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03.50 KB
- 文档页数:73
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而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得丰富的数据,进而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研究中的田野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田野调查方法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之一,它要求人类学家亲自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中,进行实地观察和交流。
田野调查的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通过这些方法,人类学家可以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1.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人类学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在参与观察中,人类学家需要尽可能融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环境,与他们建立信任和友好的关系,以便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
2. 访谈访谈是田野调查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人类学家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人类学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访谈技巧,例如开放式问题和深入追问,以便获得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数据。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人类学家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意见偏好等方面的信息。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人类学家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样本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二、数据分析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以便从中提取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刻见解。
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人类学家发现规律、解释现象,并构建理论框架。
1. 质性数据分析质性数据分析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文字、图片、录音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人类学家可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主题,并从中提炼出有关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蒋立松第一部分田野调查概述一、什么是田野调查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田野调查特别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亲临现场”的调查,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
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田野调查的基本态度。
“亲临现场”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文化研究的出发点。
只有在对于文化有了一个整体性把握的前提下,研究者才可能进而理解该文化,从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
因此,这种“亲临现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的调研工作。
到一个地方搜集一些文献(例如各种政府报告、统计数据等)、发放问卷,这是田野调查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田野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参与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参与观察的优点在于:通过参与到当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别的途径所无法获得的对于该文化的体验与深刻理解、把握。
因此,参与观察对于提高田野工作中所收集资料的质量以及提高对该文化的解释力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访谈主要是指在田野调查中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
访谈通常可分为非结构性访谈何结构性访谈两种基本类型。
非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型的主题或问题,由报告人自由阐述。
常见的非结构性访谈包括收集生活史、神话、传说故事、宗教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
结构性访谈的提问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提问的方式也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因问题冗长而让人难以回答。
同时,问题与问题之间也应有关联性。
二、田野调查基本原则1.价值中立田野调查中的价值中立是指在调查中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用调查者已有的价值体系去衡量、观察、评价自己的调查对象。
人类学家是如何进行田野调查的?一、确定研究主题人类学家进行田野调查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主题。
他们会选择一个特定的群体或社群作为研究对象,例如某个族群、部落或者社会团体。
在确定研究主题时,人类学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文化的独特性:选择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点的群体可以使研究更加有意义和有深度。
2. 研究的可行性:选择一个可以进入并深入了解的群体是很重要的,这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
3. 研究的重要性:选择一个与人类学领域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主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制定研究计划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人类学家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以便合理安排田野调查的时间和资源。
研究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调查期限:人类学家需要确定田野调查的具体时间,通常会根据研究主题的特点和预算的限制来决定。
2. 收集资金支持:人类学家需要寻找资金支持,以满足田野调查所需的费用,包括交通、住宿、生活费等。
3. 准备研究工具: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人类学家可能需要准备一些研究工具,如问卷调查、录音设备、摄影设备等。
4. 确定调查地点:根据研究主题和预算的限制,人类学家需要确定调查的具体地点,可能是一个特定的社区、村落或者城市。
三、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实地调查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核心内容。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人类学家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收集数据:1. 参与观察:人类学家会全身心地融入到被研究群体中,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以获取一手的数据。
2. 访谈和访问:人类学家会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观点、价值观和经验。
3. 文献研究:人类学家会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如历史记录、民族志、研究报告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和背景。
四、数据分析和研究成果在田野调查结束后,人类学家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发现。
研究成果通常以论文、学术报告或者书籍的形式发表,以供其他学者和研究者参考和引用。
田野调查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实地、直接观察和收集数据的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社会科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野调查方法:
1. 参与观察: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生活或活动,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方式收集数据。
2. 深度访谈: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验和行为。
3. 焦点小组讨论:组织一小群研究对象进行讨论,以了解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经验。
4. 问卷调查:使用问卷收集大量研究对象的信息,以了解他们的态度、行为和观点。
5. 案例研究:深入研究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案例,以了解其特定情况下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 文档分析:分析相关的文件、记录、报告等,以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 技术收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以了解地理环境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8. 民族志:通过长期居住在研究对象的社区中,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社会和生活方式。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和隐私,并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
