同名的城市。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奔流不息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这四山便是:城东的“左青龙”,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般霸距东方;城西的“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而立;城南的“前朱雀”——朱雀山更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最后是城北的“后玄武”——遐迩闻名的北山吸引国内无数游客。松花江似一条圣洁的玉带环绕着北国江城,而松花湖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吉林大地上。 家乡最令我自豪,也最令我难忘的是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中国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冬日的吉林市是最引人瞩目的,迷人的雪景让每一个欣赏到它的人都惊叹不已。由于上游的丰满水电站将江水升温,使位于东北的松花江常年流淌,水面上的雾气随着寒风飘去,凝结在岸边冰冷的树枝上,形成了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奇景雾凇。在吉林,冬季是白色的季节,银装素裹的江城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当我们容身与银色的世界,四周是冰雪的海洋,阳光下,亮白的树枝随风轻扬,洒下点点银屑。江面上雾气朦胧,时而水鸟飞起,野鸭嬉戏。若不是岸边的游人,桥上的车辆,你一定会以为到了圣洁的仙境。毛绒绒亮晶晶的树枝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诱人,仿佛那树上的不是刺骨的霜雪,而是最暖人的貂绒,让你忍不住想去抚摸,可是,当你触碰到那圣洁的冰晶,看它从枝条上飘落,又会满心的懊悔,由于自己的好奇,打落了枝干的新装。是的,雾凇是脆弱的,令你想要小心的呵护。一切的美好又是那么的短暂,当太阳渐渐升高,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无形,不留一丝痕迹,眼前的美景消失得无有无踪,似是刚刚梦游仙境,而今已然梦醒……“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这是江泽民的亲笔题词。诗意的话语更鉴证了江城的魅力,也更令人神往。我相信,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描绘出它动人的美丽,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那醉人的感觉。这就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如今的我身处异地,想要欣赏雾凇奇景已成了一种奢求,只能在脑海里探寻那熟悉的影子,相像阳光下的它是多么的妩媚动人。而今的暂别让我领会到了热爱家乡的真谛,让我品尝到了思念家乡的酸涩,我对家乡的爱无以言表,只希望我美丽的家乡——吉林,如松花江水般冲破冰天雪地,奔流不息,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江城,心中是暖人心田的乐章: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完整版)歌词两首练习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1.用“‖”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2.反复是这首歌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词句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我的家乡在松花江上”________ (2)“流浪!”________ (3)“哪年,哪月”________ (4)“爹娘啊,爹娘啊。”________ 3根据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抗日英雄()的黄河()的大豆()的游击健儿2、《松花江上》歌词中提到的“九一八”是

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一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请仿照这首诗歌的开头写一段,写家乡的景、事和人,抒发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1、给原文加标点

音乐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体验、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音乐的悲剧美,激发痛恨法西斯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对具有悲剧美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二胡与乐队演奏的《江河水》片段,观看音乐、舞蹈作品《悲怆》片段,提问: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编的舞蹈《悲怆》,表现人生的哀伤、绝望、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二)欣赏《松花江上》 1.创设情境 (1)提问: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观看一组南京大屠杀图片,提问: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联想到什么悲剧?

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等悲剧。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沦为人间的地狱。 (3)你了解哪些反映日寇侵华悲剧的歌曲呢?能为大家唱几句吗? 有《黄水谣》、《黄河怨》、《嘉陵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今天我们欣赏《松花江上》。 2.简介《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着眼泪写出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松花江上》。 3.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松花江上》片段边看边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它是通过何种音乐语言来表现的? 4.讨论分析歌曲的内容、音乐特点及历史作用 (1)歌曲分析:(分析时由老师或个别同学演唱相关片段) 这是一首满怀离乡之苦、国难之痛的民族悲歌。歌曲为3/4拍,属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段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第二段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尾声“爹娘啊……”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把北方‘娘们’哭丈夫、哭儿子的哭声演变成该歌曲的曲调了。”)形成爆发性的高潮,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把感情推向了最高潮。 (2)歌曲的历史作用:歌曲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欷欺。歌曲的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西安事变”前夕,在东北军的一次会议上,为鼓舞士气,周恩来建议大家唱支歌,在他指挥下,会场里响起了《松花江上》悲壮的歌声,将士们都哭了,眼泪使胸中的抗日烈火燃得更旺。“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城里到处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编者按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九一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创 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黄秋耘先生《松花江上》及其赏析文章,铭记历史,勿忘国殇。松花江上 黄秋耘今年初秋,我去哈尔滨,第二天,便伫立在松花江畔,滚滚东流的江水奔来眼底,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五十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学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年,日本侵略军占领 着我国东北三省大片领土,我约几个十三四岁志同道合的同学,选择一个星期天下午,坐在香港一间中学校的课堂里秘密开会。大家在左臂上缠着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低声哼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曲调,脸上淌着热泪,心 胸中激荡着悲愤的忧国忧民感情,这种感情恐怕只有离开了祖国,而又经历着国土沦丧的惨痛的人才会深切地体会到的,虽然当时我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孩子。说起来也奇怪,半个世纪以来,我走南闯北,差不多跑遍全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省份,甚至出访过日本、北美和西欧好几个国家,偏偏

