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术与球囊阻断术在产科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39
不同临床分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采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 529500)【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应用于不同临床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从2021年2月-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15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患者不同临床分型分为A组(I型,50例)、B组(II型,50例)、C组(III型,50例),分别予以腹腔镜下清宫术、介入下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双侧介入下子宫动脉栓塞+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从治疗效果方面来分析,三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均无意义(P>0.05);从临床相关指标方面来分析,B组与C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比A组长,出血量均比A组多(P<0.05)。
结论:不同临床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应用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分型不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瘢痕妊娠在临床上指的是有剖宫产史的女性二次妊娠,其孕囊着床在了子宫的原瘢痕处的情况。
瘢痕妊娠经常会造成孕妇阴道大出血以及孕晚期子宫破裂,故而在临床上瘢痕被妊娠也被认为是一种极难处理的异常妊娠,是妇产科医生致力于解决的一项难题[1]。
近些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逐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给孕期女性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现阶段临床可通过手术治疗缓解症状,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腔镜技术也实现了极大的丰富。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不同临床分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中采用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现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1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同一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将这150例患者应用术前超声检查和术中腹腔镜检查进行临床分型,并给予不同临床分型的患者应用不同的腹腔镜下手术方式,临床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
宫腔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使用宫腔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及护理观察要点,提高护理水平。
方法:回顧性分析62例使用宫腔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产妇,在留置宫腔球囊期间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生命体征情况,是否达到止血效果,及管道的维护,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结果:62例产妇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成功55例,失败2例,其中2例失败者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好转,全部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球囊压迫可作为一种暂时性应急止血手段,为进一步的处理赢得时间,也可对大出血的患者作为一种早期干预的手段,减少手术率,降低输血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护士掌握相关护理技术,及时发现止血失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抢救患者生命。
标签:宫腔球囊;产后出血;护理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4min就有一个妇女死于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劳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引起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了出血最见的原因,约占70%[1]。
宫腔填塞球囊的方法适用于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术中的产后出血治疗,球囊在宫腔内注水膨胀后,产生由宫腔内向宫腔外的压力,使压力大于子宫动脉压,达到有效地止血功效。
此方法止血效果好,对病人创伤小,操作简便,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2014年11月到2016年3月我院产科收治的62例患者使用宫腔球囊,效果较好,在填塞球囊后的护理上积累了经验,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年龄18—41岁,其中经阴道分娩39例,剖宫产23例,出血量在450ML—5500ML.成功55例,失败7例,其中2例失败者改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好转,全部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
2 方法顺产产后出血的产妇操作方法:导管置入宫底部,保持不动开始注入生理盐水,注水量视实际情况而定,球囊尚未扩张到足够压迫宫腔前,注意导管头部位置应保持在宫腔深部,避免滑脱。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导致产妇血容量丧失危及生命的一种临床情况,是产科急危重症之一,严重的产后出血不仅危及产妇生命,也会对新生儿造成危险。
急救控制产后出血对于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文将就此方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是指在产后出血时,将宫腔球囊置入宫腔内进行充气压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宫腔球囊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球囊,通过将其置入宫腔内,利用球囊充气后对宫腔进行压迫,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风险低,且能够迅速有效地止血,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于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不少研究表明其疗效显著。
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输注血浆、输注红细胞等,虽然可以暂时缓解产后出血的情况,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存在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相比之下,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操作简单,风险低,能够迅速有效地压迫宫腔,止血效果明显。
除了上述研究外,还有一些临床案例也证实了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
有报道称,一些产妇在产后出血后使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保障了产妇的生命安全。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重要作用。
尽管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法在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操作技术的要求,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宫腔球囊的置入和充气技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其次是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宫腔球囊的充气压力,以达到最佳的止血效果。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医护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对,以确保治疗效果。