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着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
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
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
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
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
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
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
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
1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 黄世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6)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 ................................................................................................................................. 1 练习1 观察:试试看如何 ...................................................................................................................... 1 练习2 观察与记录:再试一试 .............................................................................................................. 3 练习3 观察,记录,描述,访问:交谈前学会提问 .......................................................................... 6 练习4 背景:描述所在场所 ................................................................................................................ 11 练习5 背景:利用空间 ........................................................................................................................ 13 练习6 背景:场所与游戏 .................................................................................................................... 15 练习7 背景:谁是自己人 .................................................................................................................... 21 练习8 背景:你能预见行为者的行为吗? ........................................................................................ 22 练习9 停,看,听:回顾 .................................................................................................................... 24 练习10 类别划分:事物 ...................................................................................................................... 25 练习11 类别划分:是食物,就能吃 .................................................................................................. 32 练习12 类别划分:这是我吃的食物 ................................................................................................ 35 练习13 类别划分:精神粮食 .............................................................................................................. 38 练习14 社会结构:我的网络 .............................................................................................................. 40 练习15 社会结构: EGO 的亲属的网络 .......................................................................................... 44 练习16 社会结构:EGO的朋友的网络 ............................................................................................. 46 练习17 社会结构:自我与他人 .......................................................................................................... 48 练习18 社会结构:社会契约 .............................................................................................................. 51 练习19 社交结构:你是不是正式成员? .......................................................................................... 54 练习20 社交结构:问卷与公众意见 .................................................................................................. 55 练习21 形象:你与麦迪森大街 ............................................................................................................ 62 练习22 形象:两性之异在何处? ........................................................................................................ 66 练习23 形象:盛装与便装 .................................................................................................................. 70 练习24 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 72
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练习提纲说明: (1. 提纲仅供选课生参考,并非所谓“标准答案”。2. 提纲属于写作草稿之列,并非最终稿件。3. 提纲中如有错误,请直接向黄世杰老师反映。4. 提纲只供选课生使用,请勿扩散)
练习1 观察:试试看如何 从现在起你就是本练习的焦点——你的体验,你从中学到什么。本练习由浅入深,精心安排,要求你观察社会场景并写下自己的体验。 讨论 2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虽然你参与其中,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一个观察者?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你突然发觉自己在注意着他们的行为模式:戏弄,竞争,出言不逊,矫揉造作,推诿拖延等等。而后你很快地跟上紧凑的交流节拍,忘了这回事。更多的时候,我们“监视”我们参与的事态发展——观察并分析之,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监视时常比参与更为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感觉到事态的发展,比如觉得“不对劲”,想离开。预感从何而来?直觉又意味着什么呢? 回到观察上来。我们时常在观察,却不是总能留心观察过程本身。在有的时间、地点我们能注意到,在别的时间、地点则不能。本练习要求你注意观察过程本身。你将要做多个观察实践,并在观察实践过程中注意自己的内心活动。你是观察活动的关键人物,没有你,观察活动无从做起。因此你必须理解好自己的角色,否则不可能观察得准确,不可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了解他人。 让我们试试看。 练习要求 观察一个社会场景(scene)半小时。场景中至少出现三个人:你以及另外两个人。 你至少可以观察到两种情形:(1)你本人以及他人都认为你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情形(例如,你和一群人一起吃自助餐,在酒吧喝酒,在某人的房间里听音乐等等);或者(2)你自己以及被观察者都不认为你是参与者的情形(例如,在大型建筑物的顶层观察人流,车流,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听他们在隔壁房间谈话,在机场里观察等候的陌生人群等等)。 选择一种情形,静静地观察。不要记笔记,拍照,摄影录像,总之不要试图记录。 问题 1. 在哪里观察这一场景? 2. 与所观察的场景关系如何? 3. 为什么选择观察这种场景? 4. 为什么选择观察这一特定场景? 5. 采取什么样的姿势(躺着,坐着,站着,走着,开着车等等)? 6. 着回想并描述在半个小时的观察过程中你对自己、对场景的看法。 7. 你“正式”观察之前,你是否一度融入场景之中? a) 如果是:你注意到当你从参与转为观察时你有什么变化,例如态度、感觉、身体情况或其它因素?他人的行为对你有影响吗?你让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你觉得参与者之间有什么行为上的变化吗? b) 如果不是:表示你知道该怎么做,能迅速进入观察状态。对比开始观察之前,你的思维、感觉、或生理状况有什么不同?对比你处于相似的情况却没有下意识地做观察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