没有看到过松花江,甚至连山海关也没有出过。东北三省,特别是松花江,是我少年时魂牵梦萦的地方,却缘悭一面。看来人世间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图转移的,我直到暮年,才有机会来到松花江上一倾积愫。比之长江黄河,松花江的宽幅和长度都相形见绌。它只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江流甚至还不如珠江下游处那样汹涌澎湃。但由于《松花江上》这首流传多年的歌曲的影响,它又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日战争中敌我鏖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江畔那座巍然矗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烈士纪念碑,铭刻着抗日先烈艰苦战斗的伟烈丰功,松花江两岸的土地几乎每一处都浇灌过烈士们的鲜血,我不由得对松花江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种糅合着肃然起敬和悲愤填膺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五十多年前唱《松花江上》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的,只是现在身临其境,面对着曾经一度遍布血海尸山的古战场,就更强烈得多了。我独自凭栏,禁不住潸然泪下,热泪和松花江的江水汇流在一起。“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仿佛觉得,我的心灵深处,还有一条松花江在奔腾澎湃地鼓荡着,这是当年三千万东北同胞的血泪汇合而成的松花江。人们看不到它,但愿人们永远不要忘掉它。《松花江上》这首“前朝曲” 还是有必要经常多唱几遍的。我们既然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松花江上》不是也有着同样严峻的历史意义吗?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中音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 造诣;琵琶技艺尤为高超。以卖唱奏乐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曾派员前往无锡录制他演奏的曲目,但只初步录了6首,遗憾是他于1950年冬病故。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代表作:《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2、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元月正式成立了蔡元培自任会长的“北 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一个新型音乐社团。先后组建了国乐和西乐两部分,并设中乐唱歌班等。聘请萧友梅为导师,并实际主持该会。因此。音研会实为北京大学所设一所业余音乐学校。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 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3、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 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7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为院长。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学生以当时黄自“四大弟子”之称的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4、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1919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是李叔 同的学生。“五四”时期同吴梦非、刘志平,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是一位美术家,中国漫画的创始人,是文学家,翻译家,音乐理论家。编写翻译编译了《孩子们的音乐》、《音乐的常识》、《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等。 5、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第一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开始; (1)标志:国力音专成立抗日救国会,进行爱国主义歌曲创作;

(精选)民歌鉴赏尔雅满分答案

————————————————————————————— 民歌的产生已完成 1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在中国,关于民歌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 A、唐代之后 B、宋代之后 C、元代之后 D、明清之后 正确答案:D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正确答案:× 4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已完成 1 ()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大理寺 B、光禄寺 C、太常寺 D、太仆寺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4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 正确答案:× 5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已完成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通过学习民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音乐表现方式上的特点。()正确答案:√ 5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已完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已完成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C、天津 D、北京 正确答案:C

知识拓展:《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建国后由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和施鸿鄂演唱的版本 广为流传,也是最经典的两个版本。特别是施鸿鄂演唱更是感人肺腑,有极强的感染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

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 经济7班佟士达 11211002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意见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事故详情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区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真的好想你的经典说说

真的好想你的经典说说 导读:1、无论在何地,千里或万里,无论在何时,十年或百年,我都深深地思念着你,疼爱着你。我虽然否认一切神灵的存在,但我要永远信奉你这个“新上帝!” 2、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相爱了,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最爱的人,那将也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最终还是牵着你的左手或者是右手走下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的誓言,后来的责任,最后的习惯。 3、爱,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缠绵悱恻。只要有你在身边,再冷的天依然温暖如春!只因有你! 4、好想踩着月光,走进你的月夜里,让你轻轻的呼吸声接我走进你的梦。多少个夜晚,望着星空就会想起你。 5、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怎能不将你想? 6、冰在水上,云在风上,朋友要记心上!鸳鸯在湖上,蝴蝶在花上,愿你快乐在我之上!思在心上,喜在脸上,诚心祝福写在短信上,祝你心想事成。 7、想念你的微笑,想念你的容貌。想念你高贵的气质和你迷人的味道,记忆中很难把你柔情似水的感觉忘掉! 8、思念,是醉人的音乐,在淡淡的倾诉中埋着刻骨的柔情。思