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巩硕【摘要】目的探讨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P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术中接受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住院费用、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P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接受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及产后出血风险.【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27)024【总页数】2页(P4501-4502)【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应用价值【作者】巩硕【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河南商丘 47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凶险型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是指既往接受剖宫产术的子宫下段瘢痕处所附着的胎盘,胎盘植入率较高,PPP产妇在孕中晚期、产时和产后均易发生大出血,从而增加术中膀胱损伤、休克等风险[1-2]。
为降低PPP患者出血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临床医生在行剖宫产术中多联合应用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3]。
本研究探讨球囊介入动脉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PP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32.57±4.65)岁,产次2~4次,平均(2.57±0.51)次。
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在剖宫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在剖宫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出血的患者行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观察临床止血效果,并与20例同期宫腔填纱患者的止血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宫腔出血次数上,15例患者显著减少,在宫腔球囊压迫止血过程中15例患者出血量为(275±34.5)ml,平均275ml。
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满意。
结论对于剖宫产出血患者,宫腔球囊注水压迫止血法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优势,在临床剖宫产出血治疗中值得应用推广。
标签:宫腔;球囊;止血;剖宫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3~34岁,已婚。
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4~35岁,已婚。
2组在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胎儿大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在剖宫产手术中出现出血采取一般常规治疗(如: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宫腔填纱),同时收集宫腔出血量并计算出平均出血量。
1.2.2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中出现出血采取双腔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的方法。
(1)宫腔球囊的放置:对手术者进行一般常规消毒后,同时取合适规格的双腔球囊导尿管一个,在双腔导尿管球囊内注入1.5ml气体,使球囊充分膨胀以便剪去双腔导尿管球囊顶部的部分导管,之后再抽出球囊内气体后将双腔球囊导尿管放入宫腔内,向双腔球囊内注入灭菌的氯化钠溶液200~300ml(在B超的引导下向宫腔注入适量,至宫腔分离比较显著并且推注的手感有明显阻力的时候为止),缓慢地、小心地向外拉出导管,使双腔导尿管球囊尽量压住出血的地方并将其固定。
导尿管的另一头连着出血收集袋,收集宫腔出血量并计算出平均出血量。
对于宫腔形状不规则的患者,可在宫腔内放置两个双腔导尿管球囊固定住宫颈外口,以预防双腔导尿管球囊的滑脱。
球囊腹主动脉阻断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20-02-25T19:45:25.1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36期作者:盛冬梅肖慈英张菊明[导读] 5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术中使用球囊辅助动脉置入,在此类手术中护理配合要点为球囊穿刺处的观察、出入量的观察、手术低体温的预防等。
4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分娩,1例切除子宫。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5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术中使用球囊辅助动脉置入,在此类手术中护理配合要点为球囊穿刺处的观察、出入量的观察、手术低体温的预防等。
4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分娩,1例切除子宫。
【关键词】瘢痕子宫;前置胎盘;球囊置入;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189-03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前置胎盘产妇面临大失血和切除子宫的危险。
剖宫产史是胎盘绒毛植入的高危因素,其子宫瘢痕处常有子宫内膜的缺陷。
胎盘植入合并前置胎盘的危险性取决于以前剖宫产的次数。
瘢痕子宫常伴有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往往因子宫的大出血而行子宫切除。
球囊置入时指在放射的引导下局麻穿刺右侧股动脉,透视下观察导管尖端的位置与腹主动脉,妥善固定血管鞘、导管。
在我院产科、血管外科、放射科和手术室麻醉科共同开展的分站式的介入治疗应用于前置胎盘病员的剖宫产术中发现,不管是从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有显著的改善,对此类高危妊娠患者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
现将50例患者的护理配合的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7年的12月-2018年12月开展手术即分站式杂交手术所做的5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
年龄32~42岁。
边缘型前置胎盘8例,中央型前置胎盘33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植入9例,50位产妇皆是瘢痕子宫。
在介入下行球囊腹主动脉置入。
在娩出胎儿后行球囊的扩张阻断血流,行胎盘的剥离并进行子宫的止血和子宫的B-Lynch缝合。
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宫颈妊娠及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总结宫颈妊娠及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治疗的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患者,采取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心理护理及系统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体温、阴道流血及血β-HCG变化,远期随访患者月经量的情况及后续生育能力。
结果24例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无护理并发症的产生,血β-HCG在术后2~3 w恢复正常。
5例患者失访,19例患者未再次妊娠,1例患者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2例患者术后半年出现严重宫腔粘连,闭经。
结论心理护理、系统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患者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配合临床治疗有意义。
标签:宫颈妊娠;子宫瘢痕处妊娠;宫、腹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病情观察;护理宫颈妊娠(cervical pregnancy,CP)和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两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者称为宫颈妊娠,若胚胎着床在前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则称之为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
两者的共同点为临床处理困难,易出现大出血,严重时可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回顾性分析宫颈妊娠及子宫瘢痕处妊娠共计24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2016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及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的患者,其中宫颈妊娠患者4例,子宫瘢痕处妊娠20例。
研究对象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1.1±9.1)岁,平均妊娠3.1次。
纳入标准为:①诊断明确,且病灶未突破子宫峡部浆膜层或宫颈表面,子宫浆膜层及宫颈表面在磁共振下表现为连续性完整;②治疗方法为先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3 d再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去除妊娠物。
排除标准:①未采取介入手段治疗的患者;②单纯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的患者;③单纯采用腹腔镜或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