念,是意味深长的诗,字里行间融合着心灵的回声。 9、迎着春风想你是一种喜悦;淋着春雨想你是一种浪漫;守着星辰想你是一种温馨;顶着烈日想你是一种考验;品着硕果想你是一种甜蜜!你是我今生的惟一! 10、相遇是不经意的偶然,相识是天注定的缘份,相知是倾心肺的畅谈,相爱是不可抗拒的魔咒,想你是我每天必修的功课。 11、虽然只分别了两个星期,可是对我来说,好像是几个世纪了!我在这里,看见和你差不多的女孩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你,并且偷偷地和你比较---放心,还没有一个能和你比的! 12、心愿是风,快乐是帆,幸福是船,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载着幸福的船,飘向你,送你世上所有的幸福,只愿你可以无忧无虑过一生! 13、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是牺牲,爱是体谅,爱是一辈子的承诺。天鹅湖边鸟飞绝,良无一点双人行。双木非林心相连,您若无心先自飞。(我很想你)如果爱你是上天交给我的任务,我愿意这个任务是永久,它不应有期限。因为上天知道我会好好的珍惜你的。 14、思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15、“你”,我一生最爱的人,“你”,我一生最想的人,“你”,我愿守候一生的人,“你”,我一生唯一的女人。

抗日战争经典名曲

抗日战争经典名曲 《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 这是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歌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酷掠夺中国人民的罪行。 《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聆听了黄河船夫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1939年返回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后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而其中的《保卫黄河》也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大刀进行曲》作词/作曲:麦新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此歌即为《大刀进行曲》。 《新编“九一八”小调》作词/作曲:吕骥 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爱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吕骥创作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铁路工人歌》等。 《毕业歌》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游击队之歌》作曲/作词:贺绿汀 “八?一三”事变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热烈欢迎。 《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作曲:冼星海 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区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词:方冰作曲:劫夫 传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悉,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2年的农历9月16日,年仅13岁。方冰、劫夫就是根据当时对王二小事迹的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南泥湾》作词:贺敬之作曲:马可 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湾是延安在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典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 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四年级语文:雾凇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雾凇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感受雾凇的特点: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特点? 2、讨论交流: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板书) 3、齐读这两个词。 4、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5、指名朗读,齐读,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 6、除了从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动人之外,课文还写了雾凇的哪些特点? 7、交流:玉树琼枝、千姿百态(板书) 8、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雾凇的“千姿百态”。出示收集的雾凇资料照片。 9、说话训练:吉林雾凇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10、小结:吉林雾凇真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板书: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嘿我真的好想你是什么歌-

嘿我真的好想你是什么歌? 篇一:真的好想你 真的好想你(歌词) 歌手:周冰倩 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 追月的彩云哟也知道我的心 默默地为我送温馨 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 天上的星星哟也了解我的心 我心中只有你 千山万水,怎么能隔住我对你的爱 月亮下面,轻轻地飘着我的一片情 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灿烂的黎明 寒冷的冬天哟也早已过去 愿春色铺满你的心 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 天上的星星哟也了解我的心 我心中只有你 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滋润着我的爱 你的声音就像一条河,滋润着我的情 真的好想你,你是我生命的黎明

寒冷的冬天哟也早已过去 但愿我留在你的心 歌词 原唱:吴琼(1993年首唱) 作词:李广平 作曲:兰斋 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 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 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 握不住你从前的温馨. 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 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 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 留不住身边匆忙的爱情. 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是什么淋湿了我的眼睛, 看不清你远去的背影, 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 握不住你从前的温馨. 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 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 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 留不住身边匆忙的爱情. 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谁能用爱烘干我这颗潮湿的心, 给我一声问候一点温情, 谁能用心感受我这份滴水的痴情, 给我一片晴空一声叮咛.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 (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 (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一)《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

歌词,后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嗬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力量。 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 张寒晖 (1902~1946) 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1929年毕业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从事中学教育、戏剧演出、